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H省Z市,一家酒店裏。

一位身材欣長,面容俊美的男子坐在桌前神情嚴肅的敲打着筆記本。

良久,他看着屏幕上的成果,露出了一絲微笑。

這男子正是寧安。

國慶假期,他沒有回家,也沒有去游玩,而是來到這個十八線小城市,只是為了尋找一個女孩。

她叫張秋穗,是他的青梅竹馬,也是他思念已久的人。

他們已經分別六年,在時間的無情沖刷下,她的面容已經模糊,但她曾經帶給他的溫暖一直留存在他的心底。在獨自一人國外留學的那些年,是對她的思念支撐着他度過了那些孤獨的歲月。

他們在分別時約定過一定會見面。他想找到她,想問她:

穗穗,這些年你過得好嗎?

電腦上正在調試的是他自己研發的一款地圖導航軟件,可以精準的定位到搜索地點。

此時,國內尚沒有一款成熟的地圖導航軟件,他在外國留學期間,受外國科技的影響,一直在籌備制作國內自己的軟件。

為了收集更加準确的道路位置數據信息,這些年他炒股的錢幾乎都投入了進去,又經過幾年的打磨才初見成品。

如果讓那些科技大拿們知道這樣一款跨時代的地圖導航軟件的面世源頭,僅僅是他想尋找青梅竹馬,恐怕會驚訝的眼睛脫框吧。

寧安的父親寧建華知道他手裏有這樣一款軟件,曾多次提出可以将其商業化,但他都拒絕了。

他的初衷很簡單,他只是想要和穗穗重逢而已。

Advertisement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只記得H省Z市這個地址,更詳細的就記不清了,而Z市下面還有縣,有鄉,同名的村莊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僅憑他自己想要找到張莊村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他的父親知道詳細地址,但他不想向他低頭。

他最不想低頭的人,就是他的父親。

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萌發了制作地圖導航軟件想法,雖然中間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幸好今日終于開花結果。

寧安看着屏幕上搜索“張莊村”出現的密密麻麻的小紅點,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張秋穗在家裏連幹了兩天農活,才把所有玉米掰完。又曬了兩天,本就在地裏曬了好幾天的玉米,終于完全幹了。

晚上,一家人在客廳裏邊剝玉米邊看電視。

穗爸爸用特制的工具在完整的玉米棒上劃卡幾下,張秋穗熟練的雙手一扭,幹巴巴的玉米粒就脫落下來。

穗媽媽在毛線堆裏選毛線顏色。

“穗穗啊,你想要紅色的毛衣還是藍色的?”

“你去年不是打了一件紅色的嘛,今年就藍色的吧。”

“行。”

忽然,張秋穗聽到一道喇叭聲。

“賣鹵肉,賣小菜,賣熱豆腐,賣酒糟白酒……”

她眼前一亮,連忙往外面跑,“外面有賣熱豆腐的,我去看看!”

她跑到後邊,一位婦女推着一輛小推車停在那裏,車上挂着一盞小燈,照亮了周圍一小片區域。

此時,已經有相熟的鄰居在買東西,彼此打相互。

“穗穗啊,你也來買?”

“對啊,感覺他們家的最好吃。”

賣家一聽,哈哈大笑,“我們家幹了十幾年了,從你小的時候就來你們村賣,一直賣到現在。”

張秋穗也認出了這位婦女,在她的記憶中,不分春夏秋冬,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聽到她的喇叭聲,那熟悉的叫賣聲總是讓她只用聽的都流口水。

不但是她,在她的記憶裏,張寧安也很喜歡她家的熱豆腐。

“可不是,我小的時候就喜歡吃你家的熱豆腐!看我是鐵杆客戶的份上,多給我一點呗~”

“哈哈哈,好,好……”

熱豆腐是她家自己做的,熱騰騰的豆腐上淋上自制的辣椒醬,春天的時候還會有香椿醬,簡單的材料,最後卻迸發出特別的美味。

啊,真是一想就要流口水。

最後,不光熱豆腐,她把小車上所有的東西都買了一遍。

回到家後,穗媽媽說她是饞鬼投胎,張秋穗忙着吃熱豆腐,沒顧得上反駁。

滿滿的一口下去……真是熟悉的味道。

這些年一直沒變真的是太好了。

如果人也和熱豆腐一樣就好了。

……她想寧安了。

“安安,你收拾好了嗎?”

一大清早,小秋穗背着小包包,跑到小寧安姥姥家喊他。

“好了!”

今天是15號,又是周六,兩個小孩不用去上學,兩家人準備一起去逛廟會。

三輪車重出江湖,穗媽媽和小寧安姥姥接替着騎,兩個小孩坐在後邊邊興奮的看着周圍,邊說着悄悄話。

此時,氣溫開始慢慢變涼,地裏的玉米已經收完,留下光禿禿的一片,但是仍然還有一片片綠色留存。

“安安,看,那是紅薯,等它長大,我們就可以吃烤紅薯了!”

“它們什麽時候能長大?”

“我不知道……媽,什麽時候可以吃紅薯啊?”

穗媽媽正在和寧安姥姥讨論毛衣的花樣,抽空回答:“快了,快了。”

寧安姥姥給了他們一個确切的時間,“還有個把月吧。”

小秋穗有些失望,“啊,那還要過好多好多天。”

小寧安安慰她:“穗穗,一個月三十天,很快的。”

小秋穗很快恢複了精神,一輛小小的三輪車,栽着兩家人,路過兩個村莊,經過兩大片田地,終于到達了廟會。

廟會上人山人海,人群像沙丁魚一樣擠不動。

“好多人!”第一次見這種陣仗的小寧安震驚道。

穗媽媽把三輪車停在了外面,找了一個專門看車子的老婆婆,她給了他們一對鐵片,上面寫着一樣的數字,一個綁在三輪車上,一個他們拿着,等要走的時候把鐵片給她,她核對過數字,再給她一塊錢就可以了。

像這樣的攤子遍布廟會四周,都是附近的村莊裏的人支起來的。聽說,他們會提前幾天占位,在地上有粉筆畫出區域。

一進入廟會,到處都是各種用布支起來的攤子,有賣衣服的,賣日常用品的,還有賣各種吃的喝的。

穗媽媽和寧安姥姥準備給兩個孩子買衣服,小孩子長的快,之前買的都快穿不下了。

兩個大人緊緊的拉着兩個孩子,在各個攤子上轉來轉去,詢價,試衣服,把兩個小孩折騰的不清。

其實,像這種攤子上的衣服質量好不到哪裏去,但是價格實惠,幾乎可以用出廠價拿下來,是十裏八鄉裏買衣服的第一選擇。

終于,衣服買完了,幾個人也饑腸辘辘了。

“咱們去吃點東西吧。”穗媽媽提議。

上廟會不吃點東西簡直是白來了。

炒涼粉,燒餅,糖葫蘆,煎毛蛋,豌豆糕,豆腐腦……

幾人正吃得都很滿足時,忽然,遠處高臺上傳來咦咦啊啊的聲音。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安安,有唱戲的,我們去聽戲吧!”

人頭攢動中,穗媽媽和寧安姥姥努力把兩個孩子抱起來,兩個孩子的眼中都是亮晶晶的光。

這種光芒足以治愈他們的一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