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章

江水拍擊船艙生出的“嘩啦”聲忽遠忽近。

眩暈之下,江玉珣的思維也不由慢了半拍。

不等他反應過來,天子已緩緩俯身,蹙着眉朝着他看去。

猶豫半晌,忽用手背輕貼在了他的額上。

微涼的觸感,帶走了幾分暈眩。

樓船輕搖,昏沉間江玉珣無意識地擡額,自天子的手背上蹭了過去。

額間碎發随之輕掃,帶來一陣若有若無的癢意。

……應長川的動作瞬間一滞。

船艙另一頭,随侍禦前的桑公公猛地瞪大眼睛。

這,這……陛下乃前朝貴族出身後又登基為帝,何曾如此降尊纡貴!

本不暈船的桑公公耳邊不由一嗡,差點被吓得失去平衡摔在地上。

等他緩過神來時,站在江玉珣身後的那兩名小太監已快步上前,輕輕把暈到難以起身的他扶了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忽有一道波濤重重拍向船身。

巨大的樓船也随之搖晃,小太監別說扶江玉珣了,自己都跟着趔趄起來。

桑公公:!!!

Advertisement

立在船艙那頭的他下意識便要上前,不料還未邁步就見——

天子擡手,輕輕攬住了本要摔倒在地的人。

兩人的身體,在剎那之間緊貼。

應長川的動作不由一僵。

清風吹來一陣淡淡的龍涎香。

江玉珣眼前天旋地轉,待反應過來時,應長川已将手自他腰間移開。

驚魂未定的小太監立刻上前,把他攙扶了出去。

江玉珣早已暈頭轉向,昏昏沉沉被扶回房間後,倒頭就失去了意識。

完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方才發生了什麽。

他這一覺睡了許久。

最後是被一陣冷風吹醒的。

“……幾點了。”

江玉珣用力按兩下眉心,忍不住向被窩裏縮了縮。

過了幾秒,忽有一陣水聲從耳邊傳來。

江玉珣這才後知後覺地想起,此時自己正在樓船之上。

!!!

沒記錯的話,我方才好像看到應長川了。

……我說了自己難受後,他是怎麽回的來着?

江玉珣背後一寒,瞬間睜開了眼睛。

誰料他一睜眼,便發現了更為恐怖的事情——

這間船艙并不是自己原本的住處。

相比起後世郵輪,這個時代的樓船,不僅空間逼仄,且僅有部分艙室能開一扇小窗換氣。

然而此時江玉珣所處的船艙不僅寬敞,兩面還都設了大窗,空氣可以完全對流。

此刻,兩邊的窗皆大大的敞着。

方才他便是被這裏的風吹醒的。

……這是什麽地方?

見四周無人,不知道問誰好的江玉珣只得下意識屏住呼吸。

接着小心翼翼地推開身上的被子,蹑手蹑腳地自榻上起身,向房間內走去。

這間船艙不僅左右兩邊都設了大窗,前後還都有長得差不多的艙門。

江玉珣腳步一頓,徑直走向最前方那扇薄薄的隔門。

末了攥緊手心,悄悄順着門縫朝門內望去——

竹節雲紋熏爐內,正燃着清神醒腦的香料。

這間船艙不但比方才他所處那間更為寬敞,甚至裝飾還要豪華許多。

“……有人嗎?”江玉珣忍不住輕喚了一聲。

艙內一片寂靜,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江玉珣猶豫片刻,緩緩拉大了門縫,探頭探腦地朝裏面看了進去。

船艙內裝飾雖然豪華,但是仔細一看就能發現,裏面沒什麽太過特殊的東西。

也不知道究竟住沒住過人。

少頃,江玉珣終于把視線收了回來。

同時合上隔門,打算去剛才看到的另一扇門邊看看。

然而甫一回頭,江玉珣便看到——

另一扇隔門不知什麽時候被人打了開來。

四名內侍官正坐于走廊兩端,他們眼觀鼻鼻觀心,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最重要的是……一襲玄衣的應長川,就站在門口處似笑非笑地看向自己。

自己方才那鬼鬼祟祟的樣子,全都落入了他的眼中!

“愛卿可還好?”

江玉珣臉色雖然仍蒼白,頭暈的症狀也沒有完全消失,但聽到這裏他還是條件反射般站直了身:“回陛下,好一些了。”

……可我寧願還暈着。

天子點頭緩步走了進來。

桑公公立刻佝偻着身子,上前替應長川打開了內間的隔門,再輕手輕腳地将沒批閱完的奏章放到桌案上。

江玉珣深吸一口氣,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難怪這裏的視線和通風那麽好……原來是應長川的住處!

所以剛才被我東瞧西看的地方,是他的寝殿?

