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節
相信,自己的叔叔并不可能會害自己,可是,不知道頭不知道尾的這種感覺,實在是有些不妙。
就在林黛玉想着是不是要去詢問一下紅袖時,那邊林沐又着人來請了。
“姑娘,爺特意讓屬下來,是想讓屬下給您上妝的。”紅小波恭敬地請了安,說明了來意。他與林黛玉并非第一次相見,先前林黛玉喬裝打扮去參加辯論道會時,便是他給化的妝。今日林沐特意讓他過來,便是讓林黛玉喬裝過後再出去見客。
饒是林黛玉聰穎過人,也不知道叔叔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于是只能乖乖聽話,由着紅小波在自己臉上動手腳。枯坐了好一會兒,才算完事兒,看了看鏡中自己現在的樣子,那棱角分明的臉,劍眉星眸,甚至是脖子上凸起的喉結,不得不再次感慨紅小波手藝精湛。林黛玉敢肯定,若是自己不說,旁人休想看出真相。
好在先前已經做過這件事,如今歷史重演,林黛玉也不慌張。她上次用的是林沐遠房侄子的名頭,與林峘同輩,化名林岤。這次,想必叔叔也是願意她這樣說的,給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設,便跟着紅小波,往前院去了。
先前林黛玉也時常跟着叔叔,倒不是見外人,而是跟他見見姑蘇城管着家裏生意的管事兒們,以及部分農莊的莊頭。雖然從前她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可在嬸嬸們的耳濡目染下,她也漸漸看開了,見見外男什麽的,變得稀疏平常起來。
等到了林沐的院子,才發現,竟不是只有家裏人,還有兩個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林峘見姐姐來了,趕忙迎了過來,他極有眼色地喚了聲哥哥,之後便跟在林黛玉身邊,暗暗給她介紹這兩位訪客。
這來的正是徐衍之以及許郇的孫子許昌敏。
徐衍之原本并無意攀上林家這尊大佛,即使鷹王開口讓他有空可去拜訪,卻并未起意。回家後他便當作是忘記了這件事一般,讀書習字,一如往常。
許郇卻對林黛玉與林峘念念不忘,不僅僅是因為林如海以及林沐的緣故,更多的是因為他自己的私心。于是,尋了個機會,便指使孫兒去林家拜訪,這許昌敏向來與徐衍之投契,不等徐衍之答應,便拉着人一同前來了。
自家爺爺打的什麽主意,作為他最疼愛的孫子,許昌敏心知肚明。對于許昌敏而言,這樣的旁門左道還不如多讀幾本書,多看幾篇策論,當然,爺爺的話他也不願意違背,只當是晚輩上門請安,便也就來了。
林沐意外之餘,倒也起了不一樣的心思。徐衍之的資料老早就呈在他的案頭,細細讀過,心裏頭還是有些不滿意的。哪怕自己一直在掰正林黛玉的心思,讓她着力于世俗凡務,可不能否認的是,她骨子裏就是有一股仙氣,不戀紅塵,自成世界。
這樣的女孩子,要找到稱心如意的人是很難的,林黛玉聊得來的,作為長輩的人絕對看不上,而長輩們喜歡的,林黛玉卻不一定能夠接受。哪怕自己給林黛玉選了一位各方面都挺好的,而黛玉也因為自己的緣故,答應了下來,日後夫妻生活中,肯定也會諸多摩擦的。林沐如今是很矛盾,不知道什麽樣的人才算是跟侄女相稱。
心中的人選很多很多,卻又一個個都不甚完美,真真是頭痛啊。
這徐衍之與許昌敏來訪,他探問過,對兩人的人品有了基本的認可之後,臨時起意,才想讓林黛玉一同前來。或許讓她接觸更多的人,以一個合适的身份去與他們相處,能幫着林黛玉找到終身的伴侶也不定。
說實話,在林沐看來,若是事先沒有相處,便将人湊成一對,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他自己的四位夫人,都是事先了解相處過,紅袖就不用說,青梅竹馬的交情。秦慕雪與他可謂是知心好友,後來偶然的機會,才收入房中。
而龍闕更不用說,唯獨張素英,家中長輩之意,他們也僅僅是短暫相處過一些時日,相比較而言,如今他與張素英,更像是搭夥過日子,不大有男女之情。
