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标杆
标杆
聽說餘景徽回來,全村人都來看他。老老小小幾乎一個不落,院裏院外都擠滿了人,陣仗着實令人意外。
想當初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才過去沒多長時間,竟被大家當做英雄一般看待。
在大家看來餘景徽算是衣錦還鄉,是工作之餘抽空回來住幾天,所以當聽說他是回來招人的時候,所有人都很驚訝。
驚訝的是,他們這裏的人全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只會跟莊稼地讨飯吃。而餘景徽所做的那些活,無論技術水平還是設計理念都實在太過高端,他們哪做得了那種活啊。
只有幾個人躍躍欲試,就是以前跟他學手藝的那幾個。餘景徽跟他們聊了聊,了解了他們的想法和打算,最後把幾個人都錄用了。
至于需要他們做的工作,只要他們有想法肯學習,他都可以教他們,完全不是問題。怕就怕那些邁不出腳步,不敢接觸新鮮事物的人。
餘景徽在縣城租了宿舍給新員工們住,還給他們專門開培訓課培訓技能,最後根據能力差異做不同的分工。
很快新招的員工就都順利上崗了,他們的收入對那些老家裏的農民來說簡直遙不可及。
看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嘗到了甜頭,之後再招人就容易多了。別說是年輕人,年紀大點都争着要來。不光是福來鎮的人想來,其他地方的人也都争着來應聘。
想來的人多了便有了競争,餘景徽也能挑到更多的優秀人才,他的業務指數型增長,很快已經開展到外縣。
杜星辰每天看着他們這個後爹越來越跟他所認識那個姓餘的不一樣,暫時擱淺了報仇的計劃。在縣城裏他也沒其他事情可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
剛轉學來的時候他是福來鎮中心小學一年級第一名,可到了縣裏的小學,他的成績只能排到三十多名。
但是現在沒有別的事分散精力,他的成績噌噌噌往上漲。到新學校後的第一次測驗考試,他就一舉拿了個第一名。老師同學都被他驚到了,很多同學更是壓力倍增。
杜星辰不僅僅成績一路飙升,他還積極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競賽,知識類文體類一樣不少,而且樣樣都能拿到優秀成績,不久後家裏就都堆滿了各種獎杯獎狀。
他還給各種雜志投稿,小學生作文雜志,科技雜志,甚至一些漫畫類和小故事類,他這個年齡能投的,他都會投。
Advertisement
這些投稿被選登後能給他帶來不少收入,加上各種競賽和獎學金,他竟然開始每月都給餘景徽交生活費了。
在他的帶動下,很多同學都跟着他學。尤其是他們班級,突然變得像一個模範班級一樣的存在。班級屢屢得集體獎,班主任也經常受表揚。而杜星辰,俨然成了全校的明星。
杜小勤原本在福來鎮的中心小學就剛剛追上步伐,轉學過來後學習壓力頗大。也因為受到杜星辰的鼓舞,加上姐弟倆每天一起學習探讨,成績也是快速飛升,已經能保持在班級前三名以內。
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都誇獎餘景徽教子有方。
杜家豪更是不得了,還沒上學呢,知識儲備就已經很豐富了。鎮上沒有幼兒園,到了縣裏他不能再跟杜星辰去旁聽,餘景徽把他送進了幼兒園,直接插班中班。
三個孩子學習主動性如此強,餘景徽很欣慰,也很省心。他讓他們有時間多去圖書館看看書。多讀書,多學習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視野。
随着時間的推移,全縣發展旅游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景區及線路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但有些經營性的東西,招商引資還不夠充分。
有基礎設施和景點景區,但缺乏食宿等經營機構,游客來了不方便,也不能帶動就業,那開展旅游業就失去了初衷。
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還在緊鑼密鼓地做這方面的工作。餘景徽也在重新思考,他要不要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投資。
雖然即便只幫別人做設計和裝修裝飾,以他的能力已經能夠過得很好,還相對自由自在。但在他穿過來之前畢竟是開過民宿的,而且還是行業标杆之一。
如果現在直接放棄這項能力,怎麽說都有點可惜。而且如果他繼續做這方面的業務,還能解決全縣旅游業的一個大問題。
