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這一日,皇帝略有微恙,便早早地散了朝,在禦花園歇息,想着如海的事情辦得差不多了,想來頂多一個月光景就能回到京城,皇帝的心裏略略振奮,不過,在揚州時他那油鹽不進的樣子又叫皇帝苦笑了起來。

不過,再一想到剛才朝堂上諸位大臣提及的西北大旱,饑民餓殍遍地的緊急事情又沒了旖旎的心境。

當皇帝真夠操心的,這一輩子就沒有順心遂意過自己想要的日子的時候,每天不是這個煩心事就是那個煩心事!皇帝在心裏暗自腹诽着,又想,要是太子能立得起來,倒是寧可将這一攤子事都交與他去,自己也好享享清福,就可以多一些和如海相對的時候了。

可是,太子……皇帝想着自己那個兒子,略煩惱地擰眉:當面裝作無比乖巧聽話,背地裏卻是陽奉陰違,小辮子多得簡直抓不完,只是,太子在三歲時就被立為儲君,根基已深,現在變動,未免要起一番糾戈,而且……罷了罷了,實在是太麻煩,還是一動不如一靜吧。

正想着太子,偏巧太子就來了,身後還跟着五皇子,七皇子等幾人,齊齊給皇帝跪下,說:“兒臣給父皇請安,願父皇萬福金安,福澤延綿。”

皇帝令他們起來,又命賜茶。幾個兒子圍着皇帝坐下,說了一會兒西北大旱的事,話題就跑偏了。

五皇子義憤填膺地說:“父皇這裏為西北災民着急擔憂,而有些人呢,在這當口上卻只知道為自己斂財,一點家國天下的心胸都沒有!”

皇帝沉下臉,說:“老五,你要說誰就直說,還遮着掩着做什麽!朕現在頭疼,懶得與你打啞謎!”

五皇子慣常不讨皇帝的喜歡,聽這話聲色俱厲的,頓時吓得往後縮,被太子在後面悄悄地踢了一腳,又只得硬着頭皮往前沖,說:“珍兒和九弟一向交好,這是實在看不過了才說的。九弟那侍讀林煜在京城裏開的好大鋪子,買什麽香水牙膏牙刷之類的婦人之物,開張以來門庭若市,據稱小半年的功夫斂財達十萬兩之巨。現在西北大旱,林侍讀身為臣子,食君之俸,卻汲汲營營,專務奇巧淫技,大肆收斂資財,毫無思君報國之心。而九弟卻毫不過問,反而縱容,我聽旁人說,多半九弟亦在其中參股,因為有利可圖,才助長林侍讀為所欲為。珍兒以為,林侍讀如此唯利是圖的行徑,實在丢了天下讀書人的臉面,怎麽堪為皇子的侍讀!故而剛才有感而發。”

太子和七皇子都适時地面露驚詫之态,嘴裏也配合着發出一些感嘆,盡都是。

皇帝冷笑道:“好一張巧嘴!老五,朕今兒才知道你有這颠倒黑白的本事,倒是小瞧你了!”

五皇子頓時面無人色。

皇帝說:“林侍讀家教俨然,光風霁月,豈是旁人可以随意诽謗的?他開了商鋪掙錢不假,可是,這一次大旱,人家不光是把屬于他的那一份盈利捐贈出來扶助西北災民,還積極地想方設法幫着災民渡過難關,豈不比你們自己光是嘴上誇誇其談的家夥強?還有,林侍讀的商鋪是和他的一個姑表弟合股,小九并未攙入其中,你胡說八道,敗壞小九的名譽,其心可誅!今兒起別去上學了,先把那《論語》抄上一千遍,正一正你那歪掉的心思才是正經!”

祥和殿。

徒奕瑞好奇地看着林煜拿回來的種子,用白皙如玉般的手指撥弄了兩下,問:“這就是你說的那什麽快熟好種、可以填溫飽救急救命的番薯的種子?”

Advertisement

林煜笑道:“這個呀,應該叫紅薯,夏天播種的話,到秋天就豐收了。西北冬麥歉收,京城這邊救急可以,到底也救不了許多,若是現在緊急播種下去這個紅薯的種子,不過三個月就有收獲,旱情也就解了。”

徒奕瑞歪着頭又問:“可是,有句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得熱豆腐,種得那麽急,它卻越是不長可怎麽辦?再者,這農作物都擇地得很,南方的橘子到了北方就變成枳了!”

林煜繼續解說道:“紅薯不會。這玩意兒賤得很,随便是沙地也好肥沃的土地也好,都快長得很,哪怕是貧瘠的山崗上都能成活,而且産量很高,種一窩下去,能産幾十個大紅薯,夠一大家人吃一頓的了。”

徒奕瑞聽了很高興,說:“那太好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

林煜說:“好吃啊,甜的。可以煮着吃,也能烤着吃。還能曬幹了磨成粉,做粉皮燒肉吃,鮮得能叫人把舌頭都咬着。”

徒奕瑞高興地說:“那還等什麽呢?咱們趕緊去父皇那邊,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林煜說:“等一下,我還要等那波斯商人多拿些種子來,還要些長成了的果實,一起拿去給陛下看,才好說服陛下。”

林煜沒對九皇子說實話,他之所以拖延,其實不是為了等誰,波斯商人那裏拿到的種子總共也就是一千顆,要在幹旱的西北推廣種植的話種子的數量遠遠不夠,所以,林煜在設法自己培植種子,只是再快也趕不上,必須要等兩天。

三日後,林煜配置好的種子還有幾個成熟的紅薯展示給皇帝看,并采用幾種方法烹調給皇帝品嘗,博得了皇帝的大加贊許,随後,種子被運往西北等旱情嚴重的地區栽培。

果然如林煜所言,三個月後的秋季紅薯的摘種就迎來了豐收,徹底解除了西北的災情。

西北的老百姓聽聞此事,都感激林煜至深,并給紅薯起了個別名,叫“林家薯”。

連內閣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臣都對林煜贊不絕口,說:“這才是才學與實幹并長的棟梁之才!這法子倒是比弄一車車的糧食,特令大軍押送去西北又省銀子和省時省力,而且,這紅薯耐寒耐旱耐貧瘠,産量又大,幾個月功夫就免去了饑馑之禍,省了饑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啊……”

繼推廣紅薯成功之後,林煜還建議皇帝引進馬鈴薯等作物,在這個民以食為天的世界裏簡直是造福一方百姓。

到了秋後,林如海終于攜着一家女眷返京任職,和兒子團圓。

推薦某捕純愛新文,求收藏重生為貓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