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 8 章
屋外,村民們抱着木盆,提着木桶,有些甚至還帶着漁網跟撈網。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滿臉的笑容。
蘇糖家沒有漁網,只有一個撈網。
“這撈網還是當年還能随便撈魚的時候,給你媽買的。”蘇阿婆說着家裏東西的歷史給孩子們聽。蘇糖邊聽邊點頭。
論理他們聯合大隊也算是沿海村莊。只是跟大海接壤的地方只有一個小攤。那小攤還不是沙灘,而是石灘。這種情況下,讓聯合大隊以打漁為生就太勉強人了。好在啊,聯合大隊除了這個小石灘外,其餘地方都是山林跟平地。
雖然有一部土地因為靠海,鹽度高不适合種地。但大部分土地是可以正常種植水稻的。而且大隊有好些山頭。這些山頭種植了不少荔枝、龍眼、芒果這樣的嶺南水果。每年水果豐收的時候,這些水果可以賣給公社收購站,換些錢票回來。
加上隊裏還有這個大魚塘,每年也能送收購站換錢票。
這一切綜合,可以說聯合大隊不是個窮地方。用村民們的話來說,他們大隊的公分可值錢了。
只是,這樣的好地方,跟京城這樣的大城市是比不了的。
——
胡華是被上工的鐘聲給吵醒的。聞了一個晚上的牛屎味,她居然一時沒反應過來,自己正睡在牛棚的隔間。
屋裏,梁愛紅正在收拾從京城帶過來的行李。見女兒從床上坐起身,高興地說道:“小華,昨晚睡得好嗎?媽媽給你準備好了早餐,你起來刷個牙,早點吃完早餐,我們一起去魚塘那邊看看。”
他們夫妻兩人因為忙着工作,女兒從小是由一位遠房姑媽帶大的。這幾年她覺得對女兒很虧心。即使這一次下放,女兒的情緒顯得十分暴躁,但他們夫妻都覺得這是因為給孩子突然換環境造成的。畢竟女兒最熟悉的遠房姑媽不能随着他們下鄉,而且鄉下的環境也惡劣。別說是女兒了,就連她今天起來,發現身上起了過敏的紅疹。
大隊魚塘要放水起魚的事情,他們也是通過侄子胡修民才知道的。按照侄子所說,這個放水起魚是需要整個大隊的壯勞力一起去幹活。他們兩雖然剛下放到這裏,但明天依然要去魚塘幹活。而且,村民幹完活可以分魚。他們這樣的成分,能不能分到魚就看大隊長的意思了。
丈夫在鐘聲響起之前,已經跟在村民身後前往魚塘。她因為要等女兒睡醒,就耽擱到現在。
胡華呆呆地看着母親嘴巴一張一合。一晚上的時間,足夠她認清了自己的處境。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留在京城了。她只能跟着這對便宜父母一起,住在牛棚。現在是75年,按照她的記憶,知識分子平反還需要兩三年的功夫。
Advertisement
想到未來一直要住在這樣簡陋的地方幾年,胡華就覺得老天爺對她太狠了。她的京城四合院,就這樣遠離了……
——
“注意看好自家孩子!注意看好自家孩子!所有孩子禁止下塘,所有孩子禁止下塘!”
一小隊跟二小隊之間的魚塘,平時這裏的人不多,因為魚塘水多,蚊蟲肆虐。但今天,這裏一改往日的寧靜,整個魚塘四周都站滿了村民。就連魚塘邊上的幾棵老桑樹,也有膽大的半大孩子,爬到上面,嘚瑟地嘿嘿笑。
蘇糖是跟着父母以及四位哥哥一起過來的。阿公阿婆年紀大,就不湊這個熱鬧。來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帶了個木桶跟一個撈魚網。
這會兒,家裏的壯勞力季向華同志,已經在記分員那裏登記後,拎着一把鋤頭就下了水渠。水渠那裏,已經有不少早來的人,正在揮汗挖水渠。
這條水渠是聯合大隊的灌溉水渠。聯合大隊的田地主要分布在一小隊跟二小隊外圍。兩個小隊其實是以魚塘為中心建立起來的村莊。
為了灌溉方便,百年前,這條水渠就已經存在。水渠分別設立在魚塘東西方向,一共有兩個出水口。一個出水口通向一小隊所屬的田地,另一個出水口通向二小隊所屬的田地。從地理位置來說,兩個小隊的田地其實是沒有重疊的地方。
魚塘的面積大水又深,要撈魚前就得先把魚塘的水放掉一些。壯勞力們下水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堵住兩個出水口的淤泥全部挖掉。等魚塘的水從出水口流進水渠,魚塘水面下降後,這才會進入到正式的撈魚環節。
蘇糖被媽媽抱着,跟人群站在一起,看着大隊上百個壯勞力一起揮動鋤頭、鐵鏟。還有一部分想要掙公分的能幹女人,在邊上用簸箕,把一擔又一擔的塘泥運送到岸邊。
黑色的淤泥、不斷揮動的農具、臉上布滿泥點子的老農民、周遭熱鬧的嘈雜聲音、魚塘泥特有的腥味……這一切一切交織成一幅七十年代特有的農民幹活場面。
這樣的場面,讓蘇糖看完後,感覺到一種震撼。
這樣的場面,是後世那種鋼筋水泥、電子産品充斥的生活,永遠無法擁有的。
蘇棠再一次覺得這個穿越,有着不一樣的意義。
挖淤泥的過程很枯燥、很費時。蘇糖沒有手表,不知道挖了多久。不過,等她跟着媽媽回了兩次家喝水,給中間休息的爸爸送了一次水後,中午就到了。這個時候,岸邊圍觀的村民少了很多。大部分女人回家做飯,孩子倒是留在岸邊不走。
“通啦!通啦!”
