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救災
救災
烏雲密布的天空籠罩在受災的古鎮上空,陰霾的天氣給整個場景增添了一層凄涼的氛圍。
天空中沒有一絲陽光的透射,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蔚灰色。烏雲密布,仿佛是天空中的一張厚重的黑紗,将陽光完全遮蔽。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濃密而沉重的雲層,給人一種壓抑和沉悶的感覺。
灰暗的天色讓整個古鎮顯得更加陰冷和荒涼。原本色彩絢爛的房屋、繁忙的街道此刻都被映襯得黯淡無光。災難留下的痕跡在這樣的天氣下顯得更加清晰,無情地展現出古鎮所經歷的破壞和毀滅。
天空中似乎沒有一絲風,空氣沉悶而濕潤,彌漫着一種壓抑的氣息。雨水似乎随時都有可能降臨,空氣中彌漫着潮濕的氣息,讓人感到沉重和不安。
街道兩旁的房屋大多已經倒塌或嚴重受損,殘垣斷壁随處可見。牆壁上裂開的痕跡和破損的窗戶,昭示着災難的破壞力。倒塌的屋頂、破碎的門板散落在街道上,成為了殘酷的證據。
街道兩旁的商鋪大多倒閉,破舊的門窗搖搖欲墜,昔日的繁華與生機早已消失殆盡。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只有幾只餓瘦的狗四處游蕩,尋找着食物的痕跡。
災情依然嚴重,人們流離失所,家園被毀,無家可歸。有些人失去了親人,傷心欲絕,他們流着淚行走在街頭,無處可去。
白辰夕和楚語跟着梁飛的隊伍下山,來到一片空地,準備開始施粥。這片空地上,已經有大量的災民早早地排好隊,等待着食物的發放。人群中傳來嘈雜的聲音,但整體上沒有鬧事。
空地上的人群形成了一道長長的隊列,每個人都安靜地等待着。他們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還有一些弱質的人,他們的目光中透露出對食物的渴望和期盼。
隊伍裏的人有條不紊地開始搭建臨時的棚子,用簡單的材料和搭建技巧,在空地上慢慢構建起遮風擋雨的臨時居所。他們熟練地操縱着工具,将木材和帆布拼湊成簡陋而可靠的遮蔽物。
白辰夕和楚語幫着忙,但有些疑惑。白辰夕問身邊正在搭建的人身邊,“為什麽不放着搭建好的棚子,每次都要重新弄呢?”
搭建者一邊幹活,一邊解釋道:“因為人在的時候,大家都老實排隊,可一旦沒人看着,很多人就會趁機拿走棚子的材料,甚至連整個棚子也會被拆走,所以我們每次都要重新搭建。”
白辰夕和楚語聽了那人的解釋,他們感到有些疑惑。白辰夕忍不住問道:“他們拿走棚子的材料是為了什麽?”
那人苦笑了一下,回答道:“其實,那些材料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肯草根樹皮一樣,已經餓得什麽都吃了。他們不是為了建造其他東西,而是為了填飽肚子。在這種困難的時刻,他們會不擇手段地尋找食物和資源。”
白辰夕和楚語聽了這番話,對視了一眼。看來,這些人的生存狀況已經極其艱難,面對饑餓和困苦,他們會不擇手段地去滿足基本的需要。而這種行為背後所隐藏的是深深的痛苦和絕望。
另一位搭建者聽到他們的對話後,也插了進來,他的聲音帶着一絲低沉:“一開始我們也是放着棚子不管的,但第二天來到這裏時,一片狼藉。問村民他們卻都說不知道。我們辛辛苦苦搭建,他們拆了,真是讓人心寒。”
又有人插進來,“這些人只顧着自己,根本不顧及其他。我們來幫他們,他們卻拿走我們的棚子,真是白眼狼。”
搭建者們的聲音雖然壓低,但話語中充滿了對村民的不滿和怨氣。他們認為村民的自私行為導致了他們的辛苦付出付諸東流。
白辰夕和楚語聽到這些話,心中感到一陣震驚。他們開始明白,這個搭建者團隊的成員對村民的态度并不友善,他們對村民充滿了不滿和厭惡。
楚語趁機繼續問道,“昨天鬧事的是什麽人?”
搭建者們不屑地回答說:“那些鬧事的就是一些不老實的村民呗。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們早就習慣了。幸好有梁飛在,每次都能鎮住他們。”
其中一位搭建者還抱怨道:“真不明白,都被教訓那麽多次了,他們怎麽就是不長記性呢?”
楚語聽到搭建者們的回答,繼續追問:“他們經常來嗎?”
搭建者們嘆了口氣,回答道:“是的,他們隔幾天就會來搗亂一次,而且長得還挺像的。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村子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刁民,真是讓人疑惑。”
随着他們的對話,搭建工作也接近尾聲。
搭建工作結束後,小隊的人開始準備熬粥。白辰夕和楚語積極參與,幫忙打水。然而,他們驚訝地發現,盡管打的水很多,但用的米量卻很少。
白辰夕邊忙碌邊疑惑地問道:“這麽點米怎麽夠呢?”