……卧槽,我為什麽會在這裏啊!

江玉珣是上午暈的船。

他這一覺睡了大半天,醒來後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間。

睡了一覺後,江玉珣的症狀緩解了許多,臉色也不再那麽難看。

因此,不等他從方才的疑惑與震驚中緩過神來,便又随着天子一道,離開了方才的船艙。

樓船因形似樓閣而得名。

最上一層除了一座木質亭臺外,還有一片不算小的甲板。

身為工作狂,應長川從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樓船還未駛入東南三郡的時候,其中一郡的太守就已經提前登船,向他彙報政事。

初秋,南地仍不算冷。

傍晚時分,一行人緩緩登上樓船頂層,于此共用暮食。

“……啓禀陛下,桃延郡共有四座大型糧倉,合計糧窖一百餘座,一座糧窖約能儲存三千石糧食。”

說着說着,桃延郡太守的額頭上便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自從聽說皇帝要南下那日起,他便緊鑼密鼓地清點起了境內倉、口與壯男、壯女之數。*

并趕在應長川來之前背得滾瓜爛熟。

太守一邊說,內侍官一邊上前為衆人斟滿當地傳統的恬酒。

在一旁圍觀的江玉珣悄悄将杯子舉至唇邊,趁着對方說話時偷抿了一口。

沁甜味道的瞬間在唇齒間溢開,沒有半點辣意。

——我果然還是适合這種酒。

五重席上,應長川漫不經心地問道:“現今艙內共有多少石糧食。”

太守忍不住擦了擦額上汗珠,“回禀陛下,約莫十分之一……”說完立刻補充道,“等到晚稻征收上來就多了。”

說着又偷偷擡眸,小心觀察起了應長川的表情。

天子不置可否:“老、弱、官、士,還有馬、牛、刍藁呢?*”

“這,這個……”桃延郡太守目光飄來飄去,看上去有些心虛,“陛下來得急,呃……這個暫時還未統計過。”說話間,他的臉色已經差過了上午暈船的江玉珣。

大周連年戰亂,桃延郡也受到波及,産生了大量流民。

應長川說的這些,都有些不好統計。

但堂堂一郡之首,自然不能給自己找這樣的理由。

此時飯菜還未開始上,聽到這裏江玉珣便放下手中酒盞,側身悄悄把守在後面的太監叫了過來,讓他去取筆墨。

——頭雖然還有些暈,但出于職業習慣,江玉珣仍打算記一下桃延郡太守還未統計上來的東西。

誰料那小太監還未動身,天子便擡手攔住了他,同時輕聲吩咐:“不必在船上記。”

“是,陛下。”江玉珣趕忙應下。

同時略為驚詫地看向禦前——應長川不是在和太守談話嗎,他是怎麽注意到這個角落的?

說話間,樓船繼續向前,正好經過一片湖泊。

兩岸的景致不知在何時慢慢起了變化。

同座席上的莊岳不由一驚:“外面這景象怎如此奇怪?”

見狀,衆人均不由自主地向兩岸看去。

不知是誰跟着說了一句:“湖內生田?的确從未見過。”

桃延郡太守總算松了一口氣,他忽然起身向應長川行禮道:

“回禀陛下,眼前這不是什麽‘湖內生田’,而是我們桃延郡,以及附近特有的一種圍墾方式。”

說到這裏,心有幾分底氣的他,腰板終于挺直了起來。

這位太守當年也是随應長川一道打過天下的武将。

他雖然人不在昭都,卻有不少京城同僚可以聯系。

故而太守早就知道,皇帝最近一段時間有“屯田”之意。

想到這裏,他便迫不及待地将早早備好的話說了出來:

“陛下,剛才您看到的的田地名叫‘圩田’。用土壩在湖邊圍一塊地,再把水抽幹,便可得到肥沃的新圩田了!”

“原來如此……”坐在江玉珣身邊不遠處的薛可進恍然大悟。

應長川雖然沒有明說為什麽要帶薛可進一道南巡。

但朝臣百官均已猜到幾分——他八成是有意要薛可進帶人,在東南三郡屯田。

由此看來,江玉珣當日的提議非常有戲。

太守還在說,薛可進越聽越動心:“圩田不但方法簡單、省時省力,而且圍出來的湖底淤泥正好肥沃,适宜耕種。假如能夠推廣,東南三郡也可大量産糧。”

桃延郡太守随聲附和道:“臣明日一早便可同陛下前去圩田邊上細看。”

接着又滔滔不絕地介紹了起來。

江玉珣:!!!

這可不行!

