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山那一幫子

後山那一幫子

山雖高,路雖遠,求學之情不可滅;寒風吹,烈日曬,難阻孩童上學路。

條件苦,環境惡,笑語無邪真歡樂;同學情,朋友誼,有緣學堂共相聚。

後山那地方,顧名思義就知道是在山上,上面住着一些人家,地理環境和李沐風老家一樣差。

不過不一樣的是,後山地理環境雖然差,也窮,但那裏人家多,搬遷離開的人少。

人家多,那人就比較多,人丁就比較興旺。而李沐風老家,人家本來就少,左鄰後舍只有兩三家人,而且還都搬走了。

最後只剩下李沐風一家,孤零零的在那裏,離家不遠都是墳堆,平時都看不到人影。小孩子就李沐風一個人,孤零零的也沒有夥伴,可想而知李沐風是多麽的孤單。

後山地理位置雖然也差,但人家比較多,孩子也就多,上學的夥伴一群,不象李沐風,孤零零的一個人上學。

上學時李沐風雖然笨,不愛說話,但性格很好,後山那一幫子他幾乎都認識,交往過。

偉同學、輝同學、堯同學、超同學、威同學、菊同學都在一塊念過書,就沒有去過堯同學家,其餘的李沐風都去過。

第一次去的是威同學家,威同學扯關系的話,李沐風他們還有親戚,他母親是李沐風奶奶的親姐妹的女兒。

這關系扯得有的遠,但好歹是能扯上關系,是親戚。

雖然關系有點遠,但一提那個姨婆,彼此就知道了對方,有了紐帶,親切感。

威同學約李沐風放學去他家裏吃飯玩耍,李沐風不想一個人回家,想湊熱鬧。放了學,就跟着威同學,與後山那一幫子跑去了威同學家。

村裏上學期間,李沐風經常跑同學家玩,吃飯,不回家,母親為此沒少訓斥,責罵他。

那個時候,到處傳有人販子四處拐賣兒童,李沐風不回家,家裏的母親就四處發了瘋的找。

最後一問同學,才知道跑去了別的同學家吃飯,回去母親氣的就叱責他,讓其放學快點回家,不準亂跑。

去了威同學家一看,李沐風才知道,威同學家庭情況,比自己還要差。他本以為自己家夠窮,夠差了,可和威同學一比,自己家似乎還好那麽一點點,畢竟父母身體都還好好的,很年輕健康。

威同學的父母都是勤懇,勞苦,忠厚的莊稼人,他(她)們身體還不是特別好,供威同學讀書,實屬不易。

李沐風到了威同學家,其父母雖身體不好,家裏條件也不好,但得知李沐風是親戚,和威同學還是同學,他們滿臉笑容,給李沐風做好吃的,是那樣熱情,那樣真誠。

後來李沐風和輝同學玩的好,還跑去輝同學家,輝同學和威同學家離得不遠,還是鄰居,結果晚上他又去了威同學家裏睡。

威同學家裏養蠶,桑葉不夠吃,就問李沐風家有桑樹沒,可不可以去李沐風那弄些桑葉回來養蠶。

李沐風知道家裏田地旁,有許多桑樹,桑葉不摘也是浪費,這等小事李沐風就答應了。

後來得知,他們去了李沐風老家那,結果李沐風沒在家,他們在奶奶家待了一會兒。

奶奶知道是親戚,做飯給他們吃,得知主人沒在家,他們也沒摘李沐風家的桑葉,吃了飯就回去了。

李沐風還去過超同學家,也不知道當時他為什麽邀請的自己,和超同學去了後山,晚上他倆在床上準備下象棋,超同學父母回來了。

李沐風有點害怕大人、陌生人,雖然他們沒有惡意,但李沐風還是知道,貿然來別人家過夜不好,害怕他們嫌棄自己,他就早早的鑽進被窩睡覺。

第二天放了學,李沐風非要讓超同學來自己家,結果超同學不來,說要回家送禮。李沐風就趁其不備,一把奪過超同學的書包就跑,超就在後面追。讓李沐風把書包還他,裏面還有作業,明天老師要收作業檢查的,沒做作業要挨打的。

李沐風怎麽會把書包還給超,超就一直追着李沐風要書包,無奈一直追到了李沐風老家。到了李沐風家,超同學也就沒轍,放棄了回家的念頭。

晚上他們擠在一個床上,也沒有感覺預想中的好玩,還不如當時把書包還給超同學,讓人回家。

而四年級讀完,再到鄉上的學校讀書時,威同學就不見了,聽說是辍學了。

威同學,學習是比李沐風好,語文和數學成績都不錯,他比李沐風聰明,只是他家,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供養不起,無奈啊!

李沐風隐約聽說威同學,好像辍學外出打工了,自己也不太清楚,只為威同學感覺惋惜,和威同學斷了聯系,李沐風再也沒有見過威同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