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天地良心,施詩忙替自己喊冤。

她可從沒想過有第二職業,假扮王後已經快讓她精疲力竭了。

而細作這職業要求太高,她可達不到細作的标準。

但不等施詩開口否認解釋,外頭的福祿突然小跑進來,說相國李瑾和大将軍彭順已經在仁政殿候着,有要事相商。

慕榷瞪了施詩一眼,匆匆走了。

等慕榷走後,施詩開啓懷疑自己的時間。

她是做了什麽,才讓慕榷會懷疑她是細作?

施詩想不通,苦惱了一個下午。

而慕榷那,也是愁。

随着寒冬的推進,且今年的雪異常的大,北方游牧第戎族被凍死不少牛羊,儲備糧食眼看着就吃完了,便屢次侵犯燕國、齊國的邊境。

邊境的百姓苦不堪言,大将軍彭順主張向北進攻,而李瑾卻持反對意見。

李瑾的長須白得發亮,比起年輕的彭順,他會更加穩重,“王上,如今北方大雪封山,難以行軍不說,就我們得士兵,也扛不住北方淩冽的寒冬啊。”

“相國可是小看我們燕國的将士了。”

彭順才二十出頭的年紀,便戰功赫赫,是個行軍作戰的好手,但也因此,漸漸有些自負起來,“別人的将士本将軍不知道,但我彭順帶領的将士,一個個都是血雨裏拼殺出來的漢子,別說過雪山,就是踏平大行山都不在話下。”

大行山脈是燕國和第戎族的一條分界線,高達數千米,是兩國之間難以跨越的一道阻礙。

Advertisement

彭順這話,誇張了。

坐在殿堂上的慕榷,沉着眉,看着兩位肱骨大臣的争論,心思百轉千回。燕國如今并不是諸侯裏的最強國,雖他暗地裏蓄養兵力多年,可如果眼下舉兵對付第戎,肯定損失慘重,到時候南方的魏國和西邊的齊國來犯,那燕國便岌岌可危。

故而,慕榷也是主張不戰的。

可若是任由第戎搶掠邊境,到時候民不聊生,肯定又會引起內亂。

戰與不戰,是個難題。

這時,彭順提議可從齊國、魏國借兵。因為半個月前,燕國剛和齊國、燕國結姻親之好,燕國與它們正是關系融洽的時候。

李瑾卻一下否定了彭順的想法,“魏國是狼子野心,它只是送來一個和親公主,但魏國有多少個公主你知道嗎?”停了下,他看着彭順繼續道,“若是我們從魏國借兵,魏兵定要穿燕國土地而過,到時候若是魏兵另有圖謀,那我們便要覆國的啊。”

聽李瑾說完,彭順默不作聲了。

十六歲時,彭順便進入軍營,到如今二十五歲,他為燕國征戰沙場九年,又豈會不知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的道理。

被李瑾一提醒,彭順頓時臉熱起來,但好面子讓他依舊不死心,又問齊國呢?

聽此,李瑾嘿嘿笑下,捋着胡子道:“齊國與我們同樣面臨第戎侵擾,就是我們不出兵,齊國都會出兵收拾第戎。既然如此,我們大可等齊國解決掉第戎的主力軍/隊,等開春再一舉翻過大行山,收服第戎。”

彭順皺着眉,“若是如此,相國有沒有想過,這個冬天,邊境的百姓又該怎麽辦?”

這話一出,李瑾的面色頓了下。

二人都不說話,轉而看向慕榷。

慕榷聽完他們說的,已經有了想法,“百姓安穩是國之根本,馬上派使臣去齊國,商定一起聯防的事。”

如今,燕國、齊國皆受第戎侵犯的困擾,最好的辦法便是兩國聯合起來對付第戎,這樣既省了兩國的兵力,又能保護邊境的百姓,對兩國都好。

李瑾和彭順都點下頭,表示這就派人去齊國,便退出仁政殿。

這時,天已微微暗。

西邊的一抹紅陽豔得驚人。

慕榷也放下政事,走出仁政殿,卻看到去而複返的李瑾。

“相國還有何事?”慕榷問。

“回王上。”李瑾猶豫了一會,還是決定豁出老臉道,“臣有一話,不知該不該講。”

慕榷眉頭微微皺下,沒有說話,他了解李瑾,忠心卻圓滑,是典型的世家大族領頭人。

李瑾見慕榷沒說話,便抖着膽子道:“如今燕國要與齊國合作,蕭美人畢竟是齊國送來的和親公主,若是陛下因為太後一直冷着蕭美人,齊國那怕是會多想,還請王上三思。”

後宮雖說是慕榷的家事,可後宮裏的每個主子,哪個不和前朝沾點關系。

王上專寵王後的事,不僅後宮人盡皆知,就是燕國的官員們都知曉王後深受王上寵愛。

可這樣的消息,對燕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且日子久了,必定會引來齊國君主的不滿,對燕國并沒有好處。

對李瑾和燕國的百姓來說,并不需要一位專情的君主,而是要一位智慧與魄力同在的君主。

故而李瑾才會忍不住說了方才的話。

而此時,慕榷沉着臉,一言不發。

四周的空氣仿佛漸漸凝結起來,李瑾低着頭,雖是冬日的室外,額間卻出了細絲般的細汗。

良久,慕榷才幽幽地,聽不出喜怒地道,“李相國,你僭越了。”

很平淡的語氣,話卻很重。

李瑾瞬間跪下說“恕罪”,可他卻沒能等到年輕帝王的回答,而是幾聲沉而穩的腳步聲,最後還是福祿攙扶着李瑾起來,再擡頭時,李瑾的視線裏已經沒有主子的身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