餘景徽沒有過多猶豫,決定重操舊業,開民宿,開度假村。
只是這種事也不是說做就那麽容易做的。雖然最近沒少掙錢,但他資金實力畢竟還有限,沒有實力大規模開展業務。
他也不可能把現有資産環環抵押用來貸款,畢竟這裏只是一個小地方,資金和業務鋪開太大,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他只把自己的二層小樓和店面抵押,貸了幾萬塊的貸款,首先準備去開發福來鎮。
那裏的人都是自己的鄉裏鄉親,大家很支持他。現在他說的話做的事,在大家看來就像真理一般,都不需要怎麽動員。加上原本就有的自然風光和生活風貌,最适合他去開展業務。
餘景徽回到福來鎮,開民宿先從自家開始。現在他們已經搬到縣城,這裏加上原來的老房子,兩個院子都空了出來。
之前他自己改造過的院子,只需要重新提升一下品質,将房間重新布置,竈房改成餐廳,即可達到營業狀态。
那棟老房子則要花費更多的力氣,重新改造。
不過老房子那裏也有它的優勢,周圍是那片很大的沙石地,之前已經被餘景徽打造得很漂亮了。只需要再栽種上一些花花草草,搭配上原來的老茶樹老果樹,就是一個像花園一樣漂亮的觀光采摘園。
餘景徽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将兩處地方打造成風格不同又各有特點的民宿。他就地招攬員工,培訓上班,不到一個月就開始了營業。
他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脈,到縣城一宣傳就有朋友來捧場。大家都知道他的水平,對他開的民宿抱着很大的期待。來玩過之後,果然沒讓他們失望,對他的民宿大家贊賞,回去後又給更多朋友推薦。
在全縣範圍內餘景徽這三個字仿佛已經成了一個響亮的品牌,大家一聽說他開了兩家民宿,一到周末和節假日都紛紛來到福來鎮。看美景,吃美食。
生意異常的好。餘景徽趁熱打鐵,拉願意加入的村民入夥,要把福來鎮打造成一個大度假區。大家一起出錢出力,資金和人力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此前看他發財村民們已經羨慕壞了,哪還有不願意入夥的道理?争着入夥還差不多。
每戶人家的房子院子都有差異,各戶人家的能力特長也都各有不同。餘景徽便根據各家不同的條件,打造出不同風格的住房和餐廳。
這樣等游客來了,每家每戶之間不是競争關系,而是資源互補,互惠互利。同時還能把各家的特長發揮到極致,提供最優的旅游服務。
游客越來越多,大家收入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幸福。福來鎮名副其實,真的來福了。
因為靠旅游就能致富,很多人家也不再種田種地,全身心投入到旅游服務上。段友民也不再租餘景徽他們家的田地了。
餘景徽有一天走到一公裏外那些田間地頭。正值夕陽西下,天上大片的雲朵絢麗通紅,倒映在梯田波光粼粼的水裏,美不勝收,仿佛置身于一幅畫裏,令人陶醉。
他突然覺得這些田地這樣荒廢掉太可惜了。雖然大片的梯田産量非常有限,甚至填不飽村民們的肚子。但要是作為農業景點,用來觀光和趣味體驗,那正好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說幹就幹,餘景徽回到村裏跟村長商量。村長現在對他也是言聽計從,立馬就號召大家每家出一個勞力,交由餘景徽帶領指揮,去改造那片田地。
田地這種趣味性農業體驗項目,要的就是原本的風貌。所以他們只在道路和步道上做些微調,再搭建一些安全設施和服務點即可。
掙了錢,餘景徽加大宣傳力度,福來鎮很快名聲遠揚。走出了縣,幾乎全省知名。
不久後就獲得了省裏頒發的旅游小鎮建設先鋒獎。領獎的是村長、鎮長還有縣裏的領導,但他們都共同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餘景徽。
福來鎮成為了全縣的旅游打造标杆,這裏的人們也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就在大家都志得意滿,很多人甚至覺得這麽好的生活已經是頂天了的時候,餘景徽又有了新的計劃,他開始創立福來鎮的特産品牌。
他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就發現這裏的物産雖然數量有限,但種類豐富且很有特色。
現在游客越來越多,大家來玩當然是要買些特産和伴手禮回去,所以他的特産品牌也算是應運而生。
餘景徽一開始原本只想在這裏過個滋潤悠閑自由自在的日子,沒想到轉眼間,他竟朝着大佬的方向往前走,而且一旦走起來就有點收不住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