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五十餐飯

第50章 第五十餐飯

香姑就是在這天背着個背簍過來找馥娘的。

“馥娘, 我從宴香樓辭工了。”香姑臉上的笑容都是解脫的。

“你奶能同意?”馥娘才炒完一盤菜,坐在後廚的椅子上歇歇腳。

“說起這個,還得謝謝你。”香姑左右看看确定旁邊沒有人, 才神神秘秘把腦袋湊到馥娘耳朵旁,她道:“我奶本來是不同意的,我在宴香樓打雜,一個月能拿的工錢也不算少,她哪能同意啊!還是我阿翁發話了,她才不情不願同意的,你知道為什麽嗎?”

馥娘其實從張大廚那邊已經聽說了, 但是瞧着香姑一臉“你快問我”的期待表情,她還是假裝自己不知道,臉上驚訝的表情恰到好處:“為什麽呀!”

“嘿嘿。”香姑笑的傻乎乎,“還是多虧了你, 馥娘,我阿翁想要問你在買幾個方子, 他知道你幫我, 就想讓我來和你說這事, 他還給了我一兩銀子哩!”說着話,香姑把一路上都死死捏在手裏的銀子亮出來給馥娘看。

“我長這麽大, 都沒有摸過這麽大的銀子呢!”她臉上的笑容很真摯,可說出的話卻讓馥娘覺得很心疼。

“現在我奶管不了我了, 我阿翁想買你方子, 所以就要站在我這邊,我以後就自己出來賺錢了, 賺的銀子都是我自己的,我奶別想要要去一分, 當然過年過節,該孝敬的我也會孝敬給她老人家的。”

“以後越來越好的。”馥娘聽香姑絮叨着她将來的打算。

香姑這裏已經是雨過天晴。

只要一點點陽光,這個野草一般堅韌的姑娘就會不停地向上掙紮生長着。

“我還是頭一回來你的小飯館,沒想到生意那麽好!”香姑從前在宴香樓裏忙的團團轉,雖然是大師傅的親孫女,可因為女子的身份,在廚房裏的地位還沒有她祖父的一個徒弟高。

她和馥娘關系好,聽說馥娘開了自己的店鋪,她總想要過來看看,但卻因為抽不出空來,直到今日才第一次上門。

馥娘:“我也沒想到生意會這麽好,本來還想着,開在這麽偏僻的地方,就是給下午去碼頭擺攤的時候弄個落腳點,順帶賣點吃食。”沒想到小飯館這邊的生意,比她當初預想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碼頭的人流量好嗎?”香姑這次帶着大背簍出來,也是打算自己擺攤的。

她已經看出來了,未婚夫王五是個不能依靠的,他估計這輩子都要靠着她阿翁吃飯了。

她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香姑也知道馥娘之前和羅家老太一起去碼頭賣綠豆湯,也知道現在馥娘還多加了盒飯生意,羅老太也賣起了湯面和炒面這些——她家雖然沒有住在平安坊,但對羅老太一家的事情也略有耳聞。

問道碼頭人流量的時候,她似乎怕馥娘誤會,都不待馥娘回答,立即又補上了一句:“我沒想搶你和羅老太的生意,我原本想着賣點面食的,你也知道我做面的手藝不錯,但羅老太既然已經做了這個生意了,我就不去碰了,規矩我還是懂點的!”

馥娘倒是不介意這個,但是羅老太就不知道了。

其實馥娘的盒飯也有點搶了羅老太的生意,買了盒飯的人,基本就不會去買面條了,最多因為馥娘這邊沒有主食,去羅老太那邊再買兩個蒸餅。

但是羅老太眼裏馥娘是萬分好的,自然不介意這些。

而且馥娘盒飯的量也少,就算能搶生意,也搶不了多少,在羅老太眼裏自家生意和馥娘的生意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更加多。

