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周尹靜靜地看着他,沒有說話。
“我的合夥人之一。”楊語卓順勢把李建軍也介紹給周尹,“周尹,這位就是供銷社對接工廠的負責人,李建軍。”
“你好。”李建軍打招呼。
周尹輕抿着嘴唇,本不打算回答,但一群人誰也不說話了,好像卡住了流程似的,他只好不情不願地回了句幹巴巴的“你好”。
“我找了個适合談事兒的地方。”李建軍伸手去接楊語卓手裏的凳子,“這個我來拿着吧。”
下一秒,那個凳子就被周尹拿過去了。
“不用了,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拿着放心點。”
“哈哈,好的,你說得對。”李建軍哈哈幹笑。
他多高的情商啊,立刻就覺察出面前這個看起來比自己小幾歲的男孩兒對自己有敵意,但來者是客,他沒說什麽,招呼着所有人到供銷社後面的儲貨間裏坐下來談。
“原本是想邀請你們到上次的飯店裏去的,逢着今兒是街天,人實在太多,我昨天下班過去的時候,就連大廳也被訂完了。”他臉上帶着些不好意思,“只能委屈各位在單位食堂用一頓簡餐了,還望不要嫌棄。”
“哎,這哪的話呀!你已經做得夠面面俱到了!”吳慧英說了個成語,又有些自我懷疑,“是這麽說的吧?”
“是。”李建軍笑着回答。
他工作好,外貌條件也不差,笑起來時兩邊臉頰都有酒窩,總體上來說還是很讨人喜歡的。
周尹冷臉看着他,一言不發。
“那我們來談正事兒吧。”楊語歡早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李建軍說“好”,先複述了昨天談話的成果,“對于語卓昨天說的條件,我沒有意見,無論第一批貨款是多少,我都将拿出一半付給促成這樁美事的媒人大娘,這事兒我跟大娘和語卓都說過。”
也不知“美事”是指談生意,還是指認識楊語卓。
他繼續說道,“如果各位對此都沒有異議的話,我們來比一下貨。”
他停頓了一會兒,看衆人的反應。
這條件是楊語卓這方提出來的,他們當然沒什麽意見,楊現和吳慧英在這件事上也沒有過多插手。
唯一可能有意見的就是媒人。
看到衆人的視線集中在自己身上,她立即擺了擺手,“我、我沒意見。”
她一個婦道人家,從來沒參與過談生意這種場合,到這會兒人腦子都是懵的,當然也提不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或者建議。
她只要确保自己的那部分拿到手裏就行了。
“行,那我們看看貨。”李建軍說着,起身從身後一排排貨架後頭搬出四件樣品。
他指着款式最簡潔的一張小凳,“這是最基礎款的家具,雖然式樣簡單,但結實耐造,而且價格也便宜,所以賣得也最好。”
尤其是針對各村各寨。
“這一款就相對繁複一些。”他攤開手掌,指向旁邊的一把木椅,“工藝比前一個複雜,價格也提了一個檔次。”
“這款的價格比前兩個都要高。”他指着一款小型的櫃子,“它雖然在款式上沒什麽新意,但刷了紅漆,既耐髒又美觀許多,在鎮上賣得不錯。”
“這款應該沒什麽人買吧。”楊語歡指着最後一個既雕了花又上了漆的矮櫃,直言道,“這種款工藝複雜,價格出低了不劃算,出高了大衆又買不起。”
“妹妹說得對。”李建軍無奈地點頭,“這一類産品只有縣裏會有人來訂,但縣裏有更多的供銷社,選擇也更多,所以基本是放在店裏吃灰,從供銷社開門到現在,只賣出去過兩個。”
鎮上當然也不乏有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但家具不是什麽消耗品,買了就一直存在,經濟再好,也不會買很多回去放着看。
楊現和吳慧英,以及媒人常年居住在鄉下,來供銷社或者國貿市場買東西時大多數時候直奔柴米油鹽類,沒什麽機會見到這麽精致的家具。
李建軍一介紹完,三人立即上前參觀了一下。
楊語卓也走上前,把四個産品都看了看,擡頭問,“我能摸摸嗎?”
