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那個為了我黑化的忠犬(七)
第7章 、那個為了我黑化的忠犬(七)
一連休息幾天後,紀離也到了重新上學的日子了。
紀離的學校說是學校,其實就是村裏曾到鎮上去教過書的王老師他家辦的學堂。
學堂很大,一半是五歲到十二歲孩子上的小學,一半是十三歲到十七歲上的初中和高中。按照年歲分,一共分三個班級,分別是小學班,初中班和高中班。
在九柳村,凡是五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孩子都會在五歲的時候開始到王老師家上學。學費不貴,一年一人小學班是一千元,初中班一千五,高中班則是兩千元,還包含着書本費,至于夥食費大家都是回家吃的。
每個班都是王老師和他同當老師的老婆柳老師,以及剛上完大學的侄子教學,一人分配一個班級,也算是合理運用了。
每年上完高中班的學生也會報考高考,這也是九柳村孩子們最重要的出頭方式。
祖上當過秀才的王老師是村子裏學識最淵博的人,他雖然今年已經五十多了,但一直秉承着學到老,活到老的原則。
所以哪怕是城鎮裏的老師與王老師相比,在學識和教學方面也不一定比得過他,更別說他的侄子就是在他的輔導下,才順利考上城鎮裏最有名的名居大學的。
由于九柳村就在城鎮邊緣,所以在經濟方面雖然比不得城鎮,總體來說卻也還算是富裕,并且還因為村子裏的景色格外的山清水秀,風景秀麗,一度被評為x市著名景點之一。
雖然由于這裏居住的人口較多,就一直沒有被當做城市景點,但每到旅游旺季,依舊會有大批的游客來到九柳村住上一段時間,體會下這裏的山水,和美味的特色美食。
等紀離回學堂時,也已經是十二月多了,離寒假放假只剩下了一個月左右。
一大早,在吃完早飯後,紀離就看見了一早等在自家門口的顧城。
紀離高興的往前跑,“顧城哥早上好。”
“二寶早上好。”伸手取過紀離手裏的藍色小背包,顧城先是背在背上,随後一把牽過紀離的手,自己走路外側,讓紀離走裏側。
兩人越往學堂的方向走,紀離就越來越多的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顧城哥,好多人啊,他們也是來我們村旅游的嗎?”
Advertisement
顧城想了想道,“聽王老師說,近期會有一些明星來我們村做綜藝節目,這些人應該都是節目組的人吧。”
紀離記得上一世,并沒有什麽綜藝節目來九柳村,難道這一次會有什麽不一樣?
與紀離的期待和好奇相比,紀合在知道這件事後也只以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導致了節目組選擇來九柳村做節目,所以在一開始他就想着靠這檔綜藝節目搏一搏名氣,最好能讓城鎮上的人看中自己。
在這幾天裏,紀合幾次示好楊家都被楊家人給拒絕了,為了以後能夠過上富有的日子,紀合這一次索性把主意打到了節目組的身上。
十歲的紀離所學習的是四年級的內容,有十八歲思維的他,對于這些題目和內容,學起來不要太簡單。
在學堂內,孩子們所想的事比大人們要簡單多了。
所以對于紀離和紀合這兩兄弟娃娃親的事,大多數孩子也只是一開始對紀合表達了不喜以外,之後在紀合的主動示好下,還是打成了一片。
而紀離對紀合一如既往的态度,也惹得紀合在心裏連連鄙視他太蠢,連自己換了他對象都不知道。
一上午的學習時光很快過去了,下課鈴一響,紀離就興沖沖的背着小書包走出班級門,一出門就瞧見了不遠處花壇邊的顧城在等着自己。
小學班內,也有幾名孩子看見了這一幕,對此他們紛紛表示羨慕,“二寶真好,連放學都有人送他回家。”
紀合則嗤笑,“不過是一個窮酸貨,有什麽好羨慕的。”
孩子們不解,“大寶,什麽叫窮酸貨?”
紀合鄙視了周圍的人幾眼,“就是窮的都揭不開鍋的人。”
這下子他們懂了,“對,我爸爸也說顧城家很窮的,說他們家一周才吃一頓肉,好慘。”
一個孩子說了,另一個孩子快速附和,“我媽媽也是這麽說的,她還說顧城家太窮,可能今年上完學就不上了,因為他們家連兩千塊都沒有。”
聽着孩子們開始議論顧城的窮困,紀合得意的笑了,但緊接着他就聽有人說。
“可是王老師說,我們對同學應該互幫互助,顧城他連學都上不了了,這麽可憐,我們應該幫助他。”
這話一出,紀合臉色不對了,好端端的提他窮就行了,有什麽好可憐的。然而另一個孩子也說,“那我們要怎麽幫助他。”
站在隊伍中間圓乎乎的小胖子握拳提議,“可以捐款啊,爸爸說那些很窮的人都是因為好心人的捐款才支撐過來的,我們都是好心人,可以給顧城捐款的,但是我是不會問我爸要錢的,我有一些零花錢可以給顧城。”
“那我也有零花錢,我有五十塊呢,都是去年我奶奶給的壓歲錢,我買了零食後還剩下的五十。”
“我有三百,那些錢我都沒花。”
“我只有十塊...”最後一個個頭較矮的孩子弱弱的舉手說。
“沒事,我爸說十塊也是錢,也是心意。”小胖子趕忙笑着安慰他。
紀合臉色這下子徹底難看了,這群人是怎麽扯到捐款的,果然傻子就是傻子,偏要把自己手裏的好處給別人,給我不行嗎!
