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現代番外(3)

現代番外(3)

早晨九點博物館剛剛開門,游客還沒有來得及進場,四周一片寂靜。

換好正裝的江玉珣拿着耳機走出更衣室,腳步聲一遍遍回蕩在空無一人的貴賓廳之中。

華國博物館的貴賓廳有五層樓高,四壁貼滿了大理石。

獨自站在開滿冷氣的大廳裏的江玉珣不知道怎麽的竟然緊張了起來。

他一邊調整耳機線,一邊在心中默默複習着早就滾瓜爛熟的講詞。

“小江準備好了”主任抱着茶杯走出休息室,看到他後忍不住感慨了一聲, “年輕人啊,就是有精神啊!”

江玉珣昨晚雖然熬到半夜,但是早上起來臉上竟連個黑眼圈都沒有長。

負責宣傳的同事看到他後也眼前一亮: “可惜今天活動不對外宣傳,不然我一定先拍個九圖。”

他話語裏的遺憾,半點也沒有摻假。

自從江玉珣入職以後,博物館凡是有宣傳活動,總喜歡讓他上鏡。

沒過多長時間,常常看華國博物館官方賬號的粉絲都知道了他的存在,甚至在後臺詢問起了他的身份。

“就是!”站在大廳門口的安保也湊熱鬧道, “小江老師今天看上去格外帥,像是來領證的一樣!”

領證!

想到今天要接待的貴賓是誰後……

正在調整耳機線的江玉珣動作一亂,差點将手指纏了進去。

“你別說,”又有人跟着湊起熱鬧, “的确有那個感覺!”

“哈哈哈哈是吧只差個紅色背景了。”

明明知道同事這是在和自己開玩笑,緩解緊張的情緒,可江玉珣卻沒來由地心虛了一下。

擔心被人發現,他立刻低頭整理耳機線,藏起了略有些古怪的神情。

-

似乎是為了給館裏工作人員和大衆一個驚喜。

口風嚴密的主任至今都沒有說應長川到底要捐什麽,也沒有告訴江玉珣他的身份。

博物館周一例行閉館,華國博物館雖然在暑期取消了這一制度。

但周一的放票量依舊比平日少很多,博物館也會盡可能地将貴賓接待任務安排在這一天。

然而應長川卻完全不按套路來。

據同事說應長川既神秘又低調。

他前天上午臨時到館,走到門口時才通知館長,直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進館後更是完全沒有接待走流程,随便找了個有空工作人員就進了展廳。

……接着便遇到了江玉珣被游客撞倒的事。

随着游客入館,江玉珣的耳邊逐漸變得嘈雜起來。

他正低頭猜應長川究竟要捐什麽。

熟悉的聲音便在他耳畔響了起來: “抱歉,久等了。”

“應先生!”江玉珣連忙轉身朝應長川伸手, “哪有,您來得正好。”

兩人的手在此刻緊緊的握在了一起。

江玉珣也看清了對方今天的樣子。

應長川換了一身打扮。

黑色的T恤裁剪寬松,上面沒有任何的圖案。

但是手臂肌肉的線條卻清清楚楚地展示在了江玉珣的面前。

格外有力,格外危險。

江玉珣看了一眼立刻裝作什麽也沒發生辦般移走了視線。

……

今天的工作開始之前主任反複交代江玉珣一切從簡,力求低調。

因此兩人只在貴賓室簡單打了個招呼,便一起走向展廳。

暑期的華國博物館到處都是游客。

剛到展廳門口,江玉珣的耳邊就傳來一陣喧鬧聲。

江玉珣在這裏停下腳步: “應先生這是您的耳機,館內人流量很大聲音嘈雜,必須戴耳麥講解。”

話音落下之後,就将整好的耳機輕輕遞到了應長川的手中。

現在大部分博物館已經換成了無線耳機。

但華國博物館裏的游客實在太多,為防止耳機掉落被人踩碎,館內用的依舊是挂耳式有線耳機。

應長川似乎沒用這樣複古的東西。

見他好像不知道怎麽用這類耳機,已經戴好裝備的江玉珣非常自然地轉過身,微微踮起腳尖将那只耳機戴在了應長川的耳朵上,同時順手為他理線。

自江玉珣發梢傳來的淡淡清香,毫無預兆地傳到了應長川的鼻間。

不等他反應過來,耳邊又生出一陣癢意。

江玉珣的呼吸像羽毛一樣,從應長川的耳朵旁掃了過去。

又在站定的同時擡手撩起耳機線,令它蹭過應長川的胸膛。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動作有多麽危險……

