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孟正的無知無覺中,蝴蝶效應還在繼續。

張領導記住了黃毛的車牌號并且舉報了他。交警在查黃毛超速和闖紅燈的問題時意外查出了黃毛現在拿在手裏的駕駛證是假的,真的早就被吊銷了。

于是,黃毛被拘留了。

等到黃毛的姐姐對丈夫哭訴這件事,問有沒有辦法把黃毛撈出來時,丈夫刑工頭的心裏忽然生出了一絲警惕。原本他以為這個小舅子只是游手好閑、愛糟蹋錢,但妻子喜歡縱容小舅子,刑工頭看在妻子當年陪着自己吃過苦的份上,存着破財免災的心思,對于小舅子的行為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刑工頭實在沒有想到,這小舅子連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敢做了啊!

有句俗話怎麽說的來着?小時偷針,大了偷牛。今天辦假-證,如果再不對他進行約束,誰知道他明天能做出什麽事情來!因着黃毛被拘留,刑工頭終于下定決心不再縱容妻子和小舅子了,哪怕夫妻情分再深也不行。

下決心要防着小舅子的刑工頭不知道,遠離小舅子的決定讓他在日後少了好大的一件禍事,間接又影響了很多人和事。

……

孟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彩票沒有中獎,這讓他非常失望,但實話實說,也僅僅是失望而已,萬萬不到絕望的程度。他那個自重生後始終飄在半空中的心反而因為這份失利一下子落到了實處。

他忽然變得非常清醒。

原來重生之後,并不是事事皆在掌握之中的。

我只是重生了,我不是神,我依然要對這個世界心懷敬畏。

“如果我們家在重生前中過三百萬的大獎,重生以後卻中不了,那我非嘔死不可。但既然重生前就沒有這三百萬,重生後沒有就沒有吧,可能我們家就是沒有這個財運吧。”孟正在心裏對自己說。

家教真的很重要,雖然孟爸爸和孟媽媽不會講什麽大道理,但他們卻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實際行為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觀念傳遞給了孟正。

天降橫財或許是件好事,但腳踏實地一步步發展也沒什麽不好的。

雖說沒了這三百萬,家裏不能去買房買店鋪,爸爸媽媽也不能去做生意,但是既然重生前的孟正都能憑着實力考上大學,留在大城市裏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重生後的他會少走很多彎路,應該能做得更好。

重生本身就是賺的,哪怕沒有這三百萬,依然賺到了。

這麽一想,孟正的心情瞬間就好多了。

再說,他那個彩票也沒有白買啊,雖然沒中獎,但好歹在買彩票的路上幫助了一位孕婦,不是嗎?那條路上基本上沒有行人,如果不是孟正和孟爸爸正好路過,誰知道孕婦最後會發生什麽事!

“行,彩票這個事情就算是過去了。接下來我要做什麽呢?”孟正自言自語道。

他肯定是希望家裏盡快富裕起來的。可是,第一家裏現在基本上沒有存款,發家致富的本錢在哪裏?第二孟正生理年紀小,如果他建議父母去城裏擺個小吃攤什麽的,從未離開過老家的父母根本不會采納,只會當他在胡言亂語。

孟正的腦海中劃過了一道閃電。

他要教父母認字!

現在正是暑假。十一歲的孟正剛剛結束三年級的課程。待九月份再開學時,他就要上四年級了。孟正想着,至少在開學前,他不打算糾結賺錢養家的事了,他要試着教父母認字。

他們生活的這個後山村是Z省西北部丘陵山區裏的一個非常偏僻的小村子。貧窮導致了這裏的教育資源非常匮乏。像孟爸爸孟媽媽這一輩的人,六幾年出生的,如果他們出生在城市裏,他們肯定上過學,多少認識幾個字,但孟爸爸孟媽媽卻出生在山窩窩裏。孟媽媽只上過幾天的學,孟爸爸倒是小學畢業,但他念書時正趕上十年浩劫,學校裏亂得很,誰知道他是怎麽混完學校課程的。

等到孟正走出山村去上大學時,他才知道,像他爸媽這樣不認識字的中年人在城市裏并不多見,像他這種從小到大沒有見過麥當勞肯德基的年輕人也不多見。但這并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只是被地域限制了。

