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69章

南音溫聲稱是。哪怕假琴師的身份早就被揭穿,他依舊很認真的投入在這個角色裏,将剛才那首曲子重頭奏起。

姜珣在悠揚的樂曲裏挨着公主一并入座。

李星嬈聽着聽着,忽然開口:“先生是哪裏人?”

姜珣眼珠輕動,看向面前撫琴之人,南音手上指法絲毫不亂:“草民是南方人士。”

“家裏還有什麽人嗎?”

“父母在草民幼年死于災禍,被一游方大夫收養長大,認作義父。”

“那為何不學醫,反而學琴?”

南音淺笑:“世人諱疾忌醫卻好醉生夢死,迎合罷了。”他擡眼看向公主,眼眸裏透着溫潤的光:“若能得殿下青睐,南音不枉此生。”

李星嬈笑起來:“你琴技的确不錯,可惜本宮近來事多,是在沒有閑情靜下來好好聽一首曲子,在此期間,可能都要勞煩先生在這呆着了,吃穿上有什麽需要,先生盡管吩咐下去,自會有人為你準備。”

說到這裏,剛好一曲終了,南音微微思索了一下,忽然道:“不知殿下為何事煩心?”

李星嬈:“你怎知本宮煩心?”

南音雙手輕按琴弦,餘音盡消:“早在殿下前往绛州平定黑市之亂,得陛下厚賞名聲大振時,草民便對殿下的英名有所耳聞。如此憂國憂民的殿下,在重建東都之際來到洛陽,又豈會是為了游山玩水的呢?”

說話間,南音悄悄打量着公主的表情,只見公主神情自若,實在看不出端倪。南音眼神一動,又看向公主身邊的姜珣。

姜珣察覺南音的眼神,淡淡的回望過去,兩人視線交彙,南音從容的斂眸避開。

“草民才疏學淺,但多年游歷,對諸道之事略有見聞積累,若殿下不嫌,草民願為殿下分憂……”

這話的意思就很直白了,他之所以會大膽引起公主注意,旨在自薦。

李星嬈心頭了然,卻并未立刻表态,南音也不急,先交了一個投名狀:“聽聞殿下進洛陽之前,曾被地痞騷擾。”

“這你也知道?”

“若草民對此事不聞不問,才是不誠。”

“所以呢”李星嬈露出好奇的樣子:“此事你知道,旁人也能知道,人已被宣安侯擒獲待審,你能做什麽呢?”

南音想了想,說:“殿下若希望東都順利建成,此類事情,便不宜多生。”

李星嬈神色一正:“你說什麽?”

姜珣:“殿下……”

“殿下,”崔姑姑的聲音傳來,在外通禀:“東方郎君與東方娘子前來探望殿下,殿下要在何處招待他們?”

來的還真是時候。

李星嬈看向南音,他已垂眸,重新開始撥弄自己的琴。

姜珣想了想,說:“若殿下不便招待,微臣可代殿下外出相見。”

不料公主卻搖搖頭,徑直起身。

南音眼神一凝。

“不必了,本宮親自去見。”說罷轉身,又想起什麽似的,回頭看向南音:“你的話,本宮記住了。若有空,本宮再來聽你的曲子。”說完直接走了。

南音蹙眉擡頭,不期然的撞上一雙冷凝的黑眸。

姜珣還沒出去,正無聲看着座中的南音,目光對上時,他略略颔首致意,一句話也沒說,跟着公主一道出去了。

等到房中人都離開,房門重新鎖上,南音的眉頭皺的更緊,指尖隐隐發力,琴弦将指腹勒的生疼。

她竟無動于衷,就這麽走了?

難道這一步走錯了?

……

東方靖和東方珮過來,除了關心公主在這裏住的是否舒坦,還提及了百裏府大火的事情。

在得知公主對這裏很滿意的答案後,兄妹二人對公主好一番安撫,表示百裏刺史一定很快查出起火原由,給公主一個交代,這裏也絕不會再發生類似的情況。

一番寒暄後,東方珮忽然道,“殿下這幾日可還有想去的地方?”

李星嬈:“怎麽了?”