至于香姑這邊,如果香姑這邊真的要去碼頭做湯面的生意的話,那是真的和羅老太撞了。

羅老太自從和盧大姐分家之後,本來她是置氣想要把胡餅生意也做了,她帶走了羅太蒸餅的招牌,客人們認的都是她這邊。

果然她一回來,碼頭上的工友們都湧到了她這邊。

羅老太準備了一天的胡餅材料,不過賣了一天,瞧到對面盧大姐明明沒有多少生意,還忙的一臉憔悴,不停給盧大妞惹的事賠禮道歉,為她收拾爛攤子而焦頭爛額。

她頓時覺得也沒有什麽意思了,第二天就不做胡餅生意了。

都不用她擠兌,只要盧大妞在一天,她這個兒媳婦的生意自己也會做倒了。

那天之後,羅老太就沒有再關注過碼頭對面曾經的家人。

香姑家裏祖輩都是做廚師的,她祖父張大廚還是個會鑽研的,說香姑的做面手藝是一絕,那真的不是胡說的。

香姑要是真的去碼頭買面,那對于羅老太的小攤子來說,那就真是降維打擊。

如果給這二位的手藝劃分一個等級的話,羅老太的手藝大約是大學本科的水平,比大部分只會蒸煮的幼兒遠選手高了不少等級。

但香姑的話,她這做面條的手藝怎麽也有個博士水平。

馥娘也吃過香姑做的面條,馥娘承認,十個自己的手藝都比不上香姑一個。

聽到香姑竟然不打算做面,就打算去碼頭賣個臭豆腐,馥娘靈光一閃:“香姑,你來我這邊開個面館吧!我不收你錢!”

香姑:???

小飯館的生意也做了有一個月了,馥娘手裏也積攢了一筆錢,她打算把小飯館隔壁的房子整修整修,給香姑開面館。

馥娘道:“你做後廚大師傅,房租和店鋪裝修,還有員工我來想法子!”

“可是我只有面條做的勁道一些,做不好大師傅的……”香姑十分不自信,她從小生長的環境都是在告訴她,你是一個女人,你不行,男人才是最厲害的。

馥娘一把抓住香姑的手:“香姑啊!你知不知道,你這手藝的價值!”

“我只會揉面,那面條的味道……”

香姑:我沒法保證。

馥娘:“這都不是問題!都交給我來。”

香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馥娘,說起賺錢來,她的眼睛裏閃的全是光芒,整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而她羨慕這樣的馥娘。

馥娘是個行動派,做了決定之後,馬上就會行動起來。

就像之前,被說動要開小飯館之後,立馬就開了起來,而這次也一樣。

修房子的人還是盧二找的,他最近在碼頭混的很開,早上的時候在碼頭當臨時搬運工,下午他阿奶出攤了,他就來攤子上幫忙,來的客人不管是最底層的苦力,還是像光頭大漢這樣的漕幫大管事,都能和他稱兄道弟。

這一回盧二的朋友們都沒有空,房子是馥娘花銀子,盧二找了陸三刀那一夥人修的。

陸三刀除了在碼頭當苦力之外,他手下那一夥人什麽都會幹,不管是蓋房子、修房子甚至搭旱廁、打水井,好像就沒有他們不會的。

隔壁修房子做的熱火朝天,飯點的時候就會來小飯館吃飯,因為他們給馥娘做活,所以一天三頓飯都是免費的。

午飯和晚飯都是過來點快餐,當天有什麽菜,每個人都是兩菜一湯的基本标準,想吃葷還是想吃素随便挑。

不過他們一般都是所有人拼桌,把馥娘店裏快餐的菜都吃個遍。

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幸福了,要不是馥娘這裏的活計不是天天有,他們真想天天給馥娘幹活。

至于早上,早上吃羅老太早點攤子上的,記在馥娘賬上。

馥娘的小飯館只做午飯和晚飯,所以早上的時候攤子就給羅老太開早餐店。

開始的時候生意算不上多少,羅老太只蒸一籠蒸餅,賣不完就下午抗到碼頭去賣,炸油條的油還是蹭的馥娘做油豆腐的油,油條賣不完,也是下午帶到碼頭去,加到馄饨裏面,這吃飯還是馥娘和她說的,要不羅老太還不知道這早上剩下的油條怎麽辦。

