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6

平城大學的老校區內有一種獨特的靜谧, 哪怕這一片校園內, 容納着數萬人生活、學習、工作,可是只要一踏入這校內的土地, 就仿佛這喧嚣着的世界都安靜了。兩排高大的法國梧桐夾道而生, 每一棵都長到兩人環抱的粗細,它們無聲伫立, 見證了這所高校的滄桑百年。法國梧桐的盡頭是平城大學主樓, 樓前立了平城大學的校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藥學院就在平城大學主樓後的院內,建築兩新兩舊, 舊樓是平城大學建校時, 知名愛國華僑出資捐贈的, 而新樓是平城大學藥學院校友基金會發起募集建成的,這四棟樓兩兩自成格局, 相對而望,代表了兩代學者的輝煌與功成名就。

朱和峰對這兩棟樓的構造都了如指掌——他在老樓裏度過了長達十年的學生時代;又以講師的身份, 迎來又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他目睹了新樓的建成,甚至在校友基金會籌建新樓時,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拉來了平城首富吳哲茂的投資。也因此, 藥學院新樓中,設備最好、樓層和視野都是最佳的實驗室與辦公室,都歸屬于他。

人生是一個不斷登頂的過程, 少年時代,考試取得第一名就是成功;進入高等學府以後,學海無涯,眼界會變得寬闊,野心會随之蓬勃,這世界上一切未知的東西,都是尚未被發現的寶藏;而一個人走過中年,不斷進入老年,也會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那便是前人從未達到過的高峰。

他的老師已經在那高峰之上了,他也在努力朝着那人站立過的方向攀爬,只可惜,在攀爬的過程中被工具絆了手腳,跌了一跤。

人總有一點兒弱點,但是這些弱點是高雅還是腐朽,全看這人取得了什麽樣的成就,如果此人已經功成名就,那麽旁人提起來,貪財變成了節儉,好色變成了性情,連醉生夢死也變成了是真名士自風流。

這樣的人生,自然要盛名環繞,風頭無兩,身邊再有一些陪襯是為最好。

他的“學生”陳雅雲,就應該是這樣一個陪襯,可惜這個陪襯不怎麽稱職。朱和峰覺得自己無法理解陳雅雲,他覺得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畢竟,在平城大學這種強者如雲的地方,除了他朱和峰,誰會無緣無故地去提攜一個偏遠山區考出來的窮丫頭呢?看看別的導師手下收的學生,要麽是自己人脈關系網中的子侄輩兒,要麽是權貴富豪們送來鍍金的公子哥兒。這些人手裏掌握着巨大的財富和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社會資源,搭上一個“師徒”的名分,這些資源就都能為自己所用——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他當年“大發善心”,讓這個沒背景又沒錢的農門丫頭入了門下,再過幾年,自己老了,而屆時,陳雅雲會得到名聲,得到經驗,得到源源不斷的利益,得到更高的社會地位,徹底從那個吸血的原生家庭裏脫胎換骨指日可待,前途一片光明。

當然,朱和峰同樣覺得,他給了這丫頭這麽大一個好處,要圖她點兒什麽,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哪怕自己不提出來,這也完全是陳雅雲該主動奉上的“報答”。

誰知這丫頭竟然這麽愚蠢,丢了自己已經到手的前途不算,臨死前還要對他恩将仇報。

朱和峰覺得自己理解不了陳雅雲的想法,他知道這丫頭覺得自己惡心,可是那又怎麽樣呢,年輕的時候,誰不在導師手裏受點兒委屈,誰又不是陪着笑臉,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吞忍過來的呢?

自己忍得過,陳雅雲憑什麽就忍不過呢?

朱和峰覺得,這完全是這個丫頭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而且,陳雅雲自殺的行為,完全不足以對朱和峰傷筋動骨,他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調查,卻仍然毫發無傷的回來了——陳雅雲的自殺完全成了無用功,這不是愚蠢是什麽?

