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不了◎
等快到爺爺奶奶家門口, 齊玉珍将圍巾拉上來,遮住臉。
進去爺爺奶奶家裏,看到爺爺奶奶了, 她才露出臉, 奶奶見着她的樣子, 讓她趕緊去爐子旁邊暖暖身子。
這下不用擔心爺爺奶奶會不會凍着了,因為爺爺奶奶都不在爐子邊上。
齊玉珍聽奶奶話,先去取暖, 宋尋舟跟在她身邊。
中午午飯吃的是挂面, 挂面煮得快,人多要煮兩三鍋也不費時間。
待在爐子旁邊取暖的小兩口趕不上第一鍋,準備吃第二鍋。
直至吃完午飯, 齊玉珍才不覺得冷了,開開心心和弟弟妹妹們一起貼春聯和窗花。
小叔子尋祺是負責貼的人,他的哥哥尋舟被被安排去買菜, 買晚上的食材。
大家很有默契,沒詢問宋尋祺高考的事, 不光長輩,小輩們也沒提起高考。
或許不是默契, 是壓根不覺得高考對尋祺來說有多難。
尋祺的氣質和哥哥尋舟有點像, 齊玉珍也覺得高考對他來說不是難事,根本沒必要讓尋祺別緊張。
倒是自家妹妹玉蓮,她每個月寫信回去都要提妹妹高考的事情, 讓妹妹不要緊張, 不要有太大壓力。
自家妹妹确實不可能考得過尋祺, 七月份的考試不知道會不會是全國統一卷, 不統一, 讓尋祺去參加她老家省份的高考,也會比妹妹玉蓮考得好。
她不覺得妹妹笨,妹妹和尋祺的成長教育環境都不一樣,怎麽比?
她已經知道全家學歷了,不說公婆叔叔姑姑這些人的學歷,只說爺爺奶奶,他們竟然都是大學生。
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大學生可比現在的大學生傳奇多了。
很多都是如今叫得上名字的偉人了。
他們家庭居然還沒出現正正得負的結果,別看堂表弟弟妹妹們性格各異,有兩個甚至還顯得“自卑”“沒信心”,可是一聽成績才知道,回回考試成績排年級前幾名。
名列前茅卻有點自卑,不自信。
在他們概念裏,穩定考年級第一,将來都不一定能超過爸爸媽媽,更不用說穩不住了,是爸爸媽媽的光芒讓他們沒信心的。
齊玉珍認為高中要保持年級第一比大學保持專業第一難多了。
不能說每個專業,起碼她的專業,只要聰慧加上努力勤奮,考專業第一不難。
讓她讀高中,讀縣城高中再加上遇到好老師,她有可能保持年級第一,來到華都真不行。
因為憑她的聰慧勤奮,根本無法與天才“抗衡”,要是遇到勤奮的天才,那是絕對被碾壓了。
讀高中要保持第一,需要和第二拉開遠遠的距離,全能不偏科才行。
在這些弟弟妹妹難過成績“不好”的時候,他們爸爸媽媽安慰的話竟然是說,又沒關系,不求你們多出息,只要愛國就行了,以後無論到哪,不要忘本,不要忘根。
聽得齊玉珍又感動又詫異,詫異于他們的語氣,活像是自家孩子要危害國家一樣。
弟弟妹妹也是很無語,爸爸媽媽說得好像他們很容易走歪路。
爺爺奶奶反而覺得自己的孩子沒說錯,小朋友們在國內可能沒感覺,到國外生活學習幾年,是很容易被外面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影響,就像他們的姑姑叔叔,都有留學經歷,只有他們不多的幾人選擇回國了。
如今改ll革開放了,希望來了,也不見得他們會想回來。
