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002章
顧雲秋是被抱錯的。
其實承和二年八月十五,在報國寺産子的,并非只有寧王妃一人。
僧人們冒雨出寺請回産婆,回到寺門口又意外遇見個渾身是血、昏迷不醒、生産在即的民婦。
是夜電閃雷鳴、風急雨驟,民婦和王妃先後産子,接生嬷嬷忙得焦頭爛額,再加上那民婦難産,兵荒馬亂下——竟裹錯了襁褓:
兩個孩子被抱反,民婦之子由此成為金尊玉貴的世子,而真世子卻陰差陽錯變成孤兒。
那民婦身上有傷,産後不幸血崩,沒留下只言片語就匆匆離世,僧人們只在她随身的行囊中發現了一把月琴,還有塊洗得泛白的帕子。
帕子上未繡花鳥,不像女子用物,圓空大師拿到燈下細看,才在內側角落發現一個用彩線繡的“李”字。
本來,無父無母的孤兒該被送到京城慈幼局,但圓空大師看這孩子可憐,加上與寧王世子同日降生也算有福,便将他留在了寺內。
依帕子上的李姓,圓空大師取“從舟行自在,何處不逍遙”義,給他定了個俗名叫從舟。
後來又按寺中僧人圓明淨智、了悟真常的輩分,給他取了個相應的法號叫明濟,算在圓空大師門下。
圓空大師雖是得道高僧,但對寺中一衆小沙彌都是關愛有加,尤憐這孩子從小喪母,便将他帶在身邊親自教養。
李從舟也争氣,從未讓圓空大師失望。
即便長在佛寺,他也一直勤勉刻苦:
晨起挑水劈柴、讀書習字,午後騎馬練劍、踏梅花樁,入夜後還挑燈幫圓空大師釋經譯典,小小年紀就能通讀梵文佛典。
八歲時,就已寫得一手銀鈎鐵畫的好字。
Advertisement
十二歲那年,元宵夜,陛下在宣武樓出一道畫題考衆舉子,最終奪魁的卻是落款“報國寺一僧”的僧明濟。
後來,适逢海外游方高僧到訪,他盤膝蒲團與對方論道,竟贏得高僧不絕贊譽,言他将來必成一代宗師。
往後一場秋獵,李從舟一席僧衣立于檐下,閉目開弓、連中十靶,每一靶都正中紅心,以此技壓群雄、拔下頭籌。
圓空大師以他為榮,報國寺的僧人們也極喜愛這個小師弟,無論上哪參加法會,他們都會想着他——小時候給他帶吃的玩的,長大就帶孤本經書。
而李從舟雖不知曉自己身世,卻敬圓空大師如父、諸位僧人如兄,當真将報國寺當成了自己的家。
可惜,承和十五年一場大火,竟将包括圓空大師在內的數百名僧人都不明不白地燒死在寺裏。
李從舟當時恰巧被派往九華山法會,反而僥幸躲過一劫。
他回來時,官府已在收殓遺骸,問,也只說是流寇作祟。
京中百姓議論紛紛——
有人質疑一朝國寺走水怎會無人相救,定是望火樓失職;有人卻提起之前一樁疑案、說是報國寺勾結貪官在先,才有此報應……
總之,那是京城人最後一次見到僧明濟。
他安葬了恩師和一衆師兄弟,又在報國寺冒着黑煙的殘垣斷壁前守了七天七夜,然後就離開京城北上。
他蓄發還俗,輾轉去西北投身軍營。
再往後——
就是人人都在傳,說西北軍中出了個嗜血戰神:逢戰必上、戰無不勝,只帶五百人小隊,就奇跡般擊潰了西戎數萬大軍。
……
宴會上,那接生嬷嬷還未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照舊樂呵呵牽着顧雲秋的手,甚至還沒什麽眼力見兒地說了句:“世子生得好,像王妃。”
顧雲秋如坐針氈,後背一陣陣冒冷汗。
直到寧王妃搖晃了一下暈倒,整場宴會亂作一團,老太太才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知情不知情的賓客被一一送走,顧雲秋也被銀甲衛團團圍住,很客氣地将他送回後院寧心堂。
同時一匹快馬出京,帶着寧王的親筆信遠赴西北。
到西北時,不巧李從舟已翻過戈壁,正發兵前往西戎王庭——
