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鄉下的“二六”席

第41章 鄉下的“二六”席

跟桂秋八卦了一耳朵,桂重陽沒有回屋裏,而是随桂秋去了廚房。

廚房掌勺的不是桂二奶奶,也不是楊氏,而是初次來桂家的周丁香。

原本沒有客人初次登門就幫着幹活的道理,可誰讓今天周丁香是以“幫廚”的名義過來桂家的?

這竈上的功夫,半點做不得假,楊氏原本是掌勺,看着周丁香手腳麻利、刀工不俗,不好意思讓她再給自己打下手,就讓出大師傅的位置。

梅氏與梅朵在廚房幫忙,兩人都已經聽桂重陽講了周家的事,言語間就十分留心周丁香。

楊氏這裏,卻是壓根沒想到此處。實在是桂家這條件,鄉下姑娘都嫌棄,更不要想去惦記鎮上姑娘。她對于周丁香的看重,是一個學了半拉的子廚娘對周丁香家傳技藝的尊重。

周丁香落落大方,也不畏幾個女子的打量。

鄉下的席面,上席是八碟八碗,中席是六碟六碗,下席是四碟四碗。桂家日子剛要起來,并沒有招搖,預備的是中席六碟六碗。

兩碟涼菜,涼拌蘿蔔皮與芥末墩;四碟小炒,清炒小油菜、炒茄子絲、豬肉炒扁豆絲、香椿攤雞蛋;四碗小炖菜,肉湯炖蘿蔔、蝦皮熬豆腐、炖雞雜、炖黑魚,還有兩碗壓桌大菜是蘑菇炖雞與四喜丸子。

時間将到中午,炖菜已經全部齊活,只剩下幾個小炒準備下鍋。

楊氏看了看外頭天色,對桂秋道:“去外頭瞧瞧,你大哥怎麽還沒回來……”

桂秋嘀咕道:“大姑既不稀罕與娘家走動,作甚還要湊上去?”

楊氏錘了他一下:“閉嘴,長輩如何,哪裏有你做小輩講究的,別叫你奶聽見!”

桂秋翻了個白眼,拉着看周丁香做菜看得津津有味的桂重陽出來,道:“家裏也真是的,有什麽接的?有大姑在,耿家會來人才怪!”

桂重陽年歲不大,卻是打小讀孔孟之書長大,打心裏不贊成桂大姑疏遠父母的行為。不過他又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将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去考慮事情,并不是一味譴責。

Advertisement

“大堂姑當年也不過十幾歲,因家裏連累被休棄,一時想不開也是有的。至親骨肉,總有要人先退一步。五叔做得對,桂家應該主動一下,二爺爺、二奶奶嘴裏沒說什麽,可卻是都盼着呢。”桂重陽道。

桂秋撇撇嘴:“怕是他們要失望了。大姑那脾氣,等你以後見了就曉得了,慣是個胡攪蠻纏的。你說耿家賣肉,自然是盼着有長期主顧,師傅家的館子生意好,每天要用十來斤豬肉、二十來斤豬下水,也不算小主顧了。可自打我過去學廚,讓大姑知道,就鬧得讓耿家停了送貨,師傅也只能去找了另外一家送肉。就是生怕與我有半點關系,你說這鬧騰的,圖個什麽勁兒?難道我知道了他家,還能上門借錢不成?”

疏不間親,桂秋好說桂大姑不是,桂重陽卻不好說,只心裏曉得都是窮鬧的。

兩人溜達到門外,桂秋嘴裏說着嫌棄的話,可神色之間已經帶了幾分期待。

這時,就見遠處一個人影孤零零走來,卻是獨行的桂春。

桂春額頭汗津津的,腳步匆忙,手上提着一條紅白相間的後腿肉,還有兩大塊豬肝。

桂秋的臉一下子耷拉下來:“耿家人還是不肯來?”

