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忠臣無好死,明君難長存

忠臣無好死,明君難長存

無數帝王君臣心頭一滞。

确定了,又是會令人上火的事情。

這會他們也沒有心情看戲,不少都在心裏祈禱,希望不要是自己。

剛賞了于謙的景泰帝朱祁钰,也忍不住喃喃低語,“奸佞萬人上,百姓窮苦哀,窮苦哀。”

“是啊,國不清,君不明,臣不廉,百姓何能笑?”

蘇子言和群裏的衆人聽着他的話,皆是沉默。

蘇子言嘆息一聲,繼續打字。

【我願奉清風與少保,乘于謙往天外天。】

才拒絕景泰帝所有賞賜,只領了個少保之職的于謙,驚訝的望着天際。

于謙,少保,竟然是說他的嗎?

景泰帝也是驚訝又激動,他很欣賞于謙,上位就重用他,也非常想要這位忠臣能夠一直輔佐自己。

他的眼光果然極好。

可随之而來的便是先前出現的那句,忠臣無好死,忠臣無好死,忠臣無好死...他,最後也做了那玩弄權勢的昏君之列嗎?

忍不住回身,滿是愧疚:“于卿,是朕對不起你,朕,将來做錯了,朕有愧啊。”

沒人能比他更清楚于謙的才能。

也沒人比他更明白,于謙之于現在的大明,代表了什麽。

但他為何還是走上了兄長的路啊。

朱祁钰仿佛瞬間老了十歲,整個人精神極不好。

于謙連忙上前,對着他認可的君主行了一個大禮,聲音铿锵:“陛下,臣信你。”

“于卿。”

“陛下,先前有說,明君難長存,或許是您也不在了,于大人才會出事。”

“對呀陛下,肯定不是您的錯。”

“陛下勿要心擾,想來這神跡會告訴我們真相的。”

一衆大臣紛紛開口勸道,心中也是擔憂不已。

不是害怕陛下遷怒,而是擔心這位君主,真的是上面那個明君難長存的明君。

而另一部分心有打算的,卻是難得的期待又憤怒。

未來,他們可能成功了。

但現在這個東西一出,他們也要注定失敗了。

觀看的其他位面,皆是唏噓不已。

這個叫于謙的,好高的評價啊。

【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聽着這次出現的名字,問着一衆大臣:“衆位愛卿可聽說過此人?”

“回陛下,臣未。”

“回陛下,沒有。”

“陛下,這位似乎不是我們前面朝代的。”

朱元璋點頭:“也是,若是咱們前面的,這般高評價的人物,豈能不聞名後世。”

【漢武帝位面】

劉徹可惜,看來又是一位能夠傳世的名臣啊,就是不是他的。

“也不知道這位,跟随的是明君還是昏君,又有何種功績,能夠讓上天為其開一線。”

【宋武帝位面】

“諸位,朕也不求你們能夠上天榜,只希望你們,不要讓朕失望。”劉裕看着坐在兩邊的一衆朝臣,語帶威脅。

“臣不敢。”

“臣一定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臣謹遵陛下旨意。”

【晉武帝位面】

司馬炎看的心裏火熱,他是不是也能有這個榮幸,上一上這個天榜?

他晉朝,也是有資格的吧。

【隋文帝位面】

楊堅從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後,就很不好。

李世民他如何不識,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日後竟然被李家奪了皇位。

他是想要先下手,直接處死李淵一家。

可想了想,李家兵權重,又得人心,再加上光幕曝出的後世敬重,他怕引起民怨。

要是他們被評為昏君亂賊,那就是拼死,他也不會讓他們活下去。

偏偏。

最後只得決定,暫時不理。

要是他們先坐不住造反,自己在出手,也名正言順。

不造反就最好,既然有那樣高的治世才能,輔佐他楊家更上一層,也是不錯。

就是不知道,他楊家有沒有這樣的驚世能臣。

蘇子言沒管各位面的反應,繼續打字。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大明忠義之士,平漢王朱高煦之亂,他敢于陣前呵斥權貴,不彎脊梁。任巡撫之時,明百姓之苦,解百姓之難,深受各地百姓愛戴。然,明君難長久,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換成了其子明英宗朱祁鎮繼位。】