他坐在窗明幾淨的新辦公室裏,一邊慨嘆這丫頭愚蠢的行徑,一邊兒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Advertisement

二十年前,他和陳雅雲差不多年紀,那卻是朱和峰科研生涯最艱難的一年。項目被砍,論文難發,職稱難評,他一直尊敬、崇拜甚至奉若神明的“恩師”梅嘉裕老先生本該是他的學術資本,只可惜,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跟他只是半路師徒,緣分本就淺了一層,後來任他怎麽明裏暗裏的示好,對方卻一直更欣賞他那天資略顯愚鈍、連研究生都讀了五年才畢業的師弟。

這種差別待遇一目了然,梅嘉裕手裏每每有項目時,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那個愣頭愣腦,連好話都說不貼心的師弟,而朱和峰主動提出想參與項目時,梅嘉裕則總能找到理由推脫。

朱和峰被拒絕幾次,當然也明白了,但是梅嘉裕是平城大學藥學院的大師級學者,朱和峰哪怕滿心憤恨各種不平,可在面對梅嘉裕的時候,也必須笑臉相迎,哪怕對方不看重他,哪怕對方是半路師徒情分淺薄,有這麽一個靠不住的靠山,也總比沒有要強。

因為初始學歷高,朱和峰早早就晉到了“副教授”級別,但長期參與不了項目,科研上的實力到底遜色了一籌,科研實力遜色,意味着他想在職稱上更進一步,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時,“教授”職稱對他來說,簡直像是一個難邁的坎兒,他像是一條拼命想躍龍門的鯉魚,卻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徒勞地在河溝裏撲騰。

那段時間太艱難了,以至于現在,朱和峰已經功成名就,午夜夢回做起噩夢時,都會回到那灰頭土臉毫無建樹的青年時代。

他這麽一想,甚至都有點兒感慨起陳雅雲的“好運氣”——這丫頭一畢業,就被他納入自己的羽翼,享受着最好的科研資源,公費出國留學這種就不說了,論文一篇篇地發,成果一個個地出,項目獎金一個接着一個拿,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評“教授”的資本,可是她卻不知道珍惜。

而他那時就沒那麽簡單了,梅嘉裕顯然是靠不住的,而對于他們這種搞科研的知識分子來說,“窩裏反”、“轉投他人旗下”的行徑,是要被戳脊梁骨罵沒有良心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注定一生都要把他和梅嘉裕綁的死死的。

他當然不是沒試過想另找一個靠山,但是梅嘉裕的影響力太大了,別說在平城大學藥學院內,人人都不敢接受他學生的示好,就連遠離平城隔江而望的申城大學,也不敢給朱和峰一席之地。

那時候他幾乎是絕望的,他如果留在平城大學,就注定了一輩子碌碌無為的下場,如果他遠走平城大學,不甘心都成了次要,而以他當時的水平,他甚至難謀一份和平城大學相當的教職。

那些年正是“出國熱”,經過高速發展,如今國內的科研環境都仍然比國外要遜色一點,更別提二十年前,那時候的學者,基本以出國深造為榮譽,如果能夠留在大洋彼岸,那就是揚眉吐氣的事情。

朱和峰聽說過很多這樣逆襲勵志的故事,隔壁工程學院的那個誰誰誰,從學校辭職後去美國讀了博士,現在在NASA任職,年薪幾十萬美金,所有人提起來的時候,都是抑制不住的羨慕,那種被人羨慕的滋味簡直太好了。

朱和峰也想變成這樣被人羨慕的人。

但是,那時候出國不是說走就走的,錢、學校、項目、前途……很多事情,他都必須考慮。連日常交流也是一大難題,他的英語完全都是啞巴英語,他成績固然不錯,平時考試的題目也能做得順暢,可是真的要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他說個“Hello”都要琢磨下一句說什麽。

更何況,他是因為不受梅嘉裕賞識才無奈出走的。

可是,梅嘉裕不賞識他,他出走了以後,就能保證連交流都成問題的外國人能賞識他嗎?