東方珮搖搖頭:“無事,只是想提醒殿下,這幾日天色不佳,之後恐有連綿陰雨,屆時就不便出游了。”

李星嬈笑道:“陰雨日也有陰雨日的過法,東方娘子不必為本宮費心。”

東方珮點點頭,當真沒有再多一句廢話。

兩兄妹來呆了一會兒便離開了,姜珣奉公主之名外出相送,東方珮上車之前,忽然對姜珣道:“請長史代我向公主轉告一聲,因公主有私物安置在宅內,不便有太多閑雜人走動。今晨祖父本想派一批人來宅院伺候,我替殿下推拒了。”

姜珣溫和一笑:“東方女郎放心,我會替女郎轉達的。”

東方珮這才放心的上了車。

姜珣回來便将東方珮的話轉述了一遍,感慨道:“這就說得過去了。”

公主瞥她一眼:“你又琢磨什麽呢?”

姜珣擺事實講道理:“同樣是安置殿下,百裏府何等氣派周到,即便殿下移駕是臨時決定,定國公東方家也不該有分毫怠慢。東方娘子這是既迎着殿下心意,又怕殿下誤會了東方家的态度。”

李星嬈:“來洛陽兩日,你對兩家有什麽看法?”

姜珣失笑:“殿下也說才兩日,微臣又豈能一一看透。”

“哪裏需要你去看呢?”李星嬈毫不客氣的戳破他:“以你行事的風格,既來了洛陽,還能對這裏的情況不聞不問?本宮不是說了嗎,這一行興許還得借你的人手。說說看啊,就當給本宮一個相信你的機會。”

姜珣心知這一茬跳不過去了,想了想,坦然開口。

“一個蒸蒸日上,一個搖搖欲墜。”

李星嬈:“怎麽說?”

姜珣:“百裏府的境況無需微臣多說,殿下必有一番體會,至于東方氏,原本也該是風光大族,但自從幾十年前東方懷攜族人駐軍龍泉都督府以來,東方家的兒郎前赴後繼,如今已所剩不多,若非還有個爵位要繼承,東方明恐怕也不會那麽早卸甲,如今随晉王駐軍龍泉的還有東方迎和東方錦二人,不出意外的話,調動也是遲早的事。”

“不出意外?”

“待陛下臨幸東都,殿下以為這洛陽城第一件要做是什麽?”

李星嬈示意他繼續說。

“擴州。都城要有都城的樣子,得有規模,得氣派,一旦洛陽擴周,各地兵馬會有一個調度融合,禁中宿值守衛也要新的安排,這些事再沒有比熟悉洛陽與軍事的東方氏更合适。”

姜珣說到這,忽然笑了一下:“殿下來洛陽時,還曾讓微臣講了一路民俗見聞,難道殿下都忘了。”

李星嬈心念一動:“你說鬼城?”

姜珣輕笑道:“哪裏是真的鬼城,只是相交正常的州鎮,這些地方受災受難,朝廷處理又不及時,更無新任州官到任,只能放任它自生自滅,這種地方放,放在哪裏都是能找到幾個的,也是最适合合并的地方。”

李星嬈懂了,州鎮之間也有等級之分,而最簡單的标準,便是人口與占地。一旦洛陽成為都城,再進行并州,擴大人口與占地,成為絕對上州,或許會迎來比現在更客觀的新生局面,這也是東方氏重振家族的最佳時刻。

“只不過,”姜珣微微一頓:“東方氏能想到,別人未必想不到,這麽好的機會,誰不想趁早分一杯羹呢,就連平民百姓,稍有家底人脈的,如今都想着辦法遷徙至此,當個上州京都人。背井離鄉無所謂,今朝紮根,延綿個百十來年,誰不是地道的百年家族?”

李星嬈聽完姜珣這些話,沖他彎唇一笑:“果然想的挺多。”

姜珣這會兒也坦然了,一副在公主面前就談不上遮掩的态度:“殿下過譽。”

“走吧。”李星嬈起身,命伍溪備車。

姜珣跟着起身:“殿下要去哪。”

“去監工。”

姜珣連忙跟上。

去的路上,姜珣與公主同乘,眼神好幾次瞟向她。

終于,姜珣忍不住問道:“臣有一惑,殿下可願解?”

李星嬈對着他難得好脾氣好耐心:“說。”

“南音有依附之意,看言行談吐也非常人,殿下為何……沒有接納他。”

李星嬈兀的笑了一聲,一雙明亮的黑眸盯住姜珣,帶着一種非你莫屬的堅定:“你以為本宮看誰都有眼緣嗎?”

被這樣一雙眼盯着,聽着直白的解答,姜珣的喉頭不自然的動了動,竟不大自然的避開了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