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
第 3 章
路錦眠走在鄉間小路上,暗中打量着周圍的環境,沿路看見了好幾條河流。
河水清澈見底,隐約還能看清裏面的魚。
看樣子這些河流都沒有人刻意進行魚類養殖,只是有一些野生的魚類在裏面自然繁衍。
魚可是好東西呀。
路錦眠特意留了心,問李老漢:“這河裏的魚可真肥呀,是哪戶人家養在這裏的?”
李老漢奇怪地看她一眼,笑道:“丫頭,你想吃魚直說便是,這魚沒人養,我中午去抓幾條,晚上我們就吃魚。”
路錦眠在昨晚的晚飯裏沒有看見肉類,別家飄出的香氣也沒聞到肉味。
她本以為只是村中太窮,家家戶戶都很難吃上肉,自家養的雞鴨都舍不得吃。
這類情況在現代的農村也是有的,社會再發達,窮苦人家也不會少。
路錦眠注意到李老漢家連這些常見的家禽都沒有養,只養了一頭老黃牛,餐桌上更是無肉可吃。
出來走了這幾步,路錦眠驚訝地發現村中河流遍布,河中的野生魚類也十分豐富。
如果實在無肉可吃,為什麽不吃這些唾手可得的魚呢?
正在此時,只聽李老漢又說道:“抓一兩條便夠了,我不大喜歡魚腥味。”
不喜歡吃魚嗎?
路錦眠“哦”了一聲,往前疾走兩步,走到和李老漢并排的位置,繼續問道:“村裏其他人也不喜歡魚腥味嗎?”
Advertisement
她問得露骨,若是其他人到此時可能已經察覺到不對了,可李老漢從小便看着路錦眠長大,對她不設防,壓根沒往別處想,只當她是從前被父親保護得太好,有些不谙世事。
李老漢道:“嗐,咱們這塊兒魚太多了,誰都不稀罕這東西,便是想運到別處賣也沒法弄。”
路錦眠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如果真像李老漢說的這樣,這附近水網密布,家家戶戶都不稀罕吃魚,那魚在這裏就沒有市場。
畢竟魚離了水不能活,運輸過程比畜禽類麻煩得多。
搞不好這裏所有地方都遍地是魚,在農村想吃魚随時都能抓,那就更沒有必要把魚到處運來運去了。
路錦眠目前還不能确定這片大陸有沒有類似于城市之類的發達地區,也許只有在那樣的地方,才會有人願意花錢去買魚吧。
但是很顯然,那樣的地方離這個小村很遠,村人們每日勞作應付繁重的田賦已經很辛苦,不會再有多餘的時間想其他心思。
路錦眠記得,在古代,商人地位地下,人們寧願種地也不願意去做生意。
對比現代,這種情況直接來了個大反轉,商人們賺得盆滿缽滿,普通農民辛苦耕種依舊只能勉強飽腹。
可是她要是想帶領村人們發家致富,最有可能的一條路徑就是發展商業,這一步是逃不開的。
看來想要說服這些農民跟她一起經商,她肯定要費一番口舌了。
可見她的前進路上勢必會遇到一些阻力。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若是日後有機會,還要給村裏的孩子們請個教書先生才是。
在這樣的封建社會,路錦眠不能明目張膽違反這個世界的法則,因為她沒有能力完全改變這一切。
路錦眠想清楚這些問題,心下安定了些,身邊的李老漢也在這時停下了腳步:“到啦。”
眼前的景象開闊了些,周圍是大片金黃色的稻田,路錦眠粗略估計了一下,她正對着的這塊地至少有五六畝。
路錦眠以前沒有收割稻子的經歷,不過她跟着李老漢有樣學樣,很快動作就逐漸熟練起來。
她不清楚稻田的具體劃分範圍,因此緊緊跟在李老漢身後,不随意移動位置。
李老漢下了地,手裏鐮刀揮舞得飛快,不一會兒就割倒了一大片。
他伸手抹一把汗水,回身時看見路錦眠動作慢吞吞的,心知這娃幹不動這麽重的活,于是讓路錦眠歇着。
以往都是老路和李老漢一起幹活,老路是個精壯的漢子,每次幹完自家的活,還能幫李老漢幹活。
現在老路不在了,李老漢也不舍得讓老路閨女長時間幹重活。
很快他割完一道,便吩咐路錦眠把割下來的稻子堆放好。
這樣吃完午飯李老漢直接推着車來,就能把地上的稻子運回家去。
路錦眠自然不肯一直閑着,盡管她效率低,但是她也盡量不拖李老漢的後腿。
她把地上割過的稻子堆放整齊後,又撿起鐮刀繼續割。
日頭越升越高,眼看着快要到中午了。
餘娘子下地回來,看見李老漢和路錦眠兩人還在稻田裏揮汗如雨,忍不住關心了一句:“現在太熱哩,回家去歇一歇再來吧。”
李老漢随口應了一聲,繼續埋頭割了起來。
路錦眠也一言不發,努力加快速度收割水稻。
餘娘子見勸不動他們,也便作罷了。
誰不知道今年的收成不好呢?李老漢一家再加上路錦眠,只怕都完不成田賦的任務。
唉,難吶。餘娘子嘆口氣,搖了搖頭回家去了。
李老漢和路錦眠兩人彼此心裏都清楚,水稻收割的工作量很大,可李老漢年事已高,路錦眠又是個弱女子,這樣的組合勞動力實在是低下。
如果不盡快把水稻收割完,這一年的勞動成果大半都要折損掉。
因此兩人争分奪秒,比其他人都晚回家。
正午時分,路錦眠和李老漢才放下鐮刀,回家吃飯去。
紅紅已經懂事地把早上的剩飯在桌上擺放好了。
路錦眠幹了一上午活,早已餓得前心貼後背,端起碗就是一陣狼吞虎咽。
吃完午飯,李老漢和路錦眠說現在外面不能幹活,要等到太陽下去一點才能去地裏。
路錦眠回屋午休了片刻,醒來後李老漢已經去地裏了,她急忙追趕過去。
下午去幹活的時候,李老漢推了車,晚上一趟趟把水稻全部搬運回了家。
如此又是三四天,路錦眠在幹活的間隙一直在抽空琢磨賺錢的事。
這裏的氣候條件接近于前世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倒讓路錦眠想起了書本上看到過的一種農業生産模式,桑基魚塘。
書上說,用池塘裏的淤泥種桑樹,用桑樹養蠶,用蠶糞喂魚,魚的糞便又增加了池塘裏淤泥的營養成分,如此循環經濟效益很高。
路錦眠旁敲側擊問過李老漢,村裏養不養蠶,李老漢聽了連連擺手:“老漢我年輕的時候,是見到過有人嘗試着養蠶,可是蠶精貴着呢,養不好,全都養死了。”
路錦眠依然不死心地追問:“現在還有人嘗試着養蠶嗎?”
