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茍位第一步
茍位第一步
太後又說教了三人一番。
帝後剛剛大婚,後宮還不充盈,原先就只有皇後,陳福晉,董鄂福晉和阿格福晉;筆什赫福晉剛誕下皇長子,才被提為福晉。
太後語重心長道:“孟古青,你是草原的驕傲,但這是大清的後宮,今後為了皇嗣綿延,你切不可拈酸吃醋。”
孟婧順從道:“妾遵命。”
但她心中卻叨叨個不停:
【這後宮今後起碼四五十個後妃,這醋我吃的過來嗎?】
四五十個?陳福晉和董鄂福晉聽到這兒頓時倒吸一口涼氣,那得多大的競争啊?
【吃醋要是有用的話,我能被廢?】
什麽被廢?
兩位福晉好像又聽到了什麽不得了的事,都如坐針氈一般扭動着身軀,想将耳朵擺得離皇後近點,探得更多消息。
【肯定又是那閹狗吳良輔,成日散布皇後善妒的謠言,我今天偏要反着來!】
“啓禀姑姑。”孟婧站起身,沖太後行了一禮,“妾認為,後宮如今一位福晉剛剛誕下皇嗣,一位福晉有孕,妾作為皇後,皇上以禮相待,反而讓皇上心情不得放松,不如為皇上進行一次選秀,也就是讓皇上在合适的人選中挑些自己喜歡的福晉,充盈後宮。”
聽到這裏,太後沒有任何表情,兩位福晉卻皺起了眉頭,宮內進來新人,自然是要争寵的,多一個人,壓力便大一分。但廣納後宮本就是歷朝歷代皇帝需要做的事,她們只是小小的福晉,也并沒與皇上有多深的感情,如何能左右這些?
【反正這陳福晉和董鄂福晉都是有兒子傍身的,後宮多少人跟她們關系都不大。】
兩位福晉又對望了一眼。
Advertisement
陳福晉心中更加好奇了,之前聽皇後的聲音說自己這胎是女兒,這會兒又說自己有兒子,莫非自己今後還會得寵?
人總是對好話深信不疑,陳福晉心下十分歡喜,對皇後此人都平添了幾分好感。
陳福晉忽然感覺有些困倦打了個呵欠,太後身邊的蘇姑姑看在眼裏,輕輕附耳向太後提醒。
太後忙命人将陳福晉送回寝宮。
看着她離去的身影,孟婧心中不禁惋惜道:
【哎,雖然這陳氏有兒子,兒子也算争氣,但她自己卻沒享到兒子的福,實在可惜。】
董鄂福晉在一旁又是一陣抓心撓肝,上一次是大阿哥不行,這一次又是被廢,又是陳福晉可惜,不行在哪裏,可惜又在哪裏?這見一次賣一次關子,她回宮必須拿紙将心中的困惑記下來才行。
見董鄂福晉也還留着,太後三言兩語便要打發她回去。
董鄂福晉明顯不想離開,但又不得不聽從太後的指令,只得不情不願扭扭捏捏地退出壽康宮。
太後将她的神态舉動看在眼裏,待她出了宮門後才笑了一聲:“這孩子,還不想走了?”
蘇麻喇姑在她身旁回應:“太後仁慈寬厚,得小輩喜愛是自然。”
太後聽了這話,放松地咯咯笑了起來:“蘇沫兒都學會揶揄老身了。”
蘇麻喇姑趕忙回答:“奴婢可是說的實話。”
孟婧在一旁安靜看着這主仆二人對話,太後與蘇麻喇姑的感情果然如史書中記載那般親密。
這一同打天下奪宮權的感情,再加上蘇麻喇姑一生未嫁侍奉太後的親情,怕是這深宮再也找不出比她們更親厚的倆人了。
太後清了清嗓子,收斂了笑容,對皇後正色道:“你剛才說想為皇上再納後妃,是你真實的想法?”
