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
雖然胡良翰整天在服裝廠耀武揚威的,可是在親爹親媽跟前,他就是個兒砸!
還是個在生孫子這方面有心無力的兒砸。
胡良翰沒辦法對爹媽說自己不行,只能沉着臉答應下來。
至于王曼琳,她這個老胡家的外來兒媳婦,更是連開口辯解的資格都沒有。
王曼琳看着胡家一家三口不把她看在眼裏,那個嘔啊,心裏團着一團氣,上不來下不去的,憋了一宿,實在受不了,尋了個由頭,提着一袋子羊骨頭回了南華巷。
她得在娘家多威風威風,才能順過心裏那口氣來!
畢竟在婆家出身不好,“又生不出孫子”來的王曼琳,面對家裏難纏的婆婆,裝腔作勢的公公,看不起人的大姑姐,還有精明又不行的胡良翰,天知道這一天兩天她是怎麽過來的。
這樣憋屈的日子,也只有在仰仗她的娘家人,還有跟舔狗一樣舔了她一輩子的陶大樹面前,王曼琳才能找回自己本身的優越感。
一想到陶大樹那張俊朗中帶着憨氣的國字臉,王曼琳心裏有些意動,又有些嫌棄。
其實對于她這樣天生的利己主義者,陶大樹這樣長相不錯,卻出身不好,幹啥啥不行的混混,注定是要成為炮灰的。
王曼琳自小自持條件優越,又懂得怎麽吊着心儀她的男人,為她鞍前馬後,掏心掏肺的男人實屬不少,陶大樹算一個,上學時的男同學算一個,還有以前在工廠上班的男同事也算一個,不過,自從她嫁給了胡良翰,她就沒有太多的時間撩撥自個兒魚塘裏的這幾條魚了。
今個兒,還不容易有了時間,王曼琳撩撥了一下烏黑長發,略施粉黛的清秀臉蛋上露出一抹臉上動人的笑容來,拎着一袋子羊骨頭,嗒嗒踩着高跟鞋兒,三拐五拐進了一條幽閉的小巷子,在一戶人家門前停下,輕輕柔柔地叫了一聲:
“範明哥哥。”
她話音剛落下,這家人家的大門嘩啦一下就打開了,一個矮小精悍的男人探出頭來,痞笑着,拉着王曼琳進了家門。
“怎來的這麽晚?”
王曼琳丢下一袋子羊骨頭,在屋子裏走了一圈兒:
“家裏老太婆事兒多,我這不是來了嗎,你這屋子怎麽這麽亂?”
男人笑了笑,舔狗一樣,把髒亂的屋子收拾了一下,對着王曼琳讨好道。
“好了,好了。”
~
半小時後,在屋子裏裏滋潤了許久的王曼琳,眉眼帶春的拎着那袋子羊骨頭出了巷子,這會兒焦頭爛額的胡良翰,為了給老胡家生孫子的事兒絞盡腦汁想辦法,壓根兒不知道,自己頭上早就一片綠了。
南華巷,老陶家。
上午收了攤回家的陶爸陶媽兩口子,正在家裏忙活着,要帶着倆團子去姥爺家看姥爺姥娘。
說起來,上輩子饕餮媽蔣瑪麗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女,嫁給了饕餮爸才有了家,她沒娘家,也自然沒走過娘家。
不過,饕餮一家子不是穿書了嘛,原書裏的蔣瑪麗可是有爹有媽有哥哥嫂子的,且蔣瑪麗在娘家還挺受寵的。
那要說,為啥原書裏的,蔣瑪麗就嫁給了陶大樹這個坑貨呢。
這事兒還得從蔣瑪麗下鄉說起,在原書裏,蔣瑪麗十七歲到大西北一個農村下鄉,跟她一塊兒去的還有不少本縣的老同學,那個村子的村支書是個不正經的老流氓,肥頭大耳的整天就跟臭蒼蠅一樣跟着青春貌美的女知青占便宜。
年輕女知青們寄人籬下,過着仰人鼻息的日子,在村裏過啥日子都是靠着村支書的一句話,對于把握她們命運的老流氓,大多數女孩子們也只能打掉牙齒活血吞,忍着裝作啥事兒也沒發生。
不過這其中可不包括,天生潑辣,作風大膽的蔣瑪麗,蔣瑪麗雖說性子潑,可是長的真不差,雪白小臉兒,鵝蛋臉盤子,一雙大眼睛看人就透着風情,再加上胸好細腰長腿,老色鬼惦記她不是一天兩天了。
有天兒,老色鬼村支書就忍不住了,在蔣瑪麗下地掰玉米的時候,一雙鹹豬手就落在了她挺翹的屁股上,老色鬼還道,蔣瑪麗跟其他女知青一樣,會忍氣吞聲呢,誰知道,火大的蔣瑪麗一個大耳光子扇過去,劈頭蓋臉的拿着手裏的玉米筐子,打的那老色鬼就找不着北了。
最後,還是村裏人聽見了動情,趕來才把老色鬼給救了下來。
老色鬼占便宜不成,反而被打了,自然要整一整蔣瑪麗,不讓她好過,想來想去,老色鬼就把髒水潑在蔣瑪麗身上,說她是個不檢點的,為了回城的指标,就在玉米地裏勾引他,沒想到,被自個兒嚴詞拒絕了,惱羞成怒的蔣瑪麗就動手打了他。
對于老流氓這套說辭,多數男知青是不信的,大家都不是傻子,老流氓什麽德行,彼此都是心知肚明。
反而是同為女人的女知青們,對此深信不疑,女人總是對于女人懷着惡意,在她們心裏,自帶風情的蔣瑪麗就不是個檢點的,為了回城名額,她這樣的女人什麽事做不出來?
