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謝家
謝家
最後,謝杏婉并沒有将她那塊上不得臺面的帕子從箱底拿出來。王氏早在她開始跟着秀娘學習刺繡時,就将她那份禮物一并備上了。真要讓謝杏婉自己準備,王氏還不放心,萬一謝杏婉突發奇想,弄出個稀奇古怪的東西,謝家和她的臉就要給謝杏婉丢到京城去了。
有王氏替她準備好,謝杏婉樂得省事。須知,謝丹婉和謝明澤,謝明禮三人給新生兒準備的東西,都是自己親自挑選的。她麽,關鍵時刻有王氏替她解決了一切,挨幾句罵又算什麽?
謝杏婉挑起車簾,看着道路兩旁飛速後退的樹木和房屋,哪怕手上拿着馬鞭的不是她,心也随着揮動的馬鞭飛揚起來。
可出門的新鮮勁不過一兩日就過去了,任誰日日被困在方寸大小的馬車車廂內,都會覺得悶。有王氏看着,謝杏婉無法更換男裝,去外面騎馬。時間長了,謝杏婉只盼着眼睛一閉一睜,京城就到了。然而十幾日的路程,并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麽快。尤其是謝丹婉自打坐上馬車以後就開始昏昏沉沉的,時不時還要吐上幾口苦水,為此王氏只得吩咐馬車再走慢些。
還好她們出發的日子比較早,這才在新生兒滿月的前一日抵達了京城。
馬車還未進京城,謝杏婉就感受到了,她從小長大的江南小城與京城的氣度恢宏不可同日而語。她雖是京城人,這些年因為謝韞一直在外做官,鮮少回京,是以謝杏婉出生後,将将來過三回京城,頭兩次還是她年紀尚小的時候,對京城并沒有多少印象。不過,定居京城的祖父祖母每年都會命人給他們兄弟姐妹送來禮物。只可惜,家中祖父祖母不了解她的喜好,送給她的多是女孩子喜歡的絹花首飾等小玩意兒。長者賜不可辭,那些東西謝杏婉收是收了,收了以後全壓箱底了。
謝家在京城有宅子,家中有祖父祖母,他們即便要去外祖家中賀新生之喜,也要先回京城謝家拜見祖父祖母。
馬車才到城門處,就有謝老太爺派來守在城門的人出現,迎接王氏一行人。
“二太太,老太爺和老太太自從收到二老爺寄來的信,就日日盼着您和幾位少爺和姑娘回來。早三天老太爺老太太就囑咐我就在城門處侯着,就怕錯過了您的馬車。”謝壽泉是如今謝老太爺身邊得力的人,年紀雖然不大,做事向來穩妥。
這次在城門處見到了謝壽泉,王氏也很意外。她沒想到謝老太爺會讓得力助手過來接她們。不過她們娘幾個數年未歸,雖說年年派人送了年禮回京孝敬二老,但是二老久不見兒孫,想念心切也是應該的。
“勞煩泉管事了。老太爺老太太身子骨可還硬朗?”
“老太爺身子骨一向康健,就是老太太前些日子不慎感染了風寒,病了一段時間,吃了一個多月的藥,如今身上的病痛離得差不多了。”
“老天保佑,老太爺老太太可要健健康康的,長命百歲。我随老爺長年在外,不能在跟前侍奉老太爺老太太,已是不孝。”
“二老爺二太太人雖不在京中,心中卻時常惦記老太爺老太太,您二位的孝心老太爺和老太太都知道。老太爺常說,二老爺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在身邊又何妨。老太爺和老太太絕對不會怪責您和二老爺的。二老爺身邊有二太太照料着,老太太也放心。自從接到大姑娘誕下麟兒的消息,老太太就讓大太太将院子收拾出來了,只等着您和幾位少爺姑娘回來住。”謝壽泉笑着與王氏說着謝家的事,話雖不多,卻将謝家如今的情況一一點到。
王氏随謝韞在任上一住就是多年,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謝家如今的當家人還是老太太。看來這麽多年來,她那位妯娌依然不得老太太的歡心。不過,老太太也不見得有多喜歡她,否則謝清婉緣何不在京城出嫁,反而從江南送嫁?
