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巧果

第102章 巧果

趙青悠看着對方飄忽不定的眼神, 疑惑地點點頭,聽到別人叫她的聲音後,默默離開。

只是嘴裏還是忍不住嘟囔道:“兒方才好像也沒說什麽呀?怎麽琬娘看起來像是擔心什麽被戳破一樣?”

想不通的事情她選擇抛在腦後, 反正剛剛鄭琬的表情,也不像是想被她追根究底的樣子。

在她離開之後,鄭琬長舒了一口氣, 将胸前的食譜夾在腋下, 面對角落,瘋狂地用雙手給自己的臉頰扇風降溫。

等到覺得自己恢複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從角落裏顯露身影。

有些神思恍然地将今日的晚膳安排好, 開始供應晚膳時, 選擇躲在後廚當個暫時留在安全領地內的鹌鹑。

直至終于結束晚膳, 準備歸家之時, 她才找到負責打菜的趙青悠, 旁敲側擊地打聽道:

“阿姊, 今日來公廚用膳的官員有哪些?好似近來在公廚出沒的前院官員越來越多了。”

聞言, 趙青悠思索了一會兒,回道:“晚膳時,應該與今日午膳時差不多,娘子應該也還記得。不過,娘子為何詢問這些?”

“往日大多都是魚師和守衛們用膳,近日出來的官員越來越多,就算是大理寺卿也偶爾出現。他們都是有品級的大官,這不是想着要不要對公廚每日供應的菜肴進行調整?”

聽到這個理由,趙青悠覺得是可以仔細想一想, 但是她又總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可是她怎麽也沒找出鄭琬言語之中的錯漏,兩人簡單交流一二後分開。

鄭琬懷着激動和忐忑的心情, 腳步飛快地往家中趕去。

剛進門就聞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她立即朝着廚房的位置走過去,視線一掃到廚房內,就看到趙青苗正在制作面包。

對方聽到門口的動靜,瞬間擡眼往門口的方向看過去,對着鄭琬露出大大的笑容,興奮地說:

Advertisement

“娘子,今日兒特意去之前擺攤的位置看了,之前發生的事似乎已經過去了,街道上不少行人。就連之前在面包攤旁邊的大娘,看到兒前去打聽消息,都非常激動地說想要買上幾個面包回家吃。

所以兒取了些娘子留在木匣中的銀錢,去買了牛乳和之前制作面包的材料,一回來就開工了。說不定多準備些,明日給之前一直念叨的客人多賣一些。”

說話間,趙青苗攪拌面粉的速度越來越快,似乎想要一下子就做出幾爐面包似的。

鄭琬看着如此激動的趙青苗,提醒道:

“街上安全,賣面包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只是三娘,你別光顧着賣面包,也要顧着自己的身體,看你的樣子就知道還沒吃晚膳。”

“诶诶诶!娘子你別忙活,剛剛買食材回來的路上,兒吃了一碗素面,現在肚子鼓鼓的。”

似乎是擔心鄭琬不相信自己的話,趙青苗直接移動位置,将自己鼓鼓的肚子挺起來,展示給鄭琬看。

見狀,鄭琬也不好再繼續說些什麽,補充道:

“若是覺得肚子還餓,吃些面包也不要緊,反正是自己做的,也不費什麽銀錢。”

可趙青苗明顯不是這樣認為,聽到這話的一瞬間猶豫了。

只是看着鄭琬堅定的眼神,她才服軟地點點頭。

至于等鄭琬離開之後,她是怎麽做的,就只有她自己可以決定了。

因為,自從趙青苗自己一個人負責大部分制作和售賣之後,鄭琬就與趙青苗簽訂了另一種合作模式的契約。

類似于鄭琬利用面包技術和初始資金分成,其他的都交由趙青苗一人負責。

二人根據每日售賣情況,對利潤進行分配。

趙青苗腦瓜子反應了一會兒後,意識到這是一種多勞多得的機會。

而且她每日待在鄭宅,除了給鄭琬打掃衛生、種菜,燒水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麽能夠做的,都是在院子裏待着,空閑時間充足。

知曉多做面包就可以多分錢,順便也還可以向鄭琬表現自己的價值。

一打聽到可以盡快恢複營業之後,整個人控制不住地激動,等到鄭琬離開之後,繼續加速手裏的動作,在天黑之前就做好了三爐的面包。

而另一邊回到自己房間的鄭琬,取出準備已久的食譜,腦海中情不自禁地回憶着今日與崔知韞對話的場景。

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浮現在眼前,令人毫無察覺地陷入。

等到鄭琬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手中的食譜都快被她的手攥皺了。

經歷過無數次抛棄和離開的人,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份看起來有些虛無缥缈的人和情感。

夜間,當鄭琬好不容易進入夢鄉之後,她發覺自己居然又看見了那日在鄭府出現的畫面。

面對她的強力阻攔,束手無措的盧氏嘴裏瘋狂地叫喊,聲音仿佛是冬日裏凜冽地寒風,可以輕易地劃破人的臉頰,帶來無盡的寒意。

“士庶通婚世人不容!更何況你還是一個連庶族都算不上的黎民而已,你們之前是不會有結果的!”

