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在伯明翰,溫思提姑媽就顧不上瑪麗了,瑪麗自己如魚得水,在史迪威博士任職的學校裏蹭課,也認識了幾個有趣的女士。她們說着一些瑪麗不太懂的事務,包括化學反應和化學實驗,她們還在研究女性衛生用品。
瑪麗積極地希望他們能夠把姨媽巾給做出來,嘗試着描述了現代姨媽巾的,幾位女士聽了紛紛若有所思。這個時候她們用的是布料,掩埋在厚厚的裙擺之下,透氣性和衛生都不好。每次來大姨媽都是苦惱。最後瑪麗道,如果研究資金不足,她可以用零花錢補貼,一位伊雷娜的女士眼睛亮起來,連夜回去試用了幾種布料,說是會繼續研究。在這裏,瑪麗感覺她們人人都可以成為居裏夫人。她好羨慕這些高知人群,做着自己熱愛的事情,散發着光彩。
史迪威博士的研究方向是社會學,要做很多調研報告,剩餘時間還要和姑媽約會。瑪麗就幫着整理一些文檔和草稿,她不覺得枯燥,反而覺得有趣。
就這樣過了三五天,溫思提姑媽覺得應該離開了。鑒于倫敦那邊克爾先生還在孜孜不倦地尋找着艾米麗,溫思提姑媽決定帶着瑪麗去法國。瑪麗同意了,既然愛瑪的事情已經解決,她就想去浪一圈再回去。
本來都這樣決定了,但是史迪威博士建議道:“你們為什麽不去彌爾頓看看呢?格林小姐你的投資工廠還沒去看過吧?我正好有一篇關于工業城市期間孤兒生活的社會調查要做,兩位女士有興趣同我一同前往嗎?”
瑪麗一想到彌爾頓,就想起艾米麗,立即點頭答應。
溫思提姑媽有些猶豫,史迪威博士勸解了一番,後來承認是不想這麽快和她分開,溫思提姑媽就同意了。于是收拾東西一起出發了。彌爾頓是典型的工業城市,和具有現代感的倫敦和伯明翰都不相同。一下火車就感覺到了他的機械化和黑黢黢的煙囪。這裏的人行色匆匆,表情麻木,不關心周圍人。不像他們塔特羅郡,南方溫柔平原,人們步履輕快,臉上都有笑容,對着陌生人很好奇。
溫思提姑媽有些不适應這氣候,到了旅館就生病了。
史迪威博士非常自責,去為她請了醫生,醫生來過後說是疲累,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瑪麗跑上忙下的,照顧着姑媽。
溫思提嗔道:“瑪麗,辛苦你了。年紀大了,一有風吹草動身體便不成了。”
因為生病,一向強悍的溫思提姑媽情緒變得敏感,瑪麗扶她坐起來,把窗戶緊緊關牢,溫思提卻道:“開一點吧。”
窗戶外面黑黝黝的,到處霧蒙蒙的,沒有南方的春光明媚。瑪麗也不太喜歡這裏,不過她還是鼓勵姑媽,“下午我們可以去郊外的樹林走一圈。那裏空氣不錯。”
姑媽沒拒絕,問道:“史迪威博士來過了嗎?”
正說着瑪麗從窗戶看到史迪威博士走進旅店,他喜氣洋洋的,“我找到一處房子,裏面有個大花園,租用了兩個月,已經讓人打掃了,搬過去住吧。那對你的身體很有好處的。”
史迪威博士周到的一日後來幫她們搬家,姑媽搬進去後感覺好多了,身體恢複很快,能夠出去逛街了。但彌爾頓實在是沒有好玩的,瑪麗則悄悄打聽艾米麗的去處,不知道她是否還待在這個小鎮。
Advertisement
她不敢太光明正大,阿曼達說是去做棉花生意,那麽幾處棉花工廠,棉紡織廠,那一片廠區,她偷偷在小鎮公共圖書館找資料看報紙。她記得阿曼達說過他會用化名,但是一直沒找到機會去廠區。
直到有一次,史迪威博士的在本地找的一個助手請假了,瑪麗自告奮勇推薦自己,跟着去實地考察,走了一所濟貧院。其中兩個孤兒是上個月才被送進來的。父親丢了工作自殺而亡,母親緊跟着病死了,他和妹妹就被送了過來。兩個孩子大的才八歲,小的三歲。他們從小就在廠區長大,大的去年就跟着父親在棉紡織廠裏拾棉花,他道:“媽媽肺裏面充滿了棉花,緊緊堵住了她的氣管。”
小男孩被帶着一起去廠區,瑪麗換了身工裝,華麗的裙子收了起來,跟着史迪威博士去了一處處理棉花的工廠。從便宜的棉紡制品替代貴重的亞麻制品開始,棉花就成為這座城市的心髒。他們從從美洲運來棉花,這在裏加工制作成棉紡織布料,然後再轉賣給世界各地。當然手工的絲綢依舊是貴族的最愛,但便宜的棉紡織品卻是大多數人們的日常穿着用度。
棉花機器飛速轉動着。棉絮細小如塵埃,上下翻飛,伴随着機器的轟隆聲到處游蕩着。瑪麗不得不捂住口鼻,這處工廠裏女性居多,她們大多面黃肌瘦卻手腳靈活,表情麻木的操作着機器。監工來回巡視着,瑪麗叫住一個在母親旁邊的小女孩,她臉紅撲撲的,咳嗽着,“這孩子是生病了嗎?”
