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這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有點多啊!

李世民跟長孫皇後面面相觑,李世民赫然起身在殿內徘徊:“李綱、陸德明、孔穎達都沒能教好他嗎?”

長孫皇後本是慈母,對于長子的功課卻看管嚴厲,她也想不通這孩子怎麽養歪了,要知道這孩子受到的是皇家最頂級的教育,這麽多大才圍着他轉!

李世民一想到乖巧聰穎的高明未來會謀反,心裏那叫一個痛心,難免也有些膈應,可到底是自己的孩子,他心目中最好的繼承人,怎麽辦?舍棄他,不可能,不到萬不得已不至于,該怎麽将這孩子掰回正道來?

“這幾位先生教不好他,那就多選幾位,于志寧、李百藥、張玄素、杜如晦、房玄齡、魏征、劉洎、岑文本,這幾位都有宰相之能,朕就不信這麽多人還能教不好他!”李世民發下狠心。

【大家好,我是清溪,昨天我們說了武則天殺女一事,今日我們再詳細說說她殺子一事,《唐會要》與《舊唐書》這類正史史料都有記載武則天殺子,且殺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分別是太子李弘和太子李賢,要知道武則天一生活下來的也就四兒兩女,一出手就幹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到底招了她多大仇恨,都說虎毒不食子,偏偏正史都有記錄,那麽今日我們來撥開疑雲來理清武則天殺子一事又有何內情呢?】

【先說說太子李弘,當年武則天是懷着李弘進入皇宮,李治廢王立武後,身為武則天長子的李弘順理成章被立為太子,但在李弘之前,李忠才是太子。

這李忠是李治長子,當年武則天獨寵後宮坐擁兩個兒子,王皇後因無子地位不穩,在舅舅建議下扶持庶長子李忠為太子,之後長孫無忌等人請求立李忠為太子。】

本在甘露殿為旱災發愁的李世民嗅到一股陰謀氣息。

【王皇後被廢,李忠也失去了嫡出身份,很快禮部尚書許敬宗迎合上意,廢其太子之位改武後之子李弘為太子。】

【可以說李弘當上太子乃是子以母貴,但在李弘長大後卻與母親有多次沖突,公元660年顯慶五年李治初犯了風眩病,得這種病的人會出現頭暈、耳鳴、惡心、頭痛等症狀,此時太子還年幼,李治委托武後處理部分朝政,為後來專·政埋下伏筆。】

【可以說武則天的性格極為堅毅果斷,這種性格在李世民眼裏極為不讨喜,但在李治後宮就不一樣了,李治性格仁慈軟弱,據說李世民封他為太子後發現他的缺點有後悔過,還想改立皇三子李恪,在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下,這件事才不了了之,君主軟弱,皇後強勢,時間一長,她大權在握,上元元年八月,在武後的鼓動下,李治下旨“皇帝稱天皇,皇後稱天後”,自此開啓二聖并朝時代,也就是說朝中大小政事她皆可以過問。】

【二聖并朝的隔年四月,太子在東都苑的绮雲殿猝死,李弘死得突然,官方說法是他體弱多病,又因為李治想退位給他做太上皇,他伏地痛哭加上本有疾病,很快病死。】

【後世有傳言李弘是被武則天鸩殺,真實原因李弘與武後政見相左,兩母子矛盾重重,武則天想臨朝聽政,這個兒子卻與她争權奪利,她幹脆鸩殺這個兒子,改立其他傀儡。】

【後世還列出了證據,其一王皇後和蕭淑妃死後,她們所出的兩位公主被幽禁在宮中,二十多歲還未嫁人,太子李弘特意去看過,見兩公主過得凄慘,上奏請皇帝讓兩位公主出嫁,皇帝同意,這事卻惹怒了武則天。】

