第23章 高調等于作死
高官屯的這個年,過得很是惬意了。
人人都有新衣服穿。吃得也沒比去年差什麽。年前的時候,明子爹照例跟着高隊長和高會計去北面拉了幾車魚回來大家分。
明子家今年殺的豬沒有去年的大,但是也足夠吃的了。
算是個肥年了吧!
高高興興的,誰能想到,會埋下了禍根呢!
這一年,因為破四舊立四新,原則上已經不讓供家譜放鞭炮了。其實前兩年也有這風聲,只是差一不二,鄉裏鄉親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誰家都供,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嘛!
今年,風聲越來越緊了。年前上面都派了人下來宣傳,講四舊的危害和堅持四舊的嚴重後果。
所以,一直到年三十兒,誰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準備上供的一應事宜,都是私下裏偷偷進行。明子爹買的那幾挂鞭炮也都包好了埋在糧垛子裏藏得嚴嚴實實的。
到了年三十的時候,高隊長從大隊開會回來,據說上面并沒有下來人要檢察,大家才開始陸陸續續的把家譜供上。只是供好的時候,天都快黑了。放鞭的人家到底是少了得有一小半。
除夕也是在小心翼翼當中渡過的。
第二天上午,就傳過來消息,說是半夜的時候,有人到後山大隊檢查了,成分不好的幾戶人家,祖譜當場就被燒了,人還要批|鬥。
明子娘心思活,馬上讓爹去供銷社買大紅紙。買回來之後,讓爺爺在大紅紙上寫上三忠于。然後把大紅紙在牆上貼好,上面貼好了,卷起來,用繩子固定好,随時可以放下來擋住祖譜。
小哥一天到晚在外面瘋,正好可以放風兒,如果見到有外人進屯子,就回家來報信兒,把家譜摘下來,放下三忠于就可以了。
小哥幹這個活兒,那就太容易了,沒有比他們一幫半大孩子更好的眼線了。
堅持了兩天,還真沒人來高官屯檢察。
初二天剛黑下來,早早的就送了神兒。
Advertisement
全家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這事兒鬧得,祖宗都跟着不安生。
雞年就是在這種慌亂但也富足的日子中開始的。
農村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什麽時間該幹什麽活兒,什麽莊稼該什麽時候種,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了。
人浮其事,說的就是這年頭兒人們的狀态,出工不出力成為普遍現象,前一年,明子爹回家還會時不時的報怨,都不好好幹活兒,糟踐東西,今年,也沒了報怨,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何況他又不是隊長,只是個普通的車老板,一個趕車的而已。他也終于學會了,空閑時間,盡可能的把隊裏的車馬趕回家來幹自家的活兒。
去年因為明子的要求,家裏種的地瓜掙了錢,今年,爹決定,再多種上一些。在自留地裏留了得有一畝地栽地瓜。
雖然只是非常非常小程度的改善了一下家裏的生活質量,但是地瓜事件給了明子信心。相信自己還是能做點兒什麽的。在跟着宋知青學習的時候,她也會問一些關于農作物生長周期的問題。
宋知青來屯子裏兩年了,一直也沒回過家,人們只知道他老家是關中的,父母在城裏上班,別的人家也沒說過,也沒人好事兒沒要刨根問底的。算起來,跟周圍好多闖關東過來的人家,幾十年前,也算是老鄉了。這人,年紀不大,但是知識量不小,天文地理的,什麽都知道一些。明子猜測,他的家裏應該有文化人,沒有那個文化氛圍的話,孩子很難培養得這麽博學。
明子跟着宋知青,确實學習了不少東西,前世她的父母屬于暴發戶那一類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做小生意起家的,她家可沒什麽文化底蘊,要不她怎麽做寫手也那麽撲街呢!底子薄啊,沒啥文采,全靠腦洞瞎掰,大白話上陣,能不撲嘛。再看看人家,那說話辦事,都是有理有據有出處的。這才叫底蘊嘛!學不會全部,學上一兩成,也夠她後半輩子受用了。反正,這輩子,她又沒打算再做文字工作了。
在宋知青處學到的知識,再結合平時給爺爺和爹娘聊天時獲得的經驗知識和上輩子的知識儲備,明子心裏有了新的想法,已經想得差不多了。就是關于經濟作物的。這時候人們種地,幾乎所有的作物都是一季,東北的氣溫也就只能種一季。土地利用率很低,有些作物的生長周期短,其實可以在一塊土地上種兩種作物的,但是人們好像還都沒有意識到。
早種早收的,收過了,地就在那兒荒着了。晚種晚收的,前面的時間地就放在那兒等着。
比如毛蔥和大蒜,明子已經問明白了,農歷三月初就能種了,五月末就可以收。而白菜蘿蔔呢,五月初才種,要八月才收。中間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是重合的。明子也問過爹,這幾種作特種一起,會不會有沖突,證實是不會的。那麽,如果五月初的時候,把白菜蘿蔔的種子種在毛蔥大蒜的地隴溝裏,蔥蒜收獲之後,白菜蘿蔔才剛長出來不久,也不耽誤長。不是正好?這跟正家玉米地裏,鋤草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把玉米苗給鏟了,過後再補種上葵花,打個時間差,算是差不多的道理吧?
