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83

1980-83

小吳老師他們結賬的時候,正看到陸柚他們将拌好的粉蒸肉放到蒸籠裏去。

肥瘦相間的大肉片被各種調料腌制成美麗的肉紅色,裹上一層厚實的米粉後一片片放到碗底,肉皮朝下,一片疊一片,像蓋瓦一樣放滿碗底。

洗幹淨去皮的紅芯紅苕切成滾刀塊——相比起白芯紅苕,紅芯紅苕要更加軟糯甜蜜,放入腌過肉的大盆中拌勻,使其裹上剩下的米粉,最後将拌好後的紅苕塊鋪到碼好的肉片上,就可以端碗進蒸籠裏去了。

毫不客氣的說,那裹肉片裹紅苕的米粉就香得不行,哪怕小吳老師他們三個不太會做飯,但是他們會吃呀!

光看顏色聞味道就這米粉可不是簡簡單單,厚着臉皮問了一下,被陸柚告知這是用炒熟的大米混合了數種香料一同舂碎研磨而成,不管是做粉蒸肉還是粉蒸排骨、粉蒸肥腸、粉蒸牛肉,不管碗底配紅苕還是土豆、芋頭、幹蘿蔔絲、幹豇豆……都超級百搭!

當然,這也是人家的秘訣之一,不會告訴更多了。

(陸柚:感謝技術支持高晉年大佬!)

小吳老師當然也很理解地沒有追問,只是都默默在內心感嘆——嚯!連一個米粉都這麽狠下工夫,怪不得這還沒上籠蒸光是聞着生的就那麽香了,這要是蒸熟了熱氣一帶,那不得香飄十裏啊。

吳霞此時也忍不住內心發出和自家弟弟一樣的感慨,為什麽她就不在這邊上班了,不然的話就可以天天吃到好吃的了。

外人看來,火車上的特供是普通人吃不到的,萬分羨慕他們的火車特供飲食。

但其實,他們列車工作人員還真沒有別人想象的那麽頓頓美食。

誠然有他們列車員在的火車起碼是普快以上,票價是比較貴的,相應地,提供的服務也比較[高檔],這其中自然涵蓋了飲食。

最常見的是可回收的鋁制盒飯,都是由鐵路系統專門安排的,花兩三毛錢就可以吃到一葷一素的蓋澆飯,并且不超過4毛錢就不會收糧票,也是物有所值,讓很多人都想來嘗一嘗。

可在火車上工作了幾年的吳霞才知道,那飯菜好吃是好吃,可火車的主要用途是運輸,飲食都在其次,為了成本,餐食品種非常有限,火車上提供的盒飯飯菜基本上都是木須肉、黃瓜炒肉絲、油渣蓮白、雪菜肉絲這幾種,偶爾有紅燒肉或者紅燒魚片。

偶爾吃那麽一頓不覺得有什麽,可要是天天吃頓頓吃,這一天下來差不多就是一塊錢了。

Advertisement

畢竟一頓就是兩三毛錢,像是紅燒肉紅燒魚片得五毛錢了。

他們的工資一個月才三十塊左右呢,天天吃頓頓吃哪裏遭得住?

至于餐車,那更別想了!

是,餐車的飲食更加豐盛,還有現炒,都當地小有名氣的廚師手藝都還很好,可貴啊!

在那時能去餐車吃飯的,大部分都有公款報銷。

咳咳,扯遠了。

而他們今天在一品鮮小飯館吃的這頓雙拼鹵肉飯加豌豆颠湯,三個人還不到三塊錢!

好像是比盒飯貴,可也不看看他們的鹵肉有好多!肥瘦相間的鹵肉、酥爛脫骨的鹵雞腿、沒有一點髒腥味只有濃香的鹵肥腸、又彈又軟糯的鹵豬蹄,新鮮又熱乎又美味,份量多得都快把碗裏的米飯蓋完了!

