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許萍再有關于許大金的消息,已經是三個月以後的事了。
那次事發後,梁一鳴的堂弟梁一文被追究肇事逃逸,被處罰一筆金額後拘留一周。而許大金敲詐勒索,因認罪态度良好,加上有梁一文出具的諒解書,最後被拘役三個月。
但公費留學徹底沒了希望,他被學校記大過并留校查看,曾極力結交上的同學也紛紛與他斷絕關系。
而許爸許建國受傷的醫療費至多五百元,許大金敲詐所得還需退還給梁一文兩千五百塊錢,但那筆錢他早花得分文不剩。
壞事傳千裏,整個豐水村都知道了許家考上北城大學的大兒子,曾經的縣狀元,去吃牢飯了。
以前再窮,但孩子們個個會讀書很争氣,讓許建國夫婦倆非常長臉,在村裏都能挺起胸膛做人,現在出門都怕被人戳脊梁骨。
子不教父之過!許建國到底于心不忍,不想放任兒子這樣誤入歧途,最終賣了一半宅基地和房子,湊出來這筆錢來賠給人家。
許大金被放出來後,沒有回來,直接去了北城,與家裏徹底斷了聯系。
*
臨近期末和春節,所有人都忙碌起來。
單單高一上半學期的課程內容不多,對許萍來說沒有什麽難度,但高一還沒有分科,9門課都想拿到高分,還是需要花點功夫複習的。
不過她的讀書理念和許家人出奇的一致,上學出勤日就全神貫注地學,不懂的難消化的知識點都在學校裏與老師同學請教,錯題反複練習直到完全消化掌握。周六周日放假了就徹底放松,留出課本學習之外的緩沖時間,去玩或者去了解所有課外的新奇東西。
這幾個月來,每周六日都很固定,周六和周珍珍他們去臺球場,跟每周臺球賽冠軍打擂臺賽,趕時間就快速拿下比賽,遇上梁一鳴的熟客或者重要點的客人,就放放水讓對方也進幾個球。
基本一周五十塊錢的外快沒失手掉過,三個月下來,許萍也攢了六百來塊錢了。加上張家爸爸媽媽時不時給點零花錢,她除了吃飯又沒什麽高消費的時候,加上打臺球賽掙的錢,攢下來近小一千了。
星期天也經常是和周珍珍呆一塊,偶然加入沒事做的張如意,三個人就到處在縣城裏閑逛,圖書館商場和各種巷子小店,現在許萍對縣城裏每條路都非常熟悉了。
Advertisement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經歷,她跟随媽媽回過幾趟老家,記憶力那種現代的标志性建築與現在還落後不少的街景逐漸重合,同一個地名的巷子、街角,未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人會莫名生出一種期待感出來。
又一個充實周末過完,周一迎來期末考。高一九門課考三天,高二和高三都是兩天,考完後直接放寒假,統一這周周五來學校取報告單和成績單。
第一天語文和數學,許萍語文一向不錯,現在課文文章與她學的教材不同,但本質是通的,她主要背誦了一些要求的詩詞。數□□氣不錯重點複習的幾個點都壓到了大題。
第二天英語和文綜,都是她擅長的科目,答題都很順利。上輩子她是直接讀的文科實驗班,理科科目只在會考時突擊學過,不過高一的理綜還比較淺顯,她讓許叁焱幫忙劃了重點複習,這次卷面上基本八九十都答出來了。
期末考完,許萍把課本丢一邊,頓時空出大把時間出來。
正好家裏張爸爸張成才,冬天棒冰廠生意淡季也閑在家裏,一家人去了一趟滬市的二舅家探親。
清溪縣離滬市很近,幾乎每戶人家或多或少都在滬市有着沾親帶故的親戚關系,張爸張媽準備了大包小包的特産和水産海鮮等幹貨,一家人起了個大早,坐最早一班綠皮火車去滬市。
從清溪縣到滬市綠皮火車要坐8個多小時,車上時間多,趙美蘭給準備了一大堆零食放中間的桌子上,母女三人坐在一排,許萍坐在最裏面靠窗的位置,她看一切都很新鮮,就是椅背直,坐久了腰酸背痛。
火車窗戶可以往上推開,許萍小心探出一點頭去感受了一下冷風,很快縮回來。
她有點怕這種往上推的窗戶,總是杞人憂天地擔心窗戶沒卡住會掉下來。
一家人吃吃喝喝,半途還摸出一副撲克牌來翻十三點玩消磨時間。
夜幕降臨,火車終于到達終點站。
下了火車後還要坐兩個多小時公交車,二舅家在浦西一個老舊的筒子樓裏,有一個在讀高中的女兒,一家三口和舅媽父母擠在一室一廳的小房子裏,客廳隔成兩個小間。
樓梯和走廊非常狹小,沒有燈,一家四口借着月光和別家透出來的燈光,找到了二樓盡頭的一間。
裏面沒開燈,窗簾緊閉,趙美蘭放下大包小包的特産,炸呼呼敲了好一會也沒有人應聲。倒是隔壁鄰居老太太開了門,叫他們大晚上的動靜小些。
趙美蘭打聽二舅一家去向,老太太嘀咕幾句晚飯還在走廊裏支起桌子吃的,沒見人出去了。
一家人筋疲力盡,相互無言片刻,張爸抱怨幾句,“昨天不是打過電話說好的嗎?”