不是孟正自誇,其實孟爸爸和孟媽媽都挺有才的,他們這輩子吃虧就虧在不認識字了。他們就像是“井底之蛙”中的那只蛙,卻沒有一只好心的鳥來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趁着父母現在還年輕,孟正就想要做這只鳥。

拿孟爸爸來說,他年輕時——真的是年輕時,那會兒他都還沒有和孟媽媽結婚——跟在一位木匠身邊學手藝,正兒八經地拜過師。那位木匠師傅不僅僅是木匠,同時還是一位油漆匠。那時候的油漆匠和現在的油漆匠不一樣,那時候的油漆匠主要負責給家具上漆,必須要有繪畫功底。孟爸爸跟在師傅身邊學了幾年,不僅能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還上得一手好漆,能在家具上繪制出各種吉祥紋路、花鳥魚蟲。

可惜的是,等孟爸爸學成了,人們忽然開始追捧工廠裏生産出來的那種家具了。雖然那種家具沒有老手藝人做的家具結實,可是人家款式新穎啊!年輕人結婚時都喜歡去鎮上買家具,覺得那樣有面子,木匠的生意就越來越差了。

孟爸爸的木匠師傅有一個哥哥,算是孟爸爸的師伯。師伯是篾匠。孟爸爸做木匠學徒的時候,吃住都在師傅家裏,師傅家裏的活計都被他包攬了,就連師傅孫子的尿布都需要他來洗。師伯眼饞孟爸爸這個勞動力,常常把孟爸爸叫去他家裏幹活。孟爸爸每次都老老實實地幹了,看上去任勞任怨毫無脾氣,其實卻把篾匠的手藝偷學到手了。但篾制品被市場經濟淘汰得更快。竹籃竹筐哪有塑料籃子塑料框子便宜啊!

就這樣,孟爸爸幾乎是學成就失業。

等到孟正記事以後,家裏雖然還留着做木工活、做篾制品的工具,但孟爸爸基本上不靠這個賺錢了,只偶爾做一點家裏自用的小家具。再等到孟正上了初中,家裏的開銷漸漸大了,孟爸爸和孟媽媽見在家務農實在沒有出路,就跟着同村人去了城裏當農民工。

工地上的農民工分為泥瓦匠、木工、鋼筋工很多種。雖然也有木工,但木工主要負責搭設現澆混凝土支撐架和房屋木結構,和木匠是兩碼事。孟爸爸一去工地,就把自己年輕時的手藝徹底丢下了。

這原本也沒什麽。

對于孟爸爸來說,只要能養家糊口,能把孩子的學業供出來,他再苦再累都不怕。可是,等到孟正大學畢業以後,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木匠篾匠忽然就變得吃香了。有老手藝人編個帶着福祿壽喜字樣的竹盒子放在網上賣,一個盒子賣一千六!這讓孟爸爸極為震驚。

孟爸爸曾經以為自己的手藝白學了,因此只能去工地上賣力氣,結果手藝丢了十幾年,卻忽然知道原來手藝還是能賺錢的。可是,這時的孟爸爸卻因為胳膊在工地上受過傷再也沒法做精細的活了。

孟爸爸是真的喜歡木匠、篾匠這份傳統職業,而且他在這方面相當有天賦。然而生活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當他肩負養家糊口的重擔時,他的手藝換不來錢;當他的手藝能換來錢時,他卻已經把這份手藝丢下了。

盡管孟爸爸從來沒有對外表現過自己的脆弱,但孟正卻隐隐能感知到爸爸心裏的迷茫和消沉。孟正每次想起孟爸爸用幹布擦着那些舊工具時,心裏都會湧起一陣陣的難過。

孟爸爸沒什麽文化,所以他見識有限。他不懂世界經濟,不懂未來潮流,當這個世界發生劇變時,他就逐漸變得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了。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悲哀。

而現在,孟正重生了。

他可以想辦法讓父母換一個賺錢方式,使得爸爸既能賺到錢,又不會在工地上傷了手。他可以想辦法讓爸爸不要放下自己的手藝。但這樣就夠了嗎?不,這還遠遠不夠。如果不從本質上改變爸爸媽媽,他們依然會被時代抛下。

在未來十年中,家用電腦和智能手機會變得非常普及。未來有電商平臺、有微信、有手機支付……如果一個人能順應時代,那麽他就能享受到時代發展帶來的便利,而如果他不能順應時代,他就會因為衆多新事物的出現而變得無所适從。

