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最怕認真二字

第九章 最怕認真二字

江寧怔了一下,說道:“要我去?”

陳大山點頭:“對,你跟我一起去,挖糞池弄綠肥水是你提出的,這有了功勞當然得歸你。你跟我一起,也好在領導面前露露面。另一方面嘛,”陳大山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我這人不太會說那些場面話,你是大城市來的,又有文化,幫我圓一圓。”

江寧笑道:“其實,陳伯你挺會說話的,畢竟你生活經驗豐富,又當了這麽多年大隊幹部,你明明會說,只是性子耿直,不屑于說。”

陳大山聽了心情十分舒爽。

江寧也沒有推辭,這件事可不是孤立的,還關系到後面的一系列事情,必須得處理好了。如果陳大山由此崛起,重新當上大隊幹部,他也跟着沾點光,幹點什麽事也方便,能過上幾年相對清淨的日子。

江寧建議道:“陳伯,我看咱連衣服都不用換,這樣才符合咱們勞動人民的本色形象。”

陳大山一拍大腿:“這倒也是,咱們可跟某些人不一樣。”陳大山以前當隊長時,都是帶頭參加勞動,幹得比旁人還積極。到了王明成這兒,就完全脫離了生産勞動,陳大山十分瞧不上他。

陳大山回家推了自行車,載着江寧飛快地往公社騎去。

路上,江寧趁機跟他對臺詞,他知道跟領導彙報工作這方面是陳大山的短板,先提前預判一下一會兒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打好草稿。這是他以前工作的一個小竅門。

他從技術崗升到管理部門,發現自己的思路跟不上這些人,這幫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一定強,但甩鍋都是專業的,一不小心就成了背鍋俠。

他名義上是高管,實際上只是中層管理人員而已,上面有十幾個領導,一拍腦袋就是一個想法,下面幾百個員工,各有各的脾氣和小心思,一不小心就受夾板氣。為了應付形形色色的人,他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提前推演練習:我根據你這個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風,推出你可能會甩的鍋,預判你的預判,有備而來。時間一長,江寧也基本掌握了工作辦法。所以,領袖說得對,這世上最怕認真二字。

江寧其實挺讨厭與人打交道,可以說,人際關系是痛苦的來源之一。

但他們這行,有個“35歲危機”的說法,如果他不能轉到管理崗,過幾年就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他只得硬着頭皮上去,工作能幹,但是心累。

看到陳大山這樣,江寧莫名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幫助他也是盡心盡力。

“陳伯,我知道你是個直性子,不過呢,咱們是為人民服務,是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你就委屈一下自己吧,我想公社領導雖然嘴裏不說,但心裏肯定一直也服你。但他畢竟是領導,也放不下面子說軟話。你們以前的事情就先放下吧。”

Advertisement

陳大山悶悶地嗯了一聲,倒也聽進去了。

“一會兒公社領導肯定會問,咱們這事為什麽不先告訴王明成,你就說,你找遍了田裏沒找到王隊長,去大隊也沒看到他,就以為他又來公社開會了,抗旱這事又急,片刻耽誤不得,你又是個急性子,就直接越過王明成來找他了。”他們這是屬于越級彙報工作,領導肯定會不高興。得先把這個問題圓好了。

陳大山點頭:“小江,你年紀雖小,想得可真周到。”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裏包含的內容可不少。

陳大山本來腦子也好使,只是以前性子直,又放不下面子,有點故意跟公社領導杠的意思,他當時想的是,我當了十年隊長,在村裏威望這麽高,你還能把我撸了是咋地?

哪裏想到對方真把他撸了。再讓他說軟話做軟事,他又辦不到。但被晾這麽久,陳大山的性子多少也有所改變。江寧再一勸和,他正好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

公社離他們不算遠,騎車半小時就到了。

陳大山推着自行車,進了公社大院,把自行車一鎖,徑直往往劉書記的辦公室走去。江寧跟在他身後。

陳大山站在門口,猛吸一口氣,緩和一下心裏的忐忑,再輕輕敲敲門框:“劉書記,我有事情彙報。”

半晌之後,辦公室裏傳出一聲:“進來吧。”

兩人一前一後走了進去,江寧看了一眼劉書記,這人大約四十來歲,中等身材,微胖,頭還沒禿,但油膩氣息很重。

劉書記微微擡了一下眼皮,看了一眼陳大山,語氣略顯冷淡:“我當是誰,原來是老陳你。你找我什麽事啊?”

陳大山也不在意劉書記的語氣,開門見山地說道:“劉書記,是這樣的,這天不一直沒下雨嗎?我們隊裏的小江苦思冥想出一個科學澆地的辦法,那就是用青草和大糞混合堿水調出了又能澆地又能肥田的綠肥水。我今天來跟你彙報一下,這個辦法可以向全公社甚至全縣推廣。”

劉書記又撩撩眼皮,掃了一眼陳大山身邊的江寧,随口問道:“這個就是小江?”

