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姜家老宅
姜家老宅
校慶之後是一個五天的小長假,何然剛給父母打過電話,準備第三天早上回去,第五天晚上再回詩夢市。打完電話後,手機忽然響了一下,是之前白琬琰創建的一個五人互助小群。
白玉玉:家人們,假期準備幹什麽@所有人。
塵:打游戲。
燃:第三天回家,第五天回來,至于前兩天,還沒什麽安排。
海浪:我和小姜同學準備去姜家老宅待到假期結束。
白玉玉:上次聽姜鹥提到的時候,就覺得姜鹥家應該很有錢。
海鷗:姜家有錢和我窮有什麽關系?
燃:你還挺有自知之明的。
海浪:你們來嗎?
白玉玉:想去.jpg
燃:反正也沒什麽安排,過去玩兩天呗。
塵:+1
海鷗:莫名達成共識?
海浪:那就這麽說定了!
次日早上九點,幾人買了一些食物帶了各自的生活必需品後,站在陳念的小車子面前陷入了沉思。
“這個車真的放得下這麽多東西嗎?”何然有些無語地提了提手裏的袋子。不遠處的李憬琛打完電話後,走到了幾人面前:“剛剛和我在詩夢市的一個叔叔借了一輛越野車,可以嗎?”
“可是,我們沒有越野車駕照。”姜鹥擡頭看了看李憬琛。
“我有。”此時的李憬琛從工裝褲的一個口袋裏拿出了一本駕照遞到了姜鹥面前:“我開車,你指路。”
陳念和白琬琰有些震驚地看着李憬琛,何然卻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姜鹥打開駕照看了看,也沒說什麽,便還給了李憬琛。
幾人将東西搬到越野車上,路上有些堵,但還是順利來到了姜家老宅。“往右邊繞過去,正門這兒是主庭,東院才是我母親名下的。”
“主庭這裏沒有路通到東院嗎?”白琬琰從後面探了探腦袋,看向了姜鹥。
“有,但是是一個小院門,陳念那小車子都開不過去,更何況是輛越野車呢?”說罷,姜鹥示意李憬琛開門,随後下了車去開東院的大門,車子穩穩地停在了東院的池塘旁。陳念跳下車,看向了姜鹥:“吃完飯可以釣魚嗎?”
“當然,本來帶你回來不就是為了釣魚嗎?”姜鹥搬着食材,一邊說,一邊走進了屋子裏。
“我還以為姜家老宅會和小說裏寫得一樣,是一座中世紀歐洲建築呢。”何然擡眼看着這座滿滿中式林園風格的屋子,這和小說裏的簡直天差地別。
“怎麽可能?小說畢竟是虛構的,如果完全照着現實來寫,那還有什麽意義呢?”姜鹥放下手裏的東西,反問道。
“我還是喜歡中式的,很惬意,真羨慕你們南方的林園啊!”白琬琰感嘆了一句。
“你們北方的建築也很大氣啊。”陳念拿起桌上的食材慢慢放進冰箱。
“不要都代入南方,也就只有她們江南才有這樣的林園,我們那兒可沒有,我們基本都是新科技。”何然立即糾正了一下白琬琰的話。
“川渝的茶館也很有韻味。”李憬琛拿着最後一袋東西踏進了廚房,笑了笑。
“嗯,這一點我同意,川渝的茶館簡直進去了就不想出來了。”姜鹥立馬兩眼放光,21世紀的青年學生,平日裏的愛好喝茶看報,在座的除了姜鹥,也沒誰了。
幾人聊着聊着,陳念與白琬琰就便将飯菜做好了,幾人便坐在桌前開始吃飯,随後姜鹥像是想起什麽,說道:“哦,對了,正庭那兒不要去,庭堂後面是靈堂、藏書閣以及姜家服飾間,非姜家子嗣或家主允許是不可入內的。”
飯後姜鹥帶着幾人将客房選好後,便回了自己的房間,陳念迫不及待地拉着白琬琰去釣魚,何然也有些無聊地跟着去了,李憬琛靠在車門那兒盯着手機不知道在幹什麽。随後便看到姜鹥用一根發簪将頭發盤了起來,衣服也換了一條黑色連衣裙,朝着通向正庭的那扇門走了過去。
“姜鹥去幹嘛?”何然低頭看向了坐在小凳子上等魚兒上鈎的陳念。
“去靈堂祭祖,應該會去很長一段時間。”陳念擡頭看了看,随後又低頭繼續等魚。
“她每次回來都會去靈堂?”白琬琰擡手幫陳念理了理碎發,問道。
“對啊,姜家的家規,你們看到小姜同學頭上的發簪了嗎?”陳念點了點頭,随後又擡頭看了看站在身後的何然。
“有寓意?”何然走上前蹲在了陳念和白琬琰身後。
“嗯,姜家女子一歲抓周禮的禮物,每個女生都是不一樣的,正式場合,姜家女性是必須佩戴獨屬于她們的發簪的。不過小姜同學屬于特殊情況,我是不是沒有告訴你們,小姜其實是随母親姓,她父親姓陳,當然啦,和我爸倒是一點關系也沒有,只是巧合而已,姜家不認可這個女婿,所以照規矩,小姜便随母親姓了。”
“這種事,你就這麽随便地告訴我們真的好嗎?”白琬琰感到有些奇怪。
“小姜同學和我說,如果你們想知道,就告訴你們,反正對她而言也不是秘密,遲早都要說的,畢竟已經身處姜家老宅了,不是嗎?”陳念笑了笑,身前的魚鈎也動了幾下,她擡起魚竿,一只鮮活的鲫魚便釣了上來。
“你現在說話越來越像姜鹥了。”何然腿有些蹲麻了,吐槽了一句後,便拿了放在旁邊的折疊椅坐了下來。
一直站在不遠處聽着的李憬琛将手機放回了口袋,走回了屋子裏,在拐進客房的拐角那兒發現了一個人影,他慢慢走了過去,一把抓住了那人,是姜鹥!
他擡起右手摸了摸姜鹥嘴角下方的那顆痣,笑了笑:“你不是去靈堂了嗎?”
“有東西忘記拿了,我回來拿一下!”
“哦,那你去吧。”李憬琛松開了姜鹥,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客房,他看了看眼前的屋子,又看了看自己的右手,笑了笑:“呵,連痣的位置都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