還有那小半勺濃油赤醬的肉汁滲進飯裏,油滋滋的,最後再卧半個切開的鹵雞蛋,看着就令人食指大動。

這一份鹵肉飯裏的鹵肉放到火車盒飯裏,高低得是四份盒飯的肉量。

而且剛剛吳霞還得知,中午和晚上的蒸菜也相當實惠——褐色土陶碗裝的葷菜兩毛錢一碗,不拘是蒸牛肉、蒸排骨、蒸丸子、蒸鹽邊油底肉、蒸魚還是蒸燒白……白色的瓷碗裝的素菜一毛錢一碗,也是蒸剁椒粉絲娃娃菜、玉米面蒸圓白菜、蒜香土豆泥、剁椒蒸土豆、紅棗蒸南瓜……

吸溜,咋聽蒸的這些素菜聽起來比葷菜都要引人垂涎欲滴呢?

XXX

實在是饞得慌,  吳霞已經下定決心等回去後就和丈夫争取一起調休,然後帶着他還有爸媽一起來着一品鮮小飯館,不僅要再吃讓人食指大動回味無窮的鹵肉飯,還要把自己感興趣的蒸菜都嘗一遍!

不行,越想越抓心撓肺。

“我說……”

“我覺得……”

“要不……”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無需語言,已經從彼此的眼神之中讀懂了想要表達的意思——抓緊時間把正事辦完,趕在今天晚上晚餐的時候來嘗一嘗蒸菜的美味!

事實上,有他們三人這樣想法的人可不止一個。

因為高晉年親眼見識過首都第一家小飯館開業的盛況,所以他對家裏這一品鮮小飯館的營業抱有相當大的信心。

但陸柚該緊張的還是緊張——畢竟首都那邊民衆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和瀾江縣人不一定相同。

所以除了讓高晉年請來他認識的所有朋友來吃一頓熱場子這種慣例外,他還在外面專門買來紅紙寫了幾個大字——[開業大酬賓,前三天八折]。

就如他最開始售賣狼牙土豆時打開銷量的手段一樣。

這一套來自後世其實已經相當普遍的組合拳打下來,讓這年頭還沒怎麽經歷這些的大衆完全抵抗不住。

無論是純粹被好奇心驅使,還是想着八折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又或者是純粹被蒸菜和鹵湯的香味給吸引過來……總之,一品鮮小飯館在開業第一天就座無虛席。

讓原本拉着自家父母的章思滿還有豪氣掏錢請同事來吃給小飯館紮場子的安斌都驚愣住了。

要不是高晉年提前給留了位置的話,恐怕他們還得在外面排隊等裏面吃完的空出桌子來才行呢。

基本上走進陸柚這一品鮮小飯館吃過的,都會為這價廉物美的蒸菜和鹵肉飯所驚豔,然後下意識地想要将其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來感受一番。

所以哪怕頭三天的八折優惠結束了,小飯館的生意也沒有下滑多少。

也多虧了這些回頭客們的口口相傳的活gg,讓陸柚所擔心的開業初期會經歷一段淡季的情況根本就沒有發生。

相反,陸柚甚至還因為生意太好讓原本只打算在他這裏偶爾幫幫忙的章思滿和高愛軍兄弟都留下來做全職了。

XXX

最開始在陸柚開小飯館的時候,和他的那幾個合作夥伴商量過,暫時定下先只有章思滿在小飯館打下手,高愛軍高愛黨還是暫時把小吃攤的生意給做着,這樣好雙管齊下,避免去做小飯館的時候就丢了小吃攤的市場。

而最初的時候,這樣的安排也的确蠻合适的。

備菜的時候他和章思滿忙活着,時不時地高晉年得空了也會來搭把手。

因為蒸菜不像是炒菜那樣必須現做,而且還是一鍋出幾十份,還種類各不相同,所以哪怕是用餐高峰期陸柚和章思滿兩個輪換着來,稍微手腳勤快麻利點兒也能應付得過去。

但很快,随着一品鮮小飯館的口碑傳出去,陸柚很快就又喜又憂了。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然是[真香],可随之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他菜也備夠了的,可因為小飯館的桌椅板凳就那麽多,來晚了的只能在外面排着沒座位吃。