可是當年那個情況,朱和峰覺得自己唯有破釜沉舟,但是破釜沉舟的前提,并不是愚蠢地憑自己去闖個頭破血流,撞了南牆才知道灰溜溜地回頭,朱和峰知道自己需要一個能給予自己“照顧”的人。

他左思右想,用透了他當時能想到的一切人脈,然而那些人,要麽給他一些模棱兩可不切實際的“歡迎”,要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表示了婉拒,要麽發出去的消息幹脆石沉大海,原本還能打個招呼的朋友火速對他避之不及。

這個狀況,讓朱和峰心裏越發沒底,“出國”的打算被無限期擱置……

而在他幾乎已經放棄了這個計劃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漂洋過海發回來的郵件,發件人是他讀研期間的第一位導師,于敏達。

于敏達是個科研狂人,也是個科研怪人。朱和峰是他當時手下唯一的學生,可以算是關門弟子了,但是,對待唯一的弟子,于敏達身為人師的責任幾乎沒有,對朱和峰的教授,基本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他整天都沉浸在自己奇奇怪怪的科研想法裏,總是瘋狂的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根本顧不上帶學生。

朱和峰的科研成績不上不下,跟這位狂人導師的放養教育不無關系。

簡而言之,這個導師有和沒有一樣。

朱和峰對這個導師的态度微妙,最開始在他手底下的時候,他更多的感覺是“畏懼”,他畏懼于于敏達略顯瘋狂的性格;後來,于敏達犯了一些錯誤,被學校高層從藥學院院長的位置上撸了下來,變成了一個普通的科研人員後,自己出國了,朱和峰換了導師,換到了梅嘉裕門下,這時候他的态度是慶幸;再後來,梅嘉裕對他從無青眼,表面上客氣私下裏疏遠,他對于敏達的态度就變成了“怨恨”,他怨恨于敏達耽誤了他一年多的時間。

而如今,他幾乎走投無路,猶如喪家之犬,而在這個時候對他伸出橄榄枝的,竟然是這個被他嫌棄過又怨恨過的老師,可見世事無常。

在郵件中,于敏達并沒過問朱和峰這些年來的經歷,也許是因為那些經歷他并不感興趣,又或者,他覺得那些經歷無所謂,并不值得一提;總之,于敏達表示,自己出國後,被一個有實力的資本家所賞識,在強大資本的資助下,他在英國成立了一個頗有名望的藥業研發中心。

研發中心有資格招募全球知名學者作為訪問學者,而他和平城大學有關方面的領導關系不錯,如果朱和峰有這個意願,他可以提供給朱和峰一個公費訪問學者的名額,并且,朱和峰還能保留自己在平城大學的教職,訪問期一年結束之後,朱和峰仍然可以回平城大學任教,如果他表現良好,研發中心還可以給朱和峰發兼職聘書。

這個消息讓朱和峰欣喜若狂,但是他一想到于敏達略顯詭異的行徑,對這個消息就又憂心忡忡起來。

但是當年的他別無選擇,他再三确認了确有其事以後,賭博一樣地登上了前往英國的飛機。

在英國的經歷艱難而不堪回首,他到底也沒避開自己那些不好的猜測,朱和峰一直試圖避免回憶他那一年的經歷,但是他此番再經歷一番名譽上的大起大落,重新回憶起那一年的經歷時,他突然有了一種空前的優越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動心忍性,方能增益其所不能。

朱和峰覺得,陳雅雲所經受的那些“考驗”跟自己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可就是這樣,陳雅雲沒熬過去,他自己熬過去了——這不是說明,自己到底比一些人,不,很多人,更勝一籌嗎。

去英國,是朱和峰飛黃騰達的開始,他在那一年裏,看過見過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于敏達顯然對他的“表現”是非常滿意的,在那之後,他重新回到平城大學,能力和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在于敏達和他手中關系網的扶持下,他的學術水平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各種項目源源不斷地找到了他。

他開始還為此戰戰兢兢,可是後來,順風順水的事業讓他顧不得恐懼了——梅嘉裕的科研在取得了一個突破性進展後,突然得到了“高升”,被國家重點實驗室聘走,平城大學這邊只能虛挂一個任職,不能再負責具體工作了;那個被梅嘉裕賞識的師弟,本來就是申城人,在梅嘉裕被調走後不久,申城大學為了打造重點學科,用一個無法拒絕的優厚條件,挖走了這位師弟……後來,能與朱和峰在平城大學內平分秋色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出走,朱和峰憑借本就越來越優秀的科研成績,成了藥學院第一人,同輩人再無他人,能和他平分秋色。