明子的想法并沒有到這麽具體,還要再稍微模糊一點,沒辦法,農活小白傷不起啊。她一點兒都不知道,其實後世的農村就是那麽種植經濟作物的,還以為自己很厲害,想到了了不起的新方法呢!
明子把想法跟宋知青說了,還好他的思想不是那些小兵小将的偏激,不會覺得她整點琢磨這些怎麽掙錢的事兒是資産階級思想啥的。反而覺得明子這麽小就能為家裏考慮實際問題很了不起,幫着明子完善了她的想法。
明子之後跟爹娘說了關于經濟作物套種的事情,爹和爺爺是老把式的,都覺得可行,這樣能省下一半的地,也就是能多出來一半的收成呢。蔥蒜蘿蔔白菜可都是生活中的必須品,不光農村要儲冬菜,城裏也要啊。這些東西到城裏,可是好賣的很呢!
只是今年是來不及種了,明子爹已經在考慮明年怎麽安排家裏的種值種類了。
暑假過後,三姐要去興隆鎮裏上初中了,大哥上五年級,老姐也上二年級了。小哥七歲,正常還要等一年才上學的,可是他實在是太皮了,爹娘說什麽也不讓他在家裏繼續混了,給送到學樣去,好歹有個約束。
明子都想跟着去上學了,後來一想,這時候跟着去上學,學校也不教什麽正經東西,每天不是搞運動就是搞運動,還不如在家裏跟着宋知青學呢!等再過兩年上學,到時候跳級,也是一樣的。她可不想按部就班的,學認字和算數兒學上五六年。
誰都沒想到,秋天的時候,會發生那麽大的事情。
生産隊裏雖然大家幹活不怎麽積極吧,但是多多少少産量還是有的。可能不夠一人三百六的标準了,但是有多少分多少,誰也不能說什麽,也不是人人家裏開荒地裏的産量都夠吃的。
可是誰能想到,在高官屯正式開始秋收的前兩天,上面下來了工作組,說是要監督隊裏的秋收工作。
這時候,大家夥也沒有多想,監督就監督呗,好好幹就行了呗。只是都在慶幸,幸好自家開荒的地裏的糧食,在生産隊秋收之前都收回家了,要不然這上面一來人,可不就露餡兒了嘛。家家回去想方設法的藏糧食。
明子娘用舊衣服縫了好多個布口袋,裝上糧食。在家裏能想到的隐蔽的地方挖上坑,竈臺底下,灰堆底下,園子牆根底下,都窖了不少。櫃子裏那種明顯的地方是不會藏的,怕有人來翻。
這事兒弄得,都快趕上地道戰了。
還以為藏住了糧食不被發現就算完了呢!
等到忙活了半個月,把隊裏的糧食都收回來之後,沒成想,那工作組直接從外面調來了幾十駕馬車,一趟,就把高官屯所有的糧食都拉走了。回頭兒,公社裏來人,當着全屯人的面宣布,六九年,取消高官屯所有糧食分配。只留下自留地的産量。明年,自謀生路吧。
這是要斷了大家夥活路的打法兒呀,村民們肯定不服啊。總得有個理由吧,憑什麽無緣無故的就反糧食給斷了啊,斷了糧,大家夥吃什麽?這是明擺着想餓死他們嘛!
結果人家上面領導說了,有人舉報高官屯資本主義風氣太重,攀比吃穿,私開荒地。反正是類似的理由叭啦叭啦說了一大堆,那話都是一套一套的。
這時候的人多老實啊,最終還是只能接受這蛋疼的處份了呗。當然,就是不老實也沒招兒,哪裏會有給他們做主的人啊……
後來,還是高隊長動用了不少關系打聽出來,正是過年的時候,高官屯家家戶戶一身新衣,一個個兒的穿得溜光兒水滑兒的,給周圍那些飯都吃不飽的屯子一比,可不就對比太明顯了嘛!就有人嫉妒了呗,憑啥大家都挨餓,你高官屯就能過得那麽滋潤,要挨餓大家一起挨。
然後就有人向上面舉報告狀了呗,其實過去兩年就有告的了,但是高官屯之前沒有那麽高調,風氣也沒麽浮燥,見不得別人好的人還沒這麽多。
這一回,可不就都趕到一起了。
所以,這就是高官屯自己做的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