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程半城

第12章 程半城

桃源屬于縣級市,下轄多個鄉鎮,程青羽家所在的南湖鎮就是其中之一。

小鎮因其境內的淡水湖“南湖”而得名,解放前這裏一直叫程家圩。

不過,改名後,程青羽家所在的村莊,依舊保留程家圩這個地名。

這裏大部分人家都姓程,“圩”是為了紀念程家祖上修築大堤的功勞。

字典中,圩讀wéi專指江淮低窪地區周圍防水的堤。

這裏面還有一段歷史,根據當地縣志記載,明清時期的桃源市常年受水患侵擾。

桃源市正處于江北平原的低窪地區,更要命的是,南湖位于淮河的下游,每年夏天上游一漲水,洪水就會倒灌,造成整個縣城都泡在水裏。

朝廷也派官員治過水,但效果有限。

原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廢棄的村莊和農田。

漸漸的,這裏變成一座空城。

直到清朝中期的一個春天,有位姓程的姑蘇人出現在南湖,才改變這座城市的命運。

他在京城當官,告老還鄉時恰好途經桃源市,被南湖沿岸的秀麗風景吸引,他下令船工靠岸,決定登岸一游。

後來他從漁民口中得知村莊荒廢的原因。

他覺得如果能解決水患問題,這裏無異于人間天堂。

小鎮除了擁有水資源豐富的南湖,西北方位還有連綿起伏的山脈,依山傍水,自然環境極佳。而且,他看中沿岸這片肥沃的土地。

回到姑蘇後,他當即發動族中的青壯年,帶上物資坐船前往南湖,開啓圍水造田這項大工程。

他們雇人築起高高的堤壩,同時開挖河溝,引水種植從江南帶過來的水稻。

利用幾年的時間,徹底解決水患。

沒有洪水滋擾的南湖沿岸和他預想中一樣,很快成為小江南。

程家開始吸收逃荒的難民,把田地租給他們耕種。之後又雇人修建房屋,從姑蘇遷一部分族人來此定居,負責管理佃戶和收租。

十幾年後,程氏家族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高峰時期,半個縣城的土地都屬于程家。

所以,在桃源當地至今仍有“程半城”的說法。

程氏家族中,程青羽家是實力最雄厚,也是地位最高的一脈。

因為他們這一脈既是長房,又是當年治水的發起人,擁有的土地和房産自然最多。

地主雖然是剝削階級的代表,但并不代表所有地主都是剝削階級,程爺爺為人樂善好施,是個有名的大善人,在桃源享有極高的威望。

即便“批鬥”最狠的年代,也沒人敢動他一分一毫。

他非常熱愛學習,十三歲讀完私塾,家人送他出國留洋。

留學回來,他投身抗日運動。

後來,小他兩歲的弟弟也投身革命,犧牲時年僅十八歲。

弟弟犧牲後,他成為家中獨子,田地需要有人打理,父母需要他照顧,他只好從申城回到桃源老家,但從未中斷對愛國人士的資助。

建國那年,桃源市開始執行土地國有政策,程氏家族當然也不例外,失去土地和經濟來源,程爺爺受聘到鄉政府工作。

第二年開始實行“劃成份”,有烈士的家庭可以享受特殊照顧,所以程青羽家的成份由地主劃為富農。

程爺爺結婚比較晚,程爸爸結婚也晚,等程青羽出生時,爺爺已經七十八歲,如果他還活着,現在已是九十六歲高齡。

爺爺當了一輩子的族長,為家族乃至全村人作出很多貢獻。

當年日本鬼子下鄉掃蕩,他将全村的人轉移到自家後山藏起來,給他們提供食物,在山上躲了幾天,全村老少齊齊整整,一個不缺。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還收留了大量難民。

現在南湖鎮的外姓人家,大部分都是當年逃難過來的人,他們幾乎都受過程爺爺的接濟。

這也是他受人尊敬的原因。

---

早上八點多,程青羽開車載着師父離開申城。

她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比實際出生日期早幾個月,所以早在高考前就拿到駕照。

現在有師父在副駕駛上坐着,她可以上高速練練手。

雖然她才拿到駕照三個月,但她有個喜歡玩賽車的小姑姑,對方車技一流,職業又是刑警,教給她很多實用的開車技巧。

上午十一點半,程青羽将車駛下高速,沿着鄉道一路往南開。

從高速出口到她家是二十多公裏,到家剛好能趕上吃午飯。

汽車穿過鎮區,遠遠就能看到一排排差不多風格的院落。

村口位置有一塊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水泥地,這裏是村民活動中心,到農忙時這裏就成了晾曬場。

程青羽當年跟着奶奶離開家鄉時,村裏還大部分都是瓦房,前幾年村裏拆遷重建,現在家家都是兩層小樓,村莊規劃的整齊有序,道路也修得格外平整。

她家的老宅子屬于文物保護單位,所以拆遷時沒受影響。

這座院子選址十分講究,位于整個村落的最西面,坐北朝南,前面是湖,西面是山,連綿起伏的山脈由西到北将程家大宅半包圍起來,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門前有水,寓意財運聚集,山在後面寓意背後有靠山。

這些都符合風水學上所說的依山傍水。

祖上是江南人,所以院子的布局仿照京城四合院,而建築風格更偏向于江南民居。前面幾進院子都是一層結構,只有正房是兩層小樓,這是遵照房屋前低後高的原則。

大門口是開闊的糧田,從風水角度來說,宅前開闊,陽氣旺盛,寓意欣欣向榮。

這片糧田足足有萬畝之多,再往南就是“南湖”,站在二樓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湖水,如果往西面看,近處是小溪繞宅而流,遠處則是郁郁蔥蔥的青山。

這座山的名字叫古靈山,山頂有座百年道觀。

門口這片田,包括古靈山以前都是程青羽家的産業。

以前和她家同等規模的院子,村裏有好幾座,後來全部毀于戰火。

将車停在院子門口,程青羽領着師父進屋。

程奶奶得知孫女回來了,拄着紅木拐杖等在正廳門口,專程出來迎接宋硯。

老太太今年已經八十六歲,滿頭銀發,優雅端莊。

仔細看的話,程青羽五官長得和奶奶有點像,尤其是膚色。

程奶奶的母親是個歐洲人,不過,她除了膚色很白,看着并不像混血兒。

程奶奶家庭背景可不簡單,她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和哥哥曾經都是外交官,特殊時期被劃成右派,家破人亡,當年二十出頭的她,正在申城讀大學,被程青羽的爺爺偷偷接到桃源才逃過一劫。

此後她隐姓埋名,留在桃源生活。

其實,這裏面還藏着一段樸實的愛情故事。

程爺爺在和程奶奶結婚之前,有過一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因為難産,一屍兩命。

他受了很大打擊,決定以後不再娶妻。

後來他冒險去将程奶奶接到桃源,是因為兩家交情深厚,他和程奶奶的哥哥是好朋友。

而程奶奶卻對他一見鐘情。

程爺爺認為自己結過一次婚,又年長十歲,配不上她,所以刻意回避。

兩人整整耗了十年才終成眷屬。

父兄平反後,程奶奶也沒回過姑蘇。

沒幾個人知道她是姑蘇赫赫有名的邱家大小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