聽到這裏,他的頭被吓得都不像方才那樣暈了。

江玉珣本能地抿緊了唇。

雙手也随之緊緊地攥在了一起。

桃延郡太守顯然早有準備,他口若懸河、語速極快,完全沒有給人打斷的機會。

就在江玉珣想着如何開口的時候,應長川忽然将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愛卿可是有話要講?”

“正是,”江玉珣終于松了一口氣,他半點也不客氣,直接站了起來,“回禀陛下,臣以為桃延郡太守所言絕不可行。”

“你——”太守當即瞪圓眼睛向他看去。

餘光看到天子,只得強壓怒火咬牙說:“你這是何意?”

江玉珣沒有搭理桃延太守,他直接擡眸看着應長川的眼睛說:

“這些湖泊原本可以調蓄辰江洪水,若是大範圍圍湖造田,未來再有大水,洪水無處可排必将釀成大禍。故臣并不贊成太守所言。”

這個道理現代人都懂得。

但是此時,“圩田”之法出現不過短短百年,且圩田的範圍還不大,衆人尚未意識到其背後的危害。

聽到這裏,薛可進的臉色驟然一變。

“你這人怎麽信口開河……”太守四處張望,似乎是打算尋京中同僚與自己一道譴責江玉珣。

不料衆人竟全部躲避起了他的眼神。

最重要的是,天子也直接将他視為空氣。

“何禍?”應長川直接朝江玉珣問道。

“先不論會不會發生洪災。”江玉珣停頓片刻說道,“圩田與湖面等高,假如此地百姓全靠圩田生活。一旦遇到大水,田地頃刻間皆會被水所淹,而後一定會爆發嚴重饑荒,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這裏,江玉珣的心跳快得有些不正常。

不同于一夜決堤的怡河。

歷史上,辰江附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亂起來的……

江玉珣的話太過駭人聽聞,擔心他惹怒聖上,莊岳都忍不住咬牙打斷:“江侍中!不可信口開河。”

可是江玉珣卻如同沒聽到對方說什麽般繼續。

他的表情極其嚴肅:“東南三郡是剛被納入大周領土的新郡,民心本就離散。若是再生災禍,定會有人舉兵作亂。”

民心離散、舉兵作亂……

江玉珣的話雖然有幾分道理,但是口中的詞卻過分吓人。

也不知天子心中會如何想?

樓船最上層鴉雀無聲。

原本打算上菜的內侍也停下腳步,不敢上前打擾。

此刻,所有人都在觀察應長川的表情。

太陽一點點西沉。

辰江上泛起了金色的粼粼波光,似巨龍游弋。

應長川不由眯了眯眼睛。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樽,目光也不似往常般漫不經心:“愛卿以為,應當如何?”

江玉珣瞬間如釋重負。

他舉手加額,無比鄭重地朝最上席者行了一禮:“東南三郡必須屯田,但絕不可再修建圩田。甚至……”

江玉珣緩緩将手放下,認真地看着應長川的眼睛說:“甚至應當拆除從前的圩田。”

“……這,這是何理?”桃延郡太守的心髒都絞痛了起來。

這個江玉珣是故意同我唱反調嗎?!

“你不能因為還沒影的所謂‘大禍’,斷了我們桃延郡千萬百姓的生路啊,”太守看向他的目光,滿是怒意,“江侍中,桃延郡不比別處,這裏皆是淺灘、沼澤,你下船便知百姓生活有多麽困苦!”

于公于私,他都無法放棄自己的建議。

江玉珣也半點都不退讓:“我也是南方人士,這一點自然清楚。”

無論原主還是江玉珣自己,都是從小在南方長大的。

甚至江玉珣小的時候,還見過大片開發成熟的圩田。

“那你還——”

太守面色鐵青,下意識挽起衣袖準備辯駁。

不料他剛提起勁頭,便被應長川笑着打斷。

“斟酒吧。”天子輕聲道。

“是——”

守在一旁的內侍官連忙上前,替衆人将恬酒斟滿,飯菜也在放涼之前被端上了桌案。

宴席已經正式開始,桃延郡太守無論再怎麽不服氣,都只得将後面的話通通咽回肚裏。

他狠狠地瞪了江玉珣一眼,一頓飯吃得食不知味。

這場宴席氣氛,因宴前的争執而變的格外冷清。

席間無一人敢言語。

不過小半個時辰,衆人便散了個一幹二淨。

整座樓船都變得比往日寂靜。

到了最後,甲板上只剩下江玉珣和應長川兩人。

天色已全部變暗,但今日恰巧月圓。

一輪明月獨懸于辰江盡頭,照亮了滿江流水與江邊田地。

此刻應長川正站在欄杆邊,靜靜地看向河岸。

樓船越深入桃延郡,圩田就越多。

站在樓船頂端向兩岸看去,竟能感受到幾分震撼。

然而離了湖畔,便極少能見到田地。

天子剛才并未表态,等人全部走後,江玉珣忍不住放緩腳步、湊上前去。

客觀來講,這個時代的東南地區的确缺糧。

擔心應長川真的聽取太守建議,在這裏圍湖造田。

江玉珣不由大膽道:“……請陛下放心,就算不修建圩田,臣也能想辦法在桃延郡屯出萬畝良田來。屆時東南三郡的百姓,皆可遠離災荒威脅。”

