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試澆

第七章 試澆

山崖上堆了很多土,江寧一大早就開始用籮筐把土運到菜地裏,崖上的土層太薄,種菜容易營養不良。

老胡出來看見了,無奈地笑道:“這山崖上不太适合種菜。你要真喜歡種,可以去大隊申請一塊自留地。”

江寧頭也不擡地說道:“懶得申請了,這裏就挺好。”他們這兒沒有鄰居,地方無比寬敞。

老胡沒再勸,也去幫忙運土。江寧怕以後下雨土被沖走,便用石頭壘了一圈壁壘。

兩人運了十來趟土,累得全身是汗。

江寧說道:“行了,今天就幹到這裏吧。不着急,每天幹點就行。”

兩人洗臉洗手,江寧去做早飯,吃完飯還得上工呢。

江寧的廚藝比老胡好,又熱衷琢磨吃的。目前兩人的分工是:江寧做飯,老胡打下手和洗碗。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今天的早飯是玉米餅子、炒空心菜和小米粥。玉米餅烙得兩面焦黃,一咬起來咔吧響,滿口酥香;空心菜用大火快炒,保留了蔬菜本身的顏色和味道,翠綠翠綠的,出鍋時把一把蒜,吃起來也別有一番味道;小米粥小火慢熬,稀稠正好,有一種十分好聞的香味。

江寧慢慢地品嘗着每一口餅子和菜,一臉地幸福和滿足。

這可是純天然有機蔬菜,健康主食,少油少鹽。以前,只有有閑有錢的人才能吃到。

老胡看着江寧那一臉陶醉的模樣,竟然這尋常的飯菜也變得好吃起來。

他忍不住感慨一句:“想不到吃飯也竟是一件美好的事。”

江寧接道:“人生實苦,美食才是最高的治愈。”

老胡笑道:“聽你說話,覺得不像你這個年紀的年輕人。”

Advertisement

江寧:“經歷過重病的人,總會成熟一些。這也是一種補償過,有失必有得吧。”

老胡又笑:“這麽說就更有那味兒了。”

吃完飯,老胡站起來去洗碗,江寧誇了一句:“老胡,你洗碗越來越熟練了,有前途。”

老胡:“……”

吃完飯,江寧下了山崖先去村裏,由于昨天運土的事,村民們也跟他更熟了,見了他紛紛打招呼:“吃了沒?”

江寧一一回應:“吃過了。”

從招呼也可以看出來,中國人對吃飯這事多麽看重。

江寧臉上挂着淺淺的笑容,神色輕松愉悅。

有人見了忍不住問道:“小江,看你笑得這麽開心,是不是有啥喜事啊?”

江寧說道:“沒啥喜事,我就是心存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笑對人生。”

衆人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他們正在笑着,陳大山走了過來,見到大家這樣,笑着罵道:“一個個的窮開心,老天爺再也不下雨,我想樂觀也樂觀不起來。”

他這麽一說,大家的笑容逐漸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臉愁容。

江寧說道:“陳老伯,你也別憂心,我感覺快下雨了。”

陳大年眉毛一跳,反問道:“小江,你還懂得天文氣象?”

江寧搖頭:“我不太懂這個,但我知道物極必反這個定律,旱久必雨。大家都耐心等着吧。”

衆人:不等着還能咋地?

大家愁歸愁,活得還照樣幹。

陳大山特別關心綠肥水的事,趕緊去糞池邊查看情況。可青草和糞肥剛扔進去,他也看不出什麽變化來。

江寧說道:“綠肥發酵得等幾天,我們不用管他,先幹別的事情吧。”

不多時,村口大槐樹下的上工鈴響了,大家蜂擁而至。

王明成手合拿一個鐵皮喇叭,威風八面的命令道:“所有社員請注意,抗旱救災人人有責,大家務必聽從隊委安排,統一上工,統一勞動,不得私自做主,不得搞小團體。”

這話是針對誰不言而喻。

王明成看了一眼陳大山江寧等人,繼續說道:“若有人不聽組織安排,一律不計工分,年底分紅時,別找我來鬧。”

他的話音一落,陳大山就冷笑一聲:“莊稼都快旱死了,就算天天拿滿分,又能分到多少糧食?分枯禾苗嗎?”