“好了,”整理完耳機線之後,江玉珣笑着後退一步,他輕輕地朝對方眨眼說, “頻道我已經調好了,我們進展吧”

每個講解員手中的講解器都有一個不同的頻道,同處一個頻道裏的人才能聽到他的聲音。

而今天,江玉珣的頻道裏只有他和應長川兩個人。

“好。”想到這一點,應長川的唇邊莫名多了一絲笑意。

他跟在江玉珣背後向前而去,并在将要進展前那一刻開口問: “阿珣經常這樣給游客調整耳機嗎”

他的語氣分外随意,然而目光卻不失話語那般輕松。

應長川的聲音透過耳麥傳到了江玉珣的耳邊。

或許是受到電流聲影響,江玉珣忽然覺得對方的聲音裏帶着幾分奇怪的酸意……

我這是在胡思亂想什麽

江玉珣連忙将這亂七八糟的念頭在腦海中甩了出去。

“嗯”他下意識轉過身,并搖頭對應長川說, “那倒不會,大部分人在游客中心調試設備,進展的時候耳機已經能夠正常使用了。”

“我知道了。”應長川的臉上随之浮現出笑意。

只有個別小孩喜歡亂動耳機線,到了展內仍需要自己不斷調整。

——江玉珣看了一眼心情不錯的應先生,并沒有告訴他這個真相。

-

博物館內燈光昏暗,必須格外注意腳下。

開館沒過多久,已是人擠人人挨人。

前幾天剛被游客撞倒在展廳裏的江玉珣不由放緩了腳步。

“應先生這邊走,”江玉珣的聲音透過耳機傳到了應長川的耳邊,輕得好像夢呓, “前方展櫃所陳列的文物同樣來自周朝,是該朝尚書令府宅內的瓦當。”

有了講解器做輔助,江玉珣也不用再大聲說話。

為防聲音刺耳,他甚至已習慣了壓低聲音對游客講解。

江玉珣的語氣變得比平常更加輕柔: “瓦當又叫稱‘瓦頭’,覆蓋在建築物檐頭的遮擋物*,和流行于後世的文字瓦當不同,大周建築物上用的大多是圖案瓦當。”

進了館後,江玉珣的氣質瞬間變了個樣。

青澀的學生氣消失得一幹二淨,目光也變得格外明亮。

他的神情非常專注,似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訴身旁的人。

瓦當這東西并不起眼,一般來說前來參觀的游客不會在這裏停留太長時間。

簡單講過之後,江玉珣便想将應長川帶向下一個展櫃,沒想到對方卻在這個時候停下了腳步。

應長川隔着玻璃展櫃輕撫着櫃裏的東西,停頓幾秒後突然轉過身問江玉珣: “這是江尚書家的”

展廳內的燈光将應長川的眼眸照得格外溫柔。

江玉珣竟然從他的眼底看到了幾絲原本不該存在的懷念。

“怦怦——”江玉珣的心随之重重地跳了兩下。

“對,”見應長川這個瓦當感興趣,江玉珣立刻停下腳步為他仔細講起了這個不起眼展品, “瓦當上的圖案為龍紋,這在當時只有皇宮能用。因此我們常說眼前這片瓦當是‘逾制’的産物。”

華國博物館裏的講解員基本不會這樣認真地分析瓦當。

見江玉珣停在這裏,又有游客跟着聚向前來,想要聽聽他在說什麽。

應長川則笑着點頭看向江玉珣,并随口問道: “小江老師覺得這塊瓦當為什麽會出現逾制的現象”

江玉珣莫名覺得應長川的語氣有些熟悉。

對方這樣一問,他差點就将心裏話說了出來,但最後還是強忍着嚴謹道: “這個……官方暫時也沒有定論。”

“什麽沒有定論”江玉珣的聲音剛落下,就有一個蹭講解的中年游客突然湊上來, “江尚書和皇帝是一對呗,這還用猜”

他身材偏胖,一臉“我什麽都懂”的自信氣質。

接着又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個小女生跟着點起了頭: “對對對!我看《周史》記載說周太。祖雖然送了府宅給他,但尚書大人一年也難在家裏住一天,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羽陽宮裏。”

說完還低頭神秘兮兮地笑了一下。

江玉珣: “……”

《周史》的确有這樣的記載,但那只有短短十個字并且說得非常隐晦!

