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霍去病(11)

霍去病(11)

劉據微微顫抖,但他不願往後退,仍然昂首直視,既然父皇從未想過殺他,他就絕對不會讓此悖逆人倫之事發生,令奸佞當道擅權。

他是天子之子,是大漢的儲君!

【江充沒有讓巫偶這種東西直接跟太子扯上關系,那樣對太子的構陷太明顯了,多疑又多智的帝王萬一起疑,他做出的那些謀劃,立刻功虧一篑宣告破産。

“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後、太子,皆敗”,巫蠱這東西最先出現在跟巫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裏,也是在征和元年的十一月,太仆公孫敬聲挪用公款的事情被人舉報,公孫敬聲因此下獄。

公孫敬聲是非常典型的外戚形象,權位重但腦子蠢,不幹事就想着怎麽為自己謀取福利,他爹是公孫賀,數次跟随衛青出擊匈奴,雖然沒立下什麽戰功,他娘是衛皇後的姐姐衛君孺,史書裏說他是“敬聲以皇後姊子,驕奢不奉法”。

他是因為是皇後姐姐的兒子,才自恃身份,敢貪墨北軍的軍款,而跟漢武帝一起光屁股長大,在當時位列三公之首的公孫賀,并沒有在這個方向多提。

公孫賀為了保住自己的這個倒黴兒子,急上之所急,說他可以逮住漢武帝下诏通緝但一直沒抓住的那個朱安世來贖公孫敬聲的罪,漢武帝答應了,而這個長時間逃脫法網的朱安世,真的就這麽被公孫賀抓住了。

公孫賀估計也沒想到他這麽能耐,他迫不及待将這個交易工具送進大獄來贖公孫敬聲,卻見朱安世笑着對他說:“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

而正如他所說,這場最後累及數萬人的巫蠱之禍,以公孫賀一族始,朱安世在大獄裏向漢武帝告發了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并且将巫蠱偶埋在了甘泉宮的馳道之下,意圖詛咒陛下。

一個京師裏不事政務的人,是怎麽得知私通這樣的宮闱秘辛的,又是怎麽在獄中都能把這個消息傳遞到漢武帝跟前的,朱安世在史書中記載僅有寥寥幾筆,他要是真這麽手眼通天,就不會被公孫賀抓住了。

所以還是跟之前那個猜想一樣,有人在幫他,這個人不一定是江充,但一定謀殺太子利益集團中的一員,朱安世這個使巫蠱起的人,史書中甚至沒有他最後是否伏法死去的記錄。

巫偶詛咒這個東西,也正式出現在了漢武帝面前,當他派人挖開甘泉宮的地道,發現底下的的确确埋着一些桐木人時,尚在病中的帝王陡然暴怒,公孫賀公孫敬聲父子在獄中就死了,武帝的親女兒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以及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也被株連。

啧啧,帝王薄幸,豬豬真是個中翹楚。】

天音最後一句的嘆惋嘲弄之意非常明顯,令擡頭看着的漢武帝面色一沉,巫蠱之案句句都在細數他的罪狀。

掌控政權居于天下至高之位的帝王當然不能容忍自己被小人蒙蔽,他已經在心裏記下天音所說那些人的名字。

Advertisement

同時他也忍不住想,自己推動的國策是否過于極端,以至于權力疊代之時,這些人忍不住狗急跳牆,連年征戰要求他必須要這麽做,他不允許朝堂上下有太多的反對聲音。

漢武帝現在既後悔他辦了這個家宴,又慶幸他辦了這個家宴,若天音在衆臣面前展現,只怕會引起不小的動蕩,同時随着天音如數家珍似的将他晚年時的所作所為拆開揉碎了講,難免心生有愧。

他現在如此信任寵愛這幾人,晚年又怎麽會這麽心狠地株連呢?