Advertisement
陳年往事,不提也罷。橫豎她這次回來,在謝家待不了多長時間。若舒服了,多住幾日亦無妨,若是不痛快了,那便早早離京回江南。她領着幾個兒女出門前,謝韞就曾叮囑她,早日回去。
“多謝老太爺老太太惦記了。今日時辰也不早了,先走吧,免得讓老太爺和老太太久等。”
“正該如此,不然老太爺老太太該等急了。”謝壽泉笑着點頭,示意馬車夫駕車。
半個時辰後,馬車停在了謝家的大門外。謝杏婉由蓮心攙着下了馬車,不管她平日是什麽德行,進京之前王氏就千叮咛萬囑咐她,到了京城祖父祖母面前,她絕對不能出岔子,否則等回去了,她就等着被收拾。謝杏婉到不是怕王氏收拾她,而是王氏和她大伯母不對盤的事,她從謝明澤那裏多少聽了幾耳朵,知道王氏絕對不想在她大伯母面前丢醜。原本在她們姐弟沒出生之前,王氏因為夭折了她們的大哥,沒了兒子在她大伯母面前就有幾分底氣不足。得虧那時候王氏沒在京城中住着,不然不知道要受多少氣。
聽說了王氏與她大伯母的恩怨是非,謝杏婉對那個沒有多少印象的大伯母就喜歡不起來。她平日常常惹王氏生氣不假,但是什麽時候做什麽事她還是清楚的。到了謝家,她的一言一行勢必要打上王氏的印記,如她頻頻出錯,丢的就是王氏的臉。她的母親絕對不能因為她被人嘲笑。謝杏婉卯足了勁!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她規矩起來,絕對叫人刮目相看。
下了馬車,王氏領着四個兒女進了謝家門。謝家現在住着的是一個四進的宅子,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能在鬧中取靜的地方擁有這樣一座宅子,本身就很不簡單。謝家這一輩沒有什麽才華出衆的人才。這座宅子是謝老太爺的父親留下來的,如今住在宅子裏的謝家二老和謝大老爺一家子都是享受祖宗餘蔭的人。王氏出身比謝家要高,當年之所以會嫁給謝韞,并非看中了謝家門戶,而是王氏榜下捉胥,看中了謝韞這個人。
王氏嫁給謝韞,屬于低嫁。因此,謝老太太哪怕心底不是那麽喜歡王氏這個二兒媳婦,也不敢太甩王氏的臉面,而王氏這麽些年能一直跟随謝韞在任上,不用在京城侍奉公婆,完全得益于她有一個好娘家。謝清婉能嫁進王家,也是王氏将謝清婉教養得好,讓她的兄長嫂子見了謝清婉都喜歡,這才有了兩家的親上加親。謝清婉也争氣,進門第一年就給王家誕下了嫡長孫,趕在王氏的大侄兒媳婦前頭。雖說幾個侄兒王氏都是一樣的疼,可做了自個的女婿之後,又不一樣了。王氏不求謝清婉以後和大侄兒媳婦一較高下,有個兒子傍身總是好的。
思緒紛飛間,一行人已經到了寧遠堂。
謝老太爺和謝老太太如今住在寧遠堂,王氏和謝杏婉幾人還沒進門,就有下人跑了幾趟內宅,将王氏等人的行程報到二老處。等謝杏婉幾個走到寧遠堂時,謝老太爺和謝老太太都端坐在正堂裏。
謝老太爺已過花甲之年,頭上有些許白發,胡須花白。因不茍言笑,瞧着有些嚴肅。謝老太太嘴角眉梢有不少皺紋,見到謝杏婉幾個雖然面帶笑容,卻難以讓人産生親切感,大約是平日裏不善笑的緣故。
“給祖父祖母請安。”以謝明禮為首的四人在王氏之後跪了一排,給謝老太爺和謝老太太請安。
到底是自己的親孫兒孫女,謝老太爺見了謝明澤和謝杏婉就心生歡喜。謝明澤和謝杏婉一個溫文爾雅,一個娴靜秀美,讓人見了就喜歡。
“好孩子,快起來。”謝老太爺摸着胡須,點頭笑道。
“丹婉這是怎麽了,怎麽我瞧着面色有些蒼白。”謝老太太到底是掌管後宅的心細之人,謝丹婉臉上塗了胭脂,卻蓋不住因為坐不慣馬車帶來的後遺症。
“回祖母的話,丹婉沒事,就是坐車的時辰長了些,有些不适應,緩緩就好了。”謝丹婉适應了十來天,這兩天終于沒有繼續吐了。否則,她大約會被擡着進謝家的門。
謝老太太也不慣長時間坐馬車,對謝丹婉的不适能感同身受。
“快坐下,既然累了就別站着了。二兒媳婦,澤哥兒,禮哥兒,杏婉也都坐。”謝老太太一聲吩咐,王氏等人相繼坐下。
幾人在寧遠堂坐下,之後聊的無非是謝韞在任上發生的一些事,以及幾個孩子們的生活。王氏掌管後宅是一把好手,可是對上謝老太太,言語就有些蒼白了。謝丹婉身體不适,沒有多餘的精力搭話,偶爾說上兩句幾乎要耗空了她的氣力,謝杏婉本就不擅長這種後宅女人們之間的交流,謝明禮平日一心只讀聖賢書,因此活躍氣氛,逗笑謝老太爺和謝老太太的重任就落到了謝明澤身上。
謝杏婉看着謝明澤三言兩語就将二老逗得笑開花了,極大拉近了祖孫之間的距離,自愧不如。她就是再修煉三十年,也修煉不到謝明澤這種在長輩面前游刃有餘的本事。
在寧遠堂用過午飯,謝杏婉也沒見到大伯父這一房的人,直到傍晚,她才在寧遠堂見到了大伯父謝濤,大伯母曾氏和幾位堂兄,以及唯一的小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