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元豐六年,十月十四日,承天寺。
聽見敲門聲,張夢得沒脾氣了,他套上衣服去開門,果然門外是那張熟悉的笑臉。
“果然,懷民亦未寝。”
也就張夢得好脾氣不跟他計較,這要是脾氣暴躁的被吵醒,非得起來将罪魁禍首揍一頓不可。
前天以賞月為由将他叫起來,今日又因為何事?
蘇轼:“陪我走走?”
兩人再次漫步到了中庭,張夢得還在揣思蘇轼因何事找他。
這邊遲遲未開口的蘇轼先嘆了口氣,才開口,“懷民可有觀看到光幕?”
張夢得“嗯”了一聲。
蘇轼頓了頓開口,“沒想到變法還是失敗了!”
張夢得沒有開口,蘇轼也不需要他開口,他現在需要的不過是個傾訴對象。
蘇轼是支持改革,只是他支持的改革跟王公相那激烈地增加國家財政不同,他知道民間百姓生活艱苦,哪怕增加財政收入也不應該剝民豐財,哪怕改革也應該腳步緩一緩,而不是像王相公那般五年間推出多個新法。
這些新法匆忙上陣本就不妥,可惜因為反對這樣的新政,被貶出京。
雖然離京,他還是很關心新法,官家的态度很堅決,可壓力也很大,何時支持不住新政還是會毀于一旦。
如今從光幕中得知新法被廢,大宋再無人挽救他陷入迷茫。
Advertisement
蘇轼敘述了一堆,張夢得安靜聽着,銀白色的月光照在院子裏的竹柏上,倒映了些許模糊影子。
二人停留在影子中,似是在惆悵大宋未來的命運。
這般繁華的大宋未來會被鐵蹄踏碎山河嗎?
隔日停滞的光幕再次播放起來,清明上河圖再次出現。
原本帶着恨鐵不成鋼語氣的女音再次響起。
【元豐八年三月一日,宋神宗病倒,高太後攝政,三月五日去世,年僅十歲的宋哲宗繼位,繼續由高太皇太後攝政,這位太皇太後一上臺迫不及待廢除了兒子新政心血,提拔舊黨司馬光為宰相,驅趕出中樞,一年以後王安石病逝追随先帝而去。】
宋神宗驚訝,驚訝自己兩年後就會去世,随着自己去世,自己的心血新政也會跟随自己一塊廢除。
他很不甘心,他以為自己能熬走母後,等未來再大力推進新法,可老天爺告訴他,他沒有那麽多時間了,新政注定要人死政熄。
【直到高太皇太後薨逝,紹聖元年哲宗親政,新政才得以新生。】
【可惜這位哲宗雖然英明只活了二十五歲,從這裏大家也能看出,宋朝皇帝不是沒兒子就是詭異的命短,宋哲宗在位期間,宋朝進入短暫的盛世,可惜這個盛世轉瞬即逝,令人可惜,若是再上位的還是一位英明君主,說不定能改寫北宋命運。】
【可惜接下來上位的這位宋徽宗趙佶憑借一己之力葬送大宋江山!】
向太後很驚駭,因為孫子無子屬意的繼位人選是自己同母親弟弟趙似,是她強烈要求選好孫子趙佶繼位,不就是看中趙佶孝順嗎?
眼下她只攝政半年,準備将政事歸還新帝,聽天音一開口她很後悔。
因為她沒能想到大宋會因為她的私心,會斷送大宋江山,說不定到地下丈夫兒子孫子都會怪罪她!
她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只是皇帝登基已成為事實,她還有辦法改正這個錯誤嗎?
宋神宗皺眉,自己母親攝政,自己皇後也躍躍欲試,怎麽以為自己是章獻明肅皇後?
【宋徽宗是歷史上公認的“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與其說他是皇帝,不如說他是兼職皇帝的書法家宋徽宗一手自創的瘦金體在書法界可謂一絕。】
光幕跳轉到瘦金體字帖,不少喜好書法的人觀摩,很難相信這是一位皇帝寫出來的,正所謂字如其人。
字體看着像書又像畫,字體靈動潇灑,你說是鑽研書法的書法家寫出來還有人信,這要是一個皇帝……
聯想到前面提到的靖康之恥,北宋不少人倒抽一口氣。
特別是趙匡胤,拿起刀鞘重重砸在趙光義背上。
趙光義抹眼淚哀嚎道:“兄長,你可答應過娘要照顧好我!”
趙匡胤冷哼一聲,“我是答應過,我對你的照顧還不夠嗎?将你捧為文官之首,你是怎麽回報我的?”
“你都殺兄篡位了,哪怕我現在宰了你,下去後娘都沒法怪罪我!”
趙光義瞳孔一收縮,兄長是真的想殺他!
他委屈,未來自己幹的,憑什麽怪在現在的自己頭上?
他雖然是有那麽點小心思,可到底未施行,現在兄長将這些罪名強加在現在的他身上,他不服!
趙匡胤持刀鞘拍打他的臉,“放心,我答應過娘保護好你,也不會殺你……”
趙光義臉上并無喜色。
只見下一秒趙匡胤道:“留着你多多為皇家留一些子嗣,未來我這一脈若是不幸斷絕,還得留着你這一脈過繼!”
趙光義垂頭喪氣,果然聽他兄長說了最關鍵的話,“朕将你貶為庶民,你的爵位未來由你家老大繼承!”
宋神宗怔住,所以大宋亡于他兒子之手?