豆漿倒是不會浪費了,都是馥娘豆腐坊裏的,賣不出去,馥娘收回來直接再做成別的豆制品。

不過最近羅老太在小飯館的早餐生意也好了很多,上回附近的居民湧過來,口耳相傳讓他們知道了這裏有這樣一家店。

發現一日三餐都有的賣,不僅味道好,價格還便宜,不少嫌家裏做飯麻煩的附近人家都過來買一日三餐了。

落霞坊是人口蕭條,但在過去幾個坊,住的人家還是不少的,大家也不吝啬這不到一盞茶時間的腳程。

畢竟在小飯館買個飯菜,才多少時間,也花不了幾個銅板,就能讓全家美滋滋的吃上一頓好飯菜。

而自己開火做飯,煙熏火燎不說,做一頓同樣規格,有菜有肉的飯菜也要超過一個時辰,這期間的柴火也要耗費不少,吃的也不豐富,婆娘手藝也沒有小飯館的大師傅手藝好。

唯一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小飯館只有早上的時候才有馄饨面賣,中午和晚上只有點那什麽大盤雞才能吃到面皮。

他們長安人,一天沒吃面,肚子裏就和沒吃飯一樣。

快餐可以天天吃,抛費不了幾文銀子,但在小飯館點菜花費就有些多了。

大盤雞一份中份的也要二百文銅板,吃快餐的話,一家三口能吃兩天呢!

不過現在好了,隔壁動工熱火朝天,總有耐不住好奇心問隔壁修屋子是要做什麽,小飯館的人就告訴他們這是他們東家準備開一家面館。

這敢情好啊!

那個長安人不愛吃面?!

一傳十,十傳百,幾乎來小飯館吃飯的人都知道小飯館東家要開面館了,小飯館的東家是什麽人,她能賣這麽便宜的飯菜,那隔壁的面館可能價格也不會貴到哪裏去。

這一來,馥娘和香姑的面館還沒有開,名氣先傳出去了。

香姑有些惴惴不安:“馥娘,他們要是覺得不好吃怎麽吧?”

馥娘安慰她:“你的面條,我的調味,吃過的都說好!如果有人不喜歡,那他一定是愛吃米飯的。”

香姑心想是啊!

雖然她面條揉的好,但決定味道的更多是馥娘的調味,馥娘的手藝她放心!

可過一會兒,她在餐臺給人打菜,有聽到有人問新面館的面條賣的是不是和快餐一樣便宜,心裏又忐忑起來了。

找到馥娘:“馥娘,他們會不會嫌十五文一碗面太貴了!”

馥娘:“我們用的是精面,一大碗,裏頭還有肉有菜,價格和阿婆攤子上的都差不了多少,阿婆的生意能好,我們的生意也不會差到哪裏去的!”

因為瞧着香姑整個人都很緊張,馥娘也沒和她說她想熱賣的不是價格最低的陽春面,而是定價五十文一碗的豬腳面和四十文一碗的大排面。

這幾天,馥娘只要閑下來就教香姑怎麽做豬腳和大排,香姑學的也很快,不過幾天的功夫味道已經和馥娘做的八九不離十了。

她也沒有放棄臭豆腐的生意,馥娘下午要去碼頭擺攤,她也跟着一起去,馥娘賣盒飯,她就在遠一點的地方賣臭豆腐。

臭豆腐真的是聞起來臭,但吃着香。

頭兩天還無人問津,但馥娘幫忙打了兩天廣告,大家夥瞧着價格也确實不貴,兩文錢就有一大碗,來晚了買不上馥娘的盒飯,賣點臭豆腐就蒸餅也挺不錯的。

碼頭上也不是人人都舍得吃一碗肉馄饨或者面條的。

還是兩文錢的蒸餅,兩文錢的素菜更加經濟實惠。

香姑的面館開起來了,招牌沒等到宋老爹回來寫,是羅老太的遠房侄子,段含光幫忙寫的“老碼頭豬腳面”,這個名字的是馥娘想的。

她覺得這個名字一聽就非常有傳承的感覺,段含光也暗自點頭,這小姑娘這歪打誤撞,起個老碼頭,估計下邊人更覺得這兩家店是漕幫罩着的了。

不過段含光本來就有罩着馥娘的意思。

老碼頭豬腳面開業的時候可比小飯館開業的時候要熱鬧多了,馥娘提前在小飯館發了五十減五的代金券。

豬腳面正好是五十文一碗,直接就可以用上代金券減免五文,雖然減得金額不多,但是大家都有一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