蘇糖正在媽媽商量晚點再回去吃午飯的時候,那挖了一個上午的出水口就傳來潺潺的流水聲,撲哧撲哧,聲音很大,傳得很遠。
水渠中滿身淤泥的村民,在這一刻,被魚塘流出的水沖刷了個幹淨。忙活了一個上午,在水渠中的衆人,感受着十一二度的池塘水,也沒人覺得冷。反而因為挖通了水渠,個個歡呼雀躍。
蘇糖被媽媽抱着,但一點兒不影響她拍掌歡呼。白淨小臉蛋上的笑容,讓周圍很多村民看到後,都不由感嘆一句:小贅的女兒長得可真好啊!
這樣開朗明媚的笑容同時也刺痛了不遠處跟在媽媽身後的胡華。
挖水渠的活重,胡禾光直接被蘇隊長安排幫忙運送淤泥。至于梁愛紅這位看着就柔弱的女同志,蘇隊長擔心出問題,直接讓她在岸邊幫忙看着不讓孩子偷摸下塘。
梁愛紅見工作這樣簡單,索性牽着女兒的手,就在岸邊站着。當然,岸邊的工作不可避免會被淤泥給濺身上。
特別是出水口挖通的時候,一剎那水流的沖擊力,讓很多淤泥飛濺到胡華的身上。這樣狼狽的自己,讓胡華再一次覺得命苦。好日子過了五年,就要來農村遭罪。這還不算,她這一身臭泥巴,結果不遠處那個皮膚白得發光的小女孩在那拍掌歡呼。
她認得這個小女孩,就是昨天那個開拖拉機的女兒。
一個農村開拖拉機的女兒,居然長得這樣好看,老天爺真是不公平。
許是胡華的表情有點猙獰,對人十分敏感的蘇糖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她皺了皺眉,把拍得起勁的手掌放下,轉了個頭不去看這人。反正,這是下放人員的孩子。跟她不會有什麽交集的。
這個時候的蘇糖還不知道,不久的将來,這個人會反複在她面前蹦跶。
——
出水口挖通後,底下挖水渠的村民直接回家換衣服、吃飯休息了。
等魚塘水位下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時,撈魚行動正式開始。
大隊直接在岸邊比較平整的地方,放置了不少竹筐。距離竹筐不遠處,則是停了一臺拖拉機。撈魚的工作季向華就不參與了。他需要在第一批魚撈起來後,就用拖拉機立刻拉到公社收購站。
今天撈魚提前跟公社收購站打過招呼。他們這邊魚一送過去,收購站那邊就有排着隊等買魚的居民購買。整個過程安排得井井有條。
蘇糖被大哥牽着,站在遠處看着整個大隊的人忙活了起來。這一次撈魚跟裝魚,整個大隊除了老人跟孩子,都需要齊上陣。
之前幾年撈魚,她因為年紀小沒有出來看。這是蘇糖第一次看到大隊這麽多人一起幹活。簡直就跟下餃子一般,人十分多。
蘇大哥見妹妹一副瞪大眼睛的模樣,好笑地摸了摸她的腦袋:“等給公社的魚送完後,就輪到我們分魚了。”
撈魚、裝魚、稱魚這樣動作持續了幾輪過後,大隊長就宣布接下來的魚由大隊內部分派。
這句話一出,整個魚塘周邊的人都歡呼了起來。
早就用自家木桶排着隊伍的村民,紛紛朝着隊伍湧過去。蘇糖也想跟着過去,卻被大哥拉住了手:“我們不用過去,媽媽會去排隊領魚的。你看看那邊排隊的,就沒有一個小孩子。”
蘇糖定睛一看,果然都是大人在排隊。
隊伍的最前面,大隊的記分員開始給第一位排隊的村民公布他家能分到的魚重量。
隊伍黑壓壓的一片,看起來不知道要分多久的樣子。好在,她媽媽排在二十多號的位置,不算太遠。
大概過了十分鐘,就輪到她媽媽。
蘇糖就看着媽媽把家裏的木桶都裝滿了魚,提着就朝他們這邊走了過來。
——
“今年的魚怎麽看着比去年要肥不少!”蘇阿婆接過孫子手中提着的木桶,湊過去看了起來。
這一次蘇家分了三條三斤重的大魚,以及兩條一斤多的小魚。魚帶回來後,重新倒在大缸裏面,加上些水,立馬就鮮活了起來。
“這魚今晚紅燒一條,明天給你們姑婆那送一條,剩下的先養着,一天吃一條。”蘇阿婆很快就決定這些魚的歸屬。
接着伸手在大缸裏一撈,直接撈了條三斤多重的大肥魚,就去廚房忙活了起來。
夕陽西下,蘇糖坐在小板凳上,幫着媽媽擇生蔥。想到之前媽媽去國營飯店提過一次的姑婆,剛剛又聽到阿婆說明天給姑婆送魚,她十分疑惑。
什麽時候,家裏有這樣一位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