【宋徽宗書法好,可皇帝卻當得一塌糊塗,屬于名副其實的昏君,接下來我們簡單概括一下宋徽宗的如何憑借一己之力斷送大宋江山。】
【宋徽宗上位時,向太後簡單攝政了半年,這半年哲宗的新政又又又被廢除,似乎是老問題了,凡是太後攝政基本都會廢除新政支持舊當,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新政損害到即得利群體利益。】
【随着權力更替,新舊黨争越發激烈,到宋徽宗上位,已經到了你死我活地步,宋徽宗再次啓用新政,結果識人不清讓大奸臣蔡京上臺,蔡京一上臺就把元佑、元符間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轼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還将他們姓名刻石頒布天下。】
光幕出現了一塊石碑,上方是五個大字——元佑黨籍碑。
蘇轼看了身體搖晃,面露苦澀,皇帝昏庸奸臣當道,這樣的大宋還有救嗎?
張夢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時表情嚴肅起來,畢竟任誰知道官家兩年後駕崩都無法冷靜下來。
上天何時能垂青大宋,不讓大宋更替這般頻繁?
【朝政交由蔡京專權,宋徽宗開始了享受,他愛書法,同時也說明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在位期間修園子收集古玩,光是一項花崗石就讓許多百姓苦不堪言,更不要說蔡京借着新政名義花式剝削百姓,王安石的那些新法到蔡京手裏搖身一變成為種種剝削百姓的工具……】
宋神宗時期正啃着餅書寫新法施行遇見哪些問題的王安石猛然擡起頭。
他手中筆落在地上,再看筆下的新法倒抽一口氣,未來竟然有人拿新法來搜刮百姓!
還是蔡京!
怎麽會是蔡京?
要知道蔡京在此時屬于支持新法的改革派,是他陣營的鐵杆支持者!
宋哲宗已然蔡京未來所作所為,實在無法相信這位改革派主力會是個大奸臣。
那為何他在位時是忠臣,輪到趙佶上位搖身一變成為大奸臣?
宋哲宗明白,蔡京不過是迎合上意,這樣媚上的臣子朝中不是沒有,最終問題還是在趙佶身上。
蔡京就是一面鏡子,皇帝需要忠臣,他就是忠臣,皇帝貪圖享樂,他便會急皇帝所需。
他喜歡趙佶這個弟弟,畢竟沒人會不喜歡一個有才華的人。
可喜歡不意味會選他做皇帝。
章惇走進殿內,哲宗咳嗽幾聲,告知了他喊他的來意。
“封簡王為皇太弟?”
“傳诏吧!”哲宗已經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不打算給嫡母留機會。
若他的壽命真如天音所說還有兩年,他也要給自己親弟弟鋪好路。
【宋徽宗在位期間起義不斷,《水浒傳》中的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都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可惜正應了那句話禍害遺千年,宋徽宗是宋朝罕見在位時期長達二十五年的皇帝。】
【一個昏君長時間在位帶來的破壞性大家可以參考着名敗家子秦二世,更別提宋徽宗在位期間不止吃喝玩樂還幹掉了自家百年盟友遼國!】
正在欣賞新紙的秦王政嘴角抽了一下,這個舉例其實大可不必。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好事?遼國可是宋朝的心腹大患!】
光幕前不少宋人瞪大眼睛,遼國亡了?燕雲十六州收回來沒有?
【前面提到過一個王朝的周期性,此時的遼國跟宋國差不多都到了王朝的衰敗期,再也無力壓制北方的遼國還多了一個敵人,就是崛起的女真人,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正處于開國期,國力是蒸蒸日上。】
【按說宋和金中間隔着一個遼,兩國如何也不會對上,偏偏宋國和金國聯手滅掉遼國,這下可好了,中間再無花錢養熟的遼國做阻擋,富裕又積弱成為金國嘴邊的一塊肥肉,遼滅亡三年後,無法抵抗金國鐵騎南下,宋徽宗急匆匆将皇位讓給了自己長子趙桓,說到底是不想背這亡國之君的鍋。據說當時趙桓也不想當,是被自己爹将傳位聖旨強塞到他手裏。】
【其實清溪也沒搞懂宋徽宗聯合金國滅遼國是怎麽想的,北方新生政權的厲害,連宋太祖趙匡胤都表示難搞,你以為趙匡胤不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嗎?初生的遼國強到失去燕雲十六州沒法打!】
光幕出現宋遼時地圖。
【為什麽?因為燕雲十六州農耕區,草原屬于游牧區,遼國屬于農耕游牧結合體國家,有武力有糧倉很難找到弱點。宋徽宗憑什麽覺得幹掉遼國就能對付宛如另一個新生遼國的金國?就憑宋朝長期重文輕武養出來的廢物嗎?】
【更不要說上百年的歲幣早養熟了遼國,“澶淵之盟”雖然不怎麽好聽,可遼國一直遵守合約未大舉攻打過宋朝。】
【總之宋徽宗一朝解決遼國爽,事後火葬場,金國打來時可再也沒有一個遼國在燕雲十六州擋着,靖康元年金軍過黃河逼近開封,隔年再次南下,将徽宗、欽宗、宗室、後宮、在京官員,官員內眷一鍋端了,好家夥浩浩蕩蕩三千多人來了一場北上金國游,長達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自此滅亡!】
北宋滅亡四個字重重打在宋朝所有人心頭,所有人心裏沉甸甸的,本應争權奪利的新舊黨全都愣住,才一百六十七年國祚?
不少人倒抽一口氣,特別是趙佶已經上位的宋朝君臣都一陣絕望,只有二十五年了!
就算不聯合金滅遼,遼國也抵擋不住金國的進攻,遼國又能為大宋争取多少時間呢?
李世民搖搖頭,這宋徽宗是讀書讀傻了嗎?遠交近攻是這樣用的嗎?
人家秦始皇是自身強才敢用這招,你大宋廢掉自己武功,再幹掉唇亡齒寒的鄰國,你不滅誰滅?
今天調整一下,明天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