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群少年

第27章 一群少年

◎晉江獨發◎

這天傍晚,隊伍停在了一處山坳處,周瑾一家照例在離着衙役們不遠的地方找了個露宿地,母子幾個正忙着生火煮粥呢,就見白氏帶着一個消瘦的男孩走了過來。

母子仨都以為白氏過來是來借糧的,這些日子對于周家嫡支的凄慘遭遇他們也有所耳聞。

自從周閣老被賜死,宋衙役也摸不清上面的意思了,也不敢再對周家的嫡支加以關照,旁支衆人見宋衙役都不管了,就再也沒有了顧及!

旁支衆人早就對連累他們被流放的嫡支心懷不滿很久了,此時對嫡支的恨意就再也擋不住,漸漸的見了嫡支子弟們就非打即罵起來,沒幾天在幾個帶頭的鼓動下,就起着哄把嫡支的糧食物品全都給搶沒了。

流放隊伍裏,旁支子弟的人數比嫡支子弟差不多得多一倍,因此嫡支子弟被搶了打了也無可奈何,只能縮起頭來過日子,靠着官差分得那點餅子稀粥過活,

偏偏嫡支子弟又是養尊處優慣了的,身嬌肉貴的,哪吃得了大苦,一個來月下來,就餓死病死了大半。

周閣老的二兒子一家,連同周澤林的夫人前幾天都病死在了半路上,不過短短七八天,堂堂的周閣老府裏如今就只剩下周澤林父子三人。

白氏婆媳有感于這些年周閣老對她們一家的照顧,這些日子一直在照顧着周澤林父子幾個,白氏這次過來的确是來借糧的,但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周澤林一家子,她帶來的男孩也不是別人,正是周澤林的次子周珞。

“珞哥哥,你怎麽瘦成這樣了,阿櫻都不認得你了。”

白氏剛說明來意,鄭氏幾個還沒說話,一旁的小周璎就先拉着白氏旁邊的周珞哭了起來。

前段時間周瑾一家子都是跟在周閣老一家後面走的,因為在家時就認得,周珞就總過來找周瑾幾個玩兒,

但周瑾兄妹倆都對這個歲數跟他們差不多,心智卻不成熟,且不知人間疾苦的小胖子不敢興趣,都懶怠應付他,反而周璃和周璎跟他玩的很好,尤其周璎,對于這個經常偷偷給她白面馍吃的珞哥哥很有好感。

周珞這段時間接連遭遇祖父被賜死,父親兄長病重,母親病逝,二叔一家接連病死,不僅身材瘦了,身心也遭遇重創,這段時間又看慣了周圍人的冷漠白眼,早已不是那個被祖父抱在懷裏護着的無憂無慮的小胖子了。

本來對于這次嬸子帶他來周瑾家求助,他是不報什麽希望的,但看着面前周璎周璃一臉關心的模樣,又莫名的覺得溫暖,心裏也升起些希冀來。

“唉!弟妹,要不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嫂子也不會求到你這裏來,只是如今伯父一家就剩下大伯和珀哥兒,珞哥兒父子三個,大伯和珀哥兒又都病的不輕,光靠那幾個糠餅子撐着,眼看着就要不行…”

白氏婆媳都是寡婦,這些年要不是周閣老對她們一家時時照顧,把白氏的兒子當作自己家的親孫子一樣看待,她們的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所以白氏對自小看大的周珀兄弟倆也是真的心疼。

但她們婆媳的能力有限,加上糧食也被旁支給搶了,除了打些野菜之類的填補周澤林父子幾個,也沒有什麽別的辦法。

如今,流放隊伍裏能拿出糧食且她們能借的到的,似乎就只有周瑾一家了,于是白氏就硬着頭皮帶着周珞找了過來。

“嫂子快別說了,別說看你的面子,就是看珞哥兒前些日子時不時的偷着接濟我的兩個孩子,這糧食我也得借,

只是如今我們家的糧食也不多了,除了自家吃,又被我借出去不少,如今只能給你二斤油茶面,三斤糙米了…”

鄭氏想着自己這段時間借出去的不少米面,也有些心疼的慌,但見了周珞瘦了八圈的臉,還是忍不住大方說道。

“這就不少了!可太謝謝弟妹了!”白氏以為此次過來能借到一斤半斤米面就不錯了,沒想到鄭氏一下竟給了這麽多,忙拉着周珞跟鄭氏道起謝來。

沒想到周珞謝完鄭氏後又撲通跪倒在了周瑾面前,連磕了三個響頭後一口氣說道:

“書上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還請瑾哥交我狩獵打魚的手藝,我聽父親說這裏到遼東還有一個月的路程呢,我,我想讓父親和哥哥活下去!”