接着,興許是發現紀合一直沒說話,提議捐款的小胖子說,“大寶,你要不要參加捐款,我們現在加起來有八百了,你有多少零花錢啊?”
臉色黑如鍋底的紀合直接開口,“我沒有零花錢,沒辦法捐款,你們找二寶吧,我記得他還有些錢的。”
既然紀合沒錢,大家也沒有強迫他,依舊興沖沖的奔回家,想着把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來全部捐給顧城,不過這件事還是得先跟爸媽說說。
于是,等中午顧城帶着紀離一起在自己家吃飯時,就突然看見紀離他們班的幾個孩子,帶着他們的父母一起過來了。
看着這麽多人突然一股腦的圍過來,氣勢洶洶的模樣,顧城媽被吓得臉上的笑都沒了。
“王嬸子,你們、這是來幹嘛呀?”
為首的王嬸子,是小胖子的媽媽,對于自家兒子的捐款提議她是第一個贊同的,“顧城媽,我們都知道你們家沒什麽錢給顧城上學了,娃們就籌劃了一個什麽捐款活動,願意把自己的零花錢都捐給你們,好讓顧城明年能繼續上學。”
九柳村的人一向質樸,沒有什麽壞心眼,唯幾個的壞心眼還都出在紀家,所以其他人對于自家孩子的好心十分鼓勵,當下就帶着孩子趕來了。
沒想到是捐款這件事的顧城媽有些不敢置信,她一直以為村裏人嫌棄顧城不愛說話,所以不喜歡他呢。
顧城媽不知道,平日裏村子裏那些婦女們雖然愛嚼舌根,但嚼舌根歸嚼舌根,大家對他們家還是喜歡的,只是因為顧城常年冷着臉,讓那些大人們沒辦法表達好感罷了。
“這、王嬸子,這怎麽好呢,就算是娃的錢也是你們辛辛苦苦賺的,我哪能拿呀,你們還是快回去吧。”面對着衆人的捐款行動,顧城媽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
早就想到顧城媽不會收下的王嬸子,直接把手裏的一沓錢塞到了顧城媽手裏,“妹子,我知道你心眼好,不願意收我們捐的錢,但你每天辛辛苦苦的織毛衣再拿出去賣,一年除了生活費再加上顧城的學費,也沒有多少錢給自己和孩子置辦些好東西,這都快下雪了,顧城這孩子還是沒多少厚衣裳穿,你忍心讓孩子受凍嗎?”
想到自己和顧城每年冬天都被凍得瑟瑟發抖,家裏的棉被總共就兩床,再拖下去等孩子老了,說不定關節炎什麽的必不可免,想到這,顧城媽推卻的手遲疑了。
最後,在一衆鄉親的勸說,和孩子們的鼓勵下,顧城媽最後還是收下了兩千多元。
那些錢其中不光有孩子們的零花錢,還有其他大人們額外加的錢,這些錢加起來比顧城來年的學費還要多個幾百元,今年冬天算是不愁了。
捏着手裏滿滿一沓的紅票子,顧城媽紅了眼眶,“那、這些錢我都給你們記在賬上,等以後我們家能還錢的時候,我們一定挨個還給大家。”
王嬸子笑着點頭,“行,只要能讓你們心裏好受些,這些錢你們願意還就還吧,不過不限期,也沒有利息,哪怕是幾十年後還,我們也樂意。”
在一旁看的眼眶通紅的顧城,更是直接給大家跪下了,“謝謝,以後我一定加倍還給大家。”
顧城這一開口說話,大家才明白這孩子根本不是啞巴,只是生活所迫壓得他滿心都是壓力,以致于在外幾天都開口說不了一句話。
趕忙扶起兩人後,鄉親們也沒有多逗留,在幫着顧城寫下欠條後就走了,不這麽做,顧城的尊嚴不允許,他可以欠錢再還,卻不能白要大家的錢,這樣跟乞丐有什麽區別。
衆人走後,紀離趕緊伸手幫顧城捂捂膝蓋,“顧城哥,我也有一些錢放在媽媽那裏,我給你拿過來。”
紀離不知道自己的那些錢,在幾天前就被紀合給偷了去讨好楊家了,雖然之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紀離剛說完想往家走,就被顧城給攔住了,“二寶,不需要了,這些錢夠了。”
看着顧城滿是暖意的眼,紀離還是放棄了,“好吧,我聽顧城哥的。”
有了村裏人的幫助,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顧城媽趕忙去了城裏給自己和兒子置辦了幾件衣裳和棉被,以及一些必要的年貨。
今年冬天,他們終于可以暖和和的過一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