這句話仿佛從一張血口嘶吼而來似的,幾乎要刺穿鄭琬的耳膜。

她下意識地想要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是這句話卻恍如魔咒一般在腦海中來回飄蕩。

甚至她還聽到了這句話的回音,在腦子裏不停地打轉。

她整個人也像是被禁锢在一處寺廟的梵鐘似的,聲音不斷從外面襲來,這種詭異的感覺讓人渾身發麻,她下意識地想要站起來逃開,卻什麽都做不了。

就在她以為自己就要被這股聲音吵到神思迷幻的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一陣堅定有力量,而又清越的聲音。

“士庶之別,在于人心,爾自有決斷。”

并且這句話的聲音越來越大,直至将鄭琬眼前的黑暗驅散。

一睜眼,鄭琬就發現原來是外面的天亮了,有一道日光通過忘關的窗戶,越過紗幔的阻攔,慢慢爬到她眼前。

只是此時的她還來不及思考躲避刺眼光線的事情,腦海中都在回想剛剛夢中的話,以及當日在鄭府聽到的話。

兩句話漸漸在眼前重合在一起,整個人都是滿滿的不真實感。

如若她沒有體會錯的話,其實當日崔知韞就已經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唔——”

意識到這件事的第一秒,鄭琬立即咬住身上的被子,強力克制自己躁動到差點直接尖叫出聲的沖動。

于是,這一日鄭琬出奇的晚起了。

準備早上出去賣面包的趙青苗,起床之後一直沒有聽到鄭琬這邊的動靜,将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之後,她靠近房門,提醒道:

“娘子今日是不必去都水監上工嗎?日頭開始有些大了。”

聲音立即将沉浸在思緒中的鄭琬喚醒,她晃了晃腦袋,将那日看到的場景和崔知韞所說的話強力甩開。

有氣無力地回道:“要去的,這就起身。”

趙青苗聽到動靜之後,安心出門賣面包。

鄭琬聽到動靜之後火速起身,比起其他的,現在還是自己的工作更重要。

只是這些想法當她在公廚打飯時,看到崔知韞後,心中又重新升起躁動的情緒。

她有些擔心自己的眼神會表現出異樣,打飯時根本不敢看崔知韞的臉,就連話語都比平日裏冷淡一些。

這種不易發覺的不同,沒有被趙青悠等人發現,但是作為當事人的崔知韞,只需一秒就能夠發現不同。

他開始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昨日表現的太明顯,把人吓到了?

一顆心躊躇不安,特意選定面對櫃臺的位置,時不時擡頭看一眼。

接連幾天之後,崔知韞總算是發現了鄭琬有些特別的表現。

當兩人對視,鄭琬卻火速避開的那一刻,崔知韞意識到或許自己應該做些其他的。

日子就在兩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中一天天過去。

這日,鄭琬帶着趙青悠一起回家,一進屋就看到正在忙活的趙青苗,兩人迅速上手幫忙。

見狀,趙青苗也是樂呵的笑出來,嘴裏開始念叨今日售賣的情況,以及面包到底有多受歡迎。

“娘子你是沒有親自去看過,近來我們的面包攤子的食客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回頭客,基本上吃過之後,就沒有會不再來買的。大家都說面包松軟綿密,無論是孩童、老者都非常适合吃,最近做這些多都還是不夠賣,每天都是提早收攤。”

“生意居然這麽好了,那你一個人支着攤子可還能夠應付?”

“娘子不必擔心,不過就半丈不到的位置,完全能夠應付。”

“那就好,若是真的忙不過來,再招些人手也是可以的。”

趙青苗似乎是擔心鄭琬再繼續這個話題,連忙說些其他的打斷鄭琬的思緒。

“對了,今日擺攤的時候,還看到了一個定親的大場面,說是邕郡王府與荥陽鄭氏定下親事。”

趙青悠一聽就明白雙方的身份,覺得并沒有什麽奇怪的,不明白三妹為什麽要着重說這件婚事。

“一方是皇族,算起來還是當今聖人的堂弟,另一方是五姓之中的荥陽鄭氏,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都挺合适的。”

“這阿姊你就不知道了吧?若是這麽簡單,兒看一眼就過了。可是在場有人一輪說,這一次是給邕郡王娶親。”