心懷惡意的女知青們口口相傳,說蔣瑪麗是個勾搭人的狐貍精,性子潑不說,人品還不好,這一傳二傳,傳到了老家人耳朵裏,壞了名聲的蔣瑪麗就沒人娶了。
沒人娶的蔣瑪麗也是破罐子破摔,回城之後,經人介紹認識了陶大樹,倆人誰也不嫌誰,無所謂的就這麽結婚了,生了倆孩子,後來的事情,就是陶大樹心念王曼琳,被她搞進了監獄,陶家一家人家破人亡,蔣瑪麗也跟外頭的男人跑了。
蔣家人也跟着顏面掃地,蔣家老兩口都郁郁而終。
這就是原書裏的劇情了,不過現在饕餮一家人穿過來了,用陶老太的話說,陶媽占了人家閨女的身子,就得盡閨女的責任,跟陶爸一起,好好孝敬蔣家姥爺姥娘。
陶媽也覺得是這個理兒,她上輩子沒爸沒媽,這輩子有了至親的親爹媽,這就是緣分,是的好好孝順父母。
老陶家剛穿過來那會兒窮,飯都吃不飽,咋有臉上娘家去。
不過,現在不一樣啦,老陶家賺着錢了,陶大樹這個便宜女婿,為了讓陶媽回娘家有面子,左手兩瓶好酒,兩大罐麥乳精,右手兩條魚,一大塊豬肉,陶媽手裏也拎着一塊棉布,一兜兜點心,領着倆團子,一家四口高高興興出門,走姥娘家去啦。
三歲的小陶桃人小腿短,走起路來跟搖晃的小鴨子一樣,陶爸幹脆把小閨女背在背上,一家四口邁着大步往前走。
陶瓜瓜這小娃不用管,別看他小,腿兒倒是挺長,個子也比小短腿兒桃桃高了小半頭呢。
陶媽看着兒子在前頭跑的飛快,就跟陶爸念叨上了:
“咱桃桃跟瓜瓜就差了幾分鐘,吃的也都是一樣的,咋桃桃就是不長個子呢着。”
陶媽愁,陶爸趕緊安慰:
“沒啥,咱以後多給桃桃買些好吃的,多補補就好了。”
小陶桃在爸爸寬闊的背上晃悠小腿兒呢,聽見爸爸說給自己買好吃的,就咂巴小嘴兒:
“奶說要給桃桃喝麥乳精,吃大兔兔奶糖,以後就能長高啦。”
前頭,陶老太給倆團子泡了麥乳精喝,又用大白兔奶糖泡牛奶給小女娃喝,小女娃就記住了那甜滋滋的味道,跟小娃陶瓜瓜一直念叨着呢。
果然,小女娃一說完,陶瓜瓜也跟着流哈喇子:
“麥乳精好喝,牛奶糖也好吃。”
說完,倆團子就齊刷刷呲溜了一下口水,惹的陶爸陶媽哈哈大笑。
饕餮一家四口正樂呵着呢,這邊王曼琳就拎着一袋子羊骨頭,款款而來,她一擡眼,好巧不巧看到陶大樹對着蔣瑪麗笑的臉上都放光,這下子她心裏就跟讓針紮了一下一樣,刺撓了。
老王家這頭,劉禾苗提着垃圾桶出門倒垃圾呢,一出家門口,就看見王曼琳站在巷子口,看着陶家一家四口。
哦豁,修羅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