王明成狠狠地瞪了陳大山一眼,發作道:“陳大山,我念在你年紀大,又是勞動模範,私下裏一直敬着你。但是今天為了工作,我不得不批評你,你不該私自去弄什麽綠肥。之前弄的維持原樣,以後不準再弄。大家散會,上工。”

陳大山倒也不在乎,反正已經弄完了。

王明成叫過王紅星,開始給大家分配活計。

其他人分配的活都還算正常,陳大山他們也是正常,到了江寧這裏,王紅星陰陰一笑,說道:“江寧,前幾天方朝陽他們去大清河挑水,今天該輪到你了。江寧同志,你們都是知青,你要向方同志學習呀。”

江寧平靜地答道:“王同志,我會向方同志學習的。不過,你和陳老伯都是貧下中農,你也要向他學習啊。我們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陳大山不屑地瞥了王紅星一眼,說道:“老王,你要跟我一起幹活?沒問題,我今天還挑糞,村口的公廁該清理了,咱們一起。”

王紅星:“……”

江寧在旁邊推波助瀾,他一臉敬佩地說道:“王同志,你真是好樣的。”

說完,他就離開了。

方朝陽聽說江寧要跟他們一起去挑水,他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江寧的身板,不是他看不起他,是江寧長得實在不太像能幹重活的樣子。

江寧倒沒什麽,他年輕,幹點體力活沒什麽,多練練還有助于身體健康呢,挺得住就挺,挺不住就休息。累死過一回後,他已經掌握了規律和竅門,那就是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累了不要硬撐。體力上的累挺好恢複,關鍵是心不要太累,不要嚴重內耗。

方朝陽悄聲問道:“小江,你真的行嗎?要不要我陪你去找隊長争取一下?你可是大病初愈,理由夠充分。”

江寧搖頭:“謝謝你,不用了。我跟你們一起吧,我能挑多少算多少,累了就歇着。”

方朝陽想着也只能這樣了,大不了,他替江寧多挑幾趟。

江寧和方朝陽等一幫年輕小夥子挑着水桶去大清河挑水,大清河的河床很寬,豐水期時河面遼闊,一眼望不到邊。現在卻從大河變成了小河,他們從岸上走到水邊就得十幾分鐘,走下去還算容易,真正難的是挑着兩桶水爬上來。

河岸邊到處都是挑着水桶的人,有他們大隊的,也有別的大隊的。江寧了解到,由于水源緊缺,前段時間,幾個大隊的社員為了争水,發生了械鬥。最後公社領導出面協調,每一個大隊每天只能派二十人來挑水。大家互相監督着,見誰違反規定就舉報。

劉家河大隊是青壯年輪流來挑,但也有人自願每天都來的。

江寧只挑了兩半桶水,步伐還不穩,晃晃蕩蕩的。自然,他被同行的人打趣嘲笑,江寧不以為意:“有多大手,端多大碗,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我大病初愈,總不能硬撐着吧。”

陳大山的侄子陳壯也在隊伍裏,他替江寧說話:“人家小江是技術人才,又剛生完病,能跟你們一樣?一個個的,咧着個破嘴就知道笑話人。”

方朝陽也說道:“一會兒,我替江寧多挑幾趟。”

陳壯是劉大家河隊的地頭蛇,方朝陽在知青中人緣好,這兩人說話都有分量,他們一發話,其他人也不敢再說什麽。

江寧用上了吃奶的力氣,挑着水桶爬上了岸,到了平地,喘了一會兒才繼續往前走。他隔一會兒就換一下肩膀,但饒是如此,肩膀還是磨得生疼生疼。他有點後悔自己沒弄個墊肩,至少能讓肩膀少受點罪。