“若是沒記錯的話,邕郡王早已是而立之年,膝下已有子女,居然娶五姓之女為繼妻?”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勁爆,趙青悠一貫情緒穩定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出聲。

甚至在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聲音尖利的快要沖破廚房的限制。

就連鄭琬也不得不被這個消息所吸引,對于她從其他人嘴裏了解的五姓來說,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可是,今日趙青苗卻明晃晃的看見了。

只能證明在這一次的私鹽案清洗當中,五姓損失慘重,不然不可能做這種自掉身價的行為。

她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想到當日盧氏怒吼的場面,也不知這時鄭府內被選擇抛棄的人是誰。

“嘩啦啦——”

桌上所有梳妝打扮的工具,都被鄭靈越一把推落在地。

她沒想到自己剛剛慶幸再也沒有人能夠揭露自己的身份,也沒有人能夠再有心神來管自己身份是否正統的事,居然這麽快就被一直孺慕的親人,當作是棋子送出去。

那邕郡王說是皇族,實際上往上數兩代,不過就是個泥地裏混吃混喝的,與她傳承數百年的荥陽鄭氏子女怎堪為配?

可恨就連一直希望她在中秋夜宴上,用琴藝傳揚鄭氏三娘名聲的阿娘都默許了這件事。

想到自己被限制在院落中不得自由,然後嫁給一個泥腿子,鄭靈越就覺得自己的胸口有一股怒氣無處發洩。

另一邊,還在忙活的鄭琬三人。

簡單地說了幾句兩戶人家結親的事,而後又将話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娘子,不日就是乞巧節,屆時我們一起出去玩樂可好?聽聞每年這個時候清渠沿岸都會舉辦燈會,可熱鬧了。是吧?阿姊。”

趙青苗好奇的眼神在趙青悠身上來回打量。

趙青悠注意到三妹兩眼放光,以及鄭琬好奇的眼神,肯定地點點頭。

“因為城中有宵禁,每年能夠解除宵禁的日子就那幾個,更何況乞巧節還是對于女娘來說重要的節日。屆時許多女娘都會打扮精致出門,在商戶舉辦的活動中比賽,看看哪一位女娘的心和手更巧?”

“哇!聽着就有意思,所以阿姊不然我們參加完乞巧節再一起回家?”

趙青苗僅憑自己的認知,已經無法想象屆時洛陽城中熱鬧的場面,很想要留下來繼續觀看。

就連鄭琬也很感興趣,說來她錯過了端午節時洛陽城中龍舟争鬥,這次乞巧節怎麽說也要一起去看看。

并且她也對燈會這個場景很好奇,夜間燈火通明,沿着河流兩岸,想想就是一副美景。

于是,在趙青悠還在猶豫之時,她也開口道:

“對呀!阿姊一起去逛逛吧?我們倆都還沒有見識過洛陽城夜間盛景。”

聞言,趙青苗意識到自己和鄭琬是一方的,立即挪動步子,走到鄭琬身邊,為乞巧出行增添分量。

沉默了一會兒,趙青悠笑着點點頭。

“既然你們倆都想去,看一眼也無妨。”

“哈哈哈哈!”

趙青苗立即爆發出激動的笑容,剛想要用自己的手抓住鄭琬,表達自己的興奮。

卻忽然發現自己一雙手粘上的面絮都幹在上面了。

立即将朝着鄭琬伸過去的手收回來,不好意思地說:“差一點,差一點。”

兩人看着她驚慌所措的小模樣,也是忍不住一起加入到笑聲當中。

将所有需要的面團都準備好之後,放在一旁發酵,等待烤爐中的這一爐面包出爐。

等待的間隙中,三人情不自禁地開始談論乞巧節的話題。

鄭琬聽着其他兩人的讨論聲,意識到這時的乞巧節更多的還是在于女性自己的節日,與愛情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與後世區別很大。

聞着烤爐中逐漸濃郁的奶香味,她忽然想起,在乞巧節也有着屬于這個節日專屬的點心。

加入兩人的談論聲中之後,詢問道:

“不知道洛陽這邊乞巧節都會做些什麽好吃的?”

趙青悠回憶往年的情景,眼神中閃過一抹甜蜜,巧果香甜酥脆的滋味仿佛在舌尖蔓延。

“就是巧果,香甜酥脆,屆時整個洛陽城都彌漫着香甜的滋味。這個時候應該也有不少的商戶已經開始售賣巧果了,娘子出門的話可以在點心鋪子看見。”

“我們家也會自己做,用面粉、糖和水攪拌一起,用镬烙。出來的就是乞巧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的巧果,這種好東西也就過節可以吃到。”

趙青苗似乎是回憶起曾經吃過的巧果滋味,眼神中都是向往。

對于她來說,能夠吃到白面和糖,就是這世間難得的美味。

說完之後,趙青悠看着似乎有些意動的鄭琬,好奇地問道:

“娘子是準備自己做些巧果嗎?”

