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老陶家一家人一路說笑着回了家,剛進門的時候,家裏還黑燈瞎火的沒有一點兒人氣,等到陶老太打開燈,家裏有了亮光,一家人肚子又餓的咕咕叫,陶媽姜瑪麗利落的撸起袖子,一頭紮進廚房做飯去了。

笑話,他們饕餮一族餓起肚子來,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對于天生愛吃的饕餮一族來說,快樂就是吃飽飽,而饕餮一家子尤其喜歡吃甜滋滋熱乎乎的食物。

饕餮一家子剛穿過來,家裏沒啥錢,蔣瑪麗在簡陋的廚房裏掃視了一遍,目光停在堆在牆角的那一堆地瓜上,心裏有了成算。

家裏人胃口都大的驚人,還愛吃甜食,不如就做地瓜餅當晚飯,反正家裏地瓜多的是,雖說雞蛋啥的金貴,可是一家人也要吃飽不是,過會兒打上幾個雞蛋,再多少加些面粉和紅糖就能做出好吃的地瓜餅了。

說幹就幹,蔣瑪麗挑了二十幾個皮相好的大地瓜,洗幹淨了,用刀切成塊,放在大鍋裏蒸,然後坐在小板凳上拉風箱,邊燒火邊往裏頭添柴火。

這年頭,縣裏有條件的人家用煤爐做飯,大多數人家都還是用土竈拉風箱做飯,尤其南華巷還是縣裏比較窮的巷子,巷子裏的人家都用風箱燒飯。

就連自诩閨女嫁到好人家的王老太家也不例外。

陶老太進屋換了衣裳,洗了手到廚房裏來幫忙,看兒媳婦放在鍋裏蒸的地瓜,還有竈邊的雞蛋,就笑了:

“瑪麗,今個兒吃地瓜餅?”

“可不是勒,媽,家裏好長時間不吃了地瓜餅了,我還怪想的。”

蔣瑪麗拉着風箱,又往土竈裏添了一把柴火,笑着回答。

陶老太想了想,也是,自從他們饕餮一家人穿過來之後,還沒吃過地瓜餅呢,還真是怪想的,不過他們一家子都是能吃的,晚上光吃地瓜餅可吃不飽肚子。

想到這,小老太把家裏的高粱米都舀出來,淘洗幹淨,準備一會兒全都放在鍋裏蒸了,明天老頭子和大樹父子倆就要到車站擺攤去了,今天晚上可得讓這倆饕餮吃頓飽飯!

饕餮要擺攤,不吃飽咋行!

陶老太和蔣瑪麗婆媳倆都是做飯的好手,半個多小時的功夫,新鮮出爐的地瓜餅和高粱米飯就擺在老陶家的飯桌上了,陶大樹也一顯身手炒了兩個菜,煮了一鍋粥,一家人總算是可以開飯了。

老陶家一家子坐在飯桌前,一人夾了個地瓜餅,輕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又甜又黏,好吃的不行。

陶老頭吃着香噴噴的地瓜餅,一會兒吃口菜,一會兒滋溜一口小酒,大冬天的美的很。

陶大樹跟蔣瑪麗也吃的香,畢竟是饕餮本饕,喜歡吃嘛。

陶瓜瓜這個皮小子,小小一小娃,前頭吃冰糖葫蘆的時候,一舔一舔的,偏偏這會兒吃起東西來就狼吞虎咽的,沒幾下就吃下了好幾塊大地瓜餅,又幹了兩大海碗高粱米飯,就這皮小子還不覺得飽,自個兒的地瓜餅吃完了,就在邊上眼饞的看着妹妹陶桃吃地瓜餅。

家裏的地瓜雖然多,可是做地瓜餅要用面粉和雞蛋紅糖的,這些東西對于現在的老陶家來說,都是稀罕東西,所以老陶家的地瓜餅都是有數的。

小陶桃一雙白嫩小手正捧着一大塊地瓜餅往小嘴裏送呢,一扭頭,就看見同胞哥哥眼饞的看着自己手裏的地瓜餅。

粉團子眨眨大眼睛,沖陶瓜瓜甜甜一笑,把小手裏的地瓜餅送到哥哥面前:

“給哥哥吃。”

陶瓜瓜本來饞的哈喇子直流呢,結果就瞧見軟乎乎的妹妹伸着白嫩小手給自己遞地瓜餅了,小家夥兒可激動了,嘿嘿,妹妹疼他呢!

激動的陶瓜瓜吧唧親了一下小陶桃的嫩臉蛋兒:

“還是妹妹好。”

說完,小家夥兒就捧着妹妹給的地瓜餅大口吞了,陶老太看小孫女的小手空了,趕緊夾過去一塊地瓜餅。

小陶桃沖奶奶笑了笑,啊嗚一下也學着哥哥的樣子吃了起來。

陶老頭就喜歡自家這倆小孫孫相親相愛的小模樣,老饕餮滋溜一口小酒,樂陶陶開了口:

“咱們家桃桃是個好孩子。”

“那還用說!”

陶老太看一眼老臉上褶子都笑開花的陶老頭,心道我家乖孫女當然是好的,不過,小老太側首看了一眼邊上吃的正歡的陶瓜瓜,到了晚上臨睡覺的時候,把臭小子叫到跟前,正色道:

“以後不能吃妹妹的東西了,妹妹小正長身體呢。”

陶瓜瓜小雞啄米一樣猛點頭,知道,知道,妹妹疼他,他也疼妹妹!

明個兒他就賺錢給妹妹買糖吃去!