桂春抹了一把汗,道:“鎮上有個員外今兒過壽,跟舅爺家訂了五口豬,那邊正忙着。”

桂秋抿着嘴,沒有說話,這殺豬的活是壯勞力幹的,耿家老舅爺、老舅奶奶六十多歲,還用幹活?就算耿家人都忙着,不是還有桂大姑這個女眷在。

都是借口罷了。

桂春将豬肉、豬肝拿到廚房,因為十二道菜不算少了,倒是并不用再添什麽,可是夏天天熱,這豬肉、豬肝容易壞,便用鹽滾了,去吊到井裏了。

楊氏嘆了一口氣,打發桂秋道:“去告訴你奶一聲,問問是不是能擺席了。”

桂秋應了一聲,出去。

桂春見周丁香在,略顯拘謹,喝了一碗涼水,看了梅朵兩眼便出去了。

桂重陽也跟着桂春出去,就見一個憨頭憨腦的少年迎面過來,正是之前給鐘小吏開門的。他不過十三、四歲大,不是別人,是楊氏的侄兒、桂春兄弟的表弟楊武。

楊家在“九丁之難”時也沒了兩人,是楊氏的娘家爹與娘家兄弟。桂楊兩家并不是只有二房這一重姻親,病故的桂奶奶也是楊家女,是楊氏的親姑姑。

不怪在出事後楊家當家人厚道,當時桂家成年男丁只剩下殘廢的桂二爺爺,兩房都是婦孺,既有楊家的老姑奶奶,又有楊家的小姑奶奶,再小的桂春兄弟是楊家的外甥,楊家當家人就是楊氏的長兄楊金柱,最是寬厚實在之人,不僅沒有疏遠桂家,反而能幫的地方盡力幫了,寧願被村裏人排斥也依舊與“西桂”走動。

眼前這楊武,就是楊金柱的小兒子,比桂秋小三歲,比桂重陽大一歲,今年十三。

“大表哥,上席嗎?”楊武道。

“應該差不多了,再等會兒。”桂春道。

桂重陽對寬厚的楊家人極有好感,拿出方才周丁香抓給他的幾顆紅棗,遞給楊武:“表哥吃棗。”

楊武看着紅棗咽口水,也不推卻,笑呵呵伸手接了,卻只拿了一顆:“我嘗個,大表哥與表弟也吃。”

桂重陽點點頭,塞了一顆棗到桂春嘴裏,自己也吃了一顆。

桂秋從正房挑了簾子出來,道:“奶叫上菜,大哥和武子送東屋那兩桌,我送西屋那一桌。”

東屋是男客,西屋是女客。

至于桂重陽,并沒有安排上菜的活給他,并不是嫌棄他年歲小力氣不足,而是因為他穿着孝要避諱。

雖是後補的席面,也是紅席,不僅像重陽這樣守孝的要回避、楊氏這樣守寡與梅氏這樣名義上守寡的都要回避。

桂春與楊武應了,轉身回廚房。

上席的托盤是早借好的,上面一次能擺上四個碟子或四個碗,如此一來,一個桌子上三次菜就齊活。

三個小夥子手腳麻利,一趟一趟上菜。

桂重陽也沒閑着,與梅朵一道在楊氏的東廂擺了一桌,因為是自家人用的,所以沒有留最後兩道主菜。

等到桂春他們上到最後一趟,桂二奶奶跟着過來,請周丁香去正房吃席。

周丁香是外客,又是頭一回上門,自然不好慢待。

周丁香卻直爽道:“奶奶,我腼腆怕生,想留在這邊與梅姐姐一道吃。”

桂秋正好在旁邊聽到,翻了個白眼。

這樣一個大嗓門,進來就“喧賓奪主”在廚房主了竈,讓大家都給她打下手的人還好意思說自己“腼腆怕生”?

桂二奶奶卻覺得小姑娘說的沒錯,一個十幾歲的大姑娘,可不正是腼腆不愛見外人的時候,便吩咐楊氏道:“讓周丫頭跟着受累了,給丫頭炖碗糖水。”

楊氏點頭道:“炖了紅棗湯,在井裏湃着呢。”

桂二奶奶點點頭,又與梅氏說了一句,才轉身回去陪客去了。

廚房衆人就去了東廂,剛坐下桂秋與楊武也過來了。桂春不在,應該是被留在席上陪客了。

楊氏拿着一個小碗,送到楊武面前:“武小子受累了,快吃。”

小碗裏,是一條香噴噴的雞腿。

楊武看着雞腿咽口水,可還是忍着推到桂重陽跟前:“表弟小,這個給表弟吃。”

桂重陽又推回去,并沒有說茹素的事,指了指眼前的清炒小油菜,道:“我這幾日腸胃不好,吃不得油呢。”

楊武看看幾位長輩,見沒有人說話,便信了,看着碗裏的雞腿,笑的開心燦爛。

桂重陽在旁看着羨慕不已,這才是真正的孩子,自己是不是已經老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