陳大山趕緊介紹道:“對對,他就是小江,石城來的知青。”

江寧對劉書記笑了笑,“劉書記好。”

劉書記只是微微點下頭,他又接着問了幾句綠肥水的事,很顯然,他不太相信。

陳大山心裏有些急了。江寧悄悄扯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着急。

劉書記突然問道:“老陳啊,這件事你告訴王明成了嗎?彙報工作不應該是他這個隊長的事嗎?”

這就是不滿陳大山的越級報告了。

陳大山早就打好了腹稿,便把江寧給他準備好的那番話複述一遍。

劉書記聽完這話,倒也沒法再指責陳大山。

陳大山又說道:“劉書記,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派人去我們大隊看個究竟。我們昨天澆了半畝地,那禾苗一棵都沒死。以前用堿水一澆就死。這辦法真的管用。救災如救火,莊稼等不得呀。”

陳大山一說起莊稼,就動了真情實感。

劉書記沉吟片刻,就說道:“咱們公社像你們大隊這樣的情況可不少,要是綠肥水真的有用,老陳你可立了一大功。”

陳大山趕緊把江寧推出來:“我沒啥功勞,這些都是小江搞的。”

江寧像是被家長強行推出來表演的孩子一樣,對劉書記笑了笑,謙虛地說道:“劉書記,我只是提了一個想法,挖坑割草挑糞這些重活都是陳伯帶着全家人幹的,其他社員也幫了不少忙,功勞是大家的,人民群衆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不敢居功。”

劉書記對江寧的這番話十分滿意,終于拿正眼看了他一眼。這小夥子也就二十左右,身材瘦高,面容清秀,一副斯文樣兒。

江寧任劉書記打量着,不亢不卑,不急不躁,只是安靜地站在那兒。

劉書記對他印象不錯,多問了一句:“你叫江寧是吧?”

江寧點頭。

劉書記沒再多說,轉頭就叫來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年輕姓衛,劉書記叫他小衛。叫他跟着陳大山和江寧一起去劉家河大隊實地考察。

陳大山對劉書記的做法不太滿意,本來想說點什麽,張了張嘴又咽了回去,官大一級壓死人,罷了,啥也不說了。

小衛挺會察言觀色,便多解釋一句:“劉書記今天要跟兄弟公社的書記們開會商量大清河用水的事情,就是想去也沒空,就先讓我去打頭陣看看情況,你放心,我會如實禀報的。”

陳大山沖小衛笑笑。

他們一邊說話一邊往外走去,在門口,他們三人與一幫推着自行車的幹部迎面相遇。

小衛面帶笑容一一打招呼:“何書記,孫書記,楊書記,你們來了。”

這些人也紛紛回應他,還有人随問他幹嘛去。

小衛笑着回答:“哦,我們公社的劉家河大隊發明了一種可以克服堿性的綠肥水,劉書記讓我去實地考察。”

小衛話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大家夥的熱烈讨論。大家也不急着進去,把自行車往牆邊一靠,開始打聽起綠肥水的事來。

小衛便把陳大山和江寧推出來。

陳大山起初有些慌,他哪裏見過這麽多公社幹部?要是大隊幹部,他倒沒事。

江寧倒挺穩,不慌不忙地回答問題,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最後,大家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江寧。

江寧笑容溫和,朗聲說道:“各位領導,你們開完會,若是還有時間,可以去我們大隊實地考察一下。我們熱烈歡迎,抗旱救災是關乎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願意與大家共享這個發現。”

“小江同志,你說得好。我這就打電話公社會,讓各大隊幹部去你們大隊學習。”

“就這麽說定了。”

……

門口的喧鬧持續了一會兒,直到劉書記聞聲出來招呼,他們才進去。

回去時,江寧算着王明成也該來公社了,就問陳大山:“陳伯,咱們能抄近路回去嗎?”

陳大山也想到了王明成,他狡黠地眨眨眼睛,說道:“有有,咱們換一條有蔭涼的路。”

陳大山帶着小衛和江饒了遠路回去。

他們沒走多遠,原來的那條路上,王明成正用力地蹬着自行車,臉色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他剛才讓王紅星和自家兒子把綠肥水的事了解個七七八八,又在心裏演練了好幾遍,确定萬無一失了才騎上自行車來公社。

是的,綠肥水對莊稼有用,那就用來澆地。但這個科學澆水水必須得是他主導的,辦法是他兒子王衛國想的。

至于陳大山,他大字不識幾個,怎麽能跟發明扯上邊?而江寧,他打算以後給他安排一個輕松的活計,實在不行,再拿招工和工農兵大學的事吊住他。前前後後都想好了,确保萬無一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