Advertisement

【其二唐肅宗時期的國師向唐肅宗說過“天後方圖臨朝,乃鸩殺孝敬,立雍王賢為太子。”】

【這是武則天殺第一個兒子的由來,真相如何清溪等會兒再說,李弘死後,李賢被立為太子,這個李賢是武則天次子,有傳言他不是武則天親子,生母為武後姐姐韓國夫人,武則天做皇後時她的姐姐經常帶着女兒進宮,後來被李治看上,這李賢就是兩人偷情所生,證據是他在永徽五年臘月出生,在這年一月武則天還生下了那位夭折的小公主,一年兩胎有點不符合情理,另一證據是李賢是武則天和李治前往昭陵祭拜李世民時生下,寒冬臘月武則天懷有身孕不留在宮中反而前往昭陵,本身就很可疑。】

【李賢是不是武則天親子那肯定是,唐朝的風氣開放是衆人皆知,武則天這個先帝妾室都能名正言順做皇後,若李賢是韓國夫人之子沒道理掩瞞,最重要的是武則天絕對不會允許一個不是自己親子的人做太子!】

【李賢當上太子的五年後被廢,發現他不肯做自己的傀儡有威脅自己登基計劃,才幹脆廢除他,登基為帝後又下令酷吏将他處死。】

【那麽事情又真這樣嗎?武則天真的心狠手辣殺死親子了嗎?】

【這件事我們從頭到尾都忽略了一個人,沒錯,就是皇帝李治,這兩位太子前者去世後者被廢都是在李治在位期間。】

【後世對于李治的印象不深,電視劇也往往将他刻畫成一個懦弱怕老婆的皇帝,但真相真的如此嗎?】

【李治性格上或許有瑕疵,但絕不糊塗。】

【李治在歷史上存在感不高,他父親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千古一帝,他老婆武則天為千古第一女帝,夾在兩人之間他顯得碌碌無為。】

【李治登基時接受了父親留下來的政治遺産,同時也接受了貞觀一朝留下來的權臣。】

【前面說過李治的皇位可以說是撿漏來的,他大哥跟二哥打得不可開交,大哥被廢後,本該輪到二哥,結果李泰這小子跑去跟他爹李世民保證,“爹呀,我要是當了皇帝,以後殺了兒子,立晉王為太子!”這話一出真是孝死他爹了,這不擺明了告訴他爹,等他當皇帝會殺了自己兄弟嗎?】

李世民:……

這混小子還真當他傻呀!

【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力薦下選擇李治為太子,但是李世民沒有料到,他那些兒子還是沒能保住,李治這個兒子看起來仁善,但他有個厲害的老婆,他老婆對他這些兄弟可不會手軟。】

【李治初登上皇位就處處受限制,後宮是世家的女人,前朝也是關隴門閥關中貴族壟斷,這些人事事以長孫無忌為首,剛登基沒多久李治就發現自己處處受限制,李世民臨死前為了政權能平穩過渡,選擇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高季輔、李績作為顧命大臣,在他看來這些都是貞觀老臣,能安穩輔佐新帝帶大唐走向巅峰,但他忘了人心難測,這幾位老臣在他面前唯命是從,在新帝面前卻事事以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為首,将皇帝架空。】

李世民:“嘶!”

他倒抽一口氣,前面他看選的這幾個人很穩妥,後面沒想到是這麽個結果。

長孫府中,長孫無忌瞳孔急劇變化,“壞事了!”

東宮中李世民看向大舅子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很尴尬,殿內氣氛有點怪。

【在貞觀老臣看來,新帝太年輕,最好不要指手畫腳,遵循貞觀舊歷,但在李治看來這是大權旁落,如何能忍?】

洪武年間,朱元璋正在翻看史書,聽這話頓時點頭,“唐太宗給予長孫無忌優待太多,這是在放任他的野心。”

