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章
第 15 章
大堂哥和仙兒姐的婚事在兩家的努力下定下來,全部過程我并沒有參與,只偶爾帶着淘淘旁聽,反正這婚事算是天作之合了。
大堂哥十九、仙兒姐十七,大堂哥一米八、仙兒姐一米六多,大堂哥在外見識過也識字、仙兒姐也識字,兩家又有着親戚關系,互相知根知底,兩家家長也都開明,中間還遠遠帶他們互相相看過,兩個小年青也都非常滿意,總之這樁婚事就這樣定下了,婚期定在了來年的三月底,不冷不熱,也沒到農忙季節。兩家就開始準備婚事。
淘淘三歲那個過年,我是非常開心的,因為第一步終于可以實現了。後面一段時間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帶着淘淘往大爺爺家裏跑,因為我發現大堂哥帶回來的東西裏面有書,雖然只是寫佛教教化的書,內容無非就是一些善惡報應,但好歹上面有幾個字。
“大哥,大哥,這是個什麽字兒啊”,這是大堂哥回來以後我問的最多的話,大堂哥畢竟是個孩子,人都好為人師,我這麽給面子,他當然教的很認真,又是過年閑來無事,淘淘在旁邊淘氣着,一家人和和樂樂的。
因為我總帶着淘淘過來,我父母也常常過來,這倒像是一家子了。
從臘月初八開始,兩家人就開始一起做飯,按照日子一天一天做些東西,慢慢等待年的到來。
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打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堵門口,大年三十兒吃餃子,初一拜年亂作揖。
每個地方風俗略有不同,過年的氣氛都是相同的,喜氣洋洋。
長到現在我還沒有出過村呢,今年因為大堂哥也回來了,虎子哥和發兒哥也大了,二十六那天年前最後一次采買年貨,我也跟着去了十裏外的周家村,那是附近最大的一個村,只有他們村每個月有集市,二十六是年前最後一個集市了。
一路上,發兒和淘淘非常激動,在板車上鬧來鬧去,父親、大伯和三叔、大堂哥他們輪流拉着板車,我一邊應和着淘淘的騷擾,一邊貪婪的看着周圍的環境。一路上和陶家村差不多,其實山都不算高,偶爾還有小塊的平原,田地裏主要是以冬小麥為主,除了小麥主要應該是果樹。遠山缺了綠色點綴,顯得灰色蒙蒙的,天氣倒是晴朗有些冷,因為早上出發的早,路上幾乎沒有什麽行人,路非常颠簸,但所幸也都能走。
路上大人依然在聊天,但有用的信息不多,東家長西家短的,根本聽的不過腦子。
越往後走,路上人漸漸多了起來,看來都是去周家村的。
因為是山路,這十裏路大概走了大半天,路上淘淘因為起的早興奮了一會兒就又睡了,發兒哥也睡了,只有我實在太想了解外面了,一路上除了留意環境也在記憶路線,雖然因為山路繞了一些,也算是比較順暢和直線的距離。
到周家村集市的時候已經中午了,集市很熱鬧,賣吃的、穿的、玩兒的都有,雖然都不是什麽高級貨。
為了快速能買完,早點兒回去,到集市上就分開了,母親、三嬸他們帶着我、淘淘主要負責扯一些布料、買油鹽醬醋、幹貨等小物件,父親他們則去割肉、買炮竹、買糧油、買對子等大件。分開的時候我囑咐虎子哥一定要拉好發兒的手,集市上人太多,人挨人,很容易被沖散了。
Advertisement
母親和三嬸囑咐我緊緊跟着,他們在讨價還價挑物品,我則緊緊拉着想要上蹿下跳的淘淘,街上有不斷竄來竄去的小孩,也不知道哪家的家長這麽心大。
根據吃食我以前就判定是北方偏中西北,因為和我上一世的風俗習慣、吃食等都較為接近,街上的貨品也再次驗證了我的想法,沒有海鮮和皮毛類的貨品,南方、西北、東北的物品都幾乎沒有。