“怎麽要出門也不說一聲的。”
趙美蘭也攢着氣,“我哪知道!”
隔着薄薄的一層牆壁,在家的母女倆偷偷吃着一盒進口巧克力,兩人壓低聲音說話。
“媽——這樣是不是不好,等下爸回來了沒法交代啊。”
許萍那位舅媽撇了撇嘴,“你爸答應的,我可沒答應讓來。帶一堆沒人要的鄉下玩意過來,大晚上還要我燒菜做飯給他們吃啊,哦自己在廠裏加班就萬事甩手,逞什麽能耐。”
“吃你的,泥巴腿子窮親戚,就不開門!”
又等了會,眼看時間就要到11點,兩姑娘累的眼皮子都睜不開。趙美蘭拆了一包特産出來,把帶過來的東西留在鄰居老太太家了,把剛分出來的那份當做是謝禮。
四人出了筒子樓,擠上了一輛三輪突突車,找附近的招待所住一晚。
許萍剛才在領居家放東西時,瞄了一眼格局,筒子樓裏的房間都很小,二舅家五口人一室一廳,怎麽住得下的。
“打地鋪呗,幸好人不在。真受不了媽,又不是沒錢住招待所,每次來都得打地鋪擠着睡一晚,說是跟二舅家增進增進感情!”
到了招待所,趁父母在前臺辦入住手續,張如意小聲和許萍嘀咕。
許萍:“?”
“媽是不是打算讓你考這裏的大學?”
“你怎麽知道,她以前是念叨過。”張如意疑惑。
許萍想可憐天下父母心,趙美蘭讨好着二舅一家,每年哪個節禮都不拉下地送禮,估計也是想将來女兒來這讀大學,對方好給個照應。
不過這位二舅這麽多年了現在還住在丈母娘家,估計在家也沒什麽發言權,說了不算的。
這年頭治安遠沒有後來那樣安穩,兩個女孩單獨住肯定是不放心的。一家四口開了一間家庭房,三張單人床,許萍跟張如意只能擠着睡了。
招待所條件差,被褥有些潮,帶着一股說不清的黴味。
許萍躺下後擔心會失眠一整晚,結果實在太累眼睛一閉再醒來已經天光大亮了。
起來了簡單吃了一頓早飯後,他們坐了有軌電車去南京路,一路上走馬觀花地逛,直到到了黃浦江江邊。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這個時候還流行這樣一句話。
許萍從黃浦江岸邊眺望對面的浦東,這個時候的對岸還沒有高一點的建築。一年後,也就是1990年中央會批準浦東開發,之後東方明珠塔會開始奠基建設,高樓大廈會如雨後初筍般拔地而起。
人們的生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許萍站在江邊吹着帶着寒氣的風,下定了決心。
要牢牢抓住這股時代東風。
未來二三十年,幹什麽事業都沒有房地産來得賺,沒有買房子升值快!
她得盡快做點什麽,快速積累原始資本,才能吃下這個時代紅利,滾大金錢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