而大排面只有四十文,如果要用代金券的話,那還要額外加點一些東西,馥娘店裏還有一文錢的鹵雞蛋,同樣一文錢的鹵蘭花幹,還有七文錢的鹵雞腿、鴨腿、鴨頭,以及二十文能加點的鹵豬腳。

一文錢的雞蛋和蘭花幹加一起都湊不到代金券的優惠,點個鹵雞腿加鴨頭又要十四文了,一個雞腿家雞蛋加蘭花幹又還差一文,又不想點重複的,糾結的大家都想直接送老板一文錢,好叫他們把手裏的代金券直接用了。

最近幾天,在老碼頭豬腳面裏點了大排面的食客們,就像我們在現代點外賣的時候,明明是為了省錢而湊滿減,最後結果消費的比預期要多不少。

至于香姑以為的,會是店裏最好賣的十五文的陽春面,反而是銷量墊底的。

倒也不是沒有人買,有那精明的心想:豬腳面五十文,用了小飯館給的代金券也要四十五文。

可陽春面一碗十五文,豬腳單買二十文,那他一碗單點,這一碗豬腳面就不是只要三十五文了?!

摳門大聰明立即為自己的智慧沾沾自喜,說幹就幹!

可等到他的“豬腳面”端上來,再看看隔壁的豬腳面,他就傻眼了。

人家的豬腳面——淺褐色的湯汁,肉眼可見金黃的誘人油光,看就知道湯裏全是豬腳的精華,面碗裏的是細面條,吸收了炖的軟爛的豬腳的精華,滋溜一口吸到嘴裏,聽聲音就知道十分美味。

還有各色配菜,兩勺軟糯的黃豆,半個還是溏心的鹵雞蛋,一塊蘭花幹——哦,這個是隔壁桌自己點的。

五十文少五文的優惠券,他這蘭花幹就和白撿的一樣。

再看摳門大聰明的“豬腳面”,豬腳也有,面也有,但是豬腳是豬腳,面是面。

清湯寡水一碗,面和豬腳就像二婚的武大郎配孫大娘,怎麽看都不該待在一個碗裏。

黃豆也沒有,溏心的鹵蛋也沒有,更不要說別人花錢買的蘭花幹了!

摳門大聰明受不了這侮辱,拍案而起,“我這面條怎麽和他的不一樣!”

小二忙着呢!

今天開張第一天,大家在隔壁小飯館消費了,手裏捏着不少代金券,都沖過來吃豬腳面了。

小二端面送面都開不及。

不過食客有要求,他們還是立即過來了。

小二都是平安坊出來的小青年,來老碼頭豬腳面跑堂之前,還在小飯館跟着周前、錢二炮學了好幾天,怎樣對待難纏的客人都已經心中排練過數百遍了。

笑眯眯過來:“客人,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摳門大聰明冷着臉:“什麽問題,為啥我的面和他的面不一樣!”

小二瞧一眼桌號,再瞧一眼單子。

平安坊出來的這個歲數的小青年基本都識字,全是宋先生啓蒙過的學生。

“沒有錯啊!客人你點的是鹵豬腳加陽春面一碗!”音量不高不低,甚至都沒有加重陽春面三個字。

又看隔壁:“這位客人點的是豬腳面,是本店的招牌面,就是附贈半個鹵雞蛋,蘭花幹是客人加點的!沒錯呀!”

“噗嗤!”隔壁那吃豬腳面的食客實在忍不住笑出聲了。

“抱歉,抱歉,實在沒有忍住。”那食客換了個位置背過身去,但看他抖動的肩膀,就知道他絕對還在笑。

剛進門的食客,不明就裏,這家面那麽好吃?都給人吃哭了?

看一眼那人桌上的豬腳面,名字不好聽,但放在桌上實在誘人,新進門的食客立即和同伴找了位置坐下,原本想要點大排面的,脫口而出也換成了:“兩碗豬腳面!”