小孩子跟出來了,自然也有一些好處,母親和三嬸給買了糖葫蘆,還買了泥猴哨子和小木劍,還給我買了頭花,雖然我覺得大紅花太惡俗,但無奈是流行,淘淘就可開心了。
淘淘看到什麽都新鮮,我卻覺得還好,只是有點兒懷念。上一世,後來考上大學走出老家,也常常只是夢裏回到這樣的場景。還記得那個時候媽媽最喜歡給我買衣服,我最不耐煩試衣服,所以我基本在家裏呆着,媽媽總有辦法不給錢把衣服拿回家給我試,合适就回去給人家錢,不合适就還回去,主要那個時候我家就在鎮上,一個月三次的集市。出了我們屋子,外面都是攤位,甚至那個衣服就在我們門口挂着,也不覺得新鮮了,除非每年一度的廟會,那是會唱大戲的。
母親和三嬸恨不得把一年的東西都買了,連鍋碗瓢盆也買了一些,我也喜歡挑廚房用具,尤其是各種好看的盤子,雖然最後我可能不用,但是感覺就是可以用的到。
父親他們早就買好了,将東西放到板車上,會合後,跟着我們逛。
終于買完了以後,母親和三嬸還有點兒興奮,果然女人都喜歡購物。因為這次出來的有小孩,所以最後大伯他們找了一個路邊吃飯的攤位,以前他們到集市基本都是帶幹糧的。這是家做雞蛋湯、燒餅的攤位,味道一般,只是偶爾改善口味,淘淘和發兒哥都非常開心。
下午半晌,我們出發回去,集市人也漸漸少了,因為東西買太多了,母親和三嬸也只能走路了,我抱着淘淘和發兒哥坐上車,裹得嚴嚴實實,一會兒我也困了。
最後不知道幾點回去的,大人在收拾東西,我們三個小屁孩被抱到炕上繼續睡,被叫醒匆匆吃了個飯,又沉沉睡去。
二十七殺公雞,我這繼承的慫膽子愣是沒敢去看,二十八貼對子,我忙前忙後瞎指揮,二十九家家戶戶門口放上了一根粗粗的木棍是為了擋財,三十那天都換上了新衣服,一起包餃子、擺桌子。
當夜幕降臨,餃子端上桌子,院外三聲炮竹,我這膽子只能躲在大堂哥懷裏捂着耳朵,餃子先敬祖宗後,一家人開飯啦。
“呀,我吃到福氣啦。”就更熱鬧了,那個吃到福氣的虎子哥被打趣該找小媳婦了。
“咦,外面下雪了。”偶爾擡頭看窗外,發現雪花飄飄揚揚,大人放下碗筷把院子裏東西稍微遮了一下,就又回來吃飯。
吃完飯,小輩開始逐一向長輩拜年。去到這個懷裏待一會兒,那個懷裏靠一下,大人則在閑聊守歲。
他們都有點兒小才藝,大爺爺和大伯二胡拉的挺好,父親和三叔鼓敲的挺好,三嬸也能唱兩句,一家人自娛自樂也不講究好不好。
這裏的守歲和我上一世頗為相似,并不需要守一夜,過了淩晨,家裏放了炮竹就可以睡了。淘淘已經睡了,大家就輕輕的閑聊,淩晨過了,大堂哥去放了炮竹。就宣布進入新一年的初一了,炮竹放完人就可以出門了。父親抱着淘淘,母親領着我踩着已經厚厚的雪回家了,回家還要放炮竹呢,回去父親放了炮竹了,我們也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拜年去了。
第二天一早,父親老早就出去了,我醒的時候父親已經跑完一個村拜完年了,母親下好了餃子,依然是先盛一碗敬祖宗,放三個炮竹,初一的餃子是不能吃完要剩一些,要不就把一年的口糧吃完了。
吃完飯,母親才要帶着我和淘淘出去拜年,我最不喜歡這個環節,因為到別人家裏總會被摸來摸去,哈哈,當然會收獲很多的糖果,上一世家庭好的會給錢,不過這個小山村大家最多就給個糖果。
初二當然是出嫁女回娘家,這也是一年我為數不多去姥姥家,還一般不一定能見到表哥表姐他們,因為他們跟着舅媽也去姥姥家了。但今年特殊,大堂哥也跟着去了,雖然沒有成親但既然定了,過年是要走動的,所以三舅舅他們今天就留下接待我們了。
仙兒姐更像個大姑娘了,我有點兒期待他們趕緊成親。
過年到元宵節以前,都各有熱鬧,據說原來生活好時還有舞獅,不過已經有些年沒有了,據說不多年前經歷過朝代更疊,不過村裏人也都不大說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