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離別(二)
第106章 離別(二)
孟禦史從不是貪花好色之輩,見到這張臉孔的剎那,呼吸卻頓了一頓。
這是一個男子,看見傾城美人時天然的本能反應。
孟禦史很快回神,下了馬車,拱手還禮:“趙六姑娘是未來世子妃,這般行禮, 下官愧不敢當。”
趙夕顏含笑道:“孟禦史是一甲探花,堂堂七品禦史,剛正之名,天下盡知。我便是做了世子妃,這一禮孟禦史也當得起。”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這麽一個美麗少女笑盈盈的誇贊,誰還板得起臉孔?
孟禦史眉頭一松, 笑着應道:“趙六姑娘盛贊, 下官受之有愧。趙翰林當年連中三元, 乃吾輩讀書人之典範楷模。趙翰林早早辭官回鄉,我緣悭一面。原本我還想着,來北海郡要去見一見趙翰林。可惜時間匆忙,無暇拜會,心中着實遺憾。此時見趙六姑娘,已可想知趙翰林風采了。”
趙夕顏笑着應道:“我爹性情淡泊,不喜官場是非來往,如今潛心治學, 在族學中教導子侄後輩,閑來和好友作詩吟誦品茶賞花,倒也安逸。”
孟禦史聽得滿心向往,笑着嘆道:“琴棋書畫詩酒花, 這樣的生活,何其逍遙自在,實在令人豔羨啊!慚愧,我是一介俗人, 貪戀官場。”
趙夕顏卻道:“大晉朝有孟禦史這等不畏強權一心為國為民的好官,我爹才能得以在北海郡逍遙生活。孟禦史不是什麽俗人,而是真正做事的治國良臣,令人敬重。”
孟禦史失笑:“趙六姑娘可千萬別再誇了,我這張臉皮都快羞愧地燒起來了。”
徐靖:“……”
對着他臭着臉,橫眉冷對。對着月牙兒妹妹就笑成這副德性。
徐靖心裏暗暗翻個白眼,耐着性子聽趙夕顏繼續吹捧,看着孟禦史舒展眉頭自得而笑。
踏踏踏踏!
一匹快馬沖了過來。一個穿着軟甲的少年飛身下馬。
徐靖一見來人,頓時咧嘴笑起來:“鄭二,你不是在軍營裏當差嗎?怎麽到這兒來了。”
鄭玄青顯然是聞訊匆忙趕來,滿頭滿臉的汗珠,用力一拍徐靖的肩膀:“你這一走,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我豈能不來送你。”
徐靖心頭一熱,伸手摟住鄭玄青的肩膀:“我看,你在北海郡待着也怪沒意思,索性和我一起去京城算了。我們北海雙傑,搖身一變成京城雙傑,何等威風厲害。”
鄭玄青大為心動。
一聲嗤笑聲冷不丁地響起:“年少無知,井底之蛙, 可笑可笑。”
鄭玄青大怒, 瞪了一眼回去。
徐靖劍眉一挑, 冷笑着就要回擊。
趙夕顏輕聲道:“良藥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孟禦史一片苦心,世子和鄭師兄可得心領才是。”
鄭玄青迅速看徐靖一眼。師妹怎麽向着那個讨嫌的家夥說話。
徐靖回瞪一眼。啰嗦什麽,月牙兒妹妹說的話能有錯嗎?
鄭玄青只得不情願地張口道:“多謝孟禦史苦心提醒。”
徐靖和顏悅色:“我和鄭二就是随口說笑,當不得真。呵呵!”
孟禦史:“……”
可不是?
眼前就是兩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只比他長子大三歲罷了。他一個成年人,和兩個半大少年較個什麽勁?
孟禦史咳嗽一聲,放緩聲音道:“年少熱血,說笑無忌。不過,到了京城,進了宮,在皇上皇後娘娘太子殿下面前說話,就不能如此恣意了。也能少許多口舌争端是非。”
趙夕顏點點頭:“孟禦史提醒的是。我們以後到了京城,言行舉止确實應該謹慎些。我代世子謝過孟禦史。”
說完,端端正正行了一禮。
孟禦史連忙還禮:“趙六姑娘太客氣了,我如何敢當。”
趙夕顏看徐靖一眼。
徐靖清了清嗓子:“能結識孟禦史這等良師益友,是我徐靖的福氣。以後請孟禦史多多指點。”
孟禦史:“……”
孟禦史忍不住擡頭看一眼天。
鄭玄青瞠目結舌,扯了扯徐靖的衣袖:“喂,你今兒個吃錯藥啦!說話怎麽文鄒鄒酸溜溜的。”
徐靖恬不知恥地吹噓:“我随夫子讀書多年,學識過人,出口成章。像你這種常年倒數第一的人,哪裏懂得欣賞我的優秀。”
不行不行,吐了吐了。
鄭玄青做了一個嘔吐的表情。然後兩人有默契地哈哈大笑。
趙夕顏抿唇一笑,輕聲對孟禦史道:“少年赤子之心,最是可貴。孟禦史說是也不是?”
孟禦史也是一笑:“趙元姑娘言之有理。”
心裏的氣悶不快,漸漸散去。
徐靖伸手摟了鄭玄青一把,在鄭玄青耳邊低語:“以後我不能時時罩着你了,你別四處惹事。”
鄭玄青笑罵一句:“去你的,明明是我一直照顧你。”
笑鬧一番,大大沖淡了離別的感傷。
……
一行車隊,終于啓程遠去。
鄭玄青在原地不停揮手,直至策馬而去的好友身影遠去,才放下手。用手背抹了一把眼睛。
徐靖,只盼你逢兇化吉,平安歸來。
徐靖策馬慢行,一直沒有回頭。
趙夕顏從馬車裏探出頭來:“今天風有些大,你要不要坐馬車裏來?”
徐靖應一聲,輕巧地躍下馬,一翻身上了馬車。
車夫十分伶俐,停下馬車,待玉簪海棠兩個丫鬟下來坐了另一輛馬車,才繼續慢慢前行。
馬車裏,徐靖眼睛有些發紅。
趙夕顏前世歷經磨難,心志堅韌,遠勝常人。離別的不舍和感傷,淡淡萦繞心頭,臉上很平靜。
她拿出幹淨的帕子,塞到徐靖手裏。
徐靖順勢攥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拿帕子胡亂抹了抹眼睛。照例要鄭重申明:“今日風真的大,有沙子吹進我眼裏了。”
趙夕顏笑着嗯一聲:“放心,這等有損世子氣概威風的事,我誰也不說。”
徐靖臉皮厚如城牆,半點沒覺得不好意思,情緒稍稍平複後,頭探出窗外,回頭遙望一眼。
北海郡高大堅固的城門,已如一個黑點。
此去京城,前路未知,不知歸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