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節
的。
更何況,她也相信,感情都是處出來的,這個弟弟這樣乖巧懂事,她好好待他,日後弟弟長大,也定能好好對自己的。
聽到林黛玉的叫喚,林峘有那麽一瞬間覺得無比尴尬,但是他知道,自己應該應一聲,可嘴巴像是被糊住了,怎麽也發不出聲音來。生生将姐姐兩字卡在喉嚨了,他皺着眉頭,看着林黛玉,對自己的情況有些不明所以。
林黛玉卻一直在發呆,似乎未曾從有了個新弟弟的消息中回過神來。等她定睛一看,新弟弟正好奇地打量自己呢,她扯開嘴角,坐下跟他閑聊起來。
“聽叔叔說,你已經進學了?”林黛玉詢問道,其實她也不知道該講什麽,太多想要知道的東西,卻也有太多不能問及的事情。
林峘見她回過神,松了口氣,點了點頭,“是的,還得多謝族長,他讓椌叔為我開蒙,還送了我好些東西呢。”林椌是族長的孫兒,已經過了鄉試,給個孩子開蒙也合适。更何況,林峘的情況特殊,也沒有更好的條件了。
這會兒沒有了其他人,知道林黛玉日後便是自己相依為命的姐姐,林峘難得将自己的東西掏出來與她分享。他僅僅是帶着這個包裹進林家的,雖然剛剛被帶着換了衣裳,可是,他最寶貝的還是自己的這個破包裹。
這個袋子是他已經死掉的娘親為他做的,如今已看不住原色,只是他卻仍然舍不得丢掉。林峘小心翼翼地将筆墨紙硯掏出來放在書桌上,最後,還有一個匣子,哪怕是最困難的時候,他都沒舍得當掉,這是他娘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了。
林黛玉見他這個樣子,忍不住心酸,這個孩子不過六歲大,卻已經如此懂事兒。看着他小小的手打開匣子,給自己分享他的寶貝,只得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跟弟弟說着話。
哪怕林峘看着再老成,到底也只是個六歲的孩子。在林宅裏,他收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對待,骨子裏頭的不安卻讓他很難一下子就接受這些人。唯一讓他放心的是林家叔侄,也不知道是不是雛鳥情節,他對林沐和林黛玉,有種不能言說的親近感。
于是,兩姐弟以最快的速度相熟起來。
等林家辦宴席,林黛玉已經能夠牽着林峘的手帶着他見客人了。
24.回鄉祭祖(下)
姑蘇作為林家的大本營,哪怕林如海多年在京城流連,之後甚至在揚州為官,可他在姑蘇城中還是有幾位至交好友的,其中,城外桐安書院的院長許郇便是他的摯友。自從在林氏族長處得知林沐的到來,再打聽到他最近的安排,許郇便坐不住了。
從前他也曾經被林如海委托過幫助他打聽弟弟的消息,雖然時隔多年,可對林如海這個弟弟還是有幾分印象的。如今林家大肆設宴,他自然也在受邀的行列中。
于是,許郇難得一改往日的清高自持,來到了姑蘇林家老宅。等随着賓客們入座後,時不時有人前來搭讪,這位老大人只差沒在臉上寫上生人勿進四個大字了。
林沐自然知道他身份不一般,不敢托大,趕過來跟許郇打招呼。在得知對方與自家哥哥的關系後,将人請到了書房,甚至讓林黛玉帶着林峘出來見客。
許郇對好友這位當成女公子在養的女兒也有些印象,但是對林峘的興趣顯然更大些。這個被林沐過繼到林如海名下的小男孩兒,聽自家學生說,資質聰穎,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許郇一是對好友有心,二則是惜才,這才趕過來,巴巴要看一眼。
果不其然,經過他的探問,的确有幾分才學,才六歲,剛剛啓蒙的年紀,已經能無師自通許多道理,這樣的孩子,眼神清澈透亮,是能讀的進去書的。他看着林沐,欲言又止。
說到底,這林沐如今的身份不一般,金陵城那邊,只怕才是他該去的地方。失去了一個好學生,許郇有些郁郁寡歡,這宴席吃得也不大盡興了。原本他是打算趁着這次會面,探探虛實,如今見林峘聰穎,想收他為弟子,卻無奈林沐一直不接話茬。
失去了一個教導摯友兒子成才的機會,對于許院長來說,真的是一件特別傷心的事情。
可他的心情并不影響其他人,能受邀前來的,都是姑蘇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彼此之間,誰不知道對方的底細?!這宴席上,大家夥兒面上和樂融融,心裏頭不知道将席上的人腹議了多少遍。
林沐自然不會理會這些糾葛,他的任務就是好好招待這些人,趁着這次宴席,告知大家,林家後繼有人了!
