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的時候
小的時候
李錦黎回市中心了,身邊少了一個人。
那個男人真的很喜歡鼓浪嶼啊,看來她以前把那棟別墅買下來度假的決定還是下對了。
“嘻嘻,你的男人很可愛啊,不結識島上那些有錢人,偏偏往阿伯阿婆群裏鑽。”水蓮英感嘆,現在這個社會,人都不是往上爬的嗎?借助身邊這個女人,他可以混得很好的。
“他那樣挺好,那是本性使然。”李錦黎推推墨鏡,太陽還真烈,也對,夏天嘛,再過一個月學生們也差不多都放暑假了。
說到簡明廷,他生來有點自卑,似乎在誰面前都會擡不起頭來。叫他去和有錢人說話?怕是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吧,雖然他并不嫉恨有錢人,甚至還有點向往。只是被壓制久了,在世人看來那就是一個有點懦弱、有點窩囊的男人,不會有什麽出息,當然,事實上李錦黎并不認為他是。他能和水蓮英相處得很好是因為他一直把這個該死的女人當做救命恩人了,李錦黎也不想戳破她的假相。在她近一年的循循誘導下,這症狀總算減輕了不少,逐漸衍生出一種在其他人面前沒有的自信,在這點上李錦黎覺得成就還算不錯。
“你還真舍得呀,放他一個人在那?”
“他可以在那活得很自在,我沒什麽操心的。”整個島他都走遍了,也認識了很多人,天天孩子般的到處探險,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樂,再說,除了玩,在這個島上他也沒什麽好操心的了。
“那倒是,哎呀,錦黎,你說要我喜歡的人是你,你也這樣對我好嗎?”那個男人遇到錦黎,真是三生用不完的幸運。
“你說呢?”李錦黎翻白眼:喜歡她?地球倒着轉再來說吧。
水蓮英也是開玩笑的,要她真喜歡上錦黎,可能下場會比現在還慘。喜歡錦黎?恩,不能想象!她們是很欣賞也對方沒錯,但相同磁場的人通常也是相互排斥的,物理上的定理用在她們身上就是真理。或許她們可以為對方兩肋插刀,但就是不可能對對方有那種感情。再說了,錦黎或許可以也愛上一個女人不排斥當拉拉,但她喜歡上的也絕不會是她,況且事實是她喜歡上了一個比她小的男人,傻傻的男人。唉,要她喜歡的人也如簡明廷那般傻那般好糊弄,該有多好啊,她羨慕的想。
*** *** 鏡頭回放分割線 *** ***
別以為李錦黎生來是在蜜罐裏長大的,她小的時候也苦。
父母本是農民,生了她們姐弟倆後每天都要起早貪晚的幹活,大家都知道,農民田裏掙不了大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後來兩娃兒都要上學了,他們更苦,只好轉而學做起茶生意來。他們從什麽都不懂開始,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勇氣硬是抗過了艱難困苦時,慢慢的開始精通了起來,生意也越做越紅火,總算是成了村裏最早富起來的農戶。當別人還住在泥築的瓦房裏,他們先用石頭蓋起了房子,當別人也轉而住上了石房時,他們已經蓋了棟當時震驚全鎮的小洋房。這都得歸功于他們夫婦兩個勤勞肯鑽研、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精神。
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烏龍茶的經營上,特別是鐵觀音。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一種,是安溪的特産,現在已經馳名中外,還有個全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中國茶都!當然,這都是後來的事了,起先他們要南北奔波,有時候出門十天半個月回不來是常有的事。這時,李錦黎就要擔負起照顧小她3歲的弟弟的責任,她要學會做飯、洗衣、打掃等等活兒,然後等父母回家。蓋石頭造的房子是她上初一的事,等到她家住起小洋房,她都已經高中了。期間,吃了多少苦她一點也沒怨過,父母沒時間陪她們,她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後就帶着弟弟出去玩,常常爬山涉水的,抓魚掏鳥窩的,村裏娃兒們玩的她們一樣也不少,小孩打架她也不論輸,她就當了個孩子王,一些大點的孩子也都跟着她混,她真的很風光,就是回去了沒人給她們便飯吃,也沒人給她們洗髒掉了的衣服而已。
Advertisement
等到條件好點了,初三她就轉到縣裏最好的中學,然後考市裏最好的高中,這時,她就不用再當爹媽般的照顧她的弟弟了,也在她弟弟終于學會怎麽反抗她的法西斯統治時,她已經揮揮衣袖一個人住城裏去了。高中時期,父母安定了下來,在家的時間也多了起來,只是一有新茶,他們就要往安溪跑,而且業務也一直在拓展。好在安溪離她家不遠,幾個小時的車程而已。
她是個聰明的孩子,常常幫父母出些小主意,很實用。父母也都疼她,一有什麽好東西經常先想到她而不是她弟弟,按他們的想法是暖暖(李錦黎的乳名)這孩子懂事,八歲開始就要帶弟弟一直帶到上高中,做什麽事情都一點也不讓他們操心,還常幫他們解憂,是家裏的主魂。連她弟弟對她這個如母般的姐姐也很敬重,不管是不是從小被帶大的關系,她的話有時比父母的話更有威嚴。
