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王老太能不高興嘛,這幾天老王家的日子過的多糟心啊,劉禾苗那個熊娘們兒帶着老劉家一群人到醫院鬧了一場,她老婆子挨了幾扁擔不說,回頭老王家還得分家了!
這事兒鬧的,王老太裏子面子都沒了,她就是在街上走着,也沒有以前那志得意滿的精神氣了。
她老婆子命苦啊,老頭子走的早,生了兩個兒子也都是聽媳婦話的廢物點心,唯一能指望上的閨女還躺在醫院裏昏迷不醒呢。
王老太那個抑郁啊,恨不能到地下去找王老頭去,沒成想,她剛進病房,就看見王曼琳不僅醒了,還靠在病床上對她笑呢。
剛醒過來的王曼琳剛想對她媽說幾句話,沒想到王老太跟老母雞一樣,蹦到她跟前,嚎啕大哭着,訴起苦來:
“曼琳啊,你總算是醒了!你不知道啊,你昏迷的這幾天,媽可是受了老大委屈了!你那兩個不争氣的哥哥,就是一對廢物點心啊,劉禾苗那個黑心肝的一挑撥,咱們老王家就要分家了........”
王老太絮絮叨叨的在邊上聒噪個沒完,這要是放在往常,王曼琳早就不耐煩的讓她閉嘴了,可是這會兒,聽到老王家要分家的消息之後,王曼琳的眼裏卻閃過一抹詭秘的精芒。
果然,她夢裏夢見的那些事情,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
在王曼琳昏迷不醒的這些天裏,她做了一個離奇又冗長的怪夢。
在夢裏,她夢見了老王家因為劉家人大鬧而分了家,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體制收到沖擊,胡良翰所在的服裝廠越發不景氣,到最後,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拿不出來了。
王曼琳聽了在深市發展的好友的勸說,不顧胡家人的反對辭了職,孤身一人到深市創業,賺的盆滿缽滿,很快就發了家。
在夢的後半段,她夢到自己成了億萬小富婆,開着拉風的跑車,住在港城半山腰的花園別墅裏。
最讓她欣喜的是,在她離開家鄉發展的那幾年裏,不甘寂寞的胡良翰出軌了,眼裏揉不得沙子的王曼琳,當機立斷離了婚。
幾年後,她遇到了一位極其英俊、優秀的富家大少,兩人一見鐘情,喜結連理,在三十五歲那年,盼子多年的王曼琳終于懷孕,瓜熟蒂落産下一對漂亮的龍鳳胎,一家四口從此過着,美滿和樂的日子,羨煞旁人。
一想到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王曼琳一個沒忍住,就笑出了豬叫聲。
正喋喋不休說着廢話的王老太:........閨女啊,你睡了幾天,是不是腦子出毛病了,咋笑起來跟豬叫一樣呢?
王曼琳:...........
~
南華巷,老陶家。
租到房子的陶家人,正在家裏商量家裏開店兒的事兒。
陶老太是老陶家的大家長,這會兒小老太盤着一雙老腿兒坐在炕上,掰着手給家裏人說着她的打算:
“咱家的門頭房可大呢,正廳節省着點兒能擺下三十來張桌子,咱家鋪子前頭還有個小偏廳,以前是供銷社主任的辦公室,我跟你爸看了一下,想着把那小偏廳空出來,也能擺上七八張桌子,以後咱們家就不到車站口去擺攤兒,咱把門頭房好好拾掇拾掇,選個好日子就開店啦!開了店咱們老陶家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不說吃香的喝辣的,那也是吃喝不愁了。”
陶家一家人,聽了陶老太的一席話,都喜慶洋洋的,咧着嘴笑。
陶老頭喝了一口茶,突然道:
“咱家飯店起個啥名啊?”
對呀,咱家店鋪還沒起名呢。
老陶家一家人一聽這話,都七嘴八舌開始出主意。
“叫群衆飯館咋樣?”
陶大樹給想了個名字,結果家裏人聽了都搖頭,說這個名字太土了,不好聽。
陶爸好脾氣的笑笑,低頭繼續想。
小娃陶瓜瓜嗖一下站起來,扯着小嗓子:
“叫瓜瓜飯館,以後保準生意紅火,發大財!”
你小子可拉倒吧,還瓜瓜飯館呢,要是真叫了這名字,說不定鬧出啥笑話來呢。
大家夥兒對着小娃一頓笑,把小娃氣的啊,抱着小胳膊站在一邊兒不搭理人了。
被媽媽抱在懷裏的小陶桃,眨巴着大眼睛,奶聲奶氣道:
“陶家飯館。”
啥?
閨女你說啥?
陶媽抱着白嫩嫩的小閨女正想着家裏的飯店應該起個啥名字呢,就聽見懷裏傳來一道小奶音。
陶家人也把目光投向小團子,小陶桃黑葡萄般的大眼睛看看爸爸,又看看爺爺奶奶,小奶音堅定:
“陶家飯館,好聽,一家人!”
小團子今年才三歲,說話表達上還不是很明白,小家夥兒的意思,陶家人都聽懂了,桃桃是說他們是一家人,叫陶家飯館好聽呢。
陶老太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
“好,就叫陶家飯館!咱們老陶家一家人開的飯館,可不就是應該叫陶家飯館!”