軍情大過天,再無奈,寧王府也只能等。
而顧雲秋被軟禁在寧心堂,剛開始心裏更多的是茫然。
——人生錯位了二十年,到頭來,他卻連自己是誰都不知。
等緩過那陣勁兒,他又忍不住擔憂起寧王妃:
她身子不好,怎受得住這般驚吓……
雖家世顯赫、出生高貴,但寧王妃溫婉和善,待誰都親厚有加。
即便是普通農婦,她也願挨擠到田埂上、央着人教她繡花;同樣,顧雲秋從小到大也一直由她親自照顧,甚至為了他去學民婦哄孩子入睡的歌。
顧雲秋想去探望,走到門口卻被銀甲衛無情攔下。
他們對他還算客氣,王府一開始也沒短顧雲秋吃穿,甚至還許原來的小厮、雜役們伺候。
只是,他并不知道寧王和王妃最後要怎麽“處置”他。
這一點,讓他在漫長的等待中驚惶,又漸漸絕望。
還有幾個小厮異想天開,聚在一起說戰場兇險,想李從舟要是回不來,是不是他們主子就能繼續當世子。
後來,西北捷報頻傳,那些小厮就陸續找借口離開。
再三個月,隆冬将至。
前線終于傳回消息,說李從舟率部大獲全勝、已生擒了西戎王和王妃,正準備押解歸京。
而寧王府的人也找到了他,向他說明了一切。
顧雲秋不知李從舟得知真相後作何反應,只知那一日後,他身邊最後幾個嬷嬷先後請辭,都收拾行囊離開了寧心堂。
院中烏泱泱的人走光,只剩一個跛腳又結巴的雜役。
那天以後,送來寧心堂的東西漸漸減少:
飯菜的樣式越來越簡單,有時甚至是馊的,冬日要用的炭也沒了。
雜役去問,還平白挨了管事一頓打。
那管事語氣惡劣,“誰有空理那假主子,王妃病重你不知道麽?阖府上下都忙着照料,你們有的吃就不錯了,還想要什麽好飯好菜好炭?喝西北風去吧!”
雜役愣了愣,瘸着腿回寧心堂,見顧雲秋神情低落,最終沒把這事告訴他。
而顧雲秋看着他烏青的眼眶,心也漸漸涼了。
那一夜下了很大的雪,顧雲秋披一席薄毯,靜靜看簌簌落雪。
他總想起小時候:
也是這樣的雪天,寧王會帶他堆雪人、打雪仗,牽着他到凍結的護城河上走冰;寧王妃會準備熱騰騰的古董鍋,給他們烤鹿肉、燒乳兔……
他在窗邊站了一夜,沒有足夠的炭火,第二日就眼睛酸脹、渾身發燙。
雜役着急,本就結巴、現在更說不清話,跟門口銀甲衛比劃半天,卻只換來對方一聲冷笑:
“今兒真世子就回來了,王府要舉辦盛大的認祖歸宗慶典。讓你家主子別廢這個心思,王爺不會過來的。”
雜役急了,還想說什麽,顧雲秋卻虛虛靠在門邊,招手讓他回來。
“公、公子。”
顧雲秋笑了一下,卻又忍不住劇烈地咳喘。
雜役慌了,轉頭又要去找銀甲衛。
顧雲秋卻拽住他,“……別忙了,天冷,陪我說說話。”
他已經不在意寧王和王妃如何看他了,也不想去深究這些苛待是那兩人的授意,還是王府刁仆的自作主張。
他只是覺得荒唐,覺得可笑,又可悲可嘆。
顧雲秋自顧自坐回屋內火塘旁。
他們早沒了炭火過冬,現在燒的都是屋裏能拆的家具,顧雲秋盤膝而坐,裹緊絨毯撥了撥面前的火,又掩口嗆了嗆。
雜役最終沒坐,只半蹲下來拿起蒲扇,将火塘燒出的黑煙往外煽。
顧雲秋也不是真要聊什麽,只是到這一步,他也不想身邊唯一的小仆役再受人冷眼。
他不開口,雜役也安靜得很。
顧雲秋讷讷看着院外:
聽說這認祖歸宗的大典,是李從舟向寧王要來的,說要邀皇親國戚、說要文武群臣觀禮,甚至列了個大名單,直言這些人不來他就不到場。
嗖地一聲,禮炮升空。
沉寂許久的王府,終在這一刻又熱鬧起來。
顧雲秋自嘲地牽了牽嘴角,忽然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
鳳子龍孫、天潢貴胄。
沒過多久,還未等他厘清心中情緒,熱鬧的前院忽然發出一聲尖叫,緊接着就是越來越多的慘呼:
“救命啊——!”
“殺人了——!”