鄭琬思索了一會兒,仔細想了一下最近的時間安排,點點頭說:

“洛陽這邊流行的巧果,直接去買些就行。兒主要是想做一些江南東道流行的巧果,說起來與洛陽這邊流行的有很大不懂。”

“哇!肯定是很好吃的點心,才能夠讓娘子提起。”

趙青苗直接驚嘆出聲,似乎是想到了之前吃過的美食,對于這個江南東道的巧果,抱有極大的信心。

面對如此捧場的人,鄭琬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

不過在做巧果之前,她覺得自己還有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為三人準備一身新衣裳。

乞巧節這個對女娘如此重要的節日,新的行裝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于是,翌日午間,她接着說出門勘察巧果的時間,在成衣鋪給三人都訂了新衣裳。

好不容易等到乞巧節的前一天,衆人從都水監離開時,年輕的女娘們都在讨論明日出游的事情。

聲音不小,只要是靠近公廚的人都可以聽到。

就連出門時遇到守衛,兩人也在議論帶着家中姊妹出行的事情。

可以說,乞巧節對于現今洛陽城的年輕女娘們,都是不容錯過的大日子。

回家路上,鄭琬回憶着剛剛聽到的話,興奮地說:

“阿姊,看來明日出游的人可不少,說不準我們還有機會在清渠旁邊遇到。制作巧果的材料,想來三娘已經買好了。我們趕緊回家,把需要的餡料做了,明日一大早就可以嘗到這種江南的巧果。”

在鄭琬的鼓動下,一向穩重的趙青悠也加快腳下的步伐,急匆匆向着鄭宅的位置趕去。

推開門,立馬被裏面的趙青苗發現。

她迅速跑出廚房,手裏還拿着準備好的鹹鴨蛋,激動地晃動手裏的東西。

“娘子,東西都已經準備好,馬上就可以烤鹹蛋黃。”

“三娘你的速度可真快,我們倆緊趕慢趕你還是提早開工。走!去把需要的食材都處理了。”

站在兩人身後的趙青悠,看到這一幕,無奈地笑着搖搖頭,擡腳跟上去。

這一次鄭琬制作巧果,準備做制作五種口味,其中包含熟悉的豆沙餡,還有雲腿餡、鹹蛋黃肉松餡、五仁餡和椒鹽味。

因為對于江南東道的巧果而言,它的做法與蘇式月餅很相似,因而餡料的挑選也可以與月餅相似。

此時,趙青苗拿在手裏的就是鹹蛋黃肉松餡料中的鹹蛋黃,之前趙青悠有負責制作過鹹蛋黃肉松青團。

加上豆沙餡的制作也比較簡單,鄭琬直接将這兩個任務交給兩人。

“娘子,你就放心吧!這麽簡單的豆沙餡,馬上就能做好。”

說罷,趙青苗還打開煮着紅豆的砂鍋,攪動一下,防止裏面的紅豆粘鍋。

一旁的趙青悠也是肯定地點點頭。

對于鹹蛋黃肉松,她有經驗,而且鹹蛋黃的加工很簡單,唯一麻煩的就是肉松的制作,兩個人足矣,甚至有點多餘。

見狀,鄭琬這才放心地開始處理其他的食材。

首先就是雲腿餡,直接一半切成玉米粒大小的丁狀,另一邊帶有肥油的部分,切得更小一點。

擡眼看到正在給趙青悠燒火的趙青苗,立即喊道:

“三娘,再多燒一個鍋。”

“好!”

趙青苗昂着頭,笑盈盈地回道。

很快,兩個鍋都燒起來了。

鄭琬看着倒水煮肉的趙青悠,将自己準備好的面粉直接倒下去。

淡黃色的面粉與熱鍋接觸的一瞬間,迅速發生變化,一股濃郁的麥香味立即随着溫度不斷往四周蔓延。

鄭琬手中不停用鏟子翻版,防止鍋內的面粉變糊,影響味道。

過了一會兒,本就是淡黃色的面粉,開始染上一層更加濃郁的黃色,甚至隐隐約約變成焦黃色。

空氣中彌漫的麥香味也越來越濃郁,甚至還散發着一股焦香,聞着就能令人産生食欲。

她一看就知道現在可以出鍋了,立即出聲道:

“三娘,這邊的爐子柴火可以撤一點,不用全部熄滅,留給阿姊炒豆沙。”

說罷,她立即拎起鐵鍋,轉移位置,将裏面炒熟的面粉盛出來,放在一旁晾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