說完這些再也忍不住,趴在地上嗚嗚哭了起來,要是父親和大哥也都死了,可就真剩下他自己了。

“大哥,你就幫幫珞哥哥吧!珞哥哥人很好的!”周璃率先幫着周珞求情道。

“是啊,大哥,珞哥哥太可憐了!”周璎也搖着周瑾手臂含着一包眼淚道。

周瑾純粹是被周璎的一包眼淚逼得,才不得不應承了下來,

“成吧,不過跟着我學可以,但學不學的會,能不能養活你父親和兄長可全靠你自己,我可不敢打包票啊。”

“好!好!弟弟多謝兄長了!”周珞激動無以複加,急忙又是一拜到底。

于是,第二天,周瑾再去找食物的時候,身後就跟了一個跟屁蟲,到了第三天,又一個跟屁蟲也跟了上來。

比起周珞,這個跟屁蟲跟的更是心安理得,因為他跟周瑾學東西是教了學費的。

這人正是周澤盛的長子周玳,周澤盛看見周珞跟着周瑾學着捕魚狩獵後,當晚就找了過來,硬是塞給了周瑾一條金魚兒,讓他教周珞的時候也帶上自己兒子。

周瑾知道周澤盛家如今也不容易,本不想收,還是周澤盛看出了他的心思,悄聲跟他說道:

“賢侄放心,那幫孫子雖然搶了我家,但也就搶了糧食物品和一些散碎銀子,銀子的大頭早就都被我爹給提前藏了,所以叔這兒不缺銀錢,就是缺吃食…”

周瑾心道,你不缺錢我缺啊,看在這條黃魚兒的份上,周瑾就又多了個徒弟。

于是,接下來的幾天,到了宿營地,就能看見三個少年在營地周圍忙活,或在周圍草叢下套子,或在水塘摸魚,或爬到樹上掏鳥蛋,或蒙着腦袋掏蜂巢,甚至捉螞蚱,捉蟬,堵田鼠,抓蛇,反正一切能吃的東西他們都捉,漸漸地,三個少年變成了四個,五個,六個,一群。

這群少年共有十八人,年歲都差不多,最大的也不到十四歲,最小的就是周珞,十二歲,腳上都沒有帶腳鐐,

除了周珞周玳,都是不受家裏重視的少年,嫡支旁支都有,因為常常吃不飽,不得不自己出來找東西吃,開始時看周瑾幾個捉什麽他們就學着捉什麽,後來見周瑾也不攆他們,就幹脆不要臉的跟在了三人後面,也跟着周珞兩個叫起周瑾頭兒來。

周珞周玳對此很不忿,尤其周玳,因為這裏面只有他是教了學費的,後來還是周瑾規定,凡是後面來的,

若想跟着他,就必須把每次打到的獵物都交給他,由着他統一分配,而每次分配獵物時周瑾都會多給周珞周玳一些,兩人這才沒了意見,少年們都年紀小,也不懂什麽嫡支旁支的恩怨情仇,很快就混熟了,互相稱兄道弟起來。

這群少年自從跟着周瑾學打獵後,就再也沒有挨過餓,雖然吃的東西千奇百怪,但只要能吃,不用餓死,誰還嫌棄吃的東西是什麽啊!到了如今,連曾經最嬌氣的周珞扒起蛇皮來都能臉不紅心不跳了,更不用提別人了。

也因此這群少年都對周瑾很感激,漸漸地就都唯周瑾馬首是瞻起來,俨然把周瑾當成了帶頭大哥。

與此同時,周瑜這邊也不曾閑着,因為她發現流放隊伍裏竟然有個老頭懂醫術!

前段時間流放隊伍裏傷寒感冒傳染嚴重,病死了很多人,但也有很多人好了起來,周瑜後來聽她娘說,那些人都是服用了族裏一個孤寡老頭教的用野蔥蔥白煮的水,發了汗出來,才好了起來。

後來隊伍裏有些拉肚子,磕傷碰傷的人也都去找那老頭看,也都被他用簡單的草藥給治好了。

周瑾正愁前世學過的醫術不能得以在這個世界發揮呢,聽到有這麽個人物,自然不能放過,忙找了過去,跟在老頭後面獻起殷勤來。

奈何老頭有些重男輕女,盡管周瑜将好話說盡,也不願将醫術傳給一個女娃娃,沒辦法,周瑜只好回來揣了五斤糙米過去,老頭才立刻就答應了。

因為宋衙役的特殊觀照,雖然周瑾再沒機會跟着官差出門,但每次官差出去采買時,總能給周瑾家捎回些糙米糙面來,所以周家一直不缺食物。

當然這些糙米糙面的價錢比起市價來是貴了不少,周瑾也不可能讓宋衙役的手下白辛苦,每次都給給他們家捎東西衙役不少好處,也因此周瑾僅剩的一百多兩銀子又下去不少。

前世周瑜大學考的就是醫科大學,學的也是中醫專業,雖然只學了一年就趕上的末世,但因為從小就跟在當了一輩子中醫的爺爺跟前學習,中藥藥理這些她幾乎都懂,西醫理論她也知道不少,只是缺少實踐而已。

跟老頭學習醫術也只是想讓自己的醫術有個來路,總不能憑空冒出一身醫術吧,但其實并沒有覺得老頭有什麽能教她的。

結果學了幾天下來後,周瑜才發現老頭很有幾把刷子,醫術一點不遜于自己的爺爺。

而老頭這邊,也驚嘆于周瑜的醫術天賦,直嘆如此天才怎麽偏偏是個女娃娃,簡直是暴殄天物啊!!

周瑜一看他那嫌棄女孩的樣子就來氣,自然不可能告訴他自己是作過弊的,每每都忍不住反唇相譏。

于是兩人互相欣賞又互相嫌棄的一個教一個學,成了一對冤家師徒。:

作者有話說:

碼字好難啊,唯有評論可治!各位看文的小可愛們,請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吧!!

另:菜菜的新書《斐氏嫣然》已更新,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作者主頁看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