如果沒有這次的意外,年事已高的齊院長退休,平城大學藥學院院長的位置,馬上就是他的。而他的年紀,還正當壯年,學校的行政職務也在,如果運作合理,副校長,甚至于校長的職位,可能都不在話下。

他定了定神,突然覺得這些挫折都沒這麽摧心摧肝的難受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過程裏遭遇的挫折,本就不值一提,因為所謂“挫折”,終會過去。

思及此,朱和峰坐在辦公室裏,伸手撫摸了一下自己面前氣派恢弘的辦公臺,卻摸到了些許灰塵。

他看着自己沾了灰塵的手,不悅地皺皺眉。

他方才從漫長的“冷處理”中脫身——礙于輿論,學校不得不成立調查組,針對陳雅雲的自殺,進行了調查,但是朱和峰自己明白,陳雅雲死前什麽都沒來得及說,這件事,最多停留在生活作風層面。朱和峰的妻子前年癌症去世,他沒有續弦,又是學院裏科研成績頂尖的教授,此事風頭過去,不痛不癢的發一個“批評”,他仍然有機會東山再起。

但是世事就是這樣,人一走,差就涼,他才走了二十幾天,連以前替他殷勤打理辦公室的人都不上心了。

朱和峰沉了沉臉,半晌,又笑了。

現在的年輕人啊,短視,哪比得上自己忍辱負重的當年。

他正笑着,辦公室的門卻被人敲了三響。

“噹噹噹”。

朱和峰終于從思緒裏擡起頭來,清了清嗓子,擺出了一個煙雲消散的沉着表情,揚聲對虛掩着的門外道:“請進。”

門應聲而開了半扇,另一半仍然遮掩,從這半扇門中,走進來一個明若秋水的年輕女人。

正是江晚晴。

“朱教授。”江晚晴不親不疏地笑了一笑,“看到您的辦公室門開了,我猜,是您回來了。”

“小江老師。”

沒想到來的是她,朱和峰也笑着應和,心裏卻同時沉了一沉。

他不喜歡江晚晴。

這個女孩子有着令無數學者豔羨的出身。平城江家是頂級學術名門,頂着這個光環出生,哪怕是個草包,也刷了一層天縱英才的漆,她能接觸到的學術資源,她利用這些資源能達到的高度,是許多搞科研的人一輩子都想象不到的。更何況,她竟然還有真才實學,而不是個草包。她從一出生,就注定了她能往更高的地方走去,而那個位置,旁人奮鬥一生也未必能達到。

這樣運氣,難免讓他這種”無名之輩“,心存酸澀的妒忌與憤恨。

朱和峰曾試圖借助一些力量,阻止江晚晴進入平城大學,可惜,江仲祺的名頭太硬了,他當然沒能成功,這毫無疑問的加重了他對江晚晴的惡感。

更令他憋悶的是,于敏達曾警告過他,近期不要正面招惹這個女孩子,如果遇見,一定要避開她。

不就是個乳臭未幹的毛丫頭,有什麽惹不得的?更何況,她身上還有那麽多的不安定因素……他現在不過是分不開精神。

朱和峰想着,面上笑着:“你來,是有什麽事情找我?”

江晚晴一笑,不答反問,直白而尖銳:“對您的隔離審查結束了?”

朱和峰臉皮一緊,随後又笑了:“是啊,結束了。”

江晚晴沒吭聲,有幾分陰恻恻地看着他。

朱和峰不在意地笑笑,搖了搖頭,像是覺得江晚晴無理取鬧,便又補充道:“……那些事情,都是些誤會。誤會嘛……時間總會澄清的。怎麽?小江老師?您就是來找我說這些的?”

江晚晴皮笑肉不笑的動了動唇角:“不是我找你,我只是帶人過來。”

朱和峰一頓。

江晚晴說完,挪開了對着朱和峰的視線,臉色跟着沉了下來。她幾步走到門前,伸手推開了辦公室原本遮掩的半扇門。

“警察同志,幾位請進來,這就是朱和峰。”

朱和峰霍然站起身來,繞出辦公桌,就見門口處嚴整地站了兩個警察。

“朱和峰。”面對朱和峰愕然的表情,其中一個警察立刻亮了證件,“有人指控你涉嫌多起性侵,現在請你立刻和我們回警局接受調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