“萬畝良田,愛卿篤定如此?”應長川不由挑眉,末了轉身朝少年看去。

本想趁熱打鐵的江玉珣只得如實回答:“……也,也不能完全肯定。”

耕種說到底就是靠天吃飯,自己方才的确誇張了億點。

“那愛卿方才為何這樣說?”

江玉珣:!!!

好不容易說一次大話,就被皇帝逮到。

辰江上那一輪明月,照在了他的眸底。

江玉珣眼中的悲痛無所遁形。

他不由移開視線,末了無比心虛地從實招來:“臣方才是打算……來給陛下畫個餅。”

畫餅?

幾息後,應長川便反應過來——江玉珣這是在給自己畫餅充饑。

停頓片刻,天子不由輕輕笑了起來。

畫餅失敗的江玉珣略為沮喪地低下了頭。

說話的藝術真是太難學了……

辰江兩岸的百姓,早已進入夢鄉。

廣袤的丘陵平原間不見半點燈火,就連辰江的波濤也變得輕柔。

恍惚間,月下江上似乎只剩下兩道身影。

應長川說話常常模棱兩可,故意引人猜度。

但這一次……餘光看到身邊人的表情,他忽然開口道:“去江邊看過後再議此事。”

江玉珣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是,陛下!”

這餅畫得也不算完全失敗嘛。

樓船上不方便翻閱奏章、公文。

往常喜歡加班到深夜的應長川,也難得早早休息。

戌時,天子徐徐走下甲板。

片刻後,江玉珣也跟在他背後下樓,并停在了方才那間船艙外。

見到這扇熟悉的隔門,江玉珣終于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今天晚上究竟應該睡在哪裏?

就在他站在原地不斷糾結的時候。

天子已緩步走入艙內。

暈車、暈船時最好待在比較透風的地方。

除了甲板以外,應長川的住處便是這艘樓船上最為通風之處。

……今天上午,我應該是臉色差得吓人,又暈得不省人事,才會被應長川送到這裏來的吧。

畢竟他還需要侍中協助處理公務,總不好将我丢下船自生自滅。

我既然已經恢複了不少,那麽今天晚上——

“愛卿為何站着不動?”

就在江玉珣決定下樓回自己所在的船艙時,應長川突然開口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說:“回禀陛下,臣在思考今晚要住哪裏。”

應長川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笑着反問道:“愛卿想住在何處?”

說話間又有一陣江風蕩過,帶來了淡淡的龍涎香。

這還用問?

有豪宅可住,誰願意去住宿舍。

更何況還是一個通風不好,待久了便會暈頭轉向的宿舍。

——可這是在“豪宅”裏面沒有皇帝的前提下。

江玉珣本應該客氣一下,說身為朝臣的自己不敢打擾皇帝,且樓船設施齊全,住在哪裏都沒有區別。

但是……天不遂人願。

樓船上一片寂靜,偶有浪聲在耳邊響起。

江玉珣的聲音,與藏在話語裏的期待、忐忑,無比清晰地傳到了每一個人的耳邊。

他輕聲問:“臣想住在這裏,可以嗎?”

啊啊啊!

江玉珣一邊說一邊攥緊了手心。

這話怎麽聽怎麽像我主動想巴結、留在皇帝身邊。

假如應長川這個時候拒絕,那可就尴尬到家了。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為了給自己找回一點面子,江玉珣只好咬牙補充道:“臣暈船似乎有些嚴重,陛下這,這裏呃……通風比較好,臣并沒有其他意思。”

船艙內外,五六名內侍官均凝神靜氣。

江大人未免過分大膽了吧!

——大周的王公貴族,哪怕睡覺身邊也要留人随時伺候。

這船艙分內外兩間,外間就是為此而準備的。

從這個角度看,江大人住在這裏非常正常。

可是……不同于別的王公貴族,陛下的身邊向來不喜歡留人。

也不知道江大人這樣說,陛下會不會生氣?

想到這裏,幾名內侍官也不由默默替江玉珣捏了一把汗。

應長川不知何時轉過身看向屋內。

一輪圓月正好懸在那扇窗外,映亮了內外兩間船艙。

他頓了兩刻,唇角忽然輕輕一揚,末了緩聲道:“自然。”

作者有話要說:

*《商君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