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等太陽逐漸西斜,田裏忙碌的社員們高速地加快收尾工作。陸陸續續有人上岸,這會,方大力帶着的社員們也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現在水稻已經進入返青期,返青期一般四十到五十天左右結束,幾名年紀大一些的社員在讨論該什麽時候施肥。

方應禮蹲下身,伸手查看了稻苗葉片,目前田裏的秧苗質量在及格線內,返青速度還行,不過返青葉子長得不算多。

他又看看田裏的水位,皺了皺眉。

這水的深度,很容易導致秧苗飄苗,得盡快排水才行。

“這水位不對,我覺得明天應該先排水。”方應禮站起來,對那幾名還在讨論的老社員說道。

語音一落,大家不約而同地朝着他的方向看過來。

其中某個年紀看着四五十歲的老社員語氣不是很贊成地說:“小禮啊,這話可不能亂說,這水位是專員确定的,怎麽能随便排水。”

“是啊,要是突然排水了,對苗不好。”有人附和。

他們這輩子都是靠種田吃飯,大半輩子都用在種植水稻上面,都不敢打包票說什麽高度的水位是對還是錯的,再說現在的水位可是從縣城裏過來的專員們商讨出來的結論。

這兩年來,縣城為了大力發展水稻業,水稻種植的每個時期都會有專員過來田裏查看,順帶給他們提出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議。

等水稻進入返青期不久,便要開始實施肥料,他們這幾個老社員不過是随便交流,哪裏敢保證日期。不過都是等專員來了,再問問自己說的日子對不對。

但現在方應禮卻說水位不對。

“小禮啊,明天專員就過來了,你可不能亂說啊。”

“還有我看這苗長得挺好啊,怎麽就有問題了,你該不會是瞎說的吧。”另一個平時裏不怎麽跟原身接觸的忍不住地瞟眼看向他。

Advertisement

關于最近聽到的那麽多話,他嚴重懷疑方應禮是不是想要在專員們面前露臉,好博得專員們的注意。

也不想想,他一個中學都沒讀過的人,怎麽能跟專員們比。

這麽想着,有兩個人打量的目光不由地露出鄙夷神色。

方應禮皺了皺眉,現在的農民依靠的是以往這麽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有的也會做數據比較,但大部分還是靠經驗去分辨。

去年他們就是按照以往的經驗來排水,等返青期第五天時,再實施排水。但方應禮記得,去年的收成不算太好,翻了翻記憶,裏面有幾次灌排水的時候時間不夠精準,這些小失誤都有可能導致部分稻谷不夠飽滿,或者出現輕微損失量。

但現在他穿過來了,他還是想要盡他所能的減少損失。

他不打算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隐瞞下來,反而,方應禮還想打算跟他們聊聊怎麽面對返青期的問題。

“一般來講,我們在插秧後都是根據經驗來差不多地保留拇指頭高度的水位,這樣才能确保順利的進入到返青期。”方應禮徐徐說來。

其中有人點點頭:“确實如此。”

他們都是将手指頭放進到水裏,在将水位排放到第一節大拇指,這個高度大概是2~3厘米高度。

方應禮微笑地看着他,繼續說:“但是今年比較特殊,今天入夏時氣溫突然升高,比往年的時候還要熱上兩三度,所以專員在讓你們預留水位的時候,多加上0.5的高位,我說的是不是?”

說着,他視線轉向原本心中質疑他的那兩人。

那兩人被他直白的目光看得有點心虛,下意識地點頭承認有這件事。

等他們反應過來就有些惱羞成怒:“不是,這是就是專員們說的,有什麽問題嗎?”

另一個連忙跟着說:“對呀,難道我們現在連專員們的話都不用聽了?”

“我沒有說專員的建議不對,他們這個方法很正确,确實很好的解決了當時面臨的問題。”方應禮神色不變地微笑看着他們,“不過這幾天氣溫回差到正常溫度,這個時候高溫對水分的蒸發回到正常水平,如果還将淺水位保持在這個高度,那麽飄苗的概率可能會百分之二十。”

“所以我們需要把水位抽掉一厘米左右,保留大概2.5厘米是目前最好的淺水位,除了能縮短返青期,對分蘖期的生長發育也更好。”

“嘶——”

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倒抽聲。

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方應禮的周圍,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方應禮說這麽長的話,而且以前方應禮也從來不跟他們聊幹活以外的話題。

沒想到方應禮對種植水稻有這麽深的了解。

百分之二十啊!!!那是什麽概率,要是方應禮說的是真的,那這也太可怕了。他們必須得将這個問題告訴隊長。

杜秋生從人群裏站出來,問道:“應禮,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嗯,真的。”方應禮平靜看向他。

杜秋生深吸口氣:“那這樣的話,得趕緊跟隊長說下,如果耽擱了可是大問題,這會影響到這季水稻收成!”

“不是,這話你也信?”

有人推了杜秋生一把,滿臉不屑地說,“方應禮不過是小學畢業,他哪裏能懂這麽多道理,我看啊不過是看了什麽書,就想要在我們面前吹牛吧。”

“大家夥你們信嗎?”他朝着人群大聲地問。

“我不信!”

“不信!”

“我……我覺得應該告訴隊長。”後面有人支支吾吾地小聲說。

但很快就被一陣“不相信”中給壓下去。

沒過多久,周圍全都被一片反駁聲給包圍。方應禮視線環繞一圈,這二三十人裏,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選擇不相信他說的話,但杜秋生跟杜勇田,還有一位叫廖銀樹的相信他。

這個廖銀樹跟方應禮是同村,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外姓人之一。他爺爺當年逃難到紅湖村,後來娶了村裏的姑娘,就在紅湖村安家落戶。

原身以前跟他話并不是很多,方應禮沒想到這次他會站在他這邊。

方應禮小聲地感謝了下他。

廖銀樹搖了搖頭:“我只是覺得你說得挺有道理。既然我們不能确定,那就等隊長回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