他們一行人挑着水到了田裏,澆地的人正等着,放下水桶,歇息一會兒,接着再去挑。

江寧正要跟着隊伍離開,高雪華遲疑再三,趁人不注意,快步跑了過來,往江寧的水桶裏扔下一樣東西就跑。

江寧愣了一下,也沒叫住她,等到離開人群,他拿出東西來看,原來是兩塊用碎布做的墊肩,江寧心說,高雪華真是個細心體貼的人。

墊肩上有兩條帶子可以系在胳膊上,江寧自己系不了,就找方朝陽幫忙。

方朝陽笑着問:“是雪華給你的?”

江寧點頭,方朝陽感慨道:“雪華真是個好姑娘,對誰都好,感覺就像姐姐一樣。”

江寧對高雪華的印象很稀薄,通過方朝陽的嘴了解一點情況。

他們剛到知青點時,大家都是背井離鄉,倍感孤獨,又都是一幫年輕人,除了個別人,大家處得像兄弟姐妹似的。

知青點實行集體制,大家統一交糧食,輪流做飯,通常是男女搭配。

江寧、方朝陽跟高雪華和另一個女知青王春和是一組。

四個人本來配合得挺好,方朝陽力氣大又勤快,累活他包圓,江寧力氣不大,但手很巧,做飯很好吃,人又愛幹淨。高雪華和王春和手藝也不錯。

他們這個小組在知青中評價很高,大家笑言,都盼着輪到他們做飯。相反,另外一組成員袁國興等人就受到了大家的批評和不滿。這一組人,又懶又不肯用心,小組成員不團結,每個人都怕自己多幹了,做飯更是随便糊弄,有時東西還莫名地減少。

袁國興等人不反省自己,反而恨上了江寧他們,動不動就陰陽怪氣,冷諷熱嘲。

再後來,跟袁國興狼狽為奸的男知青許正義,看上了高雪華,想跟她處對象,高雪華拒絕了。許正義心中憤憤不平,轉頭就跟人造謠,說江寧在跟高雪華有一腿,說他們四個男女關系混亂,方朝陽氣得不行,在知青點大鬧一場,最後,四人小組也不得不解散。從那以後,高雪華為了避嫌,連話都不敢跟他們多說。

之後,大家的蜜月期過了,各種矛盾開始顯現,還形成幾個小團體,知青點光鍋竈就開了七八個。

江寧聽罷也倍覺頭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搞事業很難搞成,但要搞鬥争太容易了,兩個人就能搞得如火如荼。

方朝陽一路說,江寧一路聽。

這一次挑水,有了墊肩再加上有了經驗,江寧感覺輕松不少。

當然,還是很累。

到了晚上收工時,江寧整個人就像撒了架的架子車似的,走路都打晃,胳膊疼得擡不起來。

方朝陽還是活蹦亂跳的,江寧苦笑,真是同人不同命。

接下來的幾天,江寧仍正常上工,好在第二天就輪到別人,江寧得以喘口氣,跟大家一起澆地。

陳大山每天必看一次綠肥水,這天,江寧說道:“我感覺發酵得差不多了,要不,咱們試試。”

陳大山早就等不及了,說道:“試試就試試。責任我擔着。”

做為一個老農民,他把莊稼看得跟命根子一樣重。看着地裏的禾苗一片片枯死,心就跟刀剜一樣。

聽說要試澆綠肥水,大家都來熱鬧。這個消息也傳到了王明成的耳朵裏,他沒出面,派王紅星來盯着。

試澆還沒開始,王紅星就開始在人群中散播風涼話:“這要是再把莊稼澆死了,可咋辦?老陳這人,到底還是太魯莽了。還有那個江寧,仗着自個兒讀過幾本書,就開始信口胡說,要不咋說‘知識越多越反動’。”

陳大山的幾個兒子氣壞了,要去揍人,江寧勸他們:“陳大哥陳二哥,你們別急,咱們先澆了地再說,到時不用你們打他,讓他們自個扇自個的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