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章
第 33 章
陶記因為出了兩個少年秀才,三舅又半路收了一個府試第三名的趙大哥,在縣城及附近也算是聲名遠播了,很多人家訂做物件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東西本身,而是為了圖個好彩頭,有些交情的客戶甚至要求秀才題字。成套的嫁妝訂單、書房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了,零賣的小家具、玩具等也是非常緊俏,有些供不應求。
大堂哥他們高興自然是高興,貨品有點兒供應不上,全家大小都上手了,淘淘和發兒為此堅決不住縣學,一放學就回來幫忙。因為整體工序只有大堂哥能做,其他人的幫忙其實作用有限。
我也開始教淘淘和發兒做賬和動手做一些小零部件,賬目啓用了常規記賬和表格記賬結合,表格記賬當然要用阿拉伯數字,這個倒是好教;同時和大堂哥一起做的拆分工序,目标是工序化和流程化生産,主要是為了解決批量生産的問題。需求量大,而能具有整體完成一套獨立的木工産品的熟練工匠并不多見,要達到大堂哥那樣的水平需要具有多年的學徒經驗,現在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培養,所以流程化、批量化生産迫在眉睫。
關于分工古已有之,只是分工沒有那麽徹底,對于家具類,低端産品因交通限制需求量不會太大,高端産品一般會有專門的木匠班子或者合作班子。所以我考慮的是,分工的産品只做一些定位低端、實用的産品,兼具實用性和象征性;而要求精致的、成套的家具還需要大堂哥和父親合作完成。大堂哥和父親現在要考慮的是,要選擇合适的學徒了,學徒的選擇比較嚴格,學徒是知道整個工序的,所以必須可靠。大堂哥之前做學徒理論上也是要留在師傅家的,當時是因為他師傅舉家南遷,才放大堂哥返家了。
整個六月份将之前做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都快賣完了,無論什麽東西都有人搶。而我的工序基本也測驗完了,大伯大伯母、三叔三嬸都接到了縣城來了,家裏就留了大爺爺大奶奶、虎子照應莊稼,正式家庭小作坊啓動了,除了最開始的磨合,很快大家就上手了,都是幹活的好手,合作又默契,效率自然也是極高的。
家裏所有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天當幹完活以後,一家人聚到一起,淘淘或者發兒報告當日的收支情況,大家是非常開心的,忙碌的特別有奔頭,也自然更幹勁十足。在全家的努力下,能夠保證目前階段暫時産出可以供應需求。
趙大哥六月中旬回來的,關于家裏的情況并沒有說太多,我們也沒有問,回來就好。趙大哥也進縣學學習了,平時也回來幫忙,不讓幫忙他不答應,雖然父親和母親希望他好好讀書,畢竟要參加秋闱了,但我卻理解他,讓他幹點兒活兒心裏才會踏實,才讓他不覺得是寄人籬下,我也毫不客氣的用了,畢竟我覺得做點兒活兒耽誤不了什麽複習的功夫。
作為識字水平最高的人,賬本我忙不過來也抓他來做壯丁,為此除了最開始的阿拉伯數字,我又把基本的數學給普及了,主要是我對算盤不太會使用,只能普及數學了。中國的數學誕生的不晚,叫算術,只不過對于科舉的考生來說,尤其是窮苦地方的科舉考生,這個科目幾乎不會進行教學,這也打開了趙大哥的思路,我也發現他真是個理科天賦很深的人。
而我解決了賬本、零售商品的生産問題,重點還是放在套餐,這是打開高端市場的關鍵。套餐訂單已經排到年底了,大堂哥和父親已經忙到了底朝天,無論是什麽訂單務求精致和實用;對于一些重要的訂單,反複琢磨,從精致、實用、寓意、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務求完美,在文化層面拉上趙大哥參詳。所有産品出去都是陶記的招牌,為此我也不斷搜集這個世界關于家居一些的書籍、圖樣,同時也回憶以前見過的所有家居的樣式,并制作成圖,反複推敲,對于要求了樣式的人家,按照樣式制作,對于讓我們決定的人家,開始大膽嘗試更豐富的樣式。陸續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關于生意經和商業理念,在這個過程也灌輸給了趙大哥、淘淘和發兒他們一些,這些對後來的他們影響深遠,當然那都是後話了。我發現發兒在生意上居然頭腦可能比在科舉上更靈活,對數字天然敏感,甚至在一段時間以後已經超過我了,以至于後來趙大哥去參加鄉試,家裏的賬本就主要是發兒在做。
七月底,三舅着人送過來一個小孩石青,十二歲,挺機靈的。帶來的信上說是舅媽的外甥,舅媽家其實是山西的,當年逃荒到此,将舅媽嫁給了三舅,之後一家人又逃荒走了,最後落腳在魯東府,這個孩子是舅媽弟弟的孩子,舅媽的父母早已經過世,舅媽的弟弟和弟媳則在出海的時候遭遇不測,就留下這一個孩子,幸好鄰人知道他在青州府有個姐姐,就從信件中找到了舅舅。舅舅本來是打算讓他讀書的,讀了一個月實在是沒有什麽天賦,但是發現他對擺弄一些手工很有天賦,經常做一些精巧的東西。三舅舅送來看他願意學木工嗎?大堂哥給布置了一個任務并簡單告知操作說明,沒想到石青不僅按照說明做了,而且剩下的邊料居然按照旁邊看到的一個小鴨子給仿做了一個。
因此大堂哥擇日正式收徒,當然石青我依然是安排了讀書,只是目的不是為了科舉,而是為了可以更多的開拓思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家庭分工已經基本形成,能夠順利運營了。我開始關注趙大哥的秋闱考試和收集更多的書籍,了解更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