夜深了,老陶家一家人都早早睡下了,一夜好眠。

淩晨四點,整個南華巷一片寧靜,最南頭的老陶家突然亮起了燈光,陶老太套上自個兒打着補丁的棉襖下了炕準備蒸包子。

陶老頭本來在炕上睡的呼呼的,陶老太還頭疼咋叫人起床呢,沒想到她剛下炕,剛才還打呼嚕的老頭子一骨碌就從炕上翻了起來,瞪着一雙老眼:

“四點了,該出攤了!大樹那個臭小子呢,還沒起呢,老爹老媽都起了,這臭小子還敢睡懶覺?!

反了他了!”

陶老頭飛快穿衣起床,氣哼哼下了炕,沒一會兒就拎着陶大樹的大耳朵出了門,身後跟着笑盈盈的蔣瑪麗。

陶老太看自家老頭子對着兒子吹胡子瞪眼,還有那一雙老眼裏明晃晃的血絲,心裏暖暖的,這個老頭子,剛才哪是打呼啊,分明是一夜沒睡,裝着打呼嚕就等着她老婆子起來一塊兒蒸包子呢。

饕餮一家子上輩子也是從擺攤兒賣早點開始,一點一點兒掙錢開上美食城的。

那會兒,老陶家剛添了陶桃瓜瓜倆小孫孫,兒媳婦瑪麗還在坐月子呢,饕餮一家子為了養團子,一家三口就開始擺攤賣早點。

他們那時候每天四點就要起床,和面,蒸包子,磨豆漿,等到準備好了要賣的早點,陶大樹就騎着家裏的三蹦子到街上去賣早點。

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暑難耐,饕餮一家人就這麽熬啊,熬啊,總算是熬到頭了。

沒成想,兜兜轉轉,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不過,這次陶老太心裏一點兒也不慌,只要他們饕餮一家人在一塊兒,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牛肉洗淨,瀝水剁餡兒,加醬油、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還有其他佐料,攪拌均勻,加上昨天做好的肉皮凍,姜蔥末拌勻成餡兒,發好的面團搓條,擀成張張圓薄皮兒,加餡兒,卷出一圈漂亮的褶子,就這樣一個個賞心悅目的小籠包就在陶家人手下誕生了。

上輩子陶家人就是吃這一口飯的,所以家裏人包括陶大樹在內,都是包小籠包的高手。

寒冬臘月,饕餮一家人忙活了一大早上,小籠包上了大蒸籠,又開始忙着磨豆漿,忙忙活活到身上都暖和了,熱騰騰香噴噴的小籠包和甜豆漿總算是出鍋了。

冬日的清晨,五點多外頭天還黑着,就已經下起了薄霧,巷子裏有些人家已經起來了,習慣早起的董老頭跟往常一樣拎着痰盂往公廁走,正走着呢,就聽家巷子最南頭的老陶家門口有響動。

董老頭探頭看過去,哎喲了一聲,只見一片薄霧裏,裹成球的陶老頭陶大樹父子倆推着三輪車,雄赳赳氣昂昂的從家裏出來了。

董老頭倒完痰盂,回了家,他家老婆子董老太在廚房裏咣咣切着大白菜,問他出門倒個痰盂咋這麽慢才家來,董老頭就道了一句,老陶家還來真的了,居然真的推着三輪車,去車站擺攤賣早餐了,他看了好一會兒稀罕才家來晚了。

正咣咣切菜的董老太一聽這話,驚的差點兒沒握住手裏的菜刀,啥玩意兒,剛才她沒聽錯吧,老陶家爺倆真到外頭賣早點去了。

今個兒太陽沒從西邊出來吧,南華巷的懶漢老陶家也學勤快了???

董老太一雙老眼瞪成了鈴铛。

一早上的功夫,董老太啥事沒幹,就把這個事兒放在嘴邊見人就說,很快的這個消息就在巷子裏傳開了。

大家夥兒湊在一塊兒竊竊私語:

“你聽說了沒,陶老頭陶大樹爺倆真到車站口擺攤去了!”

“聽說了,聽說了,這是真的假的?”

“這是巷子裏的董大爺親眼看見的,主任親爹說的話,那還能有假?”

“董大爺說的?那就是真的了,這老陶家一家子是不是開竅了,想着家裏有個小傻子孫女,這是要努力賺錢養家了?”

“誰知道呢。”

……………

南華巷的居民聊八卦聊的起勁兒,車站口陶大樹陶老頭父子倆也忙的熱火朝天,老陶家的小籠□□薄餡多,餡兒包在裏面,一口軟軟的皮咬下去,吃一口,鮮肉的湯汁溢滿口腔,別提多香了,熱騰騰的甜豆漿,喝一口讓人幸福的不得了。

這會兒下火車的旅客大多都是坐了一夜火車的,這大早上的肚子早就餓的饑腸辘辘了,一下火車,就想吃口熱乎的。

這不,陶大樹剛把自家的三輪車停在路邊,小籠包的香味在空氣中散開,旅客們一下子都湧了上來,看三輪車上的價格表,小籠包一塊錢十個,甜豆漿兩毛錢一碗,都覺得價格公道,紛紛掏錢買了。

等好吃的小籠包下了肚,旅客們嘗到了好滋味,老陶家的生意就更好了。

陶大樹笑容滿面的賣早餐,陶老頭就在邊上負責收錢,父子倆配合默契,沒多長時間,老陶家的早飯就全賣光了。

陶大樹父子倆看着空空如也的大蒸籠和保溫桶,欣喜的咧大了嘴巴。

看來,他們饕餮一家子的好日子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