農村裏長大的孩子不是嬌生慣養的,她也是個玩野了的孩子,除了讀書不讓她幹點什麽,她身骨子癢癢。于是在市裏報了一個跆拳道班,課餘時間和周末的時候都在那裏度過,那時很多人趕潮流,也讓她趕上了。她家條件是真的不錯,很多城裏的孩子能玩的東西她都玩得起,而且玩得比誰都精都好,父母當然也不會吝啬她,總是給她大把的錢。這麽說吧,她的零用錢是她弟弟的5倍,而她弟弟在初中時就是全學校零用錢最多的孩子,200元。90年代初,那時1000塊錢是個什麽概念啊?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學費和生活費一學期加起來都沒她一個月的零花錢多,很多人都知道,那時的李錦黎是相當的有錢啊,也是個走在時代潮流最前端的女孩子:漂亮、聰明、時尚。連城裏的孩子都要向她這個農村裏來的孩子看齊。
父母是恨不得把賺來的錢都歸她管似的,給她的錢每每要超出預定的數額。李錦黎是個很有原則的人,父母的錢再多她也不要了,現在她的錢已經夠花。她也不會想着要存錢什麽的,父母給了錢,她就要拼命的找地方花。別以為她真的是大手大腳的亂花錢,所有的錢,在她手裏都是用來消費而不是浪費的。她不會拿着錢請同學吃什麽大餐,也不會用來開生日派對,一度讓人以為她清高傲氣,她也不在乎。
她經常不回家,父母和弟弟就常常來看她,甚至有在她學校外面買個房子幹脆住下來的意思。在這個還是重男輕女的年代和非常傳統的地方,她家能做到這樣也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
她父母也不是愛聲張的人,來的時候都還挺平靜。高中生活她過得非常惬意。不僅僅是因為她漂亮、聰明、時尚。更因為她有家的溫暖。
只要不醜,打扮起來都會挺美,況且李錦黎本來就挺美,雖然不是頂尖兒的美,當不上校花也讓校花嫉妒。說她聰明,這點誰也不敢否認,你說哪家的孩子在高一時總捧着課外書看還老考年段第一的?有個老師開玩笑說:現在讓她去參加高考都沒問題!
當然,她沒參加。別以為真有跳級讀這回事,她都是規規矩矩一年一級讀過來的,同年級的基本上都是她的同齡人。高三的時候,每個老師走進她這個班都會有壓力,如果她帶上個耳麥看看課外書還好,要是她規矩的攤開書本看着講臺上的老師,老師們都要暗地裏擦汗。為什麽呀?這個學生已經不需要他們教了!他們拿起書本就擔心自己會在她面前出糗。但沒有哪個老師會承認自己的心虛,他們只是賦予她可以不來上課的權利。天才是什麽樣子的?沒有人知道!很多人以為李錦黎就是一個天才了,可偏偏她經常以行動告訴大家,她很正常。
高中三年,她學了很多很雜的東西,比如吉他,當時大家都覺得她很酷,甚至市裏一個音樂學校裏據說很被看好有機會出專輯的樂隊都想找上她了。後來,當他們找上門時她就說:那個呀,我已經不玩了。
聽聽,多酷的回答呀。令無數人拜倒。
她還跑去學篆刻、插花……很多人跟着她跑,結果就是成績都下降了,吓得幾乎所有的人都迷途知返,乖乖回去當書寶寶了。
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李錦黎----分數只比廈門大學的錄取線高了9分??
要知道,老師同學眼裏,她應該是北大第一人才對!學校還指望靠她多提升點知名度呢。恩,是玩物喪志?原來,她也并不是真正的天才呀。
誰也不知道,其實她自己早有打算。
分不在多,夠數就行。她要上的是廈大,不是什麽老師內定的清華北大,打小她就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父母也随她,想幹什麽妞高興就行,即使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麽有能力上北大清華的女兒安于廈大。
也有些家長會嘆息幾聲:你們家妞妞不是可以上清華北大麽,怎麽考出來差了這麽多?
并不是真的為她扼腕,有些人恨不得她連廈大都考不上呢,偏偏她還比廈大錄取的分數線還高點。在很多人眼裏,她們這一家就像暴發戶一樣讓人恨得牙癢癢。他們憑什麽可以這樣暴富呢,而他們卻依然勞苦?女兒還這麽有出息,連廈大都考上了,自己的女兒、兒子連大學的邊都夠不着……他們已經漸行漸遠了。
李錦黎生平就不喜歡這種見不得人好,喜歡眼紅,卻不想別人背後付出了多少辛酸的人。見着他們了,也沒多大好感,最恨他們說:喲,大學生回來了啊。
一點人文關懷的沒有,說話還盡帶刺兒,聽起來要多不舒服就有多不舒服。
好像自從她家步入小康以後,鄰裏鄰外大家的關系都變了。剛開始她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她知道,這是人的劣根性,沒什麽大不了的,慢慢的想想也就釋懷了。其實她家也不是特別的有錢,也沒有百萬家産,最多就是幾十萬而已,但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了,很多人幻想着自己能有十萬塊錢,然後存在銀行裏領利息就一輩子吃喝不愁了。那時的人還沒有通貨膨脹的意識,以為區區十萬就夠了,雖然那時對他們來說是天文數字的十萬,但在李錦黎看來只是個數字,而且将來還指不定變成什麽樣呢。看吧,現在十萬算什麽呀。
她的弟弟也很争氣,可能是見不得他姐被那樣奚落吧,一口氣考上了清華,後來還飄洋過海到哈佛拿了個博士學位回來。
于是,他們這家就常常被鎮裏的人當茶餘飯後的談資:某人家原先也是窮得響當當,沒幾年就富了……原先聽說可以上清華北大的女兒卻只是考上了廈大……後來弟弟上了清華……
多少人話裏透露出赤裸裸的嫉妒以及羨慕。
然,這一切都與她無關!
她只是在朝着她自己既定的人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