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礦區女醫生(十二)
礦區女醫生(十二)
胡寧大步走了出去,公安局就在醫院前面的一條街,她過去把事情原原本本講了一遍,清官難斷家務事,公安同志問了好幾遍:“對方是你們親戚,你真的确定要報警嗎?”
公安保險起見一定要問清楚,親戚裏道的,打着骨頭連着筋,等他們這裏開始調查,報案人再一撤訴,事情就麻煩了。
胡寧十分堅決:“我想好了,公安同志放心,我不會改主意的。”
兩個公安同志和胡寧一起去醫院調查情況,張秋英看到穿警服的腿都吓軟了:“胡寧你心太黑了。”
“我心黑?是你們家太過分了吧。”
公安同志不管兩家的龃龉,人家來是公幹,其中一個挺挺身子:“誰來和我講講怎麽回事?”
胡寧喊了一聲:“媽,你和公安同志說說經過。”
“哎。”劉素娥有點緊張,說話的時候舌頭有點打結,她磕磕巴巴的講了一遍經過,公安同志問了幾句,基本明白了前因後果:“事情我們會調查的,這件事就算立案了,傷人罪。”
張秋英掙脫開跑過去解釋:“公安同志你們誤會了,都是誤會。”
大哥冷冷的說道:“不是誤會,秋英你別搗亂,小心也治你的罪。”
胡寧心裏想,這個大哥關鍵時刻還挺管用,公安什麽陣仗沒見過?來了這一趟任務就算結束了,人家的家事也不想摻和,他們連忙離開了醫院。
張秋英眼角挂着淚痕,哭着跑出去:“你們欺人太甚!”
“別管她。”是大哥的聲音。
劉素娥問胡寧:“這次回來耽誤你上班了吧?”
胡寧說道:“沒事,我請假了,明天回去就行。”
Advertisement
劉素娥守在病房裏,胡寧和大哥去了醫生辦公室。
劉素娥剛才把病情說的太嚴重了,胡寧覺得可信度不高,劉素娥這麽多年沒遇見過什麽大事,這次慌了手腳,很容易誇大其詞,還是問問醫生比較靠譜.
胡寧剛靠近醫生辦公室,一個小護士過來,尖聲說道:”幹什麽呢!這裏不能停留.”
“我們來找張醫生問問病情.”
“這樣啊,那你們等一下,我進去問問.”說完推開門進去,又迅速的把門合好.
大概過了一分鐘,小護士出來:”張醫生有時間,你們進去吧,記得長話短說.”
大哥連忙點頭:”我們知道了,謝謝你同志.”
“不客氣,為人民服務.”
張醫生是張建的主治醫師,胡寧問:”醫生,我爹的情況怎麽樣”
“腦震蕩,外部有明顯的撞擊傷,至于具體的病情,還要我們研究後才能确定.”
大哥問:”有生命危險嗎”
張醫生笑了:”生命危險?沒那麽嚴重。”
胡寧長舒一口氣,劉素娥的話果真不能相信。
晚上得留人在醫院守夜,大哥打算去租兩個折疊床,胡寧說自己回礦裏。
她在這裏也幫不上什麽忙,一切都有大哥照應呢,趁着現在還有車,她打算先回去。
劉素娥抹抹淚:“你先走吧,可別耽誤工作,你們醫務室挺忙的吧。”
“最近不算忙。”
大哥把胡寧送上車,胡寧囑咐他:“這次一定不能松口,只要二叔繼續折騰,咱們家就過不上安生日子。”
大哥也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這麽多年了,如果不是二叔一家,他們家的生活水平會提高很多。
胡寧還是比較相信大哥的,他平時雖然話少,但是到關鍵時刻很有擔當,腦子清醒不糊塗,比劉素娥要強。
胡寧想起了缺角的報紙,經過今天這件事,張秋英一定恨她入骨,就更不會好好配合了。
胡寧回到宿舍,呆呆的捧着報紙,缺了一塊的地方成了她的心病,胡寧的直覺告訴她,這張報紙裏一定有她想要的消息。
胡寧還剩下十多張報紙沒看,她也沒心情再翻,缺失的那一角就像有魔法,攪亂了胡寧的思緒。
第二天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要請假去北京一趟,目的很簡單,找報紙。
秀冬擔心地說道:“你一個人去北京多不安全啊。”
現在的治安很好,胡寧自己小心謹慎一些,不會有什麽問題。
雖然胡寧心知肚明,就算她去北京,也不一定能找到這一期的報紙,可是不試試怎麽知道結果呢?她在這一世停留的時間已經足夠久了,直到現在也沒什麽進展,她不想一直耗下去。
去外地住宿需要單位開介紹信,胡寧只好硬着頭皮去找汪礦長,汪礦長眉頭一挑:“你們醫務室就你請假最多。”
胡寧心虛的笑笑:“特殊情況特殊情況,以後我一定注意,不給組織添麻煩。”等她完成任務就能從這裏離開了……
汪礦長大筆一揮,開好了證明:“早去早回。”
“一定一定,汪礦長有什麽需要帶的東西嗎?”
汪礦長掃了她一眼:“把你自己安全帶回來就足夠了。”
胡寧此行的真實目的除了她自己沒人清楚,好在她是北京的大學畢業的,回去也合情合理,畢竟很多人脈都在北京,胡寧謊稱是去參加同學的結婚儀式。
胡寧下火車的時候是中午,她兜裏揣着幾張全國糧票,全國範圍內都可以通用,一路打聽她紮進了飯店,點了一碗熱騰騰的馄饨面。
點餐的功夫她和服務員打聽消息:“同志,如果想買舊報紙的話去哪裏啊?”
服務員想想說道:“你去書店找找,也許能有。”
胡寧聽了服務員的話,去了三四家書店,舊報紙倒是有,胡寧翻了半天也沒有她要找的那期。
最後店主看不下去:“這位同志,你要找哪一期,非常重要嗎?”
胡寧說道:“這份報紙對我來說很珍貴。”
店主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你找的報紙過了太久了,像我們這種書店是不會有的,城裏有些年紀大的人喜歡收藏報紙,每一期都完完整整的留下來,你可以去問問這樣的人。”
“那要去哪裏找呢?”
店主輕咳兩聲,放下了手裏的書本:“我店裏有幾位機關單位退休幹部,他們會定期過來買書,下次我幫你問問,你是外地來的吧?”
胡寧說自己會在北京待三四天左右,店主說時間足夠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天會有人過來買書。
胡寧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能守株待兔,第二天她早早的從招待所出來,來了這家書店,店主給她搬了一個椅子:“年輕人別着急,坐下等吧。”
店主今年六十多歲,對于城北的事很了解,閑來無事胡寧和店主聊起了天。
胡寧要找的那期報紙是那年的第八期,她問道:“那時候您歲數不小了,您知道那年北京有什麽大事發生嗎?”
店主反問:“國家大事嗎?”
胡寧搖搖頭:“不是國家大事,就是老百姓平時的事,上了報紙的。”
“這類的啊,生活版的話會登一些新聞,哦對了,我記得有件事我印象很深,現在還記得,就在你說的那年的八月,”
胡寧覺得自己的大腦有一瞬間的空白:“等一下,您确定是八月?”
“沒錯啊!我記得清清楚楚,當時看這份報紙的那天,正好是我兒子放暑假的第一星期。”
那就不對勁了……
胡寧的思緒像雜亂的琴譜,看似沒有規律的音符譜號交錯着,但其中仿佛有一個規律……
店主喊了她兩聲:“報紙日期有問題嗎!難道我老糊塗?不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