【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看到于謙的時候,就坐直了身體,忐忑無比。

不知道神跡是要說他昏聩無能,還是他是那個明君。

在聽到那句已經銘記于心的明君難長久,朱瞻基眼睛發紅。

他,不是昏君。

他接手的大明,沒有對不起。

【明成祖位面】

朱棣沒想到,此次竟然是說的他大明。

其中的君,還是他的孫子。

“皇後,朕此時心情很難受,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憤怒。”

明君是他孫子,可不出意外,昏君也是他曾孫。

徐皇後安撫的拍了拍他的手,“還有改變的機會。”

朱棣只能咽下心塞,繼續往後看。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成祖朱棣之孫,明朝第五位皇帝,有遠見,整頓亂象,實行各種措施,休養生息,對外命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緩和各族關系,在其位期間,使得經濟空前發展,國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與其父明仁宗統治時期合稱‘仁宣之治’。(來自百科歷史整合)】

明太祖朱元璋看的迷惑,雖然這講的他大明,又是忠臣又是明君,他很高興。

可允文呢?

後代皇帝,難道不應該是允文的後代嗎,怎麽成老四的了?

【後世有人評:一世英主朱瞻基。】

各位面都驚訝了。

聊天群裏也忍不住出言。

【纣王:好高的評價。】

【秦始皇:一世英主,他的功績讓後世很多人喜歡,應得的。】

【羅睺:@纣王 有沒有覺得很紮心,秦皇是千古一帝,劉邦那小子也是虛心納谏,知人善用,你呢?】

【白骨精:大王表示,這些不是他得不到,而是他不想得是吧,大王~】

【纣王:對,就是這樣,寡人想要還得不到嗎,哼。】

【秦始皇:那你倒是別去修長城混功績啊。】

【纣王:寡人這是在造福百姓。】

【劉邦:大王看來也是我政哥的粉啊,這般崇拜我政哥的功績,政哥恭喜恭喜,真真是名動世界上下五千年啊。】

蘇子言:...

羅睺:...

白骨精:...

林黛玉:...

纣王:...

【纣王:你能不能別這麽舔。】

【劉邦:大王我只是說個實話,難道這不是事實嗎,哎,都怪我政哥太優秀了,遭人妒忌啊。】

【秦始皇:...雖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你小子說出來朕就很不順,你還是閉嘴吧。】

【劉邦:委屈·jpg】

蘇子言默默的挪開視線。

【明仁宗朱瞻基去世,在明英宗朱祁鎮手中,大好局面的明朝,開始走向潰敗。他寵幸奸臣王振,聽信奸臣讒言,率大臣重臣并二十萬大軍出征,卻輸給了對方區區三萬人,大臣皆亡,自己也被抓,此一役稱土木堡之變。】

朱棣瞬間大火:“廢物!”

朱元璋也是氣的發怒:“混賬,垃圾。”

他大明怎麽有這麽廢物的皇帝。

二十萬大軍啊,居然打不贏三萬。

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對方了啊。

朱元璋恨不得直接掐死這個東西。

明明才聽到一個一世英主,讓他極其驕傲,現在就來個這般氣人的,簡直是丢盡了他朱家的臉。

然而這還沒完。

蒼穹之上,又開始出現新的內容。

【朱祁鎮,叫門天子。】

叫門天子?

【秦始皇:這是什麽意思?】

【纣王:這是稱號嗎?怎麽感覺怪怪的?】

【劉邦:好奇特的稱號。】

其他時空觀看的也是十分疑惑,不懂這是何意。

只有明景帝位面的人明白,卻個個都覺得沒臉。

蘇子言沒給他們緩和的時間,直接給他們解答。

【朱祁鎮被俘,沒有任何骨氣的給敵人帶路,引軍隊到自己城牆下叫門,讓守城軍打開城門,放他們進去,好在當時守将羅亨信,郭登等頭腦清醒,以江山社稷為重,拒不開門,避免了城池淪陷,此為叫門天子由來。(來自歷史資料整合)】

秦始皇狠狠一拍桌,怒火中燒。

朱家一衆更是氣的想殺人。

其他位面看的也難以置信,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皇帝。

【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眼珠子差點掉下來,他那麽費勁心力的打仗,想要收服燕雲十六州,結果這個朱祁鎮竟然帶着敵人回自己家。

真是狗東西。

要不是人不是他這的,他一定一刀砍死。

實在是太氣人了。

【武周位面】

武則天茶杯掉到了地上,她就是再沒有政治覺悟,也明白國門不可開。

身為一國之主,竟然這麽窩囊又廢物。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朕剛剛是出現幻覺了,一朝天子帶着敵人到自己國家的城樓下叫門?”