母親答了一句,“餓的。”但很快又補充了一句,“今天就是發薪日了。”
瑪麗心裏不是滋味。
那邊史迪威教授已經在和廠主溝通好了,廠主給他找了幾個案例并且給了地址。教授來找瑪麗回去,瑪麗跟着出了工廠,要離開的時候她讓教授等等,飛快地去買了面包,返回工廠送給了那個小女孩。
史迪威教授調查過這裏的工人工資水平,如果一個四口之家有兩個勞動力,那麽這個家庭每周平均收入可達32先令5便士。這對于一個小家庭來說可以負擔起每日的面包和牛奶,不至于挨餓受凍.如果一個家庭有超過三個孩子的話,那麽就必須不停的工作,才能勉強維持生活。但如果是單親家庭,孩子又小,生活會很艱難。
之前進了孤兒院的那兩個孩子,父親還有工作的時候,他父親是個熟練的技術工人,一個人掙得可以裹得住四口人的生活,但父親失業後,家裏日子就無法過下去了。史迪威教授道:“工廠主将工資定的極為苛刻,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購買機器或者自己享樂上面。”
資本逐利。
瑪麗道:“所以他們要罷工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對。”史迪威教授道:“罷工是合法合理的反抗行為,雖然工廠主很惱火,但是他們必須要重視這個行為,并且從中反思。我們來的前一個月,這個城市剛剛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運動,雙方對峙,工廠停工了半個月,工廠主貨物堆積,無法出貨就無法按時支付銀行貸款,工人們不幹活沒有工資就要挨餓受凍,雙方都損失慘重。”
“那工廠主反思了嗎?”
“威爾曼說大部分工廠主都同意提高工人待遇,發薪日是今天。如果工人們沒有得到滿意的工資,他們的罷工會繼續。”
瑪麗沉默。
史迪威教授笑了,“今天那位工廠主威爾曼還說羨慕南方的農場主,只要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就行,那裏的佃戶可不會随意罷工。北方的工業城市和南方田園鄉村運轉全然不同。這兩種生活說不上優劣……”史迪威教授看瑪麗臉色不太好,換了個話題,“不和你說這麽嚴肅的事情了,回去看看你姑媽,別把這麽悲傷的事情說給她聽。”
瑪麗點頭,她想起塔特羅莊園的佃戶。他們租用格林家的土地,每年支付給格林家一年糧食收成的兩成。而剩下的歸他們所有,所以塔特羅郡的生活水準不低,他們能自給自足,還會給兒女攢下一份家財。(當然這是最好的情況,沒有戰争或者貴族突然毀約,不租土地給他們。)
格林男爵曾經感慨道:“如果指着這點土地收成,我們根本無法支撐這麽豪華的生活。”格林男爵另有産業和投資。而塔特羅莊園收成逐年降低,父親的現金收入越來越少,但各處地産要維護,所以他能給瑪麗留下的除了不動産之外的現金的确不多。古董倒是可以給她,但是這作為格林一家的家族傳承,他不太願意。他需要一個繼承人——繼承他的爵位和家族傳統。而他又沒有男丁,這就是格林男爵痛苦的根源。
但格林夫人不這樣認為,她建議格林男爵将莊園最外面的一片土地賣給來自美國的珠寶商——很多付不起大筆遺産繼承費用的貴族繼承人都會這樣做,賣掉一部分不動産來維持現有的生活;而那些有錢的商人會樂于在那些土地上蓋上自己的別墅房産,再找一批仆人服侍自己,和本地的貴族交往,完美的享受生活。
回到了姑媽那,姑媽嫌棄她灰撲撲的,問史迪威教授帶她去哪裏了,弄得這麽狼狽。瑪麗撒嬌着敷衍過去了,第二天又跟着史迪威教授跑上跑下的。她想為那些孩子們多做一些事情,也順便想知道艾米麗現在究竟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