孟正不希望父母的後半輩子只能窩在這片山村裏。這裏太偏僻了,根本發展不起來,随着年輕人紛紛離開,山村裏漸漸只留下了一些老人。

要知道,等孟正考上大學時,孟爸爸和孟媽媽也不過才四十歲出頭,如果他們能活到八十歲,那還有四十年能活呢!孟朵和孟正肯定會離開家鄉去城市裏發展,孟正舍不得讓父母過上數着日子盼着兒女回家過年的生活。

所以,孟正打算教父母認字。

認字是為了長見識,是為了多一種選擇。

并不是孟正一定要把父母帶去城市裏,他只是想讓父母多一份選擇的機會。

如果父母會用電腦,會用智能手機,會用電商平臺,會用手機支付,那麽當他們想要待在城市裏時,他們就能在城市裏生活得很好,不會顯得格格不入,不會因為這裏不适應那裏不适應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如果他們更喜歡回鄉下待着,那麽當他們會用電商平臺了,會用微信和孩子們聊語音聊視頻了,他們的生活不也會變得更加精彩嗎?孟正知道,當他考上大學,當他的工資逐年增長,父母會為他驕傲,會因此而感到開心。但是,如果四十多歲的爸爸媽媽能憑自己的本事開網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會更加開心!

所以,他一定要教父母認字!

第二天,孟正起得很早。他起床時,孟朵都還沒起來,孟爸爸和孟媽媽正蹲在天井裏刷牙。孟正把自己和姐姐的一年級語文課本都翻了出來。

見他翻箱倒櫃的,孟爸爸總覺得他這副樣子不正常,還以為他依然為浪費的兩塊錢糾結着,漱了漱口,說:“行了,你也別以為那兩塊錢就是浪費的了,要不是咱們為了買彩票特意去了鎮上,咱們也不能正好遇到那個孕婦。咱們可是做了好事的!這麽一想,有沒有覺得心情好一點了?”

這個說法和孟正昨晚上安慰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父子之間果然有默契啊。

孟正把兩本課本遞到父母面前,鄭重其事地說:“爸、媽,從今天開始,我要教你們認字。”

孟爸爸:“……”

孟媽媽:“……”

兒子又在搞什麽哦!他果然怪怪的!

孟正打算從拼音教起,因為拼音輸入法真的很方便!只要孟爸爸和孟媽媽學會了拼音,他們以後就能自己操縱電腦和智能手機了。

孟爸爸和孟媽媽對視一眼,都以為孟正是心血來潮想要當老師了,估計教個一兩天就會把這事忘了,因此拿着課本,很配合地念起了“啊哦呃咿唔籲”。

孟爸爸和孟媽媽念書時,孟奶奶就坐在門檻上通頭發。她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要通四十多分鐘的頭發。這樣的堅持是有道理的,她的頭發比同齡老太太黑亮很多。悄悄說一句,孟奶奶很愛漂亮,最喜歡別人誇她漂亮了。

跟着念了十分鐘,孟媽媽把課本一丢:“我要去做飯了,豬餓了!”

孟爸爸也把課本丢了:“今天天氣好,我把玉米棒扛去曬谷場上曬曬。”

孟正攔不住,只好說:“那我們中午的時候繼續學!”

等到中午時,孟爸爸和孟媽媽已經把早上學的東西忘光了。

“爸、媽,你們倆是不是沒有用心學?是不是哄我呢?”孟正問。

孟奶奶坐在門檻上,低着頭把手帕疊得整整齊齊的,哼了一聲說:“小正啊,別考你爸媽了,他們就是倆木頭!早上那會兒,奶奶坐在一邊聽了一耳朵。你教的東西啊,奶奶都記住了!”

說着,孟奶奶就清了清嗓子,念起了拼音:“啊哦鵝!咿唔驢!”

孟奶奶得意洋洋地說:“我念得對不對?想我年輕時候的那個記憶力,那是人人都誇的。你爺爺當初就是相中了我聰明……”

“不不不,我爺爺明明是相中您漂亮!”孟正很有求生欲地說。

“對咯!”孟奶奶笑得牙床都露出來了。

-------------------------------------------------------

作者有話要說:  孟奶奶:自戀的小公舉。【劃重點,家裏唯一的小公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