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蘇平一言難盡地看向瘦瘦高高的孫主簿,直到把對方看得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不自然地低下頭小聲道:“大人,這事本來吧不需要您出面,可咱們這賒得有些多,上頭今年又才換了大人,所以,小的也是逼不得己,畢竟搶糧種就這麽幾日了,再耽擱下去,怕影響收成。”

孫主簿也挺難心。

蘇平這兩日跟老雷頭也聊了不少。

知道黃楊縣不止窮,連工職人員都極少。

常理來說,一個縣會有正印官和佐貳官,還有首領官與雜職官。

可黃楊縣窮啊!

正印官一年換倆都不是什麽稀罕事,佐貳官一直也沒備齊過,只有孫主簿這麽一個人,還是一幹就十來年的。

像後勤這種事情需要他全權處理,這半年來正印官又沒人,他還得頂上去。

首領官倒是有一個本地人,不過人家對自己的地位擺得相當明确。

整理整理文書、邸報,頂多幫你管管手下這些雜職官和本縣的治安,其餘要錢、要糧,甚至百姓申冤、斷案這種事情他是一概不插手。

換句話說,孫主簿拿着二千塊的工資,幹着二萬的活。

即當爹又當媽屬實不容易,好不容易盼着他來了,自然迫不及待的要把這燙手山芋甩出去……

蘇平明白對方的難處,緩了一會道:“我來之前,仔細查過咱們黃楊縣的資料,資料裏記載沙地居多,不知道咱們平時都種什麽糧食?”

“麥子,您也知道咱們土地不行,旁的種不成樣,麥子要是百姓勤快些,倒是能有些收成……”

“那一畝地能收成多少?”

Advertisement

“大半石吧,要是年景好能高達一石!”

蘇平愕然。

也就是70斤至140斤之間,大部分時間都在70斤徘徊,他記得清楚,域志裏頭記着,黃楊縣地處西北,十年九旱,雖有典江橫穿而過,卻因土質原因不好引其澆灌。

他記得蘇家的莊子上小麥每畝産量在150至200之間。

就這他爹還不滿意,拖關系找了幾次總管水利的大人,讓人幫忙推薦匠人,修了水渠和水車,再找幾個種田的好手時刻盯着,一畝小麥算是達到了250至300斤。

幾乎翻了一小倍。

所以,黃楊縣窮不是沒有原因的。

孫主簿見蘇平沒答話,默了一會道:“大人,下官找人推算過了,明年肯定是個好年景,畝産一石沒問題……”

“今年的糧種,咱們明年一定能還上。”

蘇平對上他那張實稱又老實的臉,一言難盡道:“你找的什麽人推算的?”

高科技的天氣預報都一驚一乍的,臺風更是來了去,去了又了來,一天能拐幾道彎,預測的地點跑了又跑,怎麽這人這麽牛逼,明年的天氣,現在就能推算出來了?

“啊?”孫主簿沒想到他關注點在這兒,愣了二秒才回過神來,回道:“咱們縣城有位會看天相的相師,據說以前在欽天監幹過幾年,後來受不了約束就走到咱們這兒來了。”

“……”

蘇平窘了。

這話你也信?

孫主簿也窘了。

頭一次跟上峰打交道,讨論的不是政務,而是卦師。

兩人對望了一會,就聽到門吱呀一聲推開,黃大個抱着一盆熱氣騰騰的包子走了進來,見孫主簿還沒走,笑盈盈道:“孫大人來一個吧,我剛才在路上吃了一塊,別說真香,小魚、小蝦料可真足。”

孫主簿忙擺擺手,“瞧我也是太心急了,大人沿途勞累,明日下官再來找大人商議此事。”

說完,便很識趣的走了。

黃大個将人送出門,反手将包子塞進了嘴裏,濃郁的濃汁在嘴裏綻開,燙得他一邊嗷嗷叫,一邊嗯嗯嗯地點頭,“好吃,太好吃了!”

說着,将盆放到了離蘇平最近的地方,直到嘴裏的包子咽下去才道:“表哥,咱們這孫大人倒是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呢。”

剛才他在外頭多少聽了幾句,見兩人沉默了,這才推門而入。

“嗯,包子好吃!鮮香十足,好些天沒吃過這樣好的東西了。”

這話蘇平不好接,頭一次見面,也就說了幾句話,哪能瞧出個所以然來。

再者議論同僚,還住在一個院裏,他實在沒這膽量,索性岔開話頭。

黃大個用力點頭,“那老小子還算實稱。”

蘇平:“……”

你太容易被收買了。

兩人在路上飄了一個多月,上船時帶的那點東西,沒兩天就敗光了,後來就混着日子過,下了船又着急趕路,買的也是些幹糧,一日也就晚上停靠在驿館。

驿館裏的東西不比客棧,能吃的,好吃的少之又少。

這一大盆包子,算是兩人這段時間吃的最熱呼,最美味的一頓。

饒是蘇平不喜歡吃蝦,今日也塞了好幾個,吃完之後,黃大個去收拾,他則痛痛快快泡了個澡。

這一覺直到外頭孫主簿敲了第五趟門,兩人才迷迷糊糊的爬起來。

蘇平一看外頭刺目的陽光,心道不好,頭一天上班就晚了。

>_

蘇平內心戲挺足,快速洗漱好,穿戴整齊出門到了縣衙裏的議事堂。

昨日睡前孫主簿又過來找了他一趟,告訴他今日剛好是半月一次的集議,剛好他新官上任趕上了,不如就跟大家見個面,也好過再把人叫過來。

蘇平沒有異議,睡前還叨咕着,早起,早起,早起。

然而——

黃大個比他還不如。

蘇平是主角,打扮的規規整整,黃大個是一琢磨反正遲了,他就別收拾了,一切先緊着蘇平來,這不臉沒洗、牙沒刷,就紮了個頭,油光滿面的跟着蘇平一起進了議事堂。

與蘇平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議事堂裏統共只有七個人。

加上外頭掃灑的老楊頭,整個縣衙連縣太爺出巡的儀仗隊都湊不齊!

蘇平再次感慨:我爹那兩萬兩白花了。

就算不他弄個蘇杭一帶,起碼弄個吃不愁穿不愁的地方吧。

結果,弄了個到處賒賬等人救濟的窮鄉僻壤,随時都有可能被人撸下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