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困惑的蔣正心
第12章 困惑的蔣正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天被撞見自己近乎裸體的樣子,舒懷兩三天都沒再聯系蔣正心。
而蔣正心也意外老實,不再像之前那次急沖沖跑來質問。
兩人突然就陷入了奇怪的僵持中。
後來是蔣正心沒忍住,在第四天的早晨發了個問號過去。
舒懷戳戳手機屏幕上發來的小問號。想了想,還是回了一條。
【舒懷】:晚上七點過來接我,去鳳祥城逛夜市。
【狗子】:嗯。
明明得了指令應該心安的蔣正心卻一下午不能好好做事。
漫畫也看不進去,畫也畫不下去。心跳快的不像話,也不知道在緊張什麽。
時不時看眼手機上的時間,感覺每一分鐘都無限漫長。
蔣正心攤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他想着晚上要見舒懷了。又聯想到三天前那個荒唐的夢和遺精的自己。
他想了三天也沒想明白。
他明明是喜歡顧宣的。
顧宣是第一個主動給他微笑,帶給他無條件善意的人。
初中生活不堪回首。本來對高中生活徹底喪失期待的蔣正心,在開學分班的時候遇到了顧宣。
陰郁的形象和極度沉默的孤僻讓蔣正心在高中新班級再次陷入微妙的孤立。但是開學後的第一周體育課就被顧宣打破了。
體育老師讓兩兩組隊互相練習傳球。沒人願意選他,後來是剩下的一個男生不情願地跟他組了隊。對方态度很敷衍,并不好好把球傳過來。所以總是要他反複地跑遠去撿球。
蔣正心跑的太累了,想盡可能把球接住,結果因為太專注地盯球就跟旁邊的同學撞到一起,摔在地上,還被對面意外飛過來的球砸了腿一下。
在地上蹭了一身灰,腿還隐隐作痛的蔣正心只覺得一切都糟糕透頂。
這時有個人跑過來,伸出手将他一把拉起,笑道:“蔣正心,我看你接球很認真啊。要不咱倆一組練練?”
有了一次組隊就有第二次,不知不覺就開始有了來往。而班上的同學也是因為顧宣對他不再那麽抗拒,願意主動跟他交流。
高中生活突然就像一團紙被不着痕跡地撫平了一樣平坦。
顧宣是很開朗的人,說話也很有趣。他能包容許多不同的人并和他們相處的很好,并且為人非常大方從來不會斤斤計較。就連蔣正心這麽木讷的人也忽視不了這份熱烈的溫暖。
蔣正心待在顧宣身邊的時間越來越長。從一開始的組隊練習,到體育課解散的組隊打球,下課聊天,讨論作業題。除了上課時間,好像一直都待在一起。
他看着顧宣對他笑會覺得開心,顧宣和他說話會讓他産生表達的欲望。一直注視着快樂潇灑的顧宣,會覺得自己灰暗潮濕的世界也跟着明亮而有溫度起來。
只是顧宣太好了,還好的衆人皆知。更何況連他這樣的人都能成為顧宣的朋友,別人怎麽會不蠢蠢欲動呢?
他看着顧宣身邊逐漸圍了一圈又一圈渴望親近他的人,像金字塔下的每一層,将顧宣越托越高。
蔣正心不明白,那些人明明各自都有着關系親近的朋友,為什麽還要來瓜分顧宣的時間和注意力。
他只有一個顧宣了。
為了搶奪顧宣的注意力,蔣正心開始做很多事情引起對方注意力。買顧宣愛吃的零食和飲料,送顧宣禮物,幫人幹活等等。确實收到了顧宣驚喜和感謝的目光與話語。
随之就是一些同學的打趣:“呀,蔣正心這是要給咱們班長當媳婦兒嗎?這麽賢惠?”“班長,蔣正心在追你嗎?怎麽對你這麽好?”“我追我女朋友都沒蔣正心這麽用心啊!”
那時,蔣正心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原來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渴望獨占對方的這份急迫不安感是源于喜歡。
即便察覺到自己心意,蔣正心那樣的性格自然沒有告白。是顧宣主動戳穿的窗戶紙。
那天放學,在顧宣拒絕了幾次後蔣正心依然固執地要送人回家。當時顧宣在校門口沉默半響,看着他的眼神說不出的複雜。
送到家門口,蔣正心準備告別時,顧宣先開了口:“蔣正心,你是喜歡我嗎?”
問題抛的太突然,他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但下意識地點頭承認了。
顧宣嘆了口氣,拒絕他的話說的溫和而堅定:“很抱歉,我不喜歡你。我只是把你當朋友。我不知道你對我是抱有超出朋友之外的感情,不應該那樣沒心沒肺地接受你的那些付出。對不起,是我太遲鈍了。咱們先冷靜一段時間,你也好好想想。一直待在我身邊只會讓你更加放不下。”
“等你重新有了喜歡的人,我很歡迎你來找我,我非常樂意作為朋友幫你出主意。在此之前,就先冷靜一下吧。”
被顧宣拒絕的打擊,比蔣正心想的要重。連之前願意和他來往的人都因為他和顧宣之間突然的決裂而疏遠起來。
那些平靜又美好的日子随着顧宣的抽身,像絢爛的晚霞一樣眨眼間褪去。
蔣正心獨自注視着顧宣依然在人群中開懷大笑的樣子。渴望吞沒了所有理智,他開始瘋了一樣地靠近對方。付出所有的努力去讨好顧宣。卻換來了更深的厭惡,走向了一種難以挽回的困境。
躺着回憶了和顧宣的所有過往,蔣正心翻不出什麽自己身體變得奇怪的片段。
他努力想着顧宣的臉和打球時偶然看過對方的赤裸上身。
身下毫無反應。
擡手擋住自己的眼睛,蔣正心再一次地長長嘆息。
--------------------
感覺文案一直寫的不太合适,其實收藏早的小可愛如果有注意到應該發現我改了好幾次。我是真不會寫文案……小可愛有好的建議非常歡迎提出來。這本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寫,寫的沒有以前好的緣故。感覺好凄慘,都沒什麽收藏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