小二:“好嘞!七號桌兩碗豬腳面!”又扭頭和摳門大聰明再次确認:“客人,我們這邊沒弄錯,您點的就是陽春面還有一個主角,菜都上齊了,您這邊如果不夠吃的話,和廚房說一聲,還可以加一兩面。”

對着周圍看向自己的目光,有看戲的,有好奇的,摳門大聰明本想着胡攪蠻纏換面也說不出來,他也知道自己不占理,灰溜溜地坐了下去,悄無聲息吃完這碗面,打定主意再也不來這摳門的店了!

而店裏的食客聽見還能加面,立即招手:“給我加一兩面!”其實一碗豬腳面的面分量不少,這食客吃下這一碗正好吃飽,他說加一兩面只不過是試試店家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店裏人不少,如果來的每人都要加一把面的話,這成本也不算小了。

本來以為小二會問東問西,沒想到小二聽見客人說要加面,立即爽快應下。

“好嘞!一號桌加一兩面,這就來!”

陸陸續續也有別的食客要加面,也沒有拖延的。

那頭一個加面的,想着要了面,那就不能浪費了,吃的肚子都突出來了。

走人的時候還問那小二:“你們這面分量本來就不少了,還不要錢加一兩面,你們東家不怕虧本嗎?”

小二笑眯眯答:“每個客人飯量有大有小,有些客人夠吃,有些客人不夠吃,我們東家說了,都來了我們老碼頭豬腳面,總不能讓客人還餓着肚子出這個門吧!”

沒正面回答虧不虧的問題,但這個回答可以說是教科書一般的回答了。

總之問出這個問題的食客是十分滿意的。

面館的生意步入正軌,但香姑也沒有放棄臭豆腐生意,她始終覺得面館是靠着馥娘才能開起來的,但是臭豆腐生意才是她的根。

她和馥娘一樣,上午備菜,中午賣面,半下午的時候,就和馥娘一起去碼頭擺攤,正好酉時趕回來賣面。

長安人都愛吃面,面館生意不比隔壁的小飯館要差,甚至在小飯館這邊點了小炒,客人還要去隔壁老碼頭豬腳面叫上一大碗豬腳面叫人送來小飯館的雅間,大家分着吃。

面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馥娘這邊後廚的壓力,因為小飯館名氣起來了,來吃飯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可後廚能稱得上是專業廚師的就只有馥娘一個。

現在已經是極限了,用餐高峰的時候,馥娘一個人管着三個竈臺,外加一個蒸鍋,哪個鍋都沒有空閑的時候。

馥娘這個大廚更沒有空閑的時候。

一個多月下來,馥娘覺得她一用力,胳膊上的肌肉都要比石頭都還硬了。

別看馥娘瘦,但是她能輕輕松松左手抱春紅,右手抱香姑!

說起春紅,就不得不提一下徐家豬肉鋪給馥娘供貨的事情了。

本來春紅爹還以為馥娘那小飯館,店如其名,還是開在落霞坊那麽偏僻的地方,一天能用掉多少豬肉?

只不過馥娘也是徐老爹從小看着長大的孩子,還是宋先生的閨女,徐老爹只看在宋先生的面子上都會對馥娘多照顧幾分,更不要說徐老爹本就對馥娘這小娘子印象十分好。

自從馥娘的小飯館開起來之後,從徐老爹手裏進肉的肉鋪,包括徐老爹自己的兩間店面,攤子上就再也沒有過豬下水了。

什麽豬肝、豬腸、豬肺都給馥娘留着。

到後來的豬尾巴、豬耳朵、豬臉肉、甚至整個豬頭——這些馥娘都拿去做下酒小菜了,也成了小飯館的特色之一。

徐老爹是看着馥娘成長起來的,不過這成長速度着實有些快,第一天就從他這裏采買了三十斤肉,他還估摸着這三十斤肉能用好幾天呢!

結果第二天馥娘又來了。

後來小飯館一天就要買徐老爹半扇豬還不夠,宴香樓在他這裏采買都肉都沒有馥娘小飯館的多。

再後來馥娘和張大廚那孫女一起開的面館,要大量的豬腳,還有豬排,一只豬才幾只腳啊!

徐老爹把他鋪子下的所有豬腳都運到落霞坊都不夠面館賣的,而且徐老爹也不能都把豬腳給馥娘啊!

不然他肉攤上的客人還要問:老徐,你這鋪子怎麽下水沒的賣也就算了,現在連豬腳都沒有了?!