陶家衆人也覺得陶家飯館不錯,就連小娃陶瓜瓜也不生氣了,在邊上蹦着跳着:
“陶家飯館,陶家飯館!妹妹聰明!”
小陶桃害羞的小臉蛋紅紅,小模樣可愛的緊,陶媽一個沒忍住,親了親閨女的小嫩臉兒,才笑道:
“媽,那咱啥時候開張啊?”
陶老太笑着擺了擺手:
“不急,現在臨近年關,還有幾天就過年了,家裏事兒多,咱家的飯店過了年再找個好日子開張也不遲,還有咱家飯店大一些,家裏你跟大樹,再加上我和你爸加在一塊兒,人手也不夠啊,咱們還得雇上兩個幫忙的。”
陶媽聽了婆婆的話,也跟着點頭。
是了,媽說的在理呢。
他們家飯店規模不小,一忙起來事兒肯定少不了,再說了家裏還有陶桃瓜瓜倆娃需要照顧,不雇人是不現實的。
可是,這雇人找誰好呢?
上輩子開了多年美食城的陶媽深谙,這招人幫工這件事兒,最是麻煩不過,在飯店裏工作,不講衛生的不能要,品行不好、貪小便宜的也不能要,笨手笨腳、幹活不利索的也不能要。
這一下算下來,招人哪是這麽好找的啊。
就在陶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小陶桃脆生生的小奶音又響了起來:
“找舅媽,找舅媽!舅媽香香的,可幹淨了,舅媽好!”
陶媽聽了閨女的話,想起娘家大嫂來,前頭她回娘家的時候,雖說家裏窮,可是家裏拾掇的可好,就連角落裏也清清爽爽的,在她記憶裏,家裏的家務大都是大嫂操持呢。
再說,大嫂這個人秉性柔和,幹活也利落,不是那貪小便宜的,大嫂在紡織廠當個臨時女工,一個月累死累活的,就賺三十來塊錢。
不如讓大嫂到他們店裏來,工作輕松一些,工資也能多拿一些,家裏的負擔也能輕一些,自家也有幫忙的了,這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
陶媽想了想,悄咪咪看了婆婆一眼,這個家裏是婆婆當家作主呢,要是婆婆不同意,她想破大天兒也沒用。
可是,這會兒陶老太沒說話呢。
于是陶媽就用亮晶晶的眼神直瞅着陶老太,小陶桃也有亮晶晶的小眼神兒看着奶奶,陶老太這裏正尋思着呢,一擡頭就看見兒媳婦跟小孫女亮晶晶的、滿是期待的眼神兒,小老太一個沒忍住,
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月珍這個孩子是個好孩子,她來這我放心,老頭子,咱一個月給月珍五十塊錢工資,你覺得行不?”
這有啥不行的啊,老饕餮自然無二話。
陶媽見公婆都點頭,立馬就坐不住了,想趕快到娘家去,把這好消息告訴爸媽還有大哥大嫂。
正好,現在快到年下了,按照縣裏的風俗,出嫁的閨女臨近年關,是要帶着丈夫娃子到娘家去送年禮的。
陶老太跟陶老頭商量了一下,跟陶媽說把家裏買的那半扇豬肉給蔣姥爺家送去,算是他們老陶家的心意。
陶爸呵呵笑着拎着大半扇豬肉、還有特意給蔣姥爺蔣姥娘買的補品,倆團子也乖乖的捧着自個兒珍藏的小糖果,說要給姥姥姥爺吃,陶媽心裏酸酸熱熱的,差點兒就掉下淚來。
她何其有幸,此生能遇見這麽的家人。
~
陶爸陶媽帶着團子們往金魚胡同趕的時候,在縣醫院裏修養了大半天的王曼琳總算可以出院了。
這幾天,鬧的渾身埋汰的王老太一改往日的頹廢,昂着頭在醫院裏走來走去,生怕別人不曉得她家閨女就要出院了。
王曼琳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身體還有些虛弱,病了這一場頗有幾分梨花帶雨,病美人的風韻,就連平日裏對她不怎麽上心的胡良翰,這會兒看到出院的王曼琳,一雙腫泡眼裏也閃過幾分驚豔。
胡良翰裝出痛徹心扉的樣子來對王曼琳道歉:
“曼琳,都是我不好,你住院這幾天,我是擔心的吃不下睡不着,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到你身邊親自照顧你。可是廠裏剛接了一筆大生意,我實在是走不開啊,只能拜托岳母照顧你了,不過,我一忙完工作,就立馬來醫院接你了,曼琳,你不會怪我吧?”
王曼琳看一眼虛情假意的胡良翰,心裏冷笑一聲,面上還是一副善解人意的樣子:“良翰我怎麽會怪你呢,真正的男人應當是以事業為重的,我知道你心裏有我就好。”
“曼琳,你真好。”
胡良翰一臉欣慰的看着完王曼琳,肥膩的胖臉上柔情似水,他做作的樣子,連旁邊的王老太都看不下去別開了臉,王曼琳卻還是微笑着看着他。
好啊,她當然好了,她可是在夢裏惡補完《甄嬛傳》的女人。
從此之後,她不只是王曼琳了,她有了個響亮的新名字—鈕祜祿曼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