紅袖與秦慕雪自然是也是主力,兩人在後院招待陪着一同前來的各府內眷。林峘年紀尚幼,跟在林黛玉身邊,被好些個夫人拉過去扯過去,到手都是好好揉搓一番,以彰顯她們對林家的親近之意。
換上了新衣裳的林峘,細看真的有幾分像林黛玉,這或許是冥冥中注定的。大家夥兒見林家人待他親近,而且林峘本人也十分讨喜,自然願意給他面子。哪怕林峘已經三番四次向林黛玉求救了,卻沒有得到回應。這個原本很好說話的姐姐,這會兒卻置他與水深火熱之中,林峘不免滿腹非議。
其實也不怪林黛玉,她自己都是衆人關注的焦點,哪裏還顧得上林峘。
說起來,林黛玉的年紀也不小了,也該定下親了,各府的夫人們到來,林沐又沒有孩子,這說完了林峘,自然得說林黛玉。好些個夫人都十分心動,等打聽清楚了林黛玉的情況,紛紛詢問起來。
紅袖與秦慕雪都是樂呵呵地應付着,也不說拒絕,當然,也沒有接受。反正,忽悠人這事兒,她們做起來也真的是得心應手,這會兒打着機關,反倒樂在其中呢。
一場筵席下來,大家夥兒對于新來的林沐便有了深刻的認識,林家重新進入姑蘇的社交圈子,哪怕已經是寒冬季節,還是有許多人送了帖子過來,要麽是相邀過府,要麽是請求相見。一時間,林沐這個當家人成了姑蘇城百姓們熱議的對象。
難得返鄉,除了年末祭祖之外,林沐也将哥哥先前留下的人脈一一撿了起來。而紅袖則帶着林黛玉開始走訪姑蘇城的寺廟,這幾乎成了她的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先拜拜佛祖,虔誠得令人心驚。
按說作為一個海盜窩出身的她不應該如此,可嫁給林沐這些年,這已經成了一個習慣。
林峘自然不會随着女眷們頻頻出府,除了跟着林沐上門拜訪了兩位大儒,其餘時間,他都在家中讀書。難得有機會接觸到林府這麽大批量的藏書,他就像掉進米缸裏的老鼠,遨游書海,樂不思蜀。雖然字都不認識許多個,卻将最簡單的書本看得津津有味,連林沐都開始相信,這個孩子天生就是讀書的材料。
頻繁出入寺廟也并非一無所獲,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林黛玉在佛前虔誠地點了兩盞蓮花燈,燈臺上就刻着林氏夫婦的姓名。
看着慈悲的佛祖,林黛玉心中想的卻是自己的父母,她暗暗祈禱爹娘泉下有知,知道自己有了弟弟,他們有了兒子,能長眠安息。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玉兒,切莫過于沉浸在往事中,應當往前看的。”紅袖勸慰道。她其實明白林黛玉,紅袖小時候日子也過得不怎麽樣,雖然她爹還在,可她娘早早就死了,他爹往家裏擡回去好些個女人。有些好點兒,還會照顧自己,有些養着養着就心大了,小時候她沒少受委屈,那時候,也就是林沐會相幫于她。
後來她與林沐闖出了些名堂後,那些人的嘴臉就都變了,巴結的,打壓的,雖然紅袖不在乎,可是卻難免受影響。
人情冷暖,沒人比紅袖看得更清楚了。
“嬸嬸,我知道的。”林黛玉反握紅袖的手,“叔叔與你們待我極好,我只是想讓爹娘知道,我有弟弟了,日後,哪怕我出嫁了,逢年過節也有人為他們燒香。”不至于孤零零的,連個能給他們燒香焚紙的人都沒有。
這樣的話從林黛玉口中說出來,卻并沒有一絲一毫的苦楚,反倒是平和的。紅袖看得出,她是真的已經放下了,忍不住欣慰,她跟林黛玉相處将近一年,對這個孩子是真的喜歡,忍不住就想為她籌謀多一些。
“最近你叔叔見了不少的青年才俊,我想着,什麽時候将他們的畫像給你看看,好好選一選,你的親事也該定下來了。”紅袖想起自己,在林黛玉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就嫁人了,“你如今年紀正合适,先挑一挑,訂了親事,走完這些流程,少不得兩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