其中一位人回答道:“有多少算多少,他們想喝,得憑本事得。”
楚語也加入了詢問:“天福堂裏不是還有很多糧食嗎?為什麽不拿出來救濟災民?”
搭建者們連忙示意她小聲點,并看了看周圍的村民,确保沒有人聽到。他們低聲道:“鬥米恩升米仇,我們只要能讓他們活下去就可以了。活好了,他們就會開始找茬。”
白辰夕和楚語聽到這番話,更加疑惑了。白辰夕繼續追問:“既然這樣想的,為什麽還要救濟災民呢?”
其中一位搭建者回答道:“雖然村民們的人品不行,但我們作為天福堂的成員,還是要做好事的。總不能看着他們死去。”
旁邊的人紛紛應和,言語中充滿了自豪和自我感動。
天空上烏雲密布,仿佛一幅沉重的畫卷遮蔽了陽光。烏雲厚實且濃重,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好像随時會帶來陰霾和雨水。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烏雲漸漸散開,透露出一片湛藍的天空。陽光從烏雲的縫隙中透出,猶如金色的光束穿越雲層,閃耀着明亮而溫暖的光芒。
烏雲散去後,天空中開始浮現出稀薄的雲朵。這些雲朵輕盈而柔軟,像是一朵朵棉花糖漂浮在天空中。它們的形狀各異,有的像綿羊,有的像舞蹈的姿态,輕巧而飄逸。
太陽逐漸露出了它的笑臉,照耀在雲朵上。雲朵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通透而柔和,散發着淡淡的光芒。微風吹過,雲朵輕輕地漂移着,形成了一幅幅流動的畫卷,給天空增添了一份詩意和浪漫。
在稀薄的雲層下,天空的藍色變得更加純淨和明亮。藍天如洗,宛如一塊無暇的寶石,灑滿了整個世界。陽光灑在大地上,将一切都照亮,展現出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
陽光灑在山林上,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層明亮的光暈。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翠綠的光芒,樹葉透出清新的色彩,仿佛鑲嵌了無數顆綠寶石。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伴随着陽光的穿梭,樹影在地面上舞動着,形成了一幅幅斑駁的圖案。
山林中的小溪在陽光的映照下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泛起漣漪,微光在水面上閃爍。溪水沿着山石間的裂縫流淌,發出潺潺的流水聲,給整個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機和清涼。
山林中的空氣清新而濕潤,微風中夾雜着花草的香氣。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斑駁的光影,給整個場景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麗的氛圍。人們在陽光下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恩賜,感受山林的靜谧和生機。
楚濟、陳晴和齊景跟随着另一隊人上山,準備采集草藥和尋找食物。他們沿着山路前行,腳步穩健而堅定。
山路崎岖而險峻,但這些人的行進速度并不慢。
行進中,隊伍裏開始傳遞今天要尋找的草藥的圖樣,以及狩獵安排。這些草藥看起來非常特別,而食物以狩獵為主,似乎并不是受災村民迫切需要的東西。
楚濟向一名隊伍成員詢問:“這些草藥和狩獵食物,要怎麽用來救助災民?”
對方的回答有些漫不經心:“嗯,這些東西對村民來說或許不是很重要。我們只是按照指示來尋找這些特別的草藥和食物,畢竟這是隊長交代的任務。”
陳晴皺起了眉頭,她繼續詢問:“可是,我們不是來救災的嗎?”
其他隊伍成員聳聳肩,不以為意地說道:“是救災呀,我們只要按照任務去執行就好了,畢竟隊長是最清楚的。”
楚濟、陳晴和齊景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齊景看路邊有一些可以勉強做糧食的草,“你們看,這些草雖然不如麥子,但是可以當糧食吃的呀。”
隊伍裏的成員看了一眼,無所謂的說道,“你喜歡的話,可以帶着。”
見隊伍裏的成員不以為然,三人找到了隊長,楚濟說道:“隊長,我們在路邊發現了一片草,它們可能可以作為一種替代糧食的選擇,為受災村民提供食物。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需要及時采取行動。”
隊長聽完楚濟的話,淡淡地回答道:“知道了,我會向上面彙報。”他的語氣顯得漠不關心,似乎并沒有将楚濟的發現放在心上。
陳晴感到不滿,她堅定地說道:“這片草或許是為受災村民提供食物的更好選擇,至少也該做些标記,或者帶一些回去嘗試一下。”
隊長看了陳晴一眼,“我們的救援行動需要有組織、有紀律。不能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否則會造成混亂。我們已經有一套安排好的救援計劃,按部就班地執行就好。”
陳晴并不滿意隊長的回答,她試圖再次解釋:“隊長,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它來幫助受災村民。他們迫切需要食物,這片草或許可以解決部分問題。”
看到陳晴這樣,隊長臉色變差,眉頭也皺起來了,同隊的人趕緊拉了陳晴一把,示意她不要再繼續争辯。
陳晴被迫放棄争辯,他們跟随隊伍走着。一名同隊的人悄悄告訴她,這是堂裏的規矩,新來的最好不要多說。他還告訴陳晴,隊伍中的個人表現至關重要,好的表現可能會帶來更好的待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