爺爺奶奶教公公和叔叔姑姑愛國,公公和叔叔姑姑也教自己孩子要愛國的。
齊玉珍不知道丈夫的想法,問他本科畢業後有沒有出國留學的想法。
他是五年制學制,等五年畢業後已經三十歲了。
她問丈夫不在乎年齡,抛開孩子,有沒有想法。
丈夫直接說沒有,不是很想出國,明說自己的專業沒什麽出國的必要,偶爾學校需要他們出國學習技術,他才可能會去參觀學習。
他額外加一句,就算正常年紀讀完大學,也沒有出國的想法。
因為聽爸媽說有些國家的人很熱情。
光是這點,他就不想出國了。
而且入鄉随俗,到了國外還要去适應他們的生活習慣,他不喜歡,嫌麻煩。
齊玉珍聽丈夫的話,能明白他的想法了。
丈夫是個很“自我”的人,住知青宿舍已經是比較特殊的經歷了,他在家的時候,爸媽都會順着他,他不讓他們進他的房間,他們就不會進去,完全尊重他的想法意見。
齊玉珍還知道當初丈夫高中畢業時有選擇的,學校不會強制讓每個學生下鄉,但是也不會給他們分配工作。
華都本來就是國內相對繁華的城市,各個工作崗位都有人,學校有下鄉名額,沒有單位工廠工作分配名額。
意思是得靠家裏關系才能留在城裏了,爸媽自己都進工廠勞改了,他們做得再好,廠子裏沒有崗位空缺,還是沒法讓兒子進去。
倒是幫兒子找了兩個相對合适的廠子,讓兒子自己選。
宋尋舟兩個都去體驗了半天,最後還是選擇下鄉種田了。
他不選兩個工廠,是因為有自己無法接受的一類人。
欺下媚上,事情多,會給人穿小鞋。
他的境遇,黑五類子女身份,最後讓他選擇下鄉,反正都是幹體力活,到了鄉下只要表現好,随便給隊長或者別的幹部好處,就不會被刁難了。
幸好他們高中當時是華都排第一的高中,不會随機安排學生下鄉,他們是能自主選擇省份的。
當時選項不是全國所有省市,卻也包括了南方四個省,宋尋舟直接把目光鎖定在南方省份。
他的想法就是很簡單,下鄉肯定要吃苦,比起在北方受苦,不如去南方受苦,因為北方冬天真的會凍死人。
就算他把自己所有衣服帶上,有爐子有炕卻不給燒也很痛苦。
南方雖然濕漉漉的,但是冬天離開爐子和熱炕也能活。
他沒法接受大通鋪,心想南方應該沒有大通鋪,是沒大通鋪,但是有集體宿舍。
南方不是大平原地形,耕地面積相對北方來說較分散,較小,他心想應該沒有北方累,沒成想也是失算了,或許耕地面積沒北方大,但是……南方一年兩熟啊。
疲累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他們會被分配到哪個生産隊,在坐火車到省城之前都不知道,他就是綜合考慮,選擇了玉珍家鄉所在的省份。
選好省份,他們成了“自願”下鄉的有志青年。
宋尋舟到了省城沒停留多久,有專人給他們分配結果,他們沒歇一口氣就上了去各自生産隊的車,到達生産隊的第一天,他見到玉珍,怦然心動。
世界好像沒那麽灰暗了,看不到盡頭的下鄉生活有了光芒。
然而集體宿舍生活,兩個室友都不正常,艱難的生活條件,讓他痛苦了兩年。
齊玉珍分神想着丈夫,旁邊小姑子開口說話:“不知道姑父他們回來是不是要扛幾袋蘿蔔白菜回來,我們過年就是蘿蔔開會,白菜開會,天天吃,實在太容易膩了,哦,我不膩白菜豬肉餃子,蘿蔔炖肉也不錯。”