【而這個時候,太子的處境就已經很危險了,公孫賀死後,利益集團中的劉屈氂上位,從涿郡太守勝任三公之首,而衛青霍去病都已經因病去世,軍中李廣利權力日盛。

天子身側,朝堂上,軍營裏,這三者構成了一個穩固的陣營,刀尖共同對準太子劉據。

“上春秋高,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本來就迷信的漢武帝對巫蠱這樣的事情當然非常忌諱,正逢他身體不适,江充立刻進言,說也許是因為蠱氣未清,不如換個地方休息。

漢武帝晚年時經常移駕,将前朝托付給太子,後宮托付給皇後,這次他也沒有猶豫,跑到甘泉宮去休養身體了。

當漢武帝踏入甘泉宮的那一刻,留給太子的就只有一個死局了。

太子是正統繼位人,只要不造反就沒人奈何得了他,可是江充知道太子劉據畏懼自己的父親,衛皇後更是長久地不能見天子面,鈎弋夫人和劉弗陵的消息她肯定知道,這對母子在親眼目睹兩位公主與衛伉身死之後,難道不會畏懼于天子狠辣無情的手段嗎?

只要太子拿起刀劍,造反的罪名就坐實了。

漢武帝移駕甘泉宮之後還是覺得身體不舒服,老覺得有小人拿棍子打他,江充立刻趁熱打鐵,肯定還是因為巫蠱詛咒,不如讓臣去查查,漢武帝同意了。

看看當時漢武帝移駕甘泉宮時身邊都是些什麽人,按道侯韓說、禦史章贛、黃門蘇文,巧的是,這些人都跟江充一樣,與太子有隙,蘇文曾經跟漢武帝說“太子與宮人戲”,暗示就是太子整天不幹正事,沉湎淫逸,結果漢武帝非但沒責怪太子,還賞了三百宮人下去。

漢武帝身邊的信息網,都被這些人牢牢控制住了。

江充是先從漢武帝不常臨幸在他眼中不起眼的那些小妃嫔開始的,這樣顯得他師出有名且不是故意針對太子,皇後與太子的宮殿是最後才開始搜尋的,搜得有多仔細呢?衛皇後跟太子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

而搜的結果當然是不負利益集團衆望:“遂掘蠱于太子宮,得桐木人”。

太子一直在詛咒領導你啊,他詛咒你幹什麽呢?一定是盼着你早點死他好登基!】

漢武帝現在只覺得天音說的情況實屬大謬,春秋鼎盛的他實在是很難懂晚年的他究竟為什麽會被小人這樣拙劣的謊言蒙蔽而逼死了自己一直寄予厚望的太子。

劉據擡頭望向他,堅定地說道:“臣絕不會行巫蠱之事詛咒陛下。”

衛子夫亦盈首頓拜,“妾承天子恩澤,身居後位,亦絕不會有此作為。”

【而利益集團也沒忘記把信息差打給太子,賣掉江充也在所不惜,在面對天子對巫蠱這麽強烈的反應情緒之後,看見自己宮殿裏出現了小桐木人的太子會是什麽反應呢?

劉據在史書裏的形象并不複雜,“太子懼”這句話出現過很多次,他可能是非常害怕自己不符合漢武帝的期待的,願意纡尊降貴向江充求情的理由是不想讓陛下知道他禦下不嚴。

估計江充自己也沒想到太子會那麽果斷的直接殺了他,而太子在他死前罵的是:“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複亂吾父子也!”

你禍害了你們趙國的父子不夠,還要來禍害我們父子。

這個時候的太子六神無主,詢問了自己的太傅石德,這人害怕自己因為是太子的老師被連坐,給劉據的建議是:不如起兵,他舉了兩個直擊太子內心恐懼的例子。

你還記得你的兩個姐姐和表哥嗎?他們不也是無辜的嗎?可是那又怎麽樣呢,他們的尊貴不下于你,還是說被殺就被殺了,你若不起兵誅殺逆賊,不如想想始皇的太子扶蘇。

劉據這個時候說的還是:“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無論是在乎父子恩義還是太子留有理智,他這個時候做出的選擇才似乎偏向正确,似漢武帝這樣的皇帝只能順毛撸,一旦發兵甘泉宮威逼天子的罪名坐實,那等待太子的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那邊好不容易走到了這一步,怎麽會讓劉據從陷阱中逃脫呢?在信息差之下,太子聽到的必然是天子已經以為他造反這樣甚至更嚴重的消息,他接受了石德的意見。

而當太子打開武器庫的那一刻,圍在漢武帝身邊的利益集團立刻一擁而上,将漢武帝身邊打造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信息圍城,“太子已反”是這位年老多疑的帝王唯一能得到的消息。

盡管漢武帝憑借多年的政治嗅覺對這件事情将信将疑,他了解自己的兒子,說“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派出使者召太子入甘泉宮,可這個使者連太子面都沒進就直接回去禀報“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他連您派過去的使者都敢殺,不是造反是什麽呢?

