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彩蛋一4
彩蛋一4
隋文帝想要刺,刺不出去。想要拔,也拔不出劍來。他索性松了手,再次狠狠踹了楊廣一腳,而後大聲呼道:“來人,把晉王給朕拿下。”
皇帝有令,羽林衛們一擁而上,立即将楊廣制住。楊廣現在渾身是血,眼睛裏也全是血絲,看着楊堅依舊道:“父王,兒臣就是不服,不服!兒臣沒錯,兒臣就算死也要死個明白……”
就在大殿中一片混亂的時候,天卷中的視頻早已播完了楊廣被缢死的畫面,轉到了楊廣初登基為帝,宣布自己的年號為“大業”時,意氣風發的鏡頭。雷小萌的聲音緩緩響起。
【大業大業,從年號就能看出楊廣的野心。但是可惜,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
【很多人說,他在位時做的三件大事,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後人對他的評價不太公允。】
【首先修建隋朝大運河,讓後來的唐朝得以将政治和經濟中心分開,開鑿的水道得以讓全國的糧食貨物以低廉的成本運送全國,溝通南北,可謂是一件利于百年的大功勞。】
【但是,我想有一點大家都該明白,所謂的運河,都是人工修建的。隋炀帝并不是修建運河的第一人,只是将各朝各代修建的運河聯通起來而已。】
【而且,各朝各代都有修運河的工程,不是只有隋炀帝一個人才會修運河,他也并不是什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先行者。】
随着畫外音,視頻中插入了運河的地圖,不過是一紅一藍兩條。紅的那條從涿郡延伸出來,經過了洛陽後又拐到了杭州,而藍色的那條運河,幾乎是一條直線,直通杭州。
【大家看到這兩條運河了嗎?紅色的就是隋炀帝修的運河,藍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修的運河。忽必烈這條運河修了十年,聯通了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和杭州的水路。】
【而隋炀帝修的這條,雖然起點同忽必烈的相同,但是那個時候大都一帶還叫涿郡,并未成為任何一個朝代的首都。】
【實際上後來這些運河統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字叫做中國大運河。隋炀帝修的這段叫做隋運河,而忽必烈修的這段叫做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是華夏歷朝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最早的修建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多年。】
【是經過一代代的擴充聯通才會形成現在的規模,是古代人民戰勝大自然的偉大工程,功勞怎麽能只歸結到隋炀帝一個人身上呢?】
【退一萬步講,大運河就算隋炀帝不修,只要需要,也會有後來人修建。】
Advertisement
【而在那麽多已經修建了運河的國家和朝代中,卻只有隋炀帝修運河修得亡了國。】
【第二,修建東都洛陽。】
【東都洛陽是個好地方。在後來的李唐王朝,以及數個朝代,這裏都是都城,可以說是極盡繁華。有人說這是承了隋炀帝的好,若是沒有隋炀帝,根本不會有東都洛陽的建立。】
【沒錯,東都洛陽的确是隋炀帝時建成的,但在這之前,隋文帝楊堅已經開始規劃了,但是考慮到耗資巨大,遲遲沒有大規模開工。】
【隋文帝時尚且不敢大規模動土,而隋炀帝修建的時候,他也已經開始着人修建運河了。他等于是一起進行着兩項巨大工程。】
【洛陽若作為東都,必然要修建的很繁華。但是越是繁華,說明耗費的銀錢越巨大,動用的民夫也越多。就是說,這是一項極其勞民傷財的工程。】
【而事實也的确是如此。】
【據說建造東都洛陽時,一個月需要二百萬的民夫。而在當時,即便是隋炀帝剛剛即位,國庫尚且充盈的時候,全國上下也不過是七百萬戶人口。】
【所以這二百萬民夫,幾乎是全國上下三分之一的人家都要派出壯丁出工。】
【東都洛陽一建就是數年,這對全國來說是多大的負擔。更不要說,還要另抽調民夫修建運河,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在隋炀帝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下,在他在位的十幾年間,征得的民夫有上千萬人,百姓們苦不堪言,大隋更是民不聊生。】
【只是,你以為他這個敗家子将大好河山作到這個地步就算完了?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他在位時做的第三件大事——三征高句麗!】
【三次征戰高句麗,隋炀帝敗了兩次半。但是為什麽還有人說他雄才大略呢?只因為後來唐朝也攻打了高句麗,并将其滅國。】
【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隋炀帝的判斷沒錯,高句麗該滅。只不過因為時機不對才沒有滅掉,大有替他懷才不遇之感。】
【只是,李唐做的,他也曾做過,就能證明他的做法和判斷是對的嗎?只是因為李唐拾其牙慧,運氣比他好而已嗎?】
【這種說法大有為了證明他是對的,而去證明的感覺。】
【就像兩人先後做同一種生意,先開始的人賠了,後開始的人賺了,難道就該認為,是賺錢的人模仿賠錢的人才成功的嗎?】
【其實在隋炀帝之前,隋文帝時已經征讨過一次高句麗了。因為高句麗不敬大隋這個宗主國,是為了面子而戰。】
【那次征讨高句麗的領軍人是隋文帝最小的兒子楊涼,也就是楊家的老五。】
【不過那次,楊涼也是大敗而歸。是隋文帝見狀想要親征,高句麗王怕了,再次臣服于大隋。隋文帝才見好就收,沒有繼續征讨他。】
【楊廣這次,高句麗王高元故态複萌,又一次對大隋不敬。這對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來說又怎麽能忍?】
【于是這才有了第一次征伐。】
【不過這次征伐由于準備不足,很多士兵都死在了路上,導致大隋最終大敗而歸。】
【被一個小國打敗,對于楊廣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又怎麽能忍,于是很快,他又舉全國之力,進行了第二次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