“當然可以。”李建軍說。
楊語卓念書時對動植物興趣度很高,跟着科普博主們的視頻了解過不少植物。
她通過看木材紋路的走向和撫摸上去時手感以及聞起來的味道基本能辨別這幾個樣品家具來自什麽木材。
白蠟,杉木,桃木,榆木……
幾種木材各有優缺點,如果是放在她那個年代,多是價格很高的木材種類。
但這個年代裏,大家對木材的品質要求不高,對價格也沒有什麽概念。
即便專業的木匠們能夠辨識這幾種木材的優劣之分,并用價格将它們加以區分,也很難在價格上拉出差距。
畢竟,平民百姓不懂那麽多。
對他們而言,價格差距過大的話,所有的優點都不再是優點,轉頭就會選擇便宜的一款。
“你這款白蠟木也很漂亮。”楊語卓走到第二個産品那兒,“它也一樣具有木質堅韌,抗壓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優點,但它切面粗糙,時間長了很容易變色。”
“杉木就不用說了。”楊語卓說,“它的原木香味确實會吸引很多顧客,但它材質太軟,用不了幾年就容易變形和開裂。”
“桃木生長周期長,大多數形比較小,倒是很少用它來做家具的。”楊語卓繼續說,“榆木各方面都很适合,不過,時間長了也容易長蟲。”
分析完別人家的産品,就該推銷自己家了。
“我們的原材料是櫻桃木。”楊語卓回頭瞧着放在地上的褐色家具,“相比你的這幾種木材,紋理都更為細密,且堅固有光澤,不用上漆也能達到美觀的效果。”
這意味着,顧客可以以不上漆的價格買到上漆的效果。
“而且,它沒有我上述列舉的那幾種木材的缺點。”
李建軍能考上這份工作,也讀了不少書,他知道楊語卓說的這些都是符合事實的。
他狹長的眼睛裏浮現疑惑和欣賞。
他一方面好奇楊語卓一個只上到高中的農村女孩上哪有這麽多見聞。
一邊被她站在那侃侃而談的模樣迷得找不着北。
除了李建軍,其餘幾人也都是震驚的模樣。
楊現也是讀書人,他很确信,在初中的課本裏,這些都是沒有教過的。
會不會是楊語卓在高中學到的?他想。
楊語歡比楊語卓小兩歲,也才剛念完兩年制的初中,但她對那兩年高中是向往的,一早就跟人借書來看過了。
這些知識根本不是課本裏寫的。
那就只能是人生閱歷。
楊語卓才十八歲,在一個這幾種木材都找不齊的小山村裏,上哪兒去擁有這麽多人生閱歷?
吳慧英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滿眼都是自家女兒自信的模樣,抱着胳膊站在一邊,臉上盡是驕傲與自豪之色。
“你要是不相信,第一批貨我們先賒給供銷社。”楊語卓對李建軍說,“你們可以建立一個回訪檔案,定期到買家的家裏去聽聽他們的使用感受,我相信,我們的家具一定是極受歡迎的。”
“我相信你。”李建軍的視線一直在楊語卓身上,一下也沒挪開過,他這會兒多少有點暈頭轉向的意思,但還是竭力保持理智,“但我只負責和商家對接,是否采購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你能接受我把另外幾位同事叫過來一起商量嗎?”
“能啊。”楊語卓點頭。
這當然能理解,供銷社又不是李建軍開的,他只是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而已。
說罷,李建軍起身到前面去叫人。
屋子裏剩下的人安靜了一瞬,開始嘈雜起來。
“語卓,我的好閨女兒,你怎麽知道這麽多!”吳慧英一邊問着,滿面紅光。
“以前對這些樹木很感興趣,多留意了一些。”楊語卓敷衍着扯開了話題,“媽,看樣子咱們的項目是要成了!”
吳慧英也為他們感到高興,感嘆道,“是啊,我們原本以為就是你們小孩辦家家而已,真沒想到能走到這一步。”
楊語歡卻不是那麽好糊弄,“語卓,你剛說的那些不是書裏寫的,你是跟哪個木匠學到的嗎?”
這算是一邊質疑一邊給出臺階了。
楊語卓要是順着臺階往下走了,反倒顯得很假。
她說,“小時候不是經常上山砍柴和割豬草嘛,遇到的樹木種類也多,我多留意了一下,後來趕場天在國貿市場也見過一些。”
“哦。”楊語歡點了點頭,也不知道信還是不信。
“哪裏學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用得上。”周尹一句話模糊了重點。
他感受到楊語卓朝他投來難以言喻的目光。
說不清是感激還是其他的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