肉鋪實在供應不上馥娘這個大頭了,幹脆就把養豬場介紹給馥娘了。

正是上回徐朗去溝子嶺找的兩兄弟。

這兄弟兩個可是養豬大戶,除了賣豬給徐屠戶之外,長安城,甚至長安周邊的城鎮,都有來他們兄弟倆這邊賣豬的。

他們聽徐朗說了馥娘這邊的情況,還親自過來馥娘這邊看了一眼。

其實就是想看看馥娘這個小飯館值不值得和他們合作,要是小打小鬧的話,他們可不願意接,還是讓這小飯館的老板問徐屠戶家買肉吧。

他們不願意為了一點生意,每天從溝子嶺跑到長安城來。

這回也是看在徐朗的面子上,才過來跑一趟的。

沒想到來了之後,坐下就不願意走了。

中午馥娘家的小炒,這是遠道而來的供應商爸爸,馥娘自然不會要他們錢,反而店裏什麽好吃的就給兩兄弟上什麽。

咬一口滿是鮮香的鐵板燒烤魚,裏面還有他們家養的豬肚子裏的肥腸,從沒想到這可以稱之為下賤的食物竟然可以如此的美味!

一口五香豬肝再配一杯酒,一盤豬耳朵就西北的燒刀子,麻辣豬尾巴肥嫩勁道,和割喉的燒刀子一起吞進肚子——這才是他們西北漢子該吃的東西!!!

別的菜都沒有什麽說道,不過兩個字“好吃”而已。

晚上的時候,吃的是隔壁家的豬腳面,豪華頂配版——大海碗裏一只足一斤重的豬腳,炖的軟爛,一塊比人臉都還要大的豬大排,碗裏還有半只溏心的鹵雞蛋,一塊蘭花幹,一勺吸滿了豬腳精華的軟糯黃豆,燙的脆嫩的青菜兩顆在這一片褐色的碗裏點綴着。

因為料實在太多,這碗豬腳面裏的面的分量也相應減少了。

不過這兩口大海碗上來的時候,小二看看這兩位養豬大戶的身材還是加了一句:“要是面不夠的話可以再加一兩面。”

兄弟二人胡亂點點頭,他們的目光已經被碗裏還在輕輕晃動的瑩潤豬腳吸引去了所有目光。

他們養豬場裏聞着臭乎乎的豬腳,怎麽進了這面館的廚房一趟,就香得讓他們快要認不出來了呢!

廢話不多說,還是要嘗嘗到底好不好吃!

其實中午的一頓大餐,兄弟二人肚子到現在都還不餓呢!

只不過看到這一碗豪華頂配版豬腳面上來,誘人的色澤,他們的嘴巴就開始不争氣得分泌口水。

胃還不餓呢!

可嘴角已經開始瘋狂向大腦發送信號——快吃!快吃!

這還等什麽!

這一大海碗的頂配豬腳面,可不止這兩兄弟饞,旁邊點了一份正常五十文豬腳面的食客也眼饞呢!

本來還覺得自己碗裏十分香的豬腳面,瞬間就不香了!

叫來小二:“他們那樣的多少一碗?!怎麽沒在菜單上看到!是看不起我,以為我出不起這個錢嗎?!”

小二哭笑不得,和食客解釋了一番。

食客們這才知道,原來這二位是養出他們碗裏美味豬腳的養殖大戶!

怪不得這個待遇呢!

食客和小二之間的對話也沒有避着溝子嶺的兩兄弟,這一番話聽的兩兄弟心情十分舒坦。

誰不希望自己是特殊的呢!

不過看到大家都很喜歡他們養出來的豬腳,這讓從前只是冷血賣豬的溝子嶺兄弟倆心中也莫名有一種自豪感!

那廂食客們雖然知道了這是原料供應商爸爸,但還是不死心:“我加錢,我也要來哪樣的!”

小二實在禁不住客人要求,去隔壁問了馥娘,又給這客人碗裏加了一樣的東西,錢自然是沒有少收的,不過客人自己也樂意。

他本來就又想吃豬腳面又想吃大排面,這一份,他又能吃豬腳,又能吃大排,美滋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