藏在足有百萬字之多的史書之中,實在是不起眼到了極點,眼前這名游客到底是怎麽發現的

有了這兩個人起頭,周圍游客無論男女老少紛紛湊上前來分享起了自己的見解。

“一個權臣,還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權臣整天待在皇宮裏不出來……不對勁吧我看這很不對勁啊!”

“皇帝不但不怕他功高震主,甚至還不斷封賞,這兩個人的關系絕對不一般,”說着,那游客還不忘看向江玉珣,并從他這裏尋求起了肯定, “我說得有道理吧,講解員老師”

“我覺得……”

江玉珣差點将“有道理”三個字脫口而出。

意識到不對後,他這才趕忙搖頭說: “這件事史學界暫未有定論,嚴謹起見我們不能下肯定的結論。”

周太。祖和江尚書的關系是史學界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古往今來,有無數人通過以《周史》為代表史書以及文物猜測着兩人的關系。

直到今天,仍有一大批游客孜孜不倦地向講解員問着類似問題。

雖然入職才兩個月,但江玉珣也不是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了……

華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當然不能憑主觀臆斷。

時間久了他們也形成一套官方的回答話術。

江玉珣的答案顯然沒能讓游客們滿意:

“沒勁……”

“要是能挖點什麽東西出來證實一下就好了。”

感慨完後,他們不再問江玉珣這個“專業人士”而是聚衆講起了自己知道的野史。

原本沒什麽人注意的瓦當,竟然成了這個展廳的焦點文物。

有游客眉飛色舞地對着展櫃不斷比畫: “龍!可是龍啊,哪個皇帝會随便送人龍”

另有人默默搭腔: “別說龍了, ‘周劍’都送人了!”

這些事明明早過去了千八百年,更和江玉珣完全沒有關系。

但聽着聽着,他耳朵卻莫名其妙地紅了起來。

眼看着周圍人變得越來越多,江玉珣壓了壓耳機對應長川說: “應先生,這裏游客聚集的有些多,我們不如先到別的展櫃附近參觀”

說着便低頭看路,想要趁這個時候退出人群。

誰知聲音落下後,餘光卻見站在他身邊的應長川輕輕搖了搖頭: “不着急。”

進展以後一直将周圍游客當空氣的應長川,竟然津津有味地聽起了他們聊野史!

“據說啊,江尚書的日常穿戴和俸祿都是比肩甚至超過親王的……甚至昭市城郊那個燕銜島,都是皇帝特意為他修的,兩個人但凡沒事就要上島‘休息’。”

“可不是嗎……那島上都是溫泉。”說完那游客還不忘“嘿嘿”一笑。

“哦,還有周代太祖之後的第二個皇帝,據說他當太子的時候名字都是江尚書給改的!”

那些游客越聊越離譜,野史就算了他們竟然把後世話本裏的內容都扯了出來。

——周朝的第二個皇帝,是周太。祖從家族旁支中挑出的後輩。

被封太子的同時,還順帶着改了個響亮的名字。

《周史》沒說這名字是誰給他起的,但後世人卻堅定不移地将這件事放在了江尚書的頭上。

哪有大臣随随便便給太子起名的

這件事絕對不能輕易下結論。

擔心應長川被周圍的人誤導,江玉珣連忙朝他解釋: “游客說的部分內容,是後世人根據當時民間傳聞整理出來的野史,甚至杜撰的話本和現代網友的猜測,不能完全當真。”

說完之後便打算帶應長川去下一個展櫃。

在他開口的同時,應長川終于将視線落了回來。

……眼前的人神情非常專注,目光格外認真。

能給博物館捐贈文物并得到貴賓待遇的人,必然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

江玉珣原以為應長川會選擇嚴謹看待這個問題。

沒有想到的是……應長川深深地看向他眼底,停頓幾秒後竟然再次笑着搖頭對他說: “我覺得……後世網友的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

末了微微挑眉,學着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朝江玉珣問: “你覺得呢,小江老師”

————————

應長川:愛聽,再多來點。

抱歉久等了,本章下掉落50個紅包

*資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