“父皇,您沒有聽錯。”李泰回道。

李世民臉黑的仿佛狂風驟雨,“廢物!”

【三國位面】

曹操也傻了,饒是他心大,心胸算是寬闊對于罵他的人,也能禮賢下士,可是這種,他屬實沒有見過。

堂堂一國皇帝啊。

他還配坐那個位置嗎?

他對得起他的百姓嗎?

【明英宗位面】

朱祁鎮被氣的七竅生煙,“放肆!朕豈能是随便編排的。”

“陛下所言極是,這都是在胡說八道。”王振連忙附和,心裏發慌,上面點了他的名,還直白的說他是奸臣。

一衆大臣沉默不言,就看着這對君臣表演。

百姓們卻是直接暴起了。

一個不把他們當回事,還會引狼入國的帝王,他們覺得太可怕了。

聊天群裏更是氣憤異常。

【秦始皇:這個明是哪個朝代,真是氣死朕了。】

【劉邦:應該距離我們很遠吧。】

【林黛玉:明朝是小女子所在朝代前面一個王朝。】

【白骨精:林妹妹你來啦,還好嗎?】

【林黛玉:白姐姐好,小妹今日好多了,實在是抱歉,經常掃你們的興。】

【纣王:沒有,身體不好讓蘇老板給你看看。】

【林黛玉:謝謝大王關心,小女子會記得。】

【蘇子言:明朝其實不少有作為的君主,明太祖朱元璋開創洪武之治,明成祖朱棣締造永樂盛世,明仁宗朱高熾打下仁宣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奠定仁宣之治,都是盛世之君。】

【林黛玉:蘇公子先前提到的明景帝也是明君,可惜在位時間短被害死。】

【秦始皇:昏君奸臣着實該死。】

【蘇子言:是,後面還有十位帝王,也只有三個半。明景帝朱祁钰勵精圖治,整頓軍事經濟,懲處奸臣,把被被朱祁鎮搞崩的局面挽回。明孝宗朱祐樘創弘治中興,後世稱:中興之淩主。朱見深前期不錯,後期擺爛的半個和崇祯末帝朱由檢。】

【雖有觀點猜測崇祯帝多疑急躁,卻不能抹掉他的作為。他誅殺奸臣,勵精圖治,極力想要拯救大明,實現中興。然而前期埋下的禍患太重,即便崇祯帝費盡心力,也難挽大廈之將傾,最終不願被俘,自缢于景山,是明朝最後的骨氣。】

【秦始皇:寧死不降,君王之氣也。】

【劉邦:确實是有骨氣,相比這個朱祁鎮,朱由檢簡直就是明朝的臉面。】

【纣王:這越是對比,越是覺得朱祁鎮可恨。@羅睺魔祖你研究出來跨時空沒有,寡人要去刀了這個朱祁鎮。】

【秦始皇:朕也去。】

【羅睺:...在研究了,催什麽催,別催,快了。】

【白骨精:魔祖大人,快了是什麽時候呢?】

【羅睺:...不知道。】

【秦始皇:廢物。】

【纣王:垃圾。】

【劉邦:無用。】

【哪吒:我該說什麽?不行?】

【白骨精:小弟弟,男人怎麽能說不行呢,魔祖大人要生氣了。】

不是,不行這兩個字你為什麽要想那麽多?