無論是為了自己利益的鼠輩還是跟随孝武皇帝變革的酷吏,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空前地團結一致,迫不及待地将太子逼上了反路,刻意擴大沖突規模,将“太子造反”這件事清晰且血腥地攤到了漢武帝面前。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太子出師不明,民間皆傳太子造反,衛皇後自盡,太子自盡,漢武帝在搬出甘泉宮重新接觸到各類信息之後很快就回過味來,各類為太子伸冤的奏折送到天子面前,讓他清晰地認識到,這群圍在他身邊的豺狗,給了皇權寶座重重一擊。

漢武帝未必沒想過自己的為政風格與太子不同,博望苑的那些人可都是他親自臻選的,他也許本來打算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替太子掃清,但不管他當時的想法究竟為何,他的繼承者沒有了。

令人覺驚的是這位千古一帝最後的作為,在風燭殘年之時,他再次施展了帝王的鐵腕手段,他迅速厘清了太子含冤的所有步驟并且為漢王朝的下一代進行了非常深度的思考和規劃。

與匈奴的戰争快要打空六代先王留下來的家底,民怨四起,漢王朝需要仁政,高祖那時就有“王侯将相寧有種乎”,農民起義太多,千裏長堤也是會崩碎的,而這些固守着他為鞏固中央集權做出的那些措施的守舊者,如果他的後代收拾不了,那就由他這個做父親的來掃平權力更疊路上的障礙。

崇尚繼續以苛政治國的酷吏本就是漢武帝手底下的耗材,論嚴酷狠厲,誰能比得上這位任用者呢。

阿豬的智慧與手腕在他那“豬瘟”發完之後顯露無遺,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他千古一帝的雄才偉略。

在生命的最後五年,他頂着朝野上下的壓力将儲位空懸,就是不立任你們争,他以為太子複仇平反的名頭将那些酷吏聚殺殆盡,田千秋因為太子說話得封大鴻胪,在劉屈氂因罪腰斬後迅速官拜丞相,江充滅族,李廣利滅族,參與過圍捕追殺太子的人通通處斬。

巫蠱之亂都能名之為“亂”了,看看之前的“七國之亂”比照一下這個字的嚴重性就知道這事情影響多大,前後加起來甚至能說牽連了十數萬人。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橹,他必将這個堪稱截然不同的政權過渡進行下去。

将主要頑固阻礙力量消滅之後,漢武帝才将帝位傳給了幼子劉弗陵,他眼光狠辣地在當時人才凋敝的朝堂裏選中了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做太子的老師,這才有了後面的昭宣中興。】

中興……

漢武帝這下有點實打實的後背發毛,這個詞顧名思義算指着他鼻子罵了。

他既知曉此事,就絕不會讓它再次發生!

【後世常有人讨論衛青霍去病若還在,巫蠱之亂會不會就不會發生,史家就有人斷言江充之所以敢這麽幹就是因為衛霍都不在了,我們可以先比較一下衛青。

漢武帝待衛青絕對比待江充親近啊,別的不說,衛皇後與太子因為少能面見天子而惶惑不安時,漢武帝可是主動找到衛青說他不明白皇後跟太子在害怕什麽,太子以後一定能守好社稷。

若衛青此時還在,別的不說,酷吏利益集團絕對是沒辦法對漢武帝進行信息封鎖的,巫蠱之案漢武帝和太子劉據之間說白了差的就是個能傳消息的話事人,衛青一進甘泉宮,巫蠱之案的起火點就滅了。

至于霍去病,就憑他不是親子勝似親子的身份,要是他打完漠北後面遠征沒去世,漢武帝說不定能讓他随行甘泉宮。

讀及此事,每次都頗感遺憾啊,在那個醫藥貧瘠的年代,若是那位年紀輕輕的冠軍侯能改變一下打仗方式不再氪命,好好珍重己身,說不一定真能避免那場禍亂的發生。

好了,我們下期講霍去病的最後一場大戰——漠北之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