晚餐還好一點,大家都下班了,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了,那麽多等一會兒也沒什麽,可是中午的時間就那麽點,吃完了還要抓緊時間午休一下,下午還得繼續上班,這就導致不少顧客明明想來一品鮮吃飯,可是看到那彎彎曲曲的排隊人群,全都打了退堂鼓。

接到顧客們的抱怨,陸柚也是很心疼——蒸菜因為是一籠一籠出來的,所以其實在用餐期間陸柚并不算太忙,只要注意及時注意蒸籠裏蒸菜的補充和切鹵肉這些就行,所以看着顧客們在店門外明明想進來卻因為沒有座位而離開……

那都是明明能賺到卻沒抓住的小錢錢啊!

不過很快,這個問題就找到了一個解決途徑——靈感還來源于某天傍晚下班來用餐的顧客。

那一桌子大概是工友,倆人一邊吃着飯一邊聊天,其中一二說這小飯館物美價廉味道好吃,而且賣相也好看,比去國營飯店還劃算,只可惜不能等家裏人過生日的時候也來這兒吃。

另一個就接話說問為什麽。

先前那個人就說過生日的時候家裏老老少少加起來快十個人了,這小飯館地方太小,根本坐不下。

畢竟過生日嘛,肯定要一大家子坐一起團團圓圓的,不能像是平時吃飯那樣一桌坐兩三個、三四個這樣散着。

然後那個問話的人就贊同說的确是這樣,所以遇到一大家子聚會的時候,要麽就追求便宜麻煩自己在家裏燒菜吃,要麽就只能咬牙大出血去國營飯店——畢竟眼下也只有國營飯店的地兒才夠大。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陸柚卻是靈光一閃——對啊,他的一品鮮坐不下,可以讓顧客們自己在家吃呀!

虧他還覺醒了前世記憶呢,怎麽就把幾十年後最火爆的職業之一——外賣給漏掉了!

XXX

這年頭很少有送外賣的,但其實外賣的歷史并不短,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相當長。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經存在了——這可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清明上河圖》為證。

陸柚當時在國家綜藝節目介紹這幅瑰寶的時候就聽主持人引申講解過這個宋代外賣的趣聞。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宋東京、南宋杭州的市民很多人中午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下館子,或者叫外賣——雖然宋朝很[慫],但是在《清明上河圖》繪制那個期間,國家的財力還是很富裕的,人們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所以《清明上河圖》裏出現最多的建築物各種茶樓、飯店,并且在其中一家又可售賣酒水、小食又可供客人落腳休息的茶樓外面,就繪制了一個圍着圍裙,手上拿着兩個碗,正準備給人去送“外賣”的小哥。

不僅如此,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裏面也有記載——[更有百姓入酒肆,見子弟少年輩飲酒,近前小心供過使令,買物命妓,取送錢物之類,謂之閑漢],這個“閑漢”指的可不是什麽二流子,而是指“外賣小哥”。

當時的富庶人家會讓“閑漢”去餐館訂餐,再由店中的小二或“閑漢”送餐到府上。

還有的客戶會與店家簽訂合同,每日定時定點将飯菜美食送至府中。

當然,無論是雇傭閑漢、派遣小二或者說與店家每日訂餐,都是有錢的大戶人家才能享受到的特殊服務。

一個重要原因是渣作者本來要準備八九月份都有考試,都是一年一次的考試。當時本來以為六月可以入V然後争取V了之後一天雙更或者三更盡量在七月初完結了後專心備考,可是因為一直沒能V,又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入(和編輯交流後發現入V的收藏不依靠文章顯示數據為準,也不會告知還有多少達到标準。)

因為動力不足所以也沒雞血一天肝兩更出來,如果還每天都在碼字的話就會影響後期的備考計劃,還是打算不擺爛了準備好好備考,所以打算在非榜單期間就一周兩更,如果有榜單就按照榜單來。

希望讀者老爺們理解,謝謝支持!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