有時候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張素英,只能當成半個幫手,半個夫人,囫囵地搪塞過去。
林沐當然是不希望林黛玉日後也經歷這樣的情況。
31.交流切磋
“見過兩位公子。”林黛玉進了屋, 很是規矩地先行了禮,然後又給叔叔見安。這男子的禮數與女子不同,她雖微微有些別扭, 但還是行雲流水的完成了下來。
林峘剛剛已經低聲透露給她, 這兩位都是許先生的高足,來拜訪是為了向叔叔讨教。其中左邊這位蘭衣公子, 容貌更俊些的是許先生的孫兒許昌敏,另一位是上回在道會上表現極其出色的那位公子, 大名鼎鼎的徐衍之。
林黛玉對兩人都有些許印象,但是不深刻,當時她與叔叔外出,不過是為了開眼界, 并非去認識人。當然,她還記得徐衍之當時發言的內容, 挺厲害的。這會兒人站在自己面前,林黛玉倒是趁機好好打量了一番,看着那跟叔叔有些相似的臉,有些愣神,倒不是說長得像,而是感覺很相似, 都是方方正正的臉型,看着莫名地挺有安全感。
只不過這人溫潤如玉, 不像叔叔, 渾身霸氣側漏。
雙方見禮後便都坐下了, 許昌敏剛剛已經跟林沐講過自己的來意,求指點的意思很明确,徐衍之也在邊上巴巴地看着。說到底,他們會願意來,有一半是因為林沐的名聲,這位探花郎的弟弟,絕對不是草包,更有傳言道,若是他當年去參試,只怕會比哥哥林如海表現更出色。
傳言未必可信,可是林沐當初在皇帝陛下舉辦的筵席中,的确曾揮筆即時成文,而且他的文章也經過長途跋涉流傳過出來,可是大大驚豔了江南一帶的學子。這會兒有機會請教本人,兩人還是恭恭敬敬的姿态,絲毫不敢懈怠。
要說林沐較時下讀書人的優勝之處在于,他擅長總結,所有讀過的書籍,辦過的事情,都會自己總結。而且他不單單喜歡總結,還能從中找到各種方法,将之應用到其他地方。上輩子他在外國求學的時候,曾得一位大師指導,學習方法上改進很大,應試教育能力極強。
如今再叫他看着科舉制度,後人鞭辟入裏的辯證法,或者說是,應試教育的方法,顯然是十分适用的。在他的指導下,銀鷹已經成功培養了好些個舉子,甚至是進士,如今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從小螺絲釘做起。林沐也不說到時候能留下多少,只說這些人彙聚而成的這張大網,足夠讓人心動不已。
這些東西他當然不會輕而易舉地就給送出去,微微指點了兩人幾句,給他們改了改時文。之後便拿喬自己有事兒,讓林黛玉将他們帶下去,徑直離開了。時人交往,大多數是以文會友,這不,才剛剛脫離林沐的視線範圍,許昌敏便發話說想去林岤的書房看看,說是自己帶來了拙作,想給林岤看看,順帶交流一番。
既然叔叔撂挑子不管了,林黛玉作為半個主人家,自然不好推诿,只得将人帶到林沐書房的隔壁。這個小書房是前段時間才設下的,放置了不少東西,除去賬本之類的,也就剩下她平日裏看的書籍。當然,還有幾篇練手的文章,正好能拿來互相讨教。
這可是她按照叔叔的指導,看了許多文章之後,結合自己的理解,融會貫通後寫出來的東西。林黛玉自己覺得,比之前的酸詩少了許多脂粉氣,也沒有那若有若無的一絲絲悲意,更通透了。叔叔點評過,說是除了通透靈巧之外,還多了幾分匠心獨運。像是水到渠成,讀萬卷書,下筆如有神。
這也算是林黛玉自己的得意之作。
且不說兩人都是書院學生中的佼佼者,在看到林黛玉的字跡時,許昌敏本想嘲弄一番,卻被內容吸引,深入解讀後,便忘卻了字跡這東西,被內容吸引住了。跟時下流行的文章不同,林黛玉下筆,巧設蹊徑,更引人入目。
有些入神地看着手頭上的文章,好不容易回過神,許昌敏看了看眼前這稚嫩的臉,驚覺,天分這東西果然是不看年齡的,這靈氣,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呢。他在心中暗暗感慨,只怕爺爺這麽多的學生當中,也就好兄弟徐衍之能與之一較高下。
不過許昌敏也沒有大驚小怪,這做文章,除了這種靈透的,跟重要的還是要與時俱進,符合大衆的口味。針砭時事,借古通今,才是學子所為。這科舉考試的內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