李老漢搖搖頭:“反正咱不會養。”
路錦眠以前也養過蠶。
記得那時候好像是舉辦什麽活動,全國上下所有中小學生都被發動了加入養蠶大軍,人們滿世界地尋找桑葉,小區裏的一棵小桑樹很快就被薅禿了葉子。
路錦眠養的二十條蠶寶寶全部順利結繭的那一天,她高興得像是收獲了什麽珍貴的禮物一樣,還特意花了兩塊錢零花錢獎勵自己一根冰棍。
那時候養蠶主要是為了好玩,而現在路錦眠再提起養蠶卻是為了生計。
她想,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應該讓村裏人試着養蠶。
蠶絲可以做成絲綢,絲綢可以做衣服。
路錦眠以前學的是服裝設計,要是能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在做衣服的時候大顯身手,那麽離任務成功也就不遠了。
路錦眠對完不成任務心理上還是有一些恐懼的。
她這些天每天都和李老漢一起收割稻子,給稻谷脫粒,封存糧食。
可是系統一直都沒有動靜,財富值也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光禿禿的0。
路錦眠一邊心不在焉地揮舞着鐮刀,一邊想着財富值的事情。
耳邊突然傳來急促的呼救聲。
“救命啊!”
“不好啦,有人落水啦!”
李老漢反應很快,立刻丢下手中的鐮刀,一躍而起。
不過他年齡大了,腿腳遠不如年輕時靈活,一躍而起不成,反而意外扭到了腳。
他身旁的人比他反應還要快,在他爬起身之前,一個敏捷的身影飛快地從他身邊竄過去,撲向那一片水域。
路錦眠用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到池塘邊,毫不猶豫跳入水裏。
在池塘距離岸邊稍遠的位置,一個身材壯實的孩子正手舞足蹈地在水裏面胡亂撲騰,濺起好大的一片水花。
路錦眠奮力向他游去。
這個孩子叫大牛,這幾天路錦眠偶爾會看見他在岸邊玩耍,今天可能是玩得入了迷,一不留神掉進了水裏。
路錦眠快要夠到大牛手臂的時候,大牛的身子忽然往下沉了沉。
他似乎失去了全身所有的力氣,掙紮的動作幅度變小,方才胡亂撲騰的時候運氣好還能增加一點浮力,現在失去了這點運氣,他的身體正飛快地往下沉。
路錦眠心裏捏了一把汗,趕緊以最快的速度伸出手去,一把撈住了大牛的手。
大牛感覺到有人來救他,立刻緊緊抓住路錦眠的手。
路錦眠游到他身邊,柔聲安慰道:“大牛,沒事,我來救你了。”
大牛感動得眼淚汪汪,一時間分不清他的臉上是汗水還是淚水還是湖水。
他堅定地對路錦眠說:“眠眠姐姐,我相信你可以把我救上岸去。”
其實此刻路錦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原主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很弱,路錦眠穿越以來每天都要幹很重的農活,飲食卻很粗疏,身體已經處于透支的狀态。
剛才她聽見呼救聲,第一時間趕過來是出于本能。
當時她也沒想到原主的身體素質這麽差,可是一下水她就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
路錦眠使勁握了握大牛的手,感受到對方的手掌也在用力地回握住她的手。
孩子的信任就像是給路錦眠注入了一道新的能量,路錦眠原本體力已經快要耗盡,這下似乎恢複了一點力氣,又重新用力地踩起水來。
其他幾個在附近地裏幹活的人聽見呼救聲也急急往這邊趕來。
有好幾個精壯的漢子都跳下水往路錦眠他們這邊的方向游。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路錦眠的身體也越來越沉重。
但她一直緊緊抓着大牛的手。
閉上眼睛陷入徹底的黑暗前,路錦眠樂觀地想,或許再睜眼時她又穿越到別的地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