顧雲秋愣住,雜役更吓得将手中蒲扇掉進火塘。
守在寧心堂外的幾個銀甲衛聽見聲音面面相觑,他們警告地瞪顧雲秋一眼,分出兩人去前院探知情況。
然而凄厲的叫聲并未停下,動靜反越鬧越大——
滾滾濃煙起、竟還見了火光。
留下的兩個銀甲衛也坐不住,猶豫間,回廊上突然蹿出來十幾個人,他們渾身是血、滿面狼狽,仔細觀瞧竟還是朝廷要員。
銀甲衛忙迎上前,“大人,您這是……”
被他攔住的官員卻只是瞪大眼,受刺激般喃喃重複了兩遍“瘋子”,然後就怪叫着往前跑。
銀甲衛追了幾步,身後又湧出更多的人,他們面色如土,身上也多帶傷。
“發生什麽事了?”銀甲衛連擋幾人都被對方推開,好容易見着個相熟的管事,卻發現對方已沒了一條手臂,“到底發生什麽事?您這手?!”
“快、逃……”管事氣若游絲,“真世子他……瘋了,突然在宴會上、大開殺戒……”
銀甲衛一愣,那管事卻頭一歪直接斷了氣。
他們的對話顧雲秋不知道,倒正巧被趕來探知消息的雜役聽着。
雜役變了臉色,忙一瘸一拐跑回寧心堂,将這消息告訴顧雲秋後就拉起他往外跑。
雜役瘸腿結巴,心思卻活,臨出門前,還給顧雲秋遮了塊帕子。
從前院跑出來的人太多,混亂之中,那幾個銀甲衛就沒顧上,竟真叫他們離開了寧心堂。
兩人順人潮往前,一路上聽了更多前院之事——
王妃抱病,寧王這些日子都在照顧她,雖然許多事情顧不上,但還是如李從舟所願,請來了名單上所有的人。
李從舟身披玄鐵黑铠、神情宛若地獄修羅,禮炮才鳴、他就突然發難,當衆毫無預兆地拔劍,一劍紮穿了身旁的宗正院院|士。
那院|士不可置信地瞪大雙眼,李從舟卻看着他,突然大笑出聲。
上到皇親國戚、下到仆役嬷嬷,他一句廢話沒有,手起刀落,一個都沒放過。
羽林軍和銀甲衛上前阻攔,也被這瘋子毫不留情斬殺。
逃跑的人太多,最後都泱泱擠在回廊上。
然而後院門一開,外面站着的卻是和李從舟一樣身披黑甲的士兵,他們同樣一言不發,提刀就殺。
尖叫聲再起,人潮再次分散逃竄。
顧雲秋還病着,走完這段路實在沒了力氣,雜役無法,只能半拖半拽地拉他重新回到寧心堂。
寧心堂後院有道矮牆,不高,或許他們能從那出去。
此刻的寧王府已成了地獄——到處都是血、到處都是血肉模糊的屍體。
顧雲秋越看越心驚,一回到寧心堂,就忍不住扯下蒙面巾帕、扶着廊柱嘔個不停。
本來那雜役還在旁替他順氣,結果忽然一回頭,他就驚慌失措地将一個髒兮兮的小布包塞到顧雲秋懷裏,“公、公子你、你快跑——”
顧雲秋皺眉接住,發現裏面是一包碎銀子。
雜役狠狠推他一下,然後就轉身一瘸一拐跑向寧心堂院門。
他費勁地合上門、插上門栓,又轉身背靠門板,他用下巴指着矮牆方向,“公、公子你翻過去,就能……”
他的話沒說完,一柄劍就從門縫刺出。
淬着藍光的劍鋒穿過他胸膛,汩汩血河又順着劍尖一滴滴落到雪上。
雜役張大嘴,怔愣看向自己胸前的劍,半晌後他卻再次沖顧雲秋大喊:“公子,跑啊——!”
他強撐着最後一口氣,擋着門一步不讓。
顧雲秋一顫,撲通軟倒在地。
——他甚至不知道雜役叫什麽。
寧心堂的大門最終還是被人踹開,提着血劍緩步走來的李從舟眼寒似冰、神色瘋癫,雙頰上沾滿血點、嘴角挂着狂狷笑意,宛若地獄修羅。
顧雲秋都沒來得及開口,就被他一劍砍了腦袋。
然後,他就回來了。
回到了八歲這年的春四月。
想着前世身心俱疲,顧雲秋竟真被寧王妃哄睡了。
意識朦胧間——
他嗅到了一股桂花香,暖烘烘的,帶着點炒過糖砂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