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夢寐以求的
她夢寐以求的
方一坐在最前排的觀衆席,耳邊是主持人聲情并茂的結語聲,突然一陣恍惚,不知自己是否在夢中。
她真的拿到普冊獎了嗎?
她手搭在黑色手袋上,手指微動,想掏出手機給肖然發個消息,确認這是真實,還是夢境。
生活中,她總是很依賴他。
手指剛靠近手袋扣,只輕微的一個動作,就引起了身邊人的注意。
她感受到張承的視線,他側過頭看她,壓低了聲音,“怎麽了?”
小動作被打斷,方一尴尬地笑,低聲回複,“沒什麽。”
張承沒多問,視線回到頒獎臺。
她從胸腔擠出口氣,這互動總不可能是她在做夢吧?心底遲來地湧上一陣狂喜。
她真的實現了年少的夢想!
方一父母不詳,從有記憶起就生活在育幼院,與像她那樣身世的、 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一起長大。
育幼院的孩子們并沒有因為悲慘的身世而惺惺相惜,大家的關系并不好。
因為育幼院有限的資源和領養名額,大家絞盡腦汁地想要在院長和工作人員面前博個好名聲,換來只比普通孩子勉強好一點的待遇。
她不喜歡說話,更不喜歡争搶,很多東西,別人要,她就給。
因為這樣,她總是拿不到什麽像樣的東西,每周發的水果零食一到她手上,等工作人員一走,就會被別的孩子哄搶一空。
Advertisement
方一的東西都很舊、很不好看。
周一到周五是要去上學的,她總是背着有劃痕的書包,穿着不合腳的鞋和洗得泛白的衣裳。
沒有關系,這只是暫時的,她安慰自己。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好心人向育幼院捐助了一大袋玩具,院長把它們都傾倒在地上,讓大家自由挑選。
孩子們一湧而上,圍了好幾層,争吵着,搶奪着。
方一害怕受傷,害怕人群,只怯怯地站在人群之外,想等他們拿完,挑一個他們不要的就好。
等到他們散開,她壓抑着期待走上前去,發現只剩下一個玩具機器人。
甚至不能說是“一個”。
它的四肢和身體似乎因為争奪而被扯開來,裂成好幾塊。
手顫抖着,方一把它身體的碎片撿起來,小心翼翼地裝進口袋,帶回了房間。
育幼院的卧室是上下鋪,六個人一間。她向工作人員要了膠水,坐在床上小心拼湊,千趕萬趕,在晚上熄燈之前拼好了。
燈關上的前一秒,她望見了它的笑臉,突然很想哭。
燈滅了,方一平躺在床上,枕邊是剛拼好的機器人。它不會嫌棄她,也不會傷害她,而是安靜地陪伴。
那晚她睡得格外香甜。
從那以後,她入睡前就多了一件要做的事——跟她的機器人說白天發生的故事,說她的心事。
育幼院裏設施落後,他們幾乎接觸不到什麽先進的電子設備,因而,直到三年級的科學課,方一才知道世界上原來有會動、會說話的機器人。
從那以後,她總是在科學課自由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查閱機器人的資料。
她想,也許有天她能讓自己的機器人動起來,或者是制造一個專屬于她的機器人。
方一定下目标,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國內頂尖的理工科院校——秋實學院,就讀于機器人設計與制造專業。
懷着制造機器人的夢想,她學習刻苦,研究生期間順利進入大牛的實驗室,立下了要得到普冊獎的志向。
普冊獎被稱為機器人設計界的貝諾爾獎,是所有機器人行業從業人員夢寐以求的榮耀。
她原本以為自己要花上幾十年時間來追逐,沒想到,竟然在29歲這一年把它收入囊中,強烈的不真實感圍繞着她。
但頒獎典禮不是假的,手裏的證書沉甸甸,這一切一切都提醒她,她真的做到了。
方一有滿腔情緒要表達,周圍卻沒有熟悉的人,她本能地想回家,想跟肖然傾訴內心的興奮。
想到在家裏等着自己的他,方一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這笑很淡,但她平時總是面無表情的,就顯得它格外稀奇。
張承坐在她身邊,臉朝着頒獎臺,目光時不時往她身上瞟,捕捉到她這難得的發自內心的笑,他忍不住朝她那瞥了好幾眼。
方一不是他會心動的那種類型,但此刻莫名的,他突然有些好奇,是什麽讓她如此放松。
掌聲熱烈,打斷他的思緒,原來是主持人宣布頒獎典禮正式結束了。
典禮結束後沒有別的安排,嘉賓們依次離席。方一作為今年普冊獎的得主,座位在第一排,率先走出主會場,張承作為她的助手,也随她離開。
剛走出禮堂門不遠,方一就被前來交游的人包圍了,縱使她不喜歡交際,也只能打起精神,用她能想到的最禮貌的方式回應前來的人。
算不清交換了幾回名片,臉要笑僵了,方一才從人群中脫身,剛下到停車場,又遇上一波人流。
她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們聊,在電梯口附近等張承開車過來。
等待的時間實在漫長,和周圍人的對話越發尴尬,方一便借口打電話暫時結束了對話。
下停車場的時候,張承告訴她,實驗室的同事們為她在酒店預訂了慶功宴,給他安排了任務——要順利把她帶過去。
方一不善社交,極少參加實驗室的集體活動,可張承擺出了一副不容拒絕的架勢,加之她想起湯教授讓她多和同事交流的叮囑,她還是答應了他們的邀請。
她得跟肖然提前說一聲,讓他不用等她回去。剛在電話裏說完她今晚沒空,張承把車開了過來,停在她面前,車喇叭響了聲,提醒她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