齊玉珍:“我老家過年差不了多少,整個冬天只吃兩三樣菜,沒菜去挖野菜,冬天野菜不如春天豐富,吃來吃去就那一樣,我們不會囤特別多白蘿蔔和白菜而已。”
想買也買不到。
華都作為比較繁華的城市,冬天是能買到菜的,再往北走,基本很少會見到賣菜的人了。
他們都是九月十月囤好過冬的菜,幾百上千斤。
白菜白蘿蔔到她老家,囤半年會不會爛不知道,只知道肯定會幹癟失去水分。
所以他們那邊不太會腌酸白菜,北方人家很多都是腌白菜好手,她老家腌雪菜比較多。
剛說着白菜蘿蔔話題,宋尋舟就跟着姑父他們回來了。
确實搬了一麻袋白蘿蔔回來,白菜少點,但這兩樣還是最多的菜,別的菜只有一兩斤。
齊玉珍想幫忙都不知道該怎麽幫,宋尋舟不用她幫忙,讓她繼續盯着弟弟貼窗花就行。
宋蘭馨沒有幫忙的意思了,指揮着弟弟,讓弟弟動作快點,爺爺奶奶家貼完就去貼他們自己家。
春聯窗花準備了不少,四家都能貼上,最先貼的就是爺爺奶奶家了。
姐姐催促,宋尋祺沒半點生氣,還是專注于自己手上的活。
等爺爺奶奶說不用貼了,家裏都快貼滿窗花了,幾個孩子才去自己家貼。
齊玉珍在弟弟妹妹們和丈夫之間,選擇了弟弟妹妹們,跟着小部隊一起離開了。
離開前還知道通知丈夫一聲。
...
“嫂子,窗花要不要貼到你們房間的窗戶上啊?”宋蘭馨問了嫂子一句。
齊玉珍被問到,有些為難,她希望房間窗戶能貼上,可是丈夫又不在,她沒法直接帶弟弟妹妹們進房間。
好在丈夫及時過來了。
她問了丈夫的意思,宋尋舟的意思是:“你們先把別處貼好了,如果有剩下的,再貼我們房間窗戶上。”
他能看出玉珍是想将窗花貼窗戶上的,平時又不待在房間裏,回來休息也要拉上窗簾,根本看不到窗花,所以他不介意貼窗花。
但是他介意一群小孩進房間。
幾個弟弟妹妹沒多想,宋蘭馨因着哥哥的說法,也沒多想,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去別的地方貼了。
齊玉珍跟着他們,宋尋舟自然也跟在旁邊,他沒有接手弟弟的活,只在邊上看着。
直到三家都貼得差不多,弟弟妹妹們說貼完了,宋尋舟才說把剩下窗花和漿糊給他就行,讓他們先回爺爺奶奶家,他晚點貼好窗花就會過去。
弟弟妹妹仍是沒多想,直接回爺爺奶奶家去了。
齊玉珍跟着丈夫回到房間才說:“你好聰明啊,我都沒想到。”
“你想到也不敢說,只要我不在,他們就會在房間裏等你貼完一起去爺爺奶奶家。”宋尋舟看着窗戶,選好位置後,開始貼窗花。
丈夫貼窗花的時候,齊玉珍不吱聲,等丈夫貼好一張,她開口誇弟弟妹妹們細心,特意給他們留了兩張。
明明還有很多地方能貼,卻假裝貼完,特意給他們留了兩張。
宋尋舟:“還好是兩張,只有一張我就不要了,貼兩張好看很多。”
齊玉珍笑笑,等他貼完第二張再說話。
“我們走吧。”宋尋舟貼完第二張,決定回去了。
齊玉珍:“真的不做些什麽嗎?”
不用親親抱抱嗎?
“不做了,待會兒你又要去吹冷風。”他已經不敢了。
齊玉珍笑得很是明媚:“我們家尋舟成長了。”
“算什麽成長,只是比起親熱,更在乎你的身體健康,不想看你生病,發熱的感覺不好受,蓋在身上的棉被對發熱的人來說就跟巨石壓在胸口上一樣,喘不過氣,還會做噩夢。”
齊玉珍捕捉到關鍵信息:“你是不是發過高熱?”
“是的,初中的時候。”