孟婧來之前為自己定下的準則是不出頭,但來之後只與太後說了不到五句話,就感受到了吳良輔對她深深的惡意。
人言可畏,自己并未有逾越之舉,可刁鑽跋扈、忤逆聖上的謠言都傳到了壽康宮內。她若不做點事為自己正名,那豈不是坐實了兇惡善妒之名?
她堅定地點點頭:“是的,姑姑,皇上正值身強體壯之年,自然是應該充盈後宮,繁衍皇嗣。”
太後有些猶豫,她思索了一會兒,屏退左右,只留下了蘇麻喇姑。
孟婧有些不解其意,疑惑得看着太後。
太後待衆人離去才開口:“我也知曉應當充盈後宮,但我上半年送去的試婚宮女筆什赫福晉已誕下皇長子,陳氏也懷上了孩子,你是我從母族精挑細選出的接班人,我沒為福臨定下太多親事,不也是為了你?”
孟婧立刻醒悟過來,讓皇帝迎娶原主只是太後的第一步,科爾沁部的皇後誕下皇子,可保科爾沁部與大清交好五十年;若之後擁有科爾沁部血統的皇子繼位,那更是能保科爾沁部與大清交好百年!
但太後将這期望放在原主身上,實在是勉強了些。
如今多爾衮被清算,就連多爾衮的胞弟都被斬殺,多爾衮親自賜下的婚,順治怎會輕易接受。
孟婧不好明說,大婚兩月以來,順治連這幅身軀的手指頭都沒碰過一下,更別說生子了。
與其這樣幹耗着,不如給自己搏個好名聲。
她咬咬牙,朝太後跪下,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太後與蘇麻喇姑都驚訝萬分,太後身子不禁往前傾了一寸,蘇麻喇姑心領神會快步上前欲将她扶起。
然而孟婧并沒有站起來,她眼含淚光:“侄女對不起姑姑,沒能讨得皇上的喜愛。如今宮中還傳言侄女脾性專橫,不堪大任。若侄女一直不受寵,怕更會誤了姑姑的一片苦心。”
太後也陷入深思,最近這傳言确實對皇後十分不利。
但吳良輔膽子再大,沒有福臨的應允,也不敢這般大肆傳播皇後的謠言。她的皇兒怕是翅膀有些硬了。
她好不容易給孟古青掙到皇後的名頭,孟古青倒是十分懂事,知道一國之母需要有賢良淑德的美名。
然而縱使孟古青面容姣好、心思玲珑,多爾衮也是橫亘在她和福臨之間的大刀,一時想要讓福臨接受孟古青不适易事。
孟婧瞧着太後有所動搖,心下一喜,趁熱打鐵道:“侄女現在坐着中宮之位,自會小心謹慎,盛寵之事,堵不如疏,科爾沁部也不止侄女一個少女……”
太後瞧着眼前的皇後,一臉欣慰道:“有你是科爾沁部的福氣。”
孟婧其實非常想糾正太後,科爾沁部的福氣絕不是來自于和親,而是來自于科爾沁部自身的強大。
但她不敢,她可不想逞一時口舌之快,将自己這唯一的靠山也得罪了。
況且太後這話其實已經将選秀之事答應下來,孟婧也懂得見好就收。
太後也有自己的考慮。
接二連三地将科爾沁部的女兒接進宮,定會招來閑言碎語,但如果廣納後宮,再接兩個科爾沁部的女兒進來,便不那麽明顯了。
之前她也不是沒考慮過這事,但由自己提出還是顯得有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如今皇後識大體,主動提出為皇上擴充後宮,自己正好順水推舟,将之後的計劃提上日程。
科爾沁部如今的人選還有兩個,那便是貝勒綽爾濟的兩個女兒,她們是太後的堂侄孫女,也是皇後的堂侄女,但其中的姐姐才剛滿十歲,迎來宮裏還是早了些。不過只要選秀之事提上日程,後宮熱鬧起來,今後将二人接進宮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太後在心中合計一番後,對皇後下令:“你起來吧,就聽你的,下一次選秀定在十二月,由蘇沫兒協助你負責此事。”
孟婧這才從冰冷的地上站起,并福身回答:“妾定竭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