這一點他深有感觸,初立國時他想跟李世民一樣優待開國功臣,還要暗暗發誓比李世民做得還要好,特意賜予功臣免死金牌。

可後來他發現給再多優待也無法滿足那些人胃口,他對胡惟庸夠優待了吧,讓他官拜宰相,結果人家想着謀反。

其他人也一樣,随意踐踏百姓。

他推翻元朝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可不是讓這些功臣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翻遍史書他才隐約摸到李世民為何能優待功臣,蓋因為貞觀朝那些功臣全都是關隴貴族,人家看不上那點銀錢,自然不會貪污剝削百姓。

【永徽五年,李治登基第五個年頭,李治在朝堂上質問:“先帝在時五品官員經常上書讨論政事,為什麽現在沒有這種事了?”褚遂良搪塞道:“沒有人上書,說明吏治清明,天下太平。”這話完全是把皇帝當孩子忽悠。】

【想來當時的李治恨死了自己老爹,要走為什麽不把他舅舅一起帶走,留這麽多權臣是覺得他做皇帝太容易,人為給他制造難度嗎?外戚之害觀漢朝可知,李治的舅舅可厲害了,不僅是國舅還是權相,兩個名頭加在一起宛如一座大山将他壓得無法翻身。】

李世民很委屈,他是信任大舅子,誰能想到大舅子在他死後會這樣?

【前朝被關中貴族壟斷,除去李績,貞觀老臣以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為首抱成一團,以關隴貴族利益為先,後宮王皇後蕭淑妃全都出自門閥世家,李治想要奪權,環顧四周能信得過的只有李績和武則天。于是這年武則天先誣陷王皇後殺女,李治後借皇後無子為借口廢後立武氏,他還拉着武則天親往長孫府邸尋求長孫無忌的支持,酒席上還封了長孫無忌三個兒子為侯,結果打了水漂,長孫無忌只收禮不辦事。】

【換後這事鬧得沸沸揚揚,褚遂良公開反對,譏諷武則天商人之女沒有關中貴族血統也想當皇後,還伏地磕頭血濺大殿,這惹惱了龍椅後的武則天,當即喊人将他拉出去砍了,李治也借他挑釁皇權發火将他拖下去。】

【這是兩夫妻第一次合作,直接弄掉了兩座大山之一褚遂良。】

【因為褚遂良一鬧,原本占據上風的關隴貴族陷入被動,私下裏不當皇帝是一回事,明面是卻又是另一回事,李氏可還有宗親在呢,此時禮部尚書許敬宗出來幫皇帝争奪輿論,“農夫多收兩袋麥子還想換個老婆,更不要說是皇帝。”】

【許敬宗這個人在隋末投靠李世民,卻一直受到關隴門閥打壓,直到李治登基才被提拔為禮部尚書,他自然是李治的人,這次廢後立武歸根結底是皇權和相權的交鋒,光是許敬宗一個人在外圍造勢自然不夠分量,還需要一位實權人物支持。】

【這個人是李世民留下的顧命大臣之一李績,李治親自去拜訪李績,表達了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不滿,并詢問李績對于換後的意見,這話就是在問,嘿哥們,你站哪邊?李績說,“這是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

【一句話妥了,這是自己人。】

【朝堂上文有許敬宗和李義府,武有李績支持,此事風波終于在一年後落下帷幕,王皇後被廢武則天被立為皇後!】

【兩夫妻第一次勝利,之後合作無間,李治隐藏在武則天身後,借武則天之手将長孫無忌驅趕出朝堂,四年後長孫無忌被武則天誣陷謀反,一如永徽三年他誣陷李恪,李恪臨死前詛咒的那樣,跟着赴了後繼……】

後宮中楊妃怔住,她抱緊兒子淚如泉湧,她母子已經夠低調,就算這樣也無法保全性命嗎?

立政殿,長孫皇後推了推丈夫,“楊妹妹怕是傷心不已,二哥去陪陪她。”

她嘆了口氣,她早前就勸說二哥不要給哥哥太多權力,有她在自然能夠勸阻,不想她去世後事情還是朝着她不願看到的方向發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