蘇子言無語。

【蘇子言:娘娘,這個群,以後要是真的不純潔了,都是你的問題。】

其他位面也有看到蘇子言統計的明君,很是唏噓。

尤其是明朝。

朱元璋和朱棣是既高興,又難過。

他們都成了盛世之君,達成了讓後世銘記傳頌的期待,可他們後世卻也有那般不堪的帝王。

把最後一位朱由檢和朱祁鎮放在一起,他們真的是覺得無顏。

那麽爛的帝王,和那麽有骨氣的帝王,何其可悲啊。

哪怕是知道明朝亡了,他們都沒有多大的反應了,帝王都能直接帶領入侵者進自己家園了,這不亡國,誰亡國?

可他們不甘心啊。

【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拟下了一道旨意:“封朱祁钰為太子,圈禁朱祁鎮。”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明英宗位面】

朱祁鎮黑着臉,“朕做的如此之好,怎能污蔑于朕。”

在場的大臣靜默不語,只有王振繼續認可的附和:“對,陛下可是盛世明君,這上面說的陛下完全不用管,現在當務之急還是郕(cheng)王。”

現在天幕說他是明君。

朱祁鎮面色發狠:“來人,給朕把郕王抓起來斬立決。”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大臣們連忙求情,在知道他們都會被這個昏君帶去征戰,還都沒能回來,本就對他不滿,現在還要斬殺明君,不能忍。

“放肆,你們敢抗旨!”朱祁鎮怒目一瞪,心火中燒。

于謙直接站出來,朗聲道:“請陛下退位,禪位于郕王。”

有了開頭,其他大臣也紛紛開口。

“臣等恭請陛下退位,禪位于郕王。”

“臣等恭請陛下退位,禪位于郕王。”

“你們,你們!”朱祁鎮一口氣沒有上來,直接倒了下去。

王振趕緊上前,語氣驚慌急促:“陛下,陛下。”

聊天群裏衆人冷漠的看着這一幕轉播,皆是暢快。

【秦始皇:這種垃圾就該滾到地裏。】

【劉邦:政哥說的對,這垃圾活着都是浪費空氣。】

【纣王:雖然你小子還是在舔,但這話沒問題。】

【白骨精:死了嗎,老娘真的是想給他補一刀,死球算了。】

【哪吒:我可以用我的風火輪,燒死他。】

【羅睺:本座可以召喚魔物一口一口咬他,直到斷氣。】

蘇子言:...

手指迅速動起來,他覺得再不說點,這個群又要往血腥暴力的方向發展了。

【朱祁鎮在位時,所有大臣都要給奸臣王振送禮,才能得到升遷,唯獨于謙。】

【他任職期滿,回京,卻因為不向奸臣王振送禮,慘遭小人記恨,陷害入獄。消息傳出,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紛紛請命,望其能複任,奸臣昏君無法,将其釋放。】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于謙堅定的請求死守,在明景帝繼位後,得到明景帝重用,親自督戰,率領二十萬大軍抵禦敵軍。】

【敵軍用朱祁鎮威脅,逼其講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應,最終逼得對方無法只得釋放朱祁鎮,還低頭義和。哪怕是義和後,于謙仍積極備軍,鎮守各關,讓邊境得以安寧。】

【保國家于危難,解百姓于水火,舍身忘己,從不言功的于謙,只因個性剛直,招致記恨。在一些奸臣的謀算下,明景帝朱祁钰被害,朱祁鎮複位。朱祁鎮也記恨當初于謙不救他之事,又有大将石亨等誣陷,被下令處死。】

【《明史》言‘忠心義烈,與日月争光’,經歷四朝,輔佐三位明君的一代忠臣,自此,含冤而逝。】

【明朝,也徹底走入了衰敗滅亡的道路。】

朱元璋和朱棣皆是嘔出了血。

光是這般簡述都能窺探到才能卓越非凡的忠君之臣,更是保明朝的勇猛大将,就這麽,死在了昏君奸臣手裏。

可恨,可恨啊。

【明成祖位面】

“給朕留下祖訓,朱祁鎮不生下來最好,生下來就給朕弄死。”朱棣滿面煞氣。

徐皇後也沒有勸說,這般昏庸無道的後世子孫,要來何用?

【明景帝位面】

得知自己和于卿下場的朱祁钰,極其憤怒。

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的于少保。

這位忠臣,為他大明做了多少貢獻,竟然,竟然...他早該料到的。

“于卿,是朕的錯啊。”

若非他心軟,沒有聽信谏言,直接貶斥朱祁鎮,反而供養,何來後面的複位?

于謙還是一如既往,仿佛得知的死亡并不是自己。

“陛下,臣請陛下發配英宗。”

其他大臣也贊同的附和。

“對,陛下不要心軟,直接讓英宗去守皇陵吧。”

“陛下,把英宗發配到邊境改造。”

“陛下,臣建議直接殺了,避免我大明再出禍患。”

“有理,陛下,請誅殺叛賊。”

忠于朱祁钰的,開口便是叛賊,對于他們來說,朱祁鎮确實與叛賊無差。

朱祁钰閉了閉眼睛,在睜開,裏面是一片漆黑:“傳旨,朱祁鎮愧對山河社稷,現遣送邊境修建城牆,以贖己罪。誰若是求情,誰若是相幫,一起發配。”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西楚位面】

霸王項羽摟着他的美人虞姬,眼睛都要綠了,這種人才要是他的,劉邦小兒算什麽?

他絕對能夠問鼎天下啊。

【明英宗位面】

朱祁鎮才醒來,還沒有高興自己又成功上位了,就被他弟弟率軍包圍。

更是沒給他說話的機會,便打斷了他的雙腿,關到了皇陵。

王振也沒有逃脫,被五馬分屍而死。

【世宗位面】

柴榮極其眼饞,這樣的軍事人才,若是在他這,他們一起聯手,燕雲十六州何愁不能收回來?

為什麽人才都是別人家的啊。

他好難過。

他也想要人才。

【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也眼巴巴的,他打了那麽久的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打下來,不僅僅是實力不夠還是大将不足啊,要是有這樣一位奇才,燕雲十六州肯定能收回來。

好想要。

上天能不能賜他一個啊。

“為什麽那些昏君總是能那麽幸運遇到各種忠臣統帥?朕不解。”

更難過了有沒有。

聊天群裏看着各個位面發展的,一邊笑又一邊罵。

【秦始皇:那位宋太祖說的對,昏君總是能遇到忠臣将帥,卻也多是意難平收場。】

【纣王:因為明君遇上的忠臣将帥不是名傳後世,就是善終為國捐軀,就顯得不那麽悲壯。】

【蘇子言:大王所言極是,越是昏君,忠臣良将才會越發的讓人痛心,痛心他們的才能明明可以改變局勢,能夠力挽狂瀾,卻最終敗給了人心。】

【白骨精:這就跟一個英雄和一個俠士一起能造就佳話,一個勇士和一個小人一起便只能是悲劇一樣。】

【林黛玉:歷史就是這樣,各朝各代,哪怕是再賢明的君主,也可能到了後期變的驕奢淫逸,昏聩不堪。卻也正是因此,鑄就了無數的傳奇之士。】

【劉邦:哎,我還是很可惜,這些忠臣良将為何不是我的啊,要是我的,我肯定能更快的完成我政哥的大統一理念,讓我政哥的理念在這片土地上遍地開花。】

纣王:...

白骨精:...

羅睺:...

林黛玉:...

蘇子言:...

【羅睺:劉邦你這小子真是沒救了。】

【纣王:能不能把劉邦這小子踢出去,氣死寡人了。】

蘇子言輕咳兩聲,轉移話題。

【蘇子言:剛剛還沒有說完,咱們接着說。】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記永樂大帝朱棣。】

大家以為要結束的天幕,再次出現了一行字。

尤其是朱家一衆,更是神情激動。

朱元璋朱棣他們先前就已經看到了對自己的評語,盛世之君,已經滿足了,沒想到,竟然還有嗎?

朱棣握着自己皇後的手,是興奮又忐忑。

朱元璋則是再次發出了一個疑問。

皇位為何不是允文的?

老四怎麽成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爹,你快看,咱們朱家優秀的崽。

明太祖朱元璋:是優秀。

明成祖(驕傲):都是我的崽。

明太祖:所以朕有個疑惑,你怎麽當上皇帝的?

明成祖:...裝死ing

上歌:二合一雙更送上,謝